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然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研究现状[共22页]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42096645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栗然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研究现状[共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栗然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研究现状[共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栗然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研究现状[共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学院2009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等离子体点解沉积的研究现状论文题目:等离子体点解沉积的研究现状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栗栗 然然所在院系:所在院系: 机电学院机电学院所学专业:所学专业: 机电技术教育机电技术教育导师姓名:导师姓名: 王振宁王振宁完成时间:完成时间:2009 年年 5 月月 20 日日目目录录1. 引言 .12.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基本原理.23.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结构材料的表面强化.33.1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钢铁的处理3.1.1 电解液体系的选择.33.1.2 试验装置、弧光放电过程及渗透机理.43.1.3 制备的工艺流程.53.1.渗透层的结构.63.1.5 渗透层的耐蚀性能.73.1.6 渗透层的耐磨性能.73.1.7 渗透层的硬度.83.2 等离子体电解对铝及铝合金的处理3.3 等离子体电解对钛合金的处理3.4 等离子体电解方法制备生物活性陶瓷层4.PED 过程中的力学问题及其强韧化机理.135.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方法的发展趋势 .146. 结束语 .15致谢.16参考文献.17摘摘 要要等离子体电解沉积(plasma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PED)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电解进行材料表面处理的新兴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机理及其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工件作为阴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钢铁材料的处理上,可以利用 PED 技术对钢铁基体进行快速碳氮共渗或涂覆金属镀层,以提高这些材料的抗磨擦、耐腐蚀等性能,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工件作为阳极的研究多围绕着铝、钛等轻金属进行,可以在铝合金、钦合金、镁合金等轻金属表面制备陶瓷层,选择含有钙、磷元素的电解液或是在电解液中添加基磷灰石粉末进行 PED 处理,可以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陶瓷膜,从而使植入体与自然骨形成分子水平的化学键合。文中还对 PED 涂层的力学问题、强韧化机理以及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关键词:等离子体电解沉积,表面改性,碳氮共渗,陶瓷层AbstractPlasma electrolysis deposition (PED) is a newly developed technique of surface treatment on various material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mechanism of plasma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The work piece is researched by cathode, mainly focused on the processing of steel material, PED is successful in increasing materials anti wear and anti corrosion ability by saturating carbon, nitrogen into steel. The work piece is researched by anode around the aluminum, titanium and other light metal, can be depositing ceramic layers to light metals such as aluminum alloy, magnesium alloy and titanium alloy, Electrolyte containing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s utilized to deposit bioactive film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alloy to form chemical bond with host bone. The article also PED coating on the mechanical problems,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lasma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Plasma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Surface modification, Carbonitriding, Ceramic