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621591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本章主要内容:一、外国直接投资二、跨国公司概述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四、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五、跨国公司理论介评本章重点、难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外国直接投资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和类型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三、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和类型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跨越国境流向别的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和活动。 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一)外国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商直接投资(FDI) 1、含义: 一国投资者把资本输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经营管理,并掌握经营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它可以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其中投资后的经营管理控制权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特征。 2、类型:、类型: 1)按照股权比例)按照股权比例 独资;合资(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 2)按照投资组建方式)按照投资组建方式 创建:建立新企业 并购:兼并和收购 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优势企业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收购一般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份,取得另一家企业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 区别是:兼并以产权交易导致交易一方或双方失去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则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地位。 3)按照投资动机)按照投资动机 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要素导向型; 宗主国导向型;全球战略导向型 4)按照投资部门结构分类)按照投资部门结构分类 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 (二)对外间接投资二)对外间接投资 1、含义:、含义: 一国投资者通过证券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的形式,把资本输往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者不直接参与这些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类型:、类型: 国际借贷和政权投资 三、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 1、外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幅度上升; 2、发达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中居主导地位; 3、美国在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倍受挑战; 4、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上升,但很不稳定; 5、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重点国家。 第二节 跨国公司概述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三、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出版的1992年世界投资报告的副标题是“跨国公司:经济增长的的引擎”,这充分显示了越6万家跨国公司及其50万家分支机构组成的跨国生产与贸易体系正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提高投资国与东道国竞争力和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显示了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的影响。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跨国公司名称的由来: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 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 宇宙公司(cosmocorp) 1974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讨论知名人士小组提供的多国公司对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报告时,一位拉丁美洲的代表提出,为了避免和安第斯条约国家共同创办和经营的多国联营公司混淆,建议用“跨国公司”,这个建议被会议接受,此后,联合国正式文献中均使用“跨国公司”一词取代“多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语义学或地理学定义以所有权的法律基础为标准以经营特点为标准综合定义 1、语义学或地理学定义、语义学或地理学定义 跨国公司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 1) 以本国为基础; 2)跨越国界的度量: EEC(1973):至少在两个国家拥有生产设施; 哈佛商学院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在六个以上的国家设立有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形式的分支机构的公司。 2、以所有权的法律基础为标准、以所有权的法律基础为标准 从跨国公司的股权拥有、管理权控制或公司所依据的法律基础作为确定企业是否为跨国公司的标准。 1)美国商务部:拥有10%以上的股权为直接投资; 2)IMF”一个紧密集合的集体,在所投资的企业内拥有25%或更多的投票权,可以作为控制所有权的合理标准“; 3)加拿大:持有50%或更多的投票股份才视为“存在控制”,而只是享有控制权益的投资才被列入直接投资。 3、以经营特点为标准、以经营特点为标准 跨国公司应为跨越国界的多单位或多工厂企业。 在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上,无论同类产品的水平一体化经营,不同生产阶段的垂直一体化经营及产品多样化的经营,都由于跨国经营许多方面产生不同于国内企业的许多特点。他们在海外从事的各种活动是在总公司的组织安排下进行,各构成实体之间实现分工协作。 4、综合定义、综合定义 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三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报告中,规定跨国公司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1)包括设在两个或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经营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的对策和共同的战略; 3)各构成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试题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跨国公司绝大多数是一国资垄断本建立。 (二)跨国公司的特征跨国公司的特征 1、规模庞大,势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经营规模庞大,势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经营 跨国公司的强大实力源于: 规模: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 经营的灵活性:融资成本最小化、采购成本最小化、在最有利的市场上销售产品、在税率最低的地方纳税,从而取得尽量多的利润; 研发的才力与能力:全球最大分额的研发费用,掌握着新的技术专利,引导管理与组织的创新。 研发国际化趋势加强:支持当地生产;获取东道国技术资源和智力型人才;降低成本。 