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镁水泥制品的工艺问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147905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菱镁水泥制品的工艺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菱镁水泥制品的工艺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菱镁水泥制品的工艺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菱镁水泥制品的工艺问题我国镁质材料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菱镁矿的储藏量近30亿吨,氯化镁遍及沿海各盐矿。镁质胶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起始于二十世纪初(见相关链接:氯氧镁水泥又叫索瑞尔水泥和菱镁水泥)。“七五”期间,国家投入了上千万巨资,设立了镁水泥物理化学基础及特性研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并明确了制备性能稳定的氯氧镁材料的最佳条件和技术。我国制定12项标准,规范这种材料的生产,标准遍及建材、冶金、煤矿、市政、农业、铁路、消防等行业部门,并于2000年在合肥成立了“国家建材局镁质胶凝材料检测中心”,规范统一检测质量。氯氧镁胶凝材料虽然工艺不十分复杂,生产能耗小,产品具有节能、代木、节土、节水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但是,由于对形成的硬化镁水泥石的相组分、相结构及其强度来源与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十分清楚,特别是配料组分不科学、不合理,出现返卤、泛霜、变形现象,导致产品性能下降。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镁质材料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大约只有60左右。并分析国内当前镁质材料制品生产技术现状及所出现的缺陷,提出采取的技术措施。 (一)返卤、泛霜的防治技术 泛霜是镁质制品的重大质量缺陷,降低了产品强度与防水防湿性能。返卤和泛霜都会影响产品外观,污染环境。 返卤原因及防治技术: 1把握动态科学的配比。 常温气凝的镁质材料胶凝力学性能的主要相结构与相组分为:5Mg(0H)2MgCl28H20。在生产中,MgO(氧化镁)的反应克分子比是多少,这是技术的核心。它的用量确定是通过MgOMgCl2的不同克分子比的胶凝硬化体,分别测试不同龄期的强度及防水性能,确定最佳组分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用X衍射及电子显微观察确定组分的相组成和最佳用量,作为MgOMgCl2的克分子比用量应大于5,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作为确定配比用量的MgO应是活性MgCl2,即在常温下(10-35)和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水化反应的氧化镁。作为刚出厂的MgO含量在80一85的轻烧镁粉,其活性氧化镁的含量大都是65-2,若以轻烧粉中MgO含量作为配比的克分子计算依据必然导致MgCl2的用量过剩。 在确定正确计算依据的情况下还应注意轻烧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受潮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水镁石Mg(OH)2从而降低了活性MgO的含量,这种情况在我国南方尤为突出。 因此生产企业必须不定期地测定轻烧粉中的活性MgO含量、调整MgCl2的用量和配比组成,以动态科学的配比克服返卤、泛霜一现象。 2科学规范的成型、养护工艺。 镁质材料的水化反应和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部分生产者误把表面干固成型当成了水化反应完成,甚至为了缩短生产周期,不控制升温速度或加热养护都是不正确的。 镁质材料的水化反应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通常表面干固脱模,仅是完成水化反应的17左右。 脱模后要注意保温、保湿养护,正确的做法是在成型温度1035:下,体系反应温度不超过70,脱模后保持自身水化热和排湿的情况下养护35天,然后进行干空养护。切忌在脱模后进行干燥,否则未反应的MgCl2伴随水分的蒸发,迁移到制品的表面,水分蒸发后留下MgCl2造成返卤,泛霜,同时强度要损失1020。在镁制材料制品的成型养护中还切忌采用高浓度卤液和加热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工艺技术会导致氯氧镁制品返卤、泛霜。如:搅拌不均匀,正确的搅拌机应选择双轴且能白转与公转而且能变速,最高的搅拌速度能达到90110rmin,若采用单轴搅拌机也应考虑设置倒顺开关和变速装置。生产中还切忌用MgCl2促凝液调整料浆稠度。因为这破坏了组成的克分子比关系,必然导致镁质材料中MgCl2过剩,如发生稠度变大的情况时,可用相当于料浆量25的15的浓度的磷酸溶液加以调节。 镁质材料制品表面有多种原因,需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加以遏制: NaCl霜,它的主要成分是NaCI和少量的KCl和MgCl26H2O,这主要是组分中上述杂质含量较高,特别是MgCl26H20中的含上述杂质较高,易于形成NaCl霜。限止NaCl的含量,自然可减少这种霜的形成。 轻质填充料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的析出物形成的霜,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镁质料浆中加入了上述物质。