layer1 引言引言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机械加工性,它的产量已成为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但钢材有一个极大的缺点极易腐蚀,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铝、镁、钛等有色金属及其化合物比重小、强度高、已成型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它们耐蚀性、耐磨性较差,限制了使用寿命和范围,因此,对这些金属材料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减少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表面处理的方法很多,但传统的方法一般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反应时间长,有些产生的废水污染环境。等离子体电解进行材料表面处理的新兴技术,在特定的电解液中,如果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压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发生放电现象,这类电解可以称为等离子电解(plasma electrolysis)1。由于放电,在电解液中会产生有别于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 ,其基本工作过程为:将待处理的材料浸入一定的电解液中作为一个电极,另有一个金属电极作为对应电极,在两极之间施加直流或其他波形的电压。当电压增加到某一程度时,电极表面发生放电现象,同时伴随有弧光产生,此时电极表面及其附近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可在钢铁材料表面进行快速碳氮共渗、制备金属涂层或复合涂层4,7,12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硬度等性能;单一等离子电解沉积技术或复合其他工艺,可在铝、钛等轻金属及其合金表面形成结合牢固的陶瓷层,改变了材料的力学特性,其摩擦磨损行为也发生变化,显著增强了基体材料的抗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通过处理可使其表面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2,23 。 可以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陶瓷膜,从而使植入体与自然骨形成分子水平的化学键合,使之成为生物活性金属1719。研究得出,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可以制备钙钛矿结构的电子薄膜20,21 ,甚至在化学催化方面,也有其应用的报道13。在 PED 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作者对此有不同的命名。工件作为阳极的研究进行得较多,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工作多围绕着铝、钛等轻金属进行,称为微弧氧化。工件作为阴极的研究报导,主要集中在对钢铁材料的处理上,由于该技术有处理时间短、工作电压低、处理工艺简单、试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例如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plasma electrolytic nitrocarburising , PEN/C)7,12、阴极微弧电沉积(CMED)21等。 Yerokhin 等1在 1999 年首次使用等离子体电解沉积(PED)来命名利用电解液中等离子体放电效应制备薄膜的技术,这个命名主要体现了 PED 技术的两个重要特征:电解液环境和等离子体放电。本文将对 PED 的基本原理、力学特性及其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并分析其发展趋势。2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基本原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基本原理1977 年,Van 等2测定了 NaA102 溶液中铝阳极表面放电时,阴极、阳极之间的电势变化曲线,结果如图 1 所示。从图 1 中可以看出,电势在电解液中变化很缓慢,但在电解液与阳极交界处 0.5mm 的范围内,电势急剧变化。急剧变化的电势导致界面附近电场强度非常大(106V/m 量级) ,足以击穿电极附近的绝缘电介质,产生放电现象。Yerokhin 等人1认为,PED 过程中电极表面被击穿的介质可以分为电极表面钝化膜和气体膜两种。有电流通过时,金属阳极在电解液中产生绝缘钝化膜,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绝缘钝化膜被击穿,发生弧光放电现象。另外金属电极表面由于化学/电化学作用产生气体,例如阳极上的氧气、阴极上的氢气等,当生成的气体把工件表面完全包围时,就形成气体膜,气体膜被击穿,形成了包围金属电极的连续气体等离子鞘层。钝化膜击穿和气体膜击穿是两种极端的现象,实际的过程很可能是两种过程同时发生。 图 1铝阳极表面放电时两极间的电势变化2图 2 两种典型的电压电流曲线1以铝为例3,铝试件在偏铝酸盐溶液中作为阳极,另一种不参与反应的金属作为阴极。当电流通过时,铝表面生成 A12O3钝化膜。如果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钝化膜被击穿,工件表面将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使得铝阳极表面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 A12O3陶瓷相。阳极: 2AlO2-(电解液) Al2O3(涂层)+1/2 O2(气体)+2e-(阳极)或者 3A1O2-(电解液)+A1(阳极) 2A12O3(涂层)+3e-(阳极)阴极: 2H3O+(电解液)+2e-(阴极) 2H2O(电解液)+H2(气体)其中在阳极生成的 A12O3不同于普通阳极氧化所形成的钝化膜,由于放电高温的烧结作用,此时以 A12O3反应烧结的陶瓷相形式存在。对不同材料的工件,电解液的选择非常关键。