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2551036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一) 博士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一级学科中有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和组织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及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成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独立承担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或开发课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二、研究方向1物理电子学带电粒子光学现代理论和计算技术,微纳米器件电子束离子束加工与检测技术,强流电子束物理和高功率微波技术,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电子学,信息显示器件与技术,纳光子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新型光子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子技术。2电路与系统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数字图象与数字视频处理,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深亚微米器件模型与仿真,微波功率器件及其集成,化合物半导体器件;深亚微米工艺集成;片上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ASIC设计与测试;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铁电单晶材料,铁电薄膜与器件,机敏材料与器件,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与器件,电解质材料与器件。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理论与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波传播,复杂介质中的场与波,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与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电路,微波网络,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微波信息处理与成像。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硕博连读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至七年。四、培养方式1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博士生具体情况出发,在博士生入学三周内制定出博士生的培养计划。2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博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实验技能。3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系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4博士生学习应该强调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的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要培养博士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之后,博士生应当在入学后最迟两年之内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6博士生应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会及其他学术活动。7博士生学习期间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培养博士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8博士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由系里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处理。五、课程学习1博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为1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另外要求必修环节5学分,其中讲座环节3学分,撰写基金申请书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2学术讲座要求博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7次,自己公开讲座1次,完成后记1学分。3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要求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选听3个学科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2学分。4完成1项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经审核导师同意通过后,记1学分。5参加系里组织的中期考核,通过后记1学分。附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要求课程分类序号课程名称与课程名称学分备注学位课1MLMD6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必修2EELC611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3选修4学分以上3EELC6112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4EELC6107等离子体电子学25EELC6108晶体物理36EELC6114射频微电子学27EELC6117高等电磁理论(A) 或INFT7109高等电磁理论(B)38INFT7112波场层析与反演导论29EELC6116非线性光学及其应用2选修课/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4选修必修环节1BXHJ8003学术讲座1必修2BXHJ8003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23BXHJ8002基金申请书撰写1/BXHJ8001中期考核1注:须从硕士阶段未修过的课程中选择。六、学位论文1博士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题报告,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科内做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3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4博士生学位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答辩。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具体要求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和论文撰写。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专门技术工作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3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目前有下列研究方向:401时频信号分析与自适应信号处理2图像分析、处理与识别3语音信号分析、处理与识别4音频、视频信号数据压缩技术5移动通信及无线接入系统6宽带及超宽带技术7天线与电波传播8阵列信号处理9科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10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宽带传输技术将根据信息工程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设其他研究方向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六年。四、培养方式1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博士生具体情况出发,在博士生入学一周内制定出博士生的培养计划。2博士生的学位课程学习必须在入学后前三个学期内完成。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博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实验技能。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系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5博士生学习应该强调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的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要培养博士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大量阅读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并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之后,博士生应当在入学后最迟两年之内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7博士生应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会及其他学术活动。