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原文及译文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43456468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原文及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原文及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原文及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 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 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 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 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 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 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 者 ,亦送末之常科。”由 此可见,文言虚词 (特别是语气词 )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 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 ; 放在句尾的语气 词有:也、矣、乎、哉、与 (欤)、焉、耶(邪)等等; ; 出现在句中的虚词 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 ( 包括一些复句 中的关联词 )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 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 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游褒禅山记 )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 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 焉、也、 焉、也 ; ; 置于句首的有:夫 ; ; 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 18 18 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 1111 处之多,如 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 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 2 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 ?”优莫曰:“桀 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 ! ” ( 新序 ? ?刺奢 )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 ; ; 句末的虚词有: 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 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 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 鸿门宴 ) 依总分: 例4 4、孔子曰/益者二乐/损者二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 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二乐”“损者二乐” 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二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 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 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顶真: 例 5 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 鸿门宴 ) 例 6 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 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 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 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 例 7 7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 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 国策 ? ?中山策 )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 “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 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反复: 例 8 8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 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 抓住这一特点, 自然有助于断句。 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 如: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 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 如“为、乃、即、则” 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不亦乎” “孰与 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 所”“ 受 于”“ 见 于” 等被动句式; ; 还有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 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 题。 例 10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 祭十 二郎文 )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 而应该是多管齐下, 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 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 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 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 句; ; 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 ; ; 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 两句; ; 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 ; ; 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 断两句; ; 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 又可断两句。 至此可以断完十 六句。 检测练习 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1.1.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 杀彘. . ”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 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 ”遂烹彘也。 (韩非 子) 2.2.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 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其妻曰: “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 ? ?” 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 !” (司马迁史记卷 七十张仪列传 ) 3.3.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 ; ; 子太叔美秀而文 ; ; 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 而又善于辞令 ; ; 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 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一年)注:四国之为:四 周邻国所作的事。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参考答案 1.1. 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 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 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 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 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2. 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到各诸侯国游说。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 饮酒,后来这位相国发现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 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他们 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但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只 得放了他。他妻子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 的侮辱呢 ?”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妻子笑 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