世界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1992199920012004世界贸易总额4.726.897.4311.032国外分支机构销售额5.5141918.677年份单位万亿美圆 2、实行全球战略、实行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指跨国公司针对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环境因素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网络,协调公司的整体生产、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和投融资等活动,以谋求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四个方面含义:四个方面含义: 1)将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视做一个整体,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根据东道国的资源和政策条件,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目标设立各种类型的经营基地,如生产基地、研发基地、避税基地等; 3)跨国公司内部设立中央决策与控制体系,协调公司在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 4)公司个组成实体之间相互分工、协作、配合,形成一个有机体。 3、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 跨国公司凭借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子公司组成一个整体,形成独特的内部一体化经营体系。 公司管理原则上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至于集中和分散的程度,视公司的业务性质、产品结构、地区分布等来酌定。 子公司的投资、融资、人事安排等重大安排由总公司统一指挥和协调。最高决策机构是 董事会。 4、正在形成复杂的股权关系、正在形成复杂的股权关系 全资控股灵活多样的股权策略: 如:合资企业 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服务提供的方式) 如:技术许可协议、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管理合同等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一)跨国公司的形成 19世纪60、70年代最早的三家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 1865年,德国的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了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 1866年,瑞典制造甘油、炸药的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了炸药厂; 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缝纫机装配厂,之后又陆续在欧洲大陆建立许多分厂,垄断欧洲市场。 这一时期,美国的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爱迪生电气公司、瑞士的雀巢公司、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等先后到国外投资设厂,开始跨国经营,成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二)跨国公司的发展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战争和经济危机,对外投资停滞不前,跨国公司发展速度缓慢。 英国仍居第一,但比重下降,美国投资的数额和比重都在迅速增加(26.5、73;18.5%、27.7%)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物质载体,获得空前发展。具体体现在: 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2)跨国公司及海外分支机构的数目迅速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3)投资来源国家结构发生变化; 二战后是美国、英国,70、80年代欧盟、日本比重提高,发展中国家比中上升但较集中。 4)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变化; 初级产业制造业、新兴产业 5)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 从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 表一:年份1967 197119751979对外直接投资规模1050 158025905290单位:亿美圆 表二:年份196919781980199020012003跨国公司分支机构2.7万8.2万9.8万85万69万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销售额2.535万亿5.727万亿18.341万亿问题:跨国公司在二战后为什么迅速发展? (三)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3、发达国家政府的积极推进4、跨国银行的发展5、各种类型的国家纷纷放宽对外资的限制三、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三、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一)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与争夺世界市场 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资源条件。(二)实行限制性商业做法,加强在国外市场的垄断与竞争 限制性商业做法:凡是企业具有下述的行为和行动,即通过滥用或谋取滥用市场力量的支配地位,以限制进入市场或以其他方式不适当地限制竞争,从而对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及其经济发展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或通过企业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书面的或非书面的协议或安排,造成同样影响的都称RBP 如技术贸易中的某些条款:限购条款、搭销条款、市场限定条款等。 (三)扩大公司内贸易 (四)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五)更为灵活的进入市场的方式股权与非股权安排相结合 (六)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原因:1、实现规模经济 2、增强企业市场力量减少行业内竞争 3、实现低价购买资产目标企业低估 4、实现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购并后企业所增加的效率超过各个组成部分单独增加效率的综合。 1)财务协同效应 2)经营协同效应 3)管理协同效应 (七)通过战略联盟和战略性外包构建企业合作(七)通过战略联盟和战略性外包构建企业合作网络网络 1、战略联盟、战略联盟 含义: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互相协作、互相补充的合作关系。 它是一种较低股权或非股权的企业外部联合。 197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世界第一家战略联盟。 意义:联合的协同性;风险分担;资源共享;竞争与合作共存。 2、战略性外包、战略性外包 外包: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竞争优势,仅保留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将其他资源借助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减低成本、提高绩效、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优势:实现利润率最大化;利用外部供应商的投资、革新和研发能力,降低风险,取得研发优势;提高应变市场的能力;领先一步的竞争力;避免高昂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交易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与特征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动因 三、内部价格形成机制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与特征(一)内部贸易定义 公司内部贸易是指在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原材料、技术、服务的交换活动。(二)内部贸易的现状 内部贸易额小于外部贸易额,但内部化率在逐渐提高 内部化率:公司内部进出口额占一国进出口总额的比率,来衡量公司内部贸易的重要程度。 