8. 博士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由各“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指导小组”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处理。五、课程学习 本学科属于信息科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其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主要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传输和显示的理论和技术为中心。附表: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课程与要求课程分类序号课程名称与课程名称学分备注学位课1MLMD6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必修2AUTO6003泛函分析及应用2选修4学分3MATH6003工程优化方法及其应用24INFT6002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应用25INFT7101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26INFT6003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27INFT6107现代反演理论及其应用2选修课/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4选修公共讲座1BXHJ8003公共讲座1必修专业系列讲座1BXHJ8003任选3个讲座2实践1BXHJ8002模拟完成自然基金申请1项1必修中期考核/BXHJ8001中期考核1/硕士期间超修学分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者,博士生期间承认其学分。博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为1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另外要求必修环节5学分,包括“学术讲座”3学分,撰写基金申请书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学术讲座”要求博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讲座7次,自己公开讲座1次,完成后记1学分。此外,每个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选听三个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2学分。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效果的集中表现。论文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较大的应用价值或前景。论文必须有博士生在导师指导、系所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评审和答辩。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贯彻“2+4+X”人才培养模式,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取得本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将能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技术开发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具体要求如下: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志,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在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科学研究和从事教学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能把握本学科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熟悉所从事研究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能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撰写科技论文。3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协作、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解决科学技术难题。4在本领域内取得创造性成果。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二、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与综合理论、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随机控制与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检测、控制与管理)、多智能体理论与技术、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等。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虚拟仪器与软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仪器仪表、无接触图像测量与模式识别、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基于Internet远程测控技术、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过程控制与应用、机器人控制与数控技术、图像信息融合。 3系统工程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复杂网络化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制造系统等)、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方法、智能电网、智能机器人与多智能体系统、计算社会学、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先进制造中的关键系统集成理论与技术等。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与数字视频专用VLSI设计、网络媒体计算与可视化技术、计算视频与可伸缩编码、自适应信号处理、空间机器人视觉系统与太空信息工程等。5. 导航制导与控制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不确定性推理与推断、导航、定位与测控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等。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将增加或修订研究方向。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六年。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的培养采用课程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方式,而且着重于高质量地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得少于1年。 2对博士生的指导主要采用导师负责制,研究所(系)的教授、副教授集体参与博士生的选题报告审查、中期检查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导师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入学三个月内为每个博士研究生制定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中所选课程的授课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论文选题要尽可能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3博士生的学习强调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该学科方向的发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能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提出新的思想和方法。为了增强学术交流,加强博士生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博士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参加8次学术讲座活动,本人至少参与1次学术报告。4博士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都能在深入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本学科的特定研究方向上至少提出三点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能进行理论证明或试验验证。5对博士生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博士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应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五、课程学习1博士研究生必须根据培养计划通过考试或考查完成10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另外必修环节6学分,其中讲座3学分,撰写基金申请1学分;选修课一般在6-8级课程中修习;对政治思想课,必须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可选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有课程必须在入学后两年内完成。 