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71751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社会实践报告农村留守儿童、老人问题调研 学校: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2011级1班 小组成员:张福勤 熊凤 何元群 完成时间:2012年5月14农村留守儿童、老人问题调研1、 调查背景与概况 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城市化和“三农”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数以万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和限制,他们的子女却只能留在农村读书,由老人照看或者托付在亲朋好友家里,有的家庭甚至有好几个小孩上学,彼此间还需要相互照顾、提前独立。这些留守孩子们不能很好地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他们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安全问题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受到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得不到正常家庭结构抚养和教育的未成年子女称为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向前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的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还会保持较大的规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期存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改善农村的面貌与生存状态显得尤其重要,农村儿童的成长环境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子女外出务工,必然导致留守农村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角色的缺位,从而动摇家庭养老的功能。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不但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需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和教养孙辈所带来的各种压力,需要自己应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由此引发了留守老人经济贫困、照料缺失、精神孤独、安全隐患大、劳动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农村老年人是社会人口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而农村留守老人则由于社会转型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断裂变得更加弱势。 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的社会实践,我们组成了3人调查小组,分别对各自家庭所在地的居民的情况作了调查。调查人员:张福勤 熊凤 何元群调查范围:四川省泸州市样本大小:100份调查时间:09-01-1509-2-19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对社会有何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借此更进一步了泸州百姓的生活。调查内容:见附表2、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1、 问题的提出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严重滞后,保障功能显得相对薄弱。在社会转型、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多种社会趋势的影响下,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回收298份,回收率为99.33%;有效问卷286份,无效问卷12份,有效率为95.97%。2、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留守老人基本特征。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对留守老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进行了统计:1.在接受调查的286份有效问卷中,男性132人,所占比例为46.15%;女性154人,所占比例为53.85%。男女性别比为0.86,男性数量略少于女性。2.留守老人样本的年龄分布为:6069岁(低龄老人)182人,占63.63%,7079岁(中龄老人)64人,占22.38%,80岁以上(高龄老人)40人,占13.99%。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调查的留守老人主要集中在低龄和中龄阶段。3.留守老人样本的文化程度非常低,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水平的占96.8%,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占70.18%,女性留守老人占57.2%,男性留守老人占12.98%;初中文化程度的留守老人仅占3.2%,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者为零。4.在婚留守老人所占比例为81.4%,丧偶留守老人所占比例为18.6%,其中以女性留守老人为主,占63.7%;无离婚留守老人。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需求满足有直接影响,特别是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从笔者实地调研来看,农村留守老人的离婚再婚现象非常少。留守老人经济供养情况。本研究主要从留守老人的家庭生活来源结构和家庭支出结构两方面来考察其经济供养的情况。第一,留守老人家庭的生活来源结构。(见下表)这一结果表明,留守老人除了依靠自身劳动收入,家庭成员的支持占绝对的比重。另外,只有极少数的留守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和社会养老保险金,获得的政府或村委会帮助的留守老人数量也不多,只占7.52%。这说明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低,政府和社会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支持非常有限。第二,留守老人家庭的支出结构。(见下表)这一结果表明:留守老人家庭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外,最主要的家庭支出是农业生产投入、看病就医和抚养孙辈支出。留守老人看病就医后不能报销的那一部分仍然是留守老人重要的支出项目。绝大多数的留守老人在劳动之余,还要帮着照顾孙辈,孙辈的生活开销也占了家庭支出的很大比重。 第三,留守老人生活照料情况。(见下表)根据上表,留守老人的起居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占97.54%,这主要是因为本研究中的留守老人样本大多是低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自理能力比较高。其次是依靠老伴照料,占53.8%。可见婚姻状况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有重要的影响。子女外出打工,只能夫妻间相互扶持。另外,未外出子女和邻居朋友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比例也比较高,分别占28.52%和16.37%。这些未外出子女一般离老人比较近,在同一个社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一般会提供必要的帮助。但留守老人没有得到村委会任何帮助。这表明基层政府在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缺位。第四,留守老人精神慰藉情况。本研究主要从其闲暇活动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心理压力情况这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闲聊活动来看,串门聊天和看电视是留守老人最主要的闲暇活动。这两项活动分别占86.63%和 58.38%,其次是散步,占45.84%。还有少量的人听广播和读书看报。可以说,欠发达地区留守老人的公共文化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从社会交往情况来看,除了未外出子女,留守老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频率并不高,大多数亲戚只能在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的时候才会有所交流。可见,留守老人平时从其他家人获得的精神慰藉是有限的。从留守老人自我心理感受来看,78.6%的老人会觉得孤独,46.2%的老人会觉得害怕,21.54%的老人会经常觉得情绪低落,这些都是缺少心理安全的表现。留守老人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家庭经济情况、劳动负担、健康状况和管教孙辈等是诱发和加重留守老人心理负荷的主要因素,子女外出务工一方面会缓解留守老人因经济压力所产生的心理负担,但同时也加大了其劳动负担和管教孙辈的心理压力。3、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经济供养不稳定。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在传统孝悌思想的影响下,外出子女会通过对老人的经济补偿来弥补照料等方面的缺位,有利于提高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外出务工子女可以使得一部分留守老人生活改善,但绝大多数留守老人依然通过自身劳动来获取生活来源,子女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非常有限,很多外出子女给老人寄钱都是为了农业生产投入或者自己小孩生活和教育费用的支付,只有在留守老人患了重病时才会予以支持。就医难且费用高。农村的医疗水平还比较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许多留守老人生病只能去乡镇或县城,由于交通不太便利,往往求医比较困难。虽然电话在农村慢慢开始普及,但仍有相当部分留守老人家里没有电话,而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人突发疾病时因无人知晓或就医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统计数据,留守老人生病的医疗费用最主要靠自己承担的占56.82%,主要靠外出子女承担的占47.35%,主要靠未外出子女的占12.40%,主要靠其他家庭成员和村集体或政府的比例很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对于原本经济条件就比较糟糕的留守老人家庭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很多留守老人因为无钱看病,只能拖着,遭受病痛的折磨。患病后生活缺少照料。