当工件作为阳极时,电解液中的阴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工件表面运动,由于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使得阴离子分解,并和基体材料发生反应。冷却后反应的产物凝固在放电通周围;当工件是阴极时,也有类似的反应,不过参与反应的是电解液中的阳离子(例如金属离子) 。在某些反应中,电解液中与电极电性相同的离子也可以参加反应。例如在制备电子薄膜时电解液中的钡离子参与反应在钛阳极上生成钛酸钡薄膜。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的成份,可以改变所制备涂层的硬度、热稳定性颜色。3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结构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结构材料的表面处理处理对于钢铁基体,可以用 PED 进行快速碳氮共渗、涂覆金属镀层。结合其他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在钢铁表面形成特定性质的防护膜。 应用 PED 可以在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表面制备陶瓷层。3.1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钢铁的处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钢铁的处理将钢铁作为阴极进行处理的技术有等离子体电解渗透技术、阴极微弧电沉积等,都是 PED 的特殊形式。本文介绍等离子体电解渗透技术。3.1.1 电解液体系的选择电解液体系的选择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透技术可以实现渗 N,C 及 C-N 共渗(PEN/C)电解液的选择比较简单,通常由有机化合物、易溶盐和水三部分组成。常用的有机化合物有:甲酰胺(HCONH2) ,尿素CO(NH2)2、乙醇胺H2N(CH2)2OH等,应用以上三种有机物作为电解质可以分别实现渗氮、渗碳和碳氮共渗。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导电能力比较差,因此常加入一些易溶盐的水溶液来提高溶液的导电性,以便形成稳定的放电电弧。此时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双重电解质溶液,即先配制好易溶盐的水溶液,然后再将水溶液加入到有机溶液中,直接将易溶盐加入到有机电解液中是不会溶解的。在此试验中,水溶液的含量对电参数有较大的影响,常控制加入的水溶液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5%10%1,若含量少于 5%会使临界击穿电压升高,若多于 10%会导致电压温度曲线斜率迅速升高。现以甲酰胺5和尿素6为例,分析一般的热分解反应。HCONH2在 400700的范围内,按下式分解HCONH2 NH3+COHCONH2 HCN+H2O其中 NH3, HCN 及 CO 进一步分解,产生活性 C, N 原子,并被工件表面吸收: 2NH3 3H2 +2N2CO CO2+C2HCN H2+2C+2N此介质的分解主要靠弧光放电的电离过程而不是辉光放电过程4。对 CO (NH2)2而言阳极:(NH2)2CO+H2O N2+CO2+6H+3e-在阳极反应中生成 N2, N2很稳定,不容易受热分解,因此在阳极不能提供渗透所需的活性原子。阴极:(NH2)2CO+2H2O+2e- 2NH3+2H2+CO22NH3 3H2+2N在此过程中 NH3在阴极表面析出,在不断提高电压的过程中,气体被击穿产生活性 N 原子,为渗透提供了条件,所以在此技术中工件作为阴极。3.1.2 试验装置、弧光放电过程及渗透机理试验装置、弧光放电过程及渗透机理图 3 为等离子体电解渗透装置示意图。该装置由直流脉冲电源、共渗槽、电解液循环冷却系统组成。由于在试验中工件作为电极,加载电压相当于对工件加热,为了避免工件过热而造成工件周围的电解液沸腾,因此要对电解液进行循环冷却,使电解液温度保持在 45以下。整个弧光放电过程分为 3 个阶段4(如图 2a)第一阶段( 0U1) ,逐渐升高电压,电流逐渐增加,此过程符合欧姆定律,试样作为电阻,试样及其周围的液体被加热,电解液温度升高,试样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此时电压在 0150V之间。第二阶段(U1U2) ,继续升高电压,电流增加较快,此时已不符合欧姆定律,这时是气液共同导电。就液体部分而言:电极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场增强,离子运动速度加快而且液体温度不断升高,致使溶液的电导率增大;就气体部分而言,是因为在热电离和电极间电场作用下,使气体分子产生电离所致。气体分子电离可以产生二次电子,如同一次电子一样被加速,它也可以使气体分子电离,其结果出现了雪崩式的电子流增大。电流雪崩式增大并伴随有气体发光的现象称为气体放电或气体的击穿。此时的电压称为临界击穿电压,电压在 150 200V 之间。第三阶段(U2 U3) ,在气体被击穿稳定以后,电流迅速减小(18A 3A7) ,此时样品持续放热。在此过程中由于气体放电、电子碰撞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虽整体呈中性,但它含有相当数量的电子和离子,因此仍可以导电,但由于气体击穿后产生的稳定连续的等离子体区将工件与电解液分开,形成气液隔离层(如图 2b7) ,造成只有一种气态形式导电,因此电流变小。此时继续提高电压,电流只有稍微增加,增加电压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试样表面的温度,此时维持的电压称为工作电压。临界击穿电压一般在 160V 7左右,而工作电压一般在 200 300V 之间。图 3 等离子体电解渗透装置示意图1.电源系统 2.电流表 3.电压表 4.冷却系统 5.样品 6.电解液 7.搅拌系统 8.绝缘材料 9.不锈钢的容器 10.冷却水由于弧光放电气体被击穿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轰击试样表面,离子注入到被处理材料中,产生空位和位错,将导致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工件表面的活性原子的浓度提高;另一方面,强化沿晶内扩散,即位错沿着与轰击表面垂直的滑移面移动,其运动的方向与饱和元素(C, N)扩散流的方向重合,从而大幅度提高材料内 C, N 原子的扩散迁移速度。离子轰击导致浓度梯度提高和扩散系数的增大,使得非金属扩散系数可提高 23 倍,从而使 C和 N 原子的扩散过程得以强化;在等离子电解渗透技术中等离子体是通过弧光放电产生的,具有比较大的电流密 1A /cm2左右4所以离子的轰击非常强烈,致使渗透的速度加快,最终实现材料表面快速固溶和化合物强化处理。