2博士生入学后两年内至少要在全校范围选听讲座七次,并要求本人至少作一次公开学术报告,完成后记1学分;此外,每个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选听三个系列讲座,完成后记2学分。3博士生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其他博士生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第二外国语通过考试取得成绩者,在必修10学分之外另加2学分,外语课程不作为学位课程。4博士生的课程在开课期间,不得中途停课。如确有特殊困难需要中途停课者,其它课程应报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公共课需要报研究生院院长批准。 5由于课程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更改课程时,必须由导师签署意见,经主管院长批准后办理改课手续。6博士生学习期间不得选修在硕士生学习阶段已修过的课程。具体见下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类别序号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学分备注学位课1MLMD6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必修专业学位课2AUTO6003泛函分析及应用2至少2学分3AUTO7119计算认知科学24AUTO6116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25AUTO6101多传感信息融合26AUTO6109系统优化与调度2必修环节1BXHJ8003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2必修2BXHJ8003学术讲座13BXHJ8002撰写基金申请书1/BXHJ8001中期考核1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1论文选题。博士生的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或学术发展的趋势,必须具有前瞻性,达到本学科的前沿。论文选题前必须进行文献阅读,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同时提出研究方案,并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在研究所(系)范围内进行选题报告评议,确认后即开展研究工作。2中期检查。一般在第四学习末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博士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以研究所为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检查,检查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工作;中期检查不通过,延期一年重新参加中期检查,如果再不通过,建议校研究生院终止攻读博士资格。3论文评审和答辩。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博士生提交的学位论文要求在研究所(系)范围内先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正式答辩申请、论文评审和答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一级学科中有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和实验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和组织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及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成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独立承担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或开发课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健康。二、研究方向1. 高性能计算网络计算理论与技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计算,网络计算虚拟化技术,嵌入式系统,并行计算机系统与自动并行化技术。2. 网络多媒体与Web知识服务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论及技术,Internet 理论和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集成,智能网络系统。3. 分布式系统与普适计算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技术,操作系统与虚拟化技术,分布计算,普适计算,无线自组织网络。4. 数据密集智能计算与海量数据管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网络数据挖掘,并行计算与数据挖掘,计算智能与挖掘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数据安全。5. 网络安全与可信软件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信计算,物联网技术,可信软件技术,广义人机交互。三、学习年限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的弹性学制,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不少于4年。第一学年学习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进行科研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并写出文献综述。从第二年开始,在导师指导下进入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准备阶段。四、培养方式1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2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3学习期间,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国家科研基金申请书撰写,培养博士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基金申请书在导师验收合格后可获1学分。4讲座环节要求博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7次,自己公开讲座1次。此外,每个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少选听三个系列专题讲座。讲座环节3学分。5博士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由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指导小组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处理。五、课程学习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10学分课程的学习并考试或考察合格,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所有课程必须在入学后两年内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序号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学分选课要求学位课1MLMD6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必修2COMP7103 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 2必选4学分3COMP7104 信息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24COMP6110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35COMP6103 分布式系统36COMP7115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 37AUTO6112智能计算28AUTO6109系统优化与调度2选修课/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不包括硕士期间已经选过的课程)/选修必修环节1BXHJ8003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22BXHJ8003学术讲座1必修3BXHJ8002撰写基金申请书1/BXHJ8001中期考核1六、实践环节1研究生本人至少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2完成或模拟完成自然科学基金申请1项。七、学位论文1博士生开始论文前要进行认真的文献阅读、分析和生产实际的调研。完成选题报告,按规定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并在学院作选题报告,需取得评议通过。2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学位论文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3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严格评审和答辩。4博士生学位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答辩。