《黔之驴》《爱莲说》复习学案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3792800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之驴》《爱莲说》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黔之驴》《爱莲说》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黔之驴》《爱莲说》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润州区片区合作七(下)语文复习教学案 课题:黔之驴 爱莲说主备:戴建英 童云 课型:复习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黔之驴【课前热身】1. 翻译下列带点字。庞然大物( ) 憖憖然( )然往来视之( )虎大骇( )益习其声( )( )驴不胜怒(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 )蔽林间窥之( ) 远遁( ) 以为且噬己也( ) 蹄之( )船载以入( )稍近益狎( )( )2.翻译下列句子。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文意梳理】课文按照 驴、 驴、 驴的顺序,叙述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老虎的 和驴子的 。这篇寓言告诉人们 这则寓言寓意深刻,由此演化出哪些成语? 【拓展延伸】(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小题。(12分)【甲】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喇,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蜘蛛杀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踞:趴。     盬(g):吸饮。1解释下列带点词。(2分)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B虎大骇,远遁       ( )  C果腹而去( )                        D蜘蛛引丝疾上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1)驴不胜怒,蹄之。 (2)蛇复昂首待之。 3填空。(4分)黔之驴蜘蛛杀蛇比较阅读答案(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A   ”到“觉无异能者”,再到“    B   ”。 【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C      ”。(请用选文原句填空)(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   A    ;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    B    。A   B C  4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6小题。【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选自唐语林,该书编撰者传为宋代王谠。)【注释】跬:半步。媿:通“愧”,这里有谢的意思。阙:同“缺”,空缺。1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1)莫相知( ) (2)稍近益狎( ) (3)而心异之( ) (4)妪具说其由( )2下列加粗虚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神(把)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凭借)B然往来视之(然而)羸然跬步而不进(然后)C计之曰(代“驴发怒只能用蹄踢”这件事。)妪因即之(代受伤的老虎)D别妪而去(表顺承,就)而语之曰(表转折,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_ (2)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_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这句话运用对老虎进行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_ 5两文中的描写的老虎的形象有哪些异同点?_ 6【甲】文中“驴”和【乙】文中的“老虎”,你从它们身上分别懂得了什么道理?_ 【当堂达标】1. 翻译下列带点字。蔽林间窥之( )虎大骇( )益习其声( )( )远遁( ) 以为且噬己也( ) 蹄之( )稍近益狎( )( )2.翻译下列句子。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3.黔之驴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爱莲说【课前热身】1.解释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 )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 )2.翻译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意梳理】(1)爱莲说作者用“ ”来写莲的生长环境;用“ ”写莲的体态香气;用“ ”写莲的风度气质。(2)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 (3)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 (4)全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莲的形象寄托了作者 、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 、 的世风的鄙弃。【拓展延伸】(一)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贤:贤者。本:根。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贞:坚贞。之:代词,指竹子。实:充实。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亭亭净植( ) (2)竹本固( ) 2翻译下列语句。(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竹似贤,何哉? 3.【甲】文从莲的 、 、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4.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当堂达标】1.解释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 )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 )2.翻译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1.(2分) A喜欢多事;     B逃跑;       C吃饱肚子;       D飞快(迅速)2.(4分)(1)驴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又昂着头等待着(吃)蜘蛛。3.(4分)(1)甲文:A  以为神  B  技止此耳;(各0.5分)乙文:C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1分)(2)A  心理,  B  动作。(各1分)4.(2分) 示例:从驴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从蜘蛛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1)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攻其不备,也能出奇制胜。1(1)偏指一方,一般指对方。(2)亲近而不庄重。(3)对感到惊异。(4)详尽、具体的意思。2C3(1)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2)感恩就感恩了,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4心理描写,突出了老虎面对不了解的驴子,急切试探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5两文中的老虎都凶残而充满着智慧。【甲】文还突出其勇敢;【乙】文突出其懂得感恩。6在【甲】文的“驴”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真实本领,外强中干只会落得可悲的下场。从【乙】文的老虎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感恩报德之心,同时也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  2. 【文意梳理】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香远益清。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用菊和牡丹来对比烘托突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对比衬托。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拓展延伸】1(1)树立(2)牢固(或坚固)2(1)略(2)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3.【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 【乙】心空4.托物言志(象征) 议论10学校网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