3.1.3 制备的工艺流程制备的工艺流程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处理的制备过程非常简单。首先用金相砂纸对试样进行逐级打磨,最后一道采用粒度为 1 000#的砂纸,具体工艺流程如下:试样打磨丙酮擦洗等离子体渗透水洗酒精擦洗自然干燥。3.1. 渗透层的结构渗透层的结构Nie X7和 G Tsotsos8应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处理 AISI316不锈钢,在 230 V 和 250 V 的工作电压下处理试样 1min,得到的结果表明:在230 V 的工作电压下,由于处理的温度比较低,所以奥氏体扩散层的晶粒尺寸和晶界没有改变,在 250 V 下处理的工件表面由单一的扩散奥氏体相(长)到多相结合,还有 23 m 的化合物层 Fe(Fe, Cr)24、和 Fe, Cr(N, C)x,以及 5060 m 的再结晶的扩散层(图 4 所示,不同的放大倍数) 。对于 250 V 处理的试样,试样表面温度很高,在处理结束以后,快速关掉电源,用电解液进行快速淬火,向内部扩散的 C, N 在晶界处没有沉淀出 C 和 N 的化合物,而保持着再结晶晶粒的固溶体。M. Tarakci8等人对应用等离子体电解渗碳技术处理纯铁,加载工作电压210 V 处理 5 min 和 30 min,得到 2040 u m 的渗透层(如图 5 a 和 b 所示) 。渗透层的相组成包括: -Fe, Fe3C, Fe。田占军10以应用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处理 Q 235 钢,加载工作电压为 150 V,处理 0. 5 min 和 1 min,就得到 3060 m 的渗透层9(如图 6a 和 b 所示) 。渗透层的相组成包括:a -Fe, Fe3C, Fe5C2 ,Fe23N, r-Fe。对 Q235 钢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渗氮处理10 ,加载电压 160 V , 170 V,处理时间 3 min,渗层形貌如图所示,白亮的外层为化合物层 相(Fe23N) 。图 4 250v,1min 条件处理的 A IS I316 小锈钢的光学照片图 5不同条件下处理的纯铁 SEM 形貌图 不同条件下处理的 Q235 钢 SEM 形貌图不同电压下 Q235 钢渗氮处理的 SEM 形貌3.1.5 渗透层的耐蚀性能渗透层的耐蚀性能聂学渊4对 20 钢在 220 V 电压下处理 3 min 后的试样和未处理试样进行了耐腐蚀性能测试。将试样浸入 0. 1 mol/L 的硫酸溶液中 10 min,然后加载交流电压。比较感应电流的耐腐蚀极化电阻值(Rc),结果表明处理过的试样耐蚀性提高了 30 多倍。田占军等10将基体和处理的试样浸泡在 w =3%的 NaCl 溶液进行耐蚀性测试,密封浸泡 400 h。试样结果表明:浸泡后基体的腐蚀增重是 2. 22 mg /mm2,应用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 150V、l min 处理的试样的腐蚀增重是 1. 80 mg /mm2,可见处理过的试样比基体的耐蚀性好。3.1.6 渗透层的耐磨性能渗透层的耐磨性能 聂学渊4等人通过 MM -200 磨损测试仪对处理压力相同和运行速度稳定的情况下,对相同运动距离经过渗透处理和未处理试样的耐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过的工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Yerokhin 和 C. Tsotsos11等人对 AISI304 不锈钢进行 PEC /N 处理,以碳化钨、SAE52100 铬钢为摩擦副进行往复试验,在载荷 2. 5 N、滑动位移 250 m、振幅 10 mm、频率 5 Hz 的条件下,磨损率分别为 112 10-4mm3/(Nm) 、910 10 5 mm3/(Nm) 。田占军等10应用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在 150V , 1 min 条件下处理的试样进行了耐磨性测试,加载压力为 29.4N,对磨件的转速为 125 r/min、周长为 8. 2 cm ,磨损时间为 70 min,每 10 min 测量一次磨损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 50 min 内处理过的试样与基体相比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超过50 min 后耐磨性与基体相同(渗透层被磨透露出了基体) ,如图 8 所示图 8渗透层磨损时与磨损量的关系3.1.7 渗透层的硬度渗透层的硬度经过等离子体电解渗氮/碳处理可以提高表面层的硬度。以钢在表面温度820 摄氏度条件下得到 200m 碳氮渗透层为例,其白色外层(化合物层)的最高硬度达 13 GPa。A.L Yerokhin 和 A Leyland11等对 A IS I304 处理,用努普显微压痕硬度实验仪测量表层硬度(加载载荷 10 g) ,表层的硬度最高可达 1380 HK0.0120聂学渊对 20 钢4进行处理,采用 71 型显微硬度计,测得渗透层的硬度最高可达 1200 HV0.1。M. Tarakci20等人对纯铁进行处理,渗透层的最大硬度为 850 HV0.1,而基体的硬度为 15 0 HV0.1。田占军等10对 Q235 钢进行碳氮共渗处理,渗透层的最大硬度为 770 HV0.1,而基体的硬度为 170 HV0.1。Yerokhin 等12通过将 PEN/C 和等离子体浸入离子辅助沉积(plasma-immersion ion-assisted deposition, PIAD)结合起来,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梯度复合涂层。首先采用 PEN/C 工艺处理不锈钢试样,在其表面获得(1560) m 厚的扩散渗氮/碳层,然后在其上用 PIAD 工艺制备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 , DLC)涂层。由于复合涂层中的碳氮共渗层提高了基体的承载能力,用此复合工艺所制备的涂层,与其中任何一种工艺单独处理所得的涂层相比较,性能都要优越,特别在法向压力较高的摩擦状态下表现尤为明显。杨晓战等13在 Fe25CrAl 合金表面预先沉积一层具有较高电阻的氧化物薄膜,然后将其作为阴极置于 Zr(NO3)和 Y(NO3)3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施加脉冲恒压电源,使得预先制备的绝缘氧化物薄膜击穿产生微弧放电,在阴极表面制备了厚 300m 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钇稳定氧化锆(YSZ)陶瓷涂层,此种工艺被作者命名为阴极微弧电沉积技术是 PED 技术的一种。