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3748763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选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选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选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选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A长江流域B沿海地区C京津地区D东北地区2下列关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 B临时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中最大的新式工业是()A钢铁制造业 B纺织业C面粉业 D轮船制造业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纺织业的中心发展方向是()A 由南向北向西发展 B由北向南发展 C由西北向东南发展 D由长江中游向下游发展5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币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而采取的措施B 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C 白银与法币共同流通D 中央、中国、交通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6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中国人民开展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创造的机遇 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币制改革”对生产的刺激 A B C D7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 自然经济的抵制 B 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8、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A、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B、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C、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D、推行商业专卖政策以获得巨额利润9、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B、巩固了官僚资本的统治地位C、加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0、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B、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推动了经济发展D、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1、下列关于1927年到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轻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政策的支持二、材料解析题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据统计,至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业拥有纱绽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 荣家企业史料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出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材料三 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才,尤为难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高。” 1938年2月18日新闻报请回答: 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中国进口额为四亿七千三百万两,1913年增至五亿七千万两,到了1914年欧战爆发的一年,是五亿五千七百万两,1915年是四亿五千四百万两,1919年为六亿六千六百万两,1920年为七亿六千二百万两,1921年剧增为九亿两有余。对外贸易入超数19121914年每年达一亿两至两亿两,1915年到1918年每年入超降到二千六百万两,1919年入超一千六百万两,1920年达二亿二千万两,1912年达三亿两。 中国近代史文献资料 材料二 我国工业基础未固而欧战却已告终。民国九年(1920),中国国外贸易为先前未有之少六分之一国人居此恶劣环境之下,不积压振刷精神,亟谋补救,反于此时争设交易所与信托公司等投资事业,想谋意外之财,置本业于不顾,结果皆遭惨败。停厂者有之,杀生破家者有之,遂酿成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 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在19121921年间的对外贸易特点。说明制约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说明何谓“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其真正原因是什么?三、问答题14简述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据此指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2.A 3.B 4.A 5.C 6.C 7.C 8.A 9.D 10.D 11.A 二、材料解析题12基本出发点: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需要,对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作用。积极作用: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其它值得肯定的方面:兴办教育,民族气节。13 (1)特点:贸易总额逐年增长;中国始终处于入超地位。 因素:中国的经济生产水平;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国际局势的战和。(2)说明:1921年发生的工商业纷纷倒闭、工商业者破产等现象。真正原因:中国工业基础不稳固;帝国主义加紧侵略;金融投资加剧,经济不稳定。三、问答题14、因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提: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赢得民族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