(二) 博士生导师名单一级学科学科方向导师姓名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01光电子学与信息光子学侯洵 02超快光学张彦鹏、云峰 03光电子学 04平板显示器件与技术刘纯亮、吴胜利、张小宁、严群 05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06高功率微波技术刘纯亮、王建国、李永东 07空间电子辐照效应数值分析张海波 08微纳结构电子断层三维成像 09飞秒激光微纳制造陈烽 10先进功能微纳结构与器件 11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阙文修 12纳米复合材料与器件(含光伏和光催化作用) 13真空微电子技术及器件王占国 14纳米材料、结构与器件(含纳米显示器) 15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司金海、易文辉 16超快非线性光学及其器件 17信息光电子器件与技术朱京平 18生物医学光子学 19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应用吴朝新 20平板显示薄膜及其技术 21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姚熹、汪宏、徐卓、冯玉军、魏晓勇、叶作光、李振荣 22铁电、介电现象研究姚熹 23功能薄膜与集成器件任巍、叶作光、吴小清、陈晓峰 24铁电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任巍 25功能复合材料与器件汪宏 26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及器件汪敏强 27生物量子点荧光材料及应用 28铁电和反铁电相变材料及器件冯玉军 29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0铁电材料与器件徐卓、魏晓勇、李振荣 31集成电路设计与方法学研究耿莉、王晓亮、李尊朝 32深亚微米集成结构建模及其参数提取耿莉、李尊朝 33纳电子器件及材料刘卫华 34纳米压电电子 35低维半导体结构和器件贺永宁 36微波无缘电路和器件 37电解质器件与材料徐友龙 38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39微电子制造技术卢秉恒 40瞬态电磁场理论王建国 4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张安学 42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吴小清 43高性能VLSI设计与优化技术王小力 44集成化芯片系统设计与基础研究王小力、梅魁志 45功能材料结构与缺陷亚艾尺度研究贾春林、杨光 46材料定量电子显微学 47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光电子器件应用徐士杰 48半导体光学和光谱 49大型电路设计与算法模拟蒋耀林 5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与可靠性赵策洲(苏研院) 51纳米器件与光电集成 52联合培养张彦鹏、刘纯亮、吴胜利、陈烽、阙文修、司金海、吴朝新、汪敏强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1时空谱估计、时频分析及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殷勤业、王文杰 02无线通信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 03移动通信、数字传输与宽带通信网朱世华、任品毅、赵季红 04宽带通信、无线移动通信网曲桦 05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 06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刘贵忠 07图像检测分析与增强、压缩编码齐春 08阵列信号处理高静怀、陈文超 09复杂介质中波传播与成像理论及方法高静怀 10医学成像技术的研究牟轩沁 11分布式智能摄像机网络 12高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潘志斌 13多媒体数据安全性的研究 14云计算环境下的视频智能处理黄华 15多源图像三维重建 16图像视频信号处理(Tammam TILLO) 罗天明(苏研院) 17容错视频编码技术 18联合培养殷勤业、王文杰、任品毅、刘贵忠、齐春、牟轩沁、潘志斌、黄华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01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郑南宁、兰旭光 02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郑南宁 03计算视觉与数字视频专用VLSI设计郑南宁、梅魁志 04网络媒体计算与可视化技术刘跃虎、袁泽剑 05计算视频与可伸缩编码薛建儒 06自适应信号处理辛景民 07轨道计算李济生 08线性动力系统滤波与建模 09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韩崇昭 10导航、定位与测控技术 11复杂网络化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管晓宏、高峰、蔡忠闽、翟桥柱 1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晓宏、高峰、彭勤科 13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李晓榕 14不确定性推理与推断 15智能机器人与多智能体系统冯祖仁 16先进制造系统及其智能优化和调度 17智能检测理论及应用韩九强 18图象信息融合与模式识别韩九强、张新曼 19符号序列分析与应用彭勤科 20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方法邢科义 21混合系统控制优化方法 22网络化控制理论与技术邹建华 23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认知方法与知识发现 24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高峰 25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蔡远利 26非线性系统建模、估计与控制理论及应用 27鲁棒控制理论丁宝苍 28图像认知计算王拓 29工业智能控制技术丁玉成、杨清宇 30制造化信息工程及智能机器人高建民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钱德沛、伍卫国 02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计算董小社 03广义人机交互(国外合作项目)侯义斌 04Internet理论和技术 05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论及技术郑庆华、黄华、唐亚哲、刘均 06计算机网络安全管晓宏、郑庆华 07网络计算虚拟化技术桂小林 08可信计算、物联网技术 09可信软件技术赵银亮 10并行计算与数据挖掘 11分布计算齐勇、李向阳、赵季中、刘云浩 12操作系统与虚拟化技术 13普适计算 14信息安全 15数据挖掘与软件工程宋擒豹、相明 16数据挖掘与网络计算 17计算智能与挖掘技术冯博琴、徐宗本 18无线自组织网络杨新宇 19WSNS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自主计算 20智能系统关圣威(苏研院) 21个人化服务(三) 硕士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型)一、培养目标应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如下方面:1物理电子学带电粒子光学现代理论和计算技术,微纳米器件电子束加工与检测技术,强流电子束物理和高功率微波技术,气体与等离子体电子学,信息显示器件与技术,纳光子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新型光子材料与器件,紫外光信息存储,紫外光的探测,光通信器件和全光网络。2电路与系统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数字图象与数字视频处理,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深亚微米器件模型与仿真,微波功率器件及其集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深亚微米工艺集成;片上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ASIC设计与测试;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铁电单晶材料,铁电薄膜与器件,机敏材料与器件,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与器件,电解质材料与器件。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理论与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波传播,复杂介质中的场与波,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与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电路,微波网络,微波电子材料与器件,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微波信息处理与成像。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二年半至三年。四、培养方式1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或学术群体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在硕士生入学后1周内,制订出硕士生的培养计划。2对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3硕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另外要求必修环节4学分,其中讲座环节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科学实践1学分。