利用等离子电解在钢铁材料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还有其他的形式,用低碳钢作为基体材料作为阴极,用 14的 NaHCO3溶液电解液,对低碳钢试样进行等离子电解清洗;清洗后的试样分别浸入nSO4溶液,ZnSO4+Al2(SO4)3溶液,以试样作为阴极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在钢铁材料表面制备了厚度在(10 20 )m 之间的 Zn ,Zn-Al 涂层,提高了基体材料的耐腐蚀性。这说明等离子体电解除了可以在金属表面制备陶瓷层以外,还可以用来在金属表面制备金属涂层。3.2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铝及铝合金的处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对铝及铝合金的处理不同的合金成份不同电解液,相同电解液不同浓度对 PED 陶瓷层的生长行为有不同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表面膜层厚度随之增厚。薛文斌等14以 2024 Al-4.3 Cu-1.5 Mg 铝合金为基体, (5 10) g/L 的 NaOH 溶液作为电解液,测定了 PED 过程中陶瓷层的厚度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示于图 9 其中 h是总厚度,a 是陶瓷层向基体外部生长的厚度,b 是陶瓷层向基体内部生长的厚度。从图 9 中可以看出,陶瓷膜的生长在初期以向外生长为主,经过一定时间后转变为向内生长为主。处理时间对 PED 陶瓷层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放电气孔的大小等也有影响。图 9 铝合金表面陶瓷层的生长曲线14不同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 PED 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在表面处形成多孔疏松层,而内部呈致密形态,陶瓷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在厚度方向有一定程度的变化。PED 在铝合金表面形成陶瓷层硬度很高,由于涂层微观结构随厚度的增长而发生改变,因此其力学性能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特性。如前所述,PED陶瓷层外部多孔,中间致密,因此在摩擦时也表现出相应的特性。Nie 等15进行了干砂橡胶轮磨损实验,对比了未经处理的铝合金、经 PED 表面陶瓷化处理的铝合金、不锈钢的磨损性能。图 10 是样品 1(涂层厚度 150m) 、样品2(涂层厚度 250 m) 、未经处理的铝基体、不锈钢的 4 条失重曲线。厚度不同的 PED 陶瓷层在摩擦初始阶段(1000 转以内)失重曲线差别明显,1000 转以后区别不大。这可能是由于 1000 转以内磨损的是外部疏松层,1000 转以后磨损的是中间致密层的原因。经过 PED 陶瓷化处理的铝基体的耐磨性比钢铁、铝都要高,耐腐蚀性也有所增强。 文献6用纳米硬度仪研究了 2024 铝合金表面 PED 陶瓷层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在厚度方向上的分布,结果示于图 11。根据 X 射线衍射分析对陶瓷层的研究结果,陶瓷层主要由 -Al2O3和 -Al2O3组成。-Al2O3的含量在距离涂层与基体的交界 50 m 处最大,然后随着距交界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至涂层表面减至最少。他们认为 -Al2O3和 - A12O3都是由熔融态的 Al3凝固而成,外层冷却率高,故而亚稳态的 相含量较多;内层冷却率低,故而稳态的 相含量较多。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随厚度的变化关系与同一厚度处的 -Al2O3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图 10 不同材料的摩擦失重曲线网图 11 铝合金表面 PED 陶瓷层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在厚度方向的分布213.3 等离子体电解对钛合金的处理等离子体电解对钛合金的处理Yerokhin 等14在各种不同的电解液中对钛合金进行 PED 处理,并研究了所制备的 PED 陶瓷层的各种性质,图 12 示出了其硬度和划痕试验的结果。研究表明由偏铝酸盐和磷酸盐组成的电解液所制备的陶瓷层主要由硬度较高的Al2O3、金红石相的 TiO2和 A12TiO5,组成,硬度最高,约为基体材料的 2 倍。在含有硅酸盐的电解液中所制备的陶瓷层由于多孔,导致硬度的实验数据起伏较大,其硬度值低于在偏铝酸盐和磷酸盐溶液中形成的陶瓷层。而在磷酸盐以及偏铝酸盐和硫酸盐溶液中所形成的涂层较薄,其组份主要是硬度较低的锐钛矿以及未被氧化的钛基体,因此硬度最低,只稍高于基体合金。在划痕试验中,临界载荷的大小与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性能相关,由图 12(b)可以看出,偏铝酸盐和磷酸盐溶液中,涂层和基体的结合性能最好。 图 12 钛合金在不同的电解液中得到的 PED 陶瓷层的力学性质。其中 Al-P:偏铝酸盐和磷酸盐溶液;Al-Si:偏铝酸盐和硅酸盐溶液;Si:硅酸盐和氢氧化钾溶液;P:磷酸盐溶液;Al-S:偏铝酸盐和硫酸盐溶液28图 13 钛合金表面 PVD/PED 复合陶瓷层的硬度16Ni.等16把 PED 技术和物理气相沉积(PVD)复合起来处理钛合金,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梯度结合的陶瓷层。首先用 PED 技术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一层TiO2膜,然后在其表面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 Cr(N)涂层。为了增强 PED 陶瓷层的致密性,PED 工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正向电压 400 V,负向电压 100 V 处理 10 min,第二步用正向电压 140 V,负向电压 140 V 作用(3 5)min。在其后的 PVD 过程中,以 Cr 为靶材,经过 PED 处理后的钛合金作为基体;固定r 的流量,在不同的 N2流量下(026)cm3/min)进行磁控溅射,在基体表面制备 Cr(N)陶瓷层。