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数学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以学生为中心。五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1576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501575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课件显示)强调说明: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501574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六节,各节的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从上面的图示,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三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4,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1个人)的比。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例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时,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做1/4米。这就引入了形如1/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4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么PB的长就是“3个1/4”,记作3/4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数。历,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就为拓宽学生的认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素材。 (2)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 现在,把公因数、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在本单元中,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得出数学的方法。这些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精简处理与编排调整,在前面揭示单元内容结构与联系的图示中,已有所显示。这里,再择要作些说明。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进一步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有利于发挥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 其二,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课程标准,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所以无须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是化简某些计算结果的需要。所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内容,仍然保留,但也作了简化,合在一个例题中予以解决。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还可能和1/2相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501573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4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四、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 板书: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为新知做好铺垫。】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介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21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后来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过的各种分数表示方法。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示方法或记号,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历史面目,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 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 (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 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课堂练习: (1)判断 (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这一填空练习,既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2.认识分数单位 引导发现 里有几个 里有几个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 里有3个 , 的分数单位是 。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份 1份 4份 3份 分数单位 (八)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分数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深入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单位“1”的含义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会较好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说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认知,这样就能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501572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 l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l 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 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_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深入理解了四分之一的含义。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4个苹果、8个三角形分别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找到了1/4。现在请你继续观察,还能发现其他的分数吗?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 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 ),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 )/( ),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 )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 )/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数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