4硕士生的学习以授课与课堂讨论形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参加全校范围的 “学术讲座”及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 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8次,完成后记1学分;至少选听一个系列“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1学分。5完成实践能力的锻炼。五、课程学习课程类别序号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学分选课要求公共学位课1MLMD6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必修7学分2PHLS6001自然辩证法概论13第一外国语4专业学位课4MATH6001计算方法(A)或3选修6学分MATH6002计算方法(B)5INFT7105微波有源与无源电路原理36EELC6101光子学 27EELC6102信息光学28EELC6108晶体物理 39EELC6110半导体器件物理210EELC6117高等电磁理论(A) 311INFT7109高等电磁理论(B)312EELC6109铁电压电物理313EELC6115现代电路理论2选修课/在学院研究生课程目录中任选13必修环节1BXHJ6003讲座2必修4学分2BXHJ6006社会实践13BXHJ6005科研实践1六、学位论文1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至迟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书面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学术群体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意义。2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评审和答辩。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用型) 一、培养目标应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应用技术、相关实验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如下方面:1物理电子学带电粒子光学现代理论和计算技术,微纳米器件电子束加工与检测技术,强流电子束物理和高功率微波技术,气体与等离子体电子学,信息显示器件与技术,纳光子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新型光子材料与器件,紫外光信息存储,光通信器件和全光网络。2电路与系统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数字图象与数字视频处理,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深亚微米器件模型与仿真,微波功率器件及其集成,化合物半导体器件;深亚微米工艺集成;片上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ASIC设计与测试;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铁电单晶材料,铁电薄膜与器件,机敏材料与器件,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与器件,电解质材料与器件。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理论与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波传播,复杂介质中的场与波,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与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电路,微波网络,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微波信息处理与成像。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二年半至三年。四、培养方式1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或学术群体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在硕士生入学后1周内,制订出硕士生的培养计划。2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3硕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另外要求必修环节4学分,其中讲座环节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科研实践1学分。4硕士生的学习以授课与课堂讨论形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参加全校范围的 “学术讲座”及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 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8次,完成后记1学分;至少选听一个系列“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1学分。5完成实践能力的锻炼,注重所学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技能培养。五、课程学习课程类别序号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学分选课要求公共学位课1MLMD6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必修7学分2PHLS6001自然辩证法概论13第一外国语4专业学位课4MATH6001计算方法(A)或MATH6002计算方法(B)3选修6学分5EELC611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36EELC6115现代电路理论27EELC6110半导体器件物理28EELC6106光通信器件与系统29EELC6105微纳加工原理 210EELC6103平板显示技术 211EELC6113电化学原理与应用 212EELC7103CMOS模拟系统设计3选修课/在学院研究生课程目录中任选13必修环节1BXHJ6003讲座2必修4学分2BXHJ6006 社会实践13BXHJ6005科研实践1六、学位论文1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至迟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书面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学术群体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意义。2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评审和答辩。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在信号理论、通信系统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体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能力或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3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目前有下列研究方向:1时频信号分析与自适应信号处理2图像分析、处理与识别3语音信号分析、处理与识别4音频、视频信号数据压缩技术5移动通信及无线接入系统6宽带及超宽带技术7天线与电波传播8阵列信号处理9科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10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宽带传输技术 将根据信息工程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设其他研究方向。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至三年。四、培养方式1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硕士生入学后1周内,制订出硕士生的培养计划。2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课题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5硕士生的学习应加强自学,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硕士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7硕士生不安排体育课,但应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时间。五、课程学习本专业的性质属于信息科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其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传输。附表: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生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分类序号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学分备注公共学位课1MLMD6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必修2PHLS6001自然辩证法概论13第一外国语4专业学位课1MATH6005数理统计2必选6学分2MATH6006随机过程23INFT6106线性空间与矩阵分析24INFT6102数字信号处理(II)35INFT6101数字图象处理36INFT7108信息论与编码37INFT6104信号检测与估值38INFT6105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3选修课/可在全校范围内任选课程13必修环节1BXHJ6003讲座2必修2BXHJ6006 社会实践13BXHJ6005科研实践1 硕士生必须根据培养计划通过考试或考查完成26学分的课程学习,以及4学分的必修环节。