作为对比,在未经 PED 处理的钛合金基体上也进行了 PVD 沉积。经过处理的各种试样在 3 种不同载荷下测得的努氏硬度示于图13。其中试样 17 为 PVD/PED 复合沉积,试样 1 的 N流量为 0,试样 7 的N2流量为 26 cm3/min,从试样 1 到试样 7, N2流量依次增加。试样 8 为单一PVD 沉积,其沉积参数与试样 6 的参数相同,N2流量为 21 cm3/min。对比试样6 与试样 8,可以发现在载荷较低(l0g)的条件下,所得努氏硬度几乎相同;但在载荷较高(50g, 100g)的条件下,PVD/PED 复合沉积所得的陶瓷层硬度比单一 PVD 沉积所得的陶瓷层硬度明显提高。销一盘磨损实验也证实在高压力条件下复合沉积的试样比单一沉积的试样抗磨损能力明显增强。在硬度较高的Cr(N)陶瓷层与相对较软的 Ti 合金基体之间,增加一个硬度介于二者之间的TiO2过渡层,形成梯度结合的陶瓷层,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从而表现出更加优越的抗磨损性能。此外,冲击实验、腐蚀实验也都证实复合涂层的性能比单一 PVD 涂层优异。Wenbin Xue(薛文斌)等用 10 g/L 的 NaAlO2溶液作为电解液,处理钛合金 5h 得到一层陶瓷膜。X 射线分析表明,膜的外层主要由 TiAl2O5金红石相的TiO2组成,前者占比例较大;内层金红石相的 TiO2占主要比例。3.4 等离子体电解方法制备生物活性陶瓷层等离子体电解方法制备生物活性陶瓷层钛合金的密度小、强度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应用最早的生物医学材料。但是钛合金是一种生物惰性材料,与骨的结合方式属机械嵌合,而不像生物活性材料那样与骨形成分子水平的化学键合,因此钛及钛合金的生物活化处理就十分必要,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以对钛及钛合金进行生物活化处理,PED 技术是其中较新的一种。钛合金表面自然形成的 Ti2钝化膜,诱导磷酸盐沉积的能力极差,甚至不能诱导,但含有钙和磷的 Ti2膜具有诱导骨状磷灰石形成的功能。憨勇等人17配置了不同的比例的钙盐和磷酸盐溶液,在钛合金表面 PED 制备了含钙、磷的二氧化钛生物薄膜。所得薄膜主要由锐钛矿 Ti2和金红石 Ti2组成,呈内层致密、外层多孔的形态。通过改变电解液中钙、磷的比例以及处理电压等工艺参数,可以调节生物薄膜中钙、磷的比例,如图 14 所示。模拟体液中的浸泡实验表明,在一定的 PED 工艺条件下,含有 CaTi3、-Ca2P27和 -Ca30(P4)2可以诱导磷灰石层的形成,表现出了生物活性38 。文献18把钛合金经 PED 处理,在其表面形成含有钙、磷的二氧化钛膜,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热处理,即把样品置于 PH 值为 11、12 的氨水中,在密封压力容器内高温处理(24)h,以期使膜中的钙的磷酸盐转化成羟基磷灰石。X 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经复合处理后钛合金表面确实形成了含有羟基磷灰石的薄膜,因而具备了生物活性。图 14 不同的电解所形成的ED 薄膜中钙/磷比随电压的变化17 Nie19把 PED 技术和电泳沉积(electrophoresis deposition)技术结合起来,在钛合金(Ti-6A1-4V)上制备了 HA/Ti2 (HA 为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首先用 PED 技术处理钛合金,在表面生成 Ti2。其次在磷酸盐的水溶液中添加羟基石灰石粉末洞时添加乙二醇以分散 HA 粉末,并在电解液中施加超声以产生悬浮液。把含有氧化膜的钛合金试样作为阳极进行电泳沉积。在碱性溶液中,HA 粉末可能发生以下反应Cal0(4)6(OH)2+2OHCa10(P4)6(O)+2H2O这样 HA 粉末带负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并聚集在阳极钛合金的表面。电泳效果和微弧氧化共同作用,生成 HA/Ti2复合陶瓷涂层。经过复合处理的钛合金表面的次级膜层由里向外依次为: Ti2, Ti2/HA, HA。经复合处理后的钛合金外层的 HA 涂层多孔疏松,比 PED 单独处理的钛表面硬度低,但比未经处理的钛合金表面硬度高。4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过程中的力学问题及其强韧化机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过程中的力学问题及其强韧化机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是一个由化学、热力学、力学等多效应藕合的极端非平衡过程,这导致了研究的复杂性。由于等离子体放电在固液界面产生瞬时高温并由电解液急速冷却,所制备的涂层中产生了残余应力,过高的残余应力会在放电通道的周围产生微小的裂纹。图 15 是作者在铝合金基体上制备的 PED陶瓷层的表面扫描电镜照片,从中可以发现丰富的细观结构。放电通道、微小裂纹对涂层的服役性能、失效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残余应力、放电通道、微小裂纹的产生进行优化控制目前在 PED 涂层的细观、宏观跨尺度藕合效应方面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需要进一步仔细研究。图 15 不同倍率下铝合金基体 PED 陶瓷层表面形貌,显示出丰富的细观结构涂层材料的失效多数始于基体涂层的界面,为了提高涂层的服役性能,需要较高的界面结合力以及界面断裂韧性。由于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在轻金属表面制备陶瓷层属于一种原位合成技术,陶瓷层与基体的结合非常牢固,界面断裂韧性相应较高,恰好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但是目前对 PED 陶瓷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界面断裂韧性方面仍缺乏相应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在涂层材料的摩擦磨损过程中,涂层和基体中的弹塑性应力、应变等宏观力学量,在微米一纳米的尺度上磨损微粒、微小裂纹的产生一扩展等细观力学现象,和摩擦化学、材料转换等等机理共同作用,影响涂层的使用性能及服役其寿命。把涂层材料的磨擦磨损机理和涂层的制备工艺结合起来研究,进行涂层的优化设计思想。