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一)历史回眸一、六王毕,四海-1.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 兼 并 六 国、 统 一 天 下 的 大 业。2,公元前 215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一举夺回河套地区。此后,继续进军北方。3 .秦修筑的直道与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蒙恬所率领的驻扎在上郡的边防军相匹配形 成 了 有 效 的 国 防 体 系。4 .公元前220年,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公元前 214年,平定了岭南。秦在岭 南 设 郡,实 施 军事 镇 守和 行 政 管 理。5 .秦朝还在当时被称之为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 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委任官吏。二、海内为郡1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加强与西方各国在各 方 面 的 来 往 和 合 作。2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制推广到全国。3 .郡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 秦 王 朝 的 官 僚 机 构1 .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 员 有 奉 常、 郎 中 令 等; 。2 .秦朝时期,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 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用作裁 决的依据。但秦始皇晚年,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四、挟书律1 .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先后发生了 焚书“坑儒”事件,开思想专制之先河。2 .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这与李斯所建议的 焚书令”的相关内容一脉相传,都与欣 赏 和 实 践 法 家 专 制 思 想 有 关。3 .西汉惠帝时,朝廷宣布正式废除 挟书律 之后,深藏在民间的典籍才重见天日,成为延续文化命脉的基础。突破思路本节主要内容虽然包括四个部分,但实质上主要涉及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政治和思想措施。其中后者属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突破措施:(1)六王毕,四海一 ”一目实际上讲了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但应当注意的是本教材对秦统一问题的新观点:秦帝国的统一步伐,并没有随着吞并六国而终止。”这是对原先教材中秦灭六国标志着统一的完成”这一观点的修正和完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 动画式秦朝疆域图课件 ,通过秦疆域的变化讲清兼并六国、北击匈奴、统一岭南等统一 进程;对于秦统一的意义,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略作说明,不必展开。(2)海内为郡”、秦王朝的官僚机构可以合并为 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 ”进行教 学。与此同时,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 ,制作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并在小组之间 进行交流、点评,以直观展示秦朝中央机构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形象地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 PowerPoint将该表制成幻灯片,一边讲述一边演示。(3)挟书律”一目涉及了秦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三次措施:焚书“坑儒”和 挟书律教师可略讲这些措施的含义,重点应结合法家的思想主张 ,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从是否有利于巩固统一和文化发展等角度,阐明这些措施的历史影响。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人 类文化延续的史鉴意识。 秦朝以前的郡沿革 郡、的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逸周书作雒记载:周公经略天下,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有四郡”。这些郡,都是由人口密集的城邑发展而来的。春秋时 期,诸侯互相兼并,一些诸侯国纷纷在所占领的土地上设曲国君直接管理。楚国的楚武王、晋国的晋献公都设过,齐国到齐桓公时已设有50个。一些诸侯国还在边远地区设郡,派重臣镇守。如国语 晋语记载:前 651年,晋公子夷吾对秦公子挚说君实有郡",说明当时的秦国已经设郡。又如左传载,晋卿赵简子为奖励将士杀敌立功,许诺克敌,者,上大夫受,下大夫受郡”,说明当时的晋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郡。春秋时期的已遍及各诸侯国,但郡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的范围远比郡大,地位也比郡高。到战国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边郡日益扩大,并由低一级演变为一级。郡下设若干 , 形成郡两级制。郡的设置也由边境逐渐向内地发展。各国除在新开辟的地区设,还纷纷改邑为。如秦国在商鞅变法时 ,即集小乡、邑,聚为,置令、丞,凡三十一韩、赵在上党地区设41,赵国在代郡设 36,魏国在上党郡设有至少 18个以上的,燕国在谷上郡设有 36,齐、楚也大 量设。当时,制已经得到普及。每大约为方百里之地,万户左右的人口。大设令 ,小设长,由国君直接任命;按照国家法令治政 ,已经具有地方政区的性质。郡仍然多设于强国交界之处,在战国前期带有军事防备区的性质 ,郡的长官称为 守”或太守”,都由武官充任,主要职责是戍边 守土。到战国后期,郡守逐渐由单纯的军事长官向统管全郡军政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演变,郡也逐渐由军区向地方政区过渡。秦统一后,郡作为军事防备区的历史宣告结束,彻底转变为中央与之间的一级地方政区。 秦长城的修建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防御邻国的突然袭击,常在自己的边境修筑长城。约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位于今湖北竹山至今河南泌阳一带的楚国方城,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长城。战国中后期,为了防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南下 ,秦、赵、燕三国又修建了规模巨大的边地长城。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全并为反击匈奴做准备,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5年,重点维修了原秦、赵、燕三国的边地长城,并增筑了若干部分,使其连接起来。蒙恬大败匈奴后为了巩固新攻占的地区,又于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210年,增修了部分长城,并加以延伸。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筑,秦长城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跳,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朝初年关子分封制和郡制的争论(始皇二十六年)丞相络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于, 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辘,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于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难物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哉! 廷尉,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议是。”一一史记 秦始皇本纪思维点睛: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应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主 义 的 方 法 去 分分封制是在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析 把 握,广建子国,从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这对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但是,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就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 ,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战国末年,周王室偏居一隅,大 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 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秦统一后,丞相王维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表示反对。嬴政支持李斯的意见,他说,过去长期以来战乱不休,皆因分封诸侯而起,现在刚刚安定下来,又去 分邦建国,岂不是自寻动乱吗?所以毅然否定分封的主张,推行郡制。