其中学位课程要求13学分。必修环节分讲座环节2学分,科研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学科讲座”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讲座8次,完成后记1学分。每位硕士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至少选听一个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1学分。(每个系列专题讲座由5个以上讲座组成)。硕士生期间超修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者,博士生期间承认其学分。六、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1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最迟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系或课题组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国民经济的需求或学科发展的需要。2 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课题组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评审和答辩。七、实践环节硕士学位应有1学分的社会实践活动和1学分的科学实践工作。科学实践包括与所学学科相关的调研、实验、实习、课题研究等工作。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生产和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论文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贯彻“2+4+X”人才培养模式,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具体要求如下: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志,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设计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并具有较强的外语会话能力。3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协作、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解决科学技术难题。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如下方面: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非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复杂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随机控制与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检测、控制与管理)、预测控制及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决策支持理论与应用、先进机器人控制与智能机器等。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虚拟仪器与软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仪器仪表、无接触图像测量与模式识别、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工业测控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Internet远程测控技术、基于DSP、FPGA、ASIC的EDA及SOC技术、过程控制与应用、高性能数控技术与系统、图像信息融合。 3系统工程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网络化系统工程、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电力系统及制造系统调度理论与方法、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方法、智能电网、多智能体系统与智能机器人、复杂系统认知方法与知识发现、系统仿真与虚拟现实、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析、计算社会学、制造信息化工程等。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智能信息处理、视频图像编码与多媒体技术、数字视频处理及其专用SOC设计、视觉工程与新型计算系统(计算视频与编码、图形学、新型处理器与数字电视)、自适应信号处理与多传感信息融合、空间机器人视觉系统与太空信息工程等。5. 导航制导与控制信息处理与数据融合、多传感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导航定位与测控技术、多目标跟踪理论及应用、飞行控制技术及应用、探测及制导理论与应用、飞行器控制与仿真、航天测控与轨道计算等。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将增加或修订研究方向。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二年半至三年。四、培养方式1在硕士生入学后1周内,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订出硕士生的培养计划。2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或学术团队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3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4硕士生要加强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6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硕士生要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并完成实践能力的锻炼。五、课程学习1工学硕士研究生在校至少修满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6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包括科研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除政治、外语等公共学位课学分外,专业学位课学分为:三年制硕士生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6学分,硕博连读生8学分,其它为选修课学分;选修课一般选6-7级课程,交叉学科研究生(非本科专业和选修非本学科)可选3-5级课程,但学分不得超过2学分。2研究生学位课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选修课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与考查两种,由导师和学生在入学后制定培养计划时根据对课程的要求确定。3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因故需要更改时,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导师同意后填写改课单送交学院,改课时间为开学前两周(改动本学期课程)和学期末后两周(改动下学期课程),学位必修课不作更改。4硕士生的学习以授课与课堂讨论形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参加全校范围的 “学术讲座”及与学科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讲座8次,完成后记1学分;至少选听一个系列“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1学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课程类别序号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学分备注公共学位课1MLMD6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必修2PHLS6001自然辩证法概论1必修3第一外国语4专业学位课4MATH6005数理统计2至少6学分(硕博连读生至少8学分)5MATH6006随机过程26AUTO6104线性系统理论27AUTO6103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38AUTO6002数字信号处理29AUTO6001最优控制210AUTO6110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211AUTO6106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212AUTO6109系统优化与调度213AUTO6102系统辨识214AUTO6105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2实践环节1BXHJ6003讲座2必修2BXHJ6006 社会实践13BXHJ6005 科研实践1六、学位论文1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至迟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书面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学术群体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意义。2论文必须由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