对于低龄留守老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相对较高,而对于中高龄留守老人来说,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换个灯泡都成了难题。而留守老人生病时缺人照料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去医院看病时,子女不在,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依,感到很失落。尽管许多留守老人在生病时能获得配偶、未外出子女等其他群体的照料支持,但因为照料的负担比较重、照料周期比较长等原因,照料的质量不是很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留守老人生病时身边无人看护。 留守父亲或母亲的农活相对于两人都在家时更多更忙,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者的子女绝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在43岁到71岁之间;再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文盲率超过50,往往只能照顾孙子们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校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在泸州市抽样调查的1184名打工者子女中,有47的学习成绩较差,41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 学习成绩还仅仅是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素质、品质教育和个性培养方面,“留守”子女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我的两位亲戚今年春节开着小轿车从广东回农村老家过年。他们在外奋斗两年,钱是没少挣,但却落下一块心病:他们归来发现读高一的儿子在这两年里性格和追求完全变了。大年初三凌晨两点夫妇俩还得开着车到县城的网吧到处寻找迷恋上网络游戏的儿子。实际上,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老人对孙子辈的过分溺爱、娇惯,部分小孩变得难以管教,轻者经常逃学,甚者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三、结 论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这意味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笔者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一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留守老人经济供养不稳定,就医难且费用高,生活缺少照料,精神生活贫乏。二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供需矛盾突出。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养老需求大,而由于政府、社区和家庭等养老供给主体的缺位,使得留守老人养老需求大而供给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社会支持不够。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获得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很少,政府和社区对留守老人的关注程度和帮扶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随父母流入城市的孩子的教育,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要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令人兴奋的举措。而解决“留守”在农村的打工者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样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在农村儿童集中地区举办幼儿园,聘请专业的幼儿老师代替爷爷奶奶陪伴儿童度过童年;针对“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 我们呼吁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这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1)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家庭及社会氛围,宣传子女对老人照料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发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宣传社区助老的意义,为社区助老打下思想基础。在行动上,重视为老服务,增加社区助老服务的设施。(2)建立“需求导向型”的农村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体制,加大对老人生活照料的关注。加快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3)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应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在条件较好的农村,地方政府就可以引导赡养人出资,社会来承办,设立老年人活动室,组织老年人到附近旅游,提高他们的精神面貌,使其老有所乐。(4)引导“留守”老人老有所教对于与“留守”孙辈们生活的“留守”老人们来说,他们需要政府部门的特别关注,这些“留守”孙辈们年龄不等且存在着抚养与教育问题。目前农村老人们大多都是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孙辈们更多的是放纵和溺爱,因此地方政府应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及宣传画等简易明了方式对老年人进行教育。同时加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负责人的联系,引导“留守”老人们与社区及学校等部门的沟通,让这批生活在特殊隔代家庭中的童及青少年茁壮成长。同时,针对那些长年在外,对老人们的生活赡养不尽义务的,地方政府也应向老人们宣讲有关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政府方面。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建立一种长效保障机制,政府需要做好几项工作: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定期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二、要动员全社会的支持。现在我们要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志愿者、退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等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留守儿童。三、依法维护权益。就是进一步提高执法力度,对于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四、建立和发展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五、设立专门的国家监护组织,强化政府的监护责任。六、建立社区托管中心,填补感情教育的空白。七、筹建社会资助基金,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帮助保障。家庭方面。首先,慎重选择。对于父母而言,应从长计量,外出务工赚钱固然非常重要,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权衡利弊之后,孩子的父母中有文化的一方,或是母亲留在家里,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次,定期进行“温馨对话”。即便是外出打工,也要经常同孩子联系,再忙再累也不能成为借口,通过电话、书信和互联网等,父母都可以同孩子联系,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学校方面。第一,对留守学生进行普查登记。如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就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就极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因此,在必要时,学校方面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主要是将父母的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同时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及在学校的表现,还有监护人的职业等情况。第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应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照顾,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儿童,让每个留守儿童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爱,为他们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第三,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要特别为留守儿童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可以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改正不良习惯和行为。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之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得以健康成长。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班主任和孩子们的接触最为密切,因此他们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第五,注重培训。学校可以以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向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与之进行交流互动,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第六,改变功利主义式的教育价值观。在现阶段,仍有不少学校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成绩往往不太理想.有的便被贴上差学生甚至坏学生的标签。如果教师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那么教育就很难实现公平、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