把 PED 表面防护陶瓷层的失效机理和制备工艺结合起来,揭示其在摩擦磨损、腐蚀等使用条件下失效机理,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5 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方法的发展趋势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方法的发展趋势目前广泛应用在金属基体上制备陶瓷涂层的气相沉积技术都需要真空设备,这就增加了工艺的难度。PED 的工艺过程在电解液中实现,一般都在常压下进行。在 PED 处理的过程中,虽然放电通道周围的温度高达数千 K,但由于电弧的影响区域仅为几个微米,加上电解液的冷却作用,基体的温度基本保持与电解液相同。目前常用的气相沉积技术与热喷涂技术,基体的温度很高。基体内部过高的温度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低熔点的轻金属基体上的应用。PED 过程中基体内部较低的温度避免了热效应对基体的不利因素,更适合在低熔点的金属基体上应用。热喷涂、激光融覆等技术在工艺过程中需要从外部引入陶瓷成份,然后依靠高能量将陶瓷融化并与基体粘结,这些技术所制备的陶瓷层与基体结合不牢,在复杂工况下容易脱落,造成工件失效。在铝合金、钛合金等轻金属表面制备PED 陶瓷层时,基体的一部分参与了反应,生成陶瓷相。因此 PED 技术是一种原位合成的技术,可以不从外部引入陶瓷成份,所制备的陶瓷层与基体结合相当牢固。铝合金在阳极氧化过程中需要使用酸性电解液,电解废液对环境污染严重。而 PED 处理铝合金时,一般使用碱性电解液,是一种环保型的表面处理技术。在 PED 技术中,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成份以及电流参数,膜的性能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这一点在前文中已经详细阐述。另外由于 PED 技术在电解液中进行,是一种非直线型的工艺,因此可以处理形状复杂的工件。综上表明,PED 方法在轻金属表面制备陶瓷涂层,其在机理、工艺、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与突破,所制备的涂层硬度高,摩擦磨损性能优良,耐腐蚀,耐高温、与基体的结合力强,在工业上有应用前景。但对电弧寿命、强度、温度等参数的控制均有一足难度,涂层生长的可靠的理论模型并没有建立起来,基体和涂层的残余应力、残余变形对材料最终应用效果的影响还缺乏充分的评价,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开展。PED 方法对钢铁的处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把摩擦机理和涂层制备工艺结合起来,考虑摩擦机理进行涂层设计是当前表面工程的研究热点21。进行涂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采用复合工艺制备不同性质的多层复合膜(梯度功能膜) 。因此 PED 方法和其他方法复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的是 PED 方法在医用材料中的应用。在医用钛合金表面利用 PED方法制备生物活性陶瓷,结合了钛合金的强度和生物陶瓷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是非常优质的生物材料。PED 方法在功能器件上也有一定应用,如在金属基底上制备钙钛矿结构的电子薄膜。这方面极具发展潜力,但目前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开展较少。PED 方法在制备 DLC 薄膜和氮化碳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另外由于 PED 所得到的涂层表面多孔,增大了表面积,因此在化学催化方面也有这方面的研究13可以预料到这方面的研究也会逐渐得到重视。6. 结束语结束语 本论文参考许多文献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加上自己的总结写出有关等离子体电解沉积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文中详细介绍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机理、对钢铁的处理,对铝、镁、钛及其合金的处理,通过研究发现: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沉积处理过的金属材料提高了基体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和硬度;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与其它工艺复合更能提高基体的性能;可以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技术运用于医学领域。总体来说,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技术是一项新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致谢致谢非常感谢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中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从论文写作开始,指导老师就给我们制订了详尽却又环环相扣的计划,并且在每周都进行检查和指导,使我们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展开应用。指导老师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严谨的治学风格、平易近人处事态度,让我们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时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感谢老师能在繁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提供耐心的指导,帮我们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最后,再次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Yerokhin A L, Nie X, Leyland A, et al. Plasma electrolysis for surface engineeringJ. Surf Coat Technol, 1999, 122;73932Van T B, Brown S D , Wirtz G P. Mechanism of anodic spark depositionJ. Ceramic Bulletin, 1997, 56(6): 5635663关永军,夏原.