这需要在镁质材料料浆中尽量加入和轻烧粉比重(d=1.6g/cm31.9gcm3)相当的填充料,减少料浆中的含水率。 Mg(OH):和Ca(0H):霜的生成,是由于在轻烧粉原料中烧失量过大或MgO的克分子用量过大,造成MgO的水化,形成Mg(0H)2水镁石而表现出的白色形成物含量较大所造成的,控制轻烧粉原料的CaO含量或是选用合格稳定的轻烧粉原料,就可以制约这种霜的形成。 MgCl26H2O霜的形成与镁水泥浆料的配比组成有直接关系,制约这种现象要从调整原材料配比,调整养护制度,掺加外加剂等方面入手。 泡水处理法防止返卤、泛霜值得商榷。一般认为将硬化固结后的镁质材料制品浸泡在加入有漂白粉、碳酸钠和固色剂的水溶液中,浸泡处理2448小时,能够提高镁质材料的强度。笔者认为,泡水破坏了镁质材料的水化过程,降低了材料的强度。特别是刚硬化脱模的镁质材料其强度的形成率仅为375左右,MgCl2溶于水中更谈不上加强水化过程。同时,泡水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增加了浸泡设施的费用和人力,浸泡水的排放增加了二次污染,泡水后增加了制品的干燥过程和干燥能耗,加剧了制品使用后的收缩率和导致开裂等现象。因此泡水不是理智之举。 (二)合格稳定的原材料是确保镁质材料制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1轻烧MgO 轻烧氧化镁粉是镁质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它是由菱镁矿MgCO3在750850C下锻烧而来。一些生产厂家煅烧工艺较为落后,特别是对原料或烧成后的矿石无均化的措施,造成同一批产品,甚至同一袋产品的MgO含量和有效MgO含量都有较大的差距。 还有部分生产者为片面追求生产成本,往往采用菱苦土替代轻烧粉生产镁质材料制品,这不可能生产高质量镁质材料制品。要保证MgO原料的合格与稳定性,生产合格的镁质材料制品,所采用轻烧MgO的原料,其MgO含量为80一85,活性MgO含量602;Ca0含量1.5;烧失量为5一9;细度为170目。 2MgCl2 MgCl2是镁质皎凝材料的两种主要原料之一,它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MgCl2的有效含量,在JCr4492000标准中明确指出MgCl243,钙离子Ca+含量07;另一方面是碱金属氯化物(以Cl计)1.2,因为Ca+与Cl的含量将直接影响制品的稳定性与泛霜性。作为镁质材料制品富含Cl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长期用金属增强。除采取有效措施使制品不产生残余MgCl2存在外,还可用MgSO4H2O或MgSO47H2O替代部分的MgCl26H2O,用硅灰替代部分轻烧MgO粉,其性能无异于镁质材料性能,但是材料费用较大,使其大面积推广尚有困难。 3其它材料 主要是指增强材料玻璃纤维,虽然镁质材料硬化固结后介质PH值在7276,但作为高碱性的玻璃纤维在遇水后纤维中的Na2O与K2O会形成NaOH,KOH等产物,与起骨架作用的SiO2发生反应,破坏了玻璃纤维的结构组成,不仅起不了加筋增强作用,还会引起玻纤表面缺陷和裂缝的扩展,也会导致玻璃纤维强度下降。因此要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玻纤的浸润剂应是无蜡的,以保证镁质胶凝材料的界面结合力。 4合理使用填充料 填充料按其对氯氧镁胶凝材料的功能而言可分为活性与隋性,所谓活性如活性矿渣、活性煤渣、活化磷的工业废渣、活性硅灰等。它们的加入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能有效地和Mg2+形成MgSiO3和3MgHPO33H20等抗水性强的结晶胶凝化合物,并改变氯氧镁复盐结接点,增强了晶体间的穿捅和粘附力,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抗水性。使用这一类材料应注意细度不可大于200目,材料应干燥,加量要适中。 另一类为惰性填料,诸如石英粉、滑石粉、玻璃粉(中碱或无碱)、大理石等,这一类填料应是自身强度比较高,化学稳定性和体积稳定性好,在菱镁胶凝材料制品中起骨架作用,缓冲和减少了菱镁材料硬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同时改变了制品的孔结构,增加了制品的密实性,对提高制品的强度和减少变形大有裨益。对填料的使用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填料的化学组成以不合碳酸盐成分为好,如方解石粉、石灰石粉和轻钙等。因为碳酸盐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制品产生气孔,减弱抗渗性和相应的强度。二是外加的填料要确保细度不得大于1 80目,且应该干燥,保证能与氯氧镁胶凝材料充分地进行界面结合。惰性填料的加入量,可相对于轻烧氧化镁重量的l:11:01。至于木质材料的填充料,诸如植物秸秆、锯屑等应注意材料的含泥量应1,细度在2060目,含水率应90,温度30C40C的恒温恒湿箱观察12小时,观察有无水珠或变潮。12小时的时间偏短,建议改为72小时。泛霜性检验ICT568标准笔者认为可行。 2建议增设水溶出物含量和水溶出物Cl一含量的测定,其含量不超过镁质材料的03,溶出物含量6。 3建议增设软化系数的测定,以衡量产品的抗水性。同时应测定冻融以判断做装饰构件的可否。建议软化系数应I08,冻融次数不低于25次。 4应明确产品的出厂含水率为9士4。 5产品的抗弯强度,特别是板材,应和产品的密度,板材厚度相关。不能笼统的定位一等品与合格品的抗弯强度值。 6.应明确产品的收缩率与湿胀率和吸湿下垂度等的指标,提供产品的可利用价值。 7。应统一产品检测的成型养护龄期的时间。笔者认为养护龄期28天为宜。 8吸水率项目检验和吸水率指标不统一,建议此项必须设定,吸水率值应13为宜 总之,制作与生产优质、稳定的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能用粗放简单的方式对待氯氧镁胶凝材料的生产与应用,也不应因某些不按科学规范生产的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所造成的质量缺陷,而否定这种材料的存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