美国内部化率1977 19821985198719901999出口29.323314032.836.2进口42.238.440.138.943.739.4表一: 单位:% (三)内部贸易特征1、部门结构特征19831998总出口 内部出口总出口 内部出口低技术行业30.922.921.413.9中等技术行业45.148.639.343高技术行业24.028.539.343.1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状况 2、产品结构特征 重要是待售的最终产品。其次是待加工或组装的中间产品(国家鼓励、规避壁垒、售后服务) 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初级产品出口63.134.12.8进口53.637.623.5美国制造业公司的内部出口产品结构 3、地区结构 与贸易伙伴的收入水平相关 1)大多数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公司内部贸易产品几乎是最终产品,贸易目的是营销和分销 2)中等收入的国家,公司内贸易占双边贸易的很大比重。分支机构作用是生产产品。 3)总之,发达国家的内部化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工价和地区内部化率较高。 4、子公司的内部贸易特征 1)国外子公司向母公司的出口 制造业 最活跃,比例最高 2)制造业国外子公司向第三国的内部出口 相应比重较低 3) 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的出口 数额与国外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口相当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动因 1、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风险 2、维持技术垄断,适应高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 技术价值技术转移(外部、内部)、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内、外部出口)防止技术扩散、延长技术优势时间 3、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 4、实现特定目标(市场、外汇管制、避税) 5、满足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对中间产品的需求 三、内部贸易价格形成机制三、内部贸易价格形成机制 (一)内部贸易价格: 又称转移价格或挑拨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母、自公司、子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采用的价格。 特点:不受供求关系影响 类型:转移高价、转移低价 (二)目的 1、减轻税赋 2、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3、减少和避免风险 4、其他目的 (三)内部价格形成有行商品:内部成本为基础或外部市场为基础;无形商品:无依据,考虑相关因素酌定 第四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促进国际贸易总量国际贸易总量增长 世界贸易的增速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速;新技术、国际生产、促进贸易自由化二、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商品结构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部门结构及变化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变化一致;制造业服务业三、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地区分布的影响 贸易流与FDI流存在着相关性,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四、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五、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促进发达国家贸易总量增长,巩固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发达国家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六、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1、接受FDI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技术转移、要素生产效率提高);2、发展中国家贸易商品结构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 第四节 跨国公司理论介评 一、垄断优势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早期后期 一、垄断优势理论 来源: 1960年美海默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提出垄断优势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 后经金德尔伯格进一步完善。假设: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如可口可乐的糖浆配方 海默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1)企业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2)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些优势。金德尔伯格列出不完全市场的几种形式: 产品市场不完全;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 企业拥有垄断优势政府的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造成的市场扭曲。 利用垄断有时进入东道国市场 结论:解释了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于市场不完全,企业为寻求进一步发展必须扩展海外势力。市场的不完权使企业在专有技术、管理经验、融资能力、销售渠道方面拥有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抵消与当地企业的竞争中的劣势,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 缺陷:企业为什么不采取商品出口,或转让特许权的方式扩展海外势力,没有作应有的解释。 二、内部化理论(20、70)来源: 英国的巴克莱、卡森提出,加拿大的拉格曼进一步发展假定: 1)由于经济过程的外部性,市场机制本身不能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和产品; 2)市场和企业是组织生产要素和产品交易的可供选择的两种方式; 3)如果在企业内部协调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的成本,将外部市场内部化是企业的一种理性选择; 4)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跨国公司是企业在生产要素交易和产品内部化获取最大利润的一种制度形式。 理论的内容:1、内部化市场更多地表现为中间产品市场(中间产品:零部件类半成品、知识产权类的中间产品如技术、专利、管理技能、市场信息)2、对于知识产权类的中间产品,企业所投入的成本昂贵 内部交易成本低于外部交易成本,出现内部化行动。 交易成本: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所付出的代价影响交易成本的四因素: 行业特定因素、国别特定因素、 地区特定因素、企业特定因素 3、对知识产权类的中间产品在外部市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定价,交易困难,难以达成协议,即市场不完全。 4、知识产权类的中间产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技术的保密性,内部化有效防止垄断技术优势的迅速扩散或失密,使企业拥有持续的技术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可以将与内部市场有关的各种交易活动统一控制在企业手中,达到降低交易成本、保持技术优势的垄断目的。 三、国际生产这种理论 来源:英国邓宁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公司:一种折衷理论的探索首次提出。 内容: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满足三个条件; 1、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拥有比外国企业更明显的资本、规模、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知识资产的技术优势 2、内部化优势:为避免垄断优势的技术产品在转让中利益受损,外部市场内部化。 3、区位优势:投资对象国的投资环境 前两者是必要条件,后者是必要条件 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技术转移有有有有有无有无无优势类型经营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