等离子体电解沉积的研究现状J.力学进展,20044聂学渊。快速表面技术研究J.金属热处理,1997, 22(3): 19225熊仁章,盛磊,郭允光等.铝介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00,33 (7):13-146Xue Wenbin, Deng Zhiwei, Chen Ruyi,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eramic coatings produced on 2024alumin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1, 36: 261526197Nie X, TsoTsos C, Wilson 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plasma electrolytic nitrocarburising treatment for stainless steelsJ. Surf Coat Technol, 2001, 139: 1351428TARAKCIM, KORKMAZ K, GINCER Y, et al. Plasma electrolytic surface carburizing and hardening of pure ironJ. Surf Coat Techno1, 2005, 191(2 /3):2052129李杰,沈德久,王玉林,刘凯等.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层形成条件的初步探索J .中国表面工程,200510田占军 ,李杰,沈德久,王玉林,刘凯.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碳、渗氮及其碳氮共渗技术J.电镀与涂饰 200511T90T90S C, YEROKH N A L,W L90N A D, et al Trbobgical evaluation of AISI304 skinless steel duplex treated by plasma electrolytic nitrocarburising and diamond-like carbon coatingW earJ. 2002.253: 98G 一 993.12Yerokhin A L, Leyland A, Tsotsos C, et al. Duplex surface treatment combining plasma electrolytic nitrocarburising and plasma immersion ion-assisted depositionJ. Surf Coat Technol, 2001, 142144:1128113613Patcas F, Krysmannb W, Honicke D, Buciuman F C. Preparation of structured egg-shell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oxidations by the ANOF techniqueJ. Catalysis Today, 2001, 69:37938314Xue Wenbin, Deng Zhiwei, Chen Ruyi, Zhang Tonghe. Growth regularity of ceramic coatings form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on AI-Cu-Mg alloyJ. Thin Solid Films, 2000, 372:11411715 Nie X, Meletis E I, Jiang J C, et al. Abrasive wear/corrosionproperties and TEM analysis of A1Z03 coatings fabricated using plasma electrolysisJ. Surf Coat Technol, 2002, 149:24525116Nie X, Leyland A, Matthews A. Low temperature deposition of Cr(N)/Ti02 coatings using a duplex process of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micro-arc oxidationJ. Surf Coat Technol, 2000, 133-134: 33133717 憨勇,徐可为等,微弧氧化生成含钙磷氧化钛生物薄膜的结构J.无机材料学报,2001, 16: 95195618Fu Tao, Huang Ping, Zhang Yong, et al. Preparation of microarc oxidation layer containing hydroxyapatite crystals on Ti-6A1-4V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2002, 21: 25725819Nie X, Leyland A, Matthews A. Deposition of layered bio-ceramic hydroxyapatite/Ti02 coatings on titanium alloys using a hybrid technique of micro-arc oxidation and electrophoresisJ. Surf Coat Technol, 2000, 125: 40741420Lu Fu-Hsing, Wu Chu-Tsun, Hung Chuen-Ya. Barium titanate films synthesized by an oxidation-based ele-trochemical methodJ.Surf Coat Technol, 2002, 153: 27628321Matthews A, Leyland A, Holmberg K, R.onkainen H. Design aspects for advanced tribological surface coatingsJ. Surf Coat Technol, 1998, 100-101:1622杨晓战,何业东,王德仁,高唯等.阴极微弧电沉积钇稳定氧化钻涂层J.科学通报,2002, 47(7): 5255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