因此,我们可以说,分封制适应了西周井田制这种经济形式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分封制日趋崩溃,郡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 ,最终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焚书”与坑儒”材料一:(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日: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事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日诸侯并争, 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 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及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 高,率群丁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单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繇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材料二:(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 ,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 ,特备员弗用。丞相 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删杀为威 ,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 ,下 慑伏谩欺以取容。泰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 ,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 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 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 ,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徙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 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一一史记 秦始皇本纪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向我们展示了秦朝 焚书”和 坑儒”事件的前因后果。关于 焚书” 和 “坑 儒”,后 人 对 此 评 价 不 一 :(1) 一种观点认为,焚书”和 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 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和坑儒”虽对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 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 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和 坑儒”的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秦朝的 焚书”和坑儒”事件是专制统治波及文化领域的一种表 现,对文化的摧残作用和对思想的钳制作用是为大家所理解的。然而,仅此理解 焚书坑儒”是不全面的。 焚书坑儒”的出;现,起因是恢复分封制还是坚持郡制之争,实质属于坚持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还是恢复旧有政治制度的矛盾。严厉打击反对郡制和中央集权制的贵族势 力的代表,从主观上讲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但方式过激,影响了主观上想达到的目的。尽管如此,我们对 焚书”和 坑儒”事件的理解,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而应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全面认 识和评价。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诗赞颂案始皇的统一大业: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系你所掌握的课 内外知识,思考 : 秦始皇为什么能够实现 “扫六合”的大业?我的思路:李白的这首诗见于全唐诗卷 161,描绘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与此同时,该诗也蕴含了秦始皇能够实现国家统一的个人因素等。综观当时的形势,由秦国来完成统一,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也离不开军事、外交的成功。另外, 民风不同也值得引起注意。秦国地处西戎,民风强悍,关东三晋民风较秦为弱 ,对于秦人极为畏惧。最东的齐国民风又较三晋为怯弱。而就各国民间经济状况而言 ,愈东惫富庶,愈西愈贫穷。富裕者怯弱,贫穷者强悍。包括“军功爵 ”在内的许多制度变革 ,更给秦国士卒带来物质刺激引发的活力。所以 ,三晋与齐国士兵遇到勇气百倍、骑术精湛而又强悍的秦兵,自然多望风披靡。各种,综合努力最终结出了大一统的硕果。秦始皇前承商汤厨武而终结 “封建”,后启汉唐宋元明清君王帝国统一之业, 明人李赞称赞他是 “千古一帝 ”应属 “当之无愧 ”。时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亦誉其是 “为天下的人”,是 “大英雄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等人力主在全国推行郡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并认为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 “皆是应运豪杰、 因时大臣”。请你来畅谈: 郡制的推行确是 “千 古创 论”吗? 试简要 说 明你的理由或依 据。我的思路:我国历史上郡制的萌芽、出现到完全确立和全面推行,历经春秋初期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大约经过了 5 个世纪的漫长历程。这一过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出现和全面确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郡制作为行政区划,尽管在秦朝统一全国以前就已经存在,但是郡制和分封制始终同时存在。到了秦统一全国后,历经公元前221 年 “朝议 ” 时关于郡制的激烈争论,秦始皇决定废除分封制 ,在全国推行郡制。郡制由此正式成为全国划一的地方行政区划。虽然秦朝设都,的具体数目在吏学界尚有争论,但其创举性地推行于全国确属史实,不容争辩。此外,郡制下的郡官吏由中央任免、考核、规定俸禄,从而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 ,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针对秦始皇一统天下、加强统一的措施,有人认为 ,秦始皇功不可没,是个伟人;针对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建立君主专制的强权统治, 以及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失巨大,是个暴君。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和影视资料,谈谈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 秦 始皇?我的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历史人物评价题,应引导学生依据各项历史资料,充分发挥通过他们独立思考作出是非功过判断的认知能力 ,强调综合分析的重要性,鼓励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关于秦始皇的评价 ,一直毁誉不一。分歧很大。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 )功大于过:统一全国对社会、整个民族、整个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 , 不能因为其统治暴虐、穷奢极欲就全盘否定。(2)功过参半:秦始皇同时存在光明和黑暗、伟大和残暴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评价时既肯定历史功绩和政治才能,也要否定其残暴手段。(3)分期评价:从公元前246 年至公元前221 年是丰功,从公元前221 年至公元前 214 年是功过相兼,从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0 年是过大于功。其实,秦始皇功过的主次问题、“时代伟人 ”与 “暴君 ”集于一身的时代因素及历史影响等,都是评价秦始皇时应该值得非常关注的问题。、选择题1 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 ()A 秦 国B 韩国 C 燕国 D 楚国答案: A2 秦国灭掉韩国是在 )A.公元前 230年B.公元前 221年C.公元前 219年 D.公元前 215年答案:A3 公元前 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 ()A 蒙恬 B 李斯 C 商鞅 D 屠雎 答案: A4 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 ()A 湘水和离水B 长江和湘水C 黄河和海河D 汉水和离水答案:A5 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 ()A 郡 (道 ) 乡一里B 郡一乡一 (道 ) 一里C (道) 郡一里厂乡 D 郡一(道) 里一乡 答案: A6 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答案: C7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内史,主管 ()A 国家财政 B 礼仪教育C 皇室财政D 宫廷修建答案: A8 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 ()A 协助皇帝助理万机B 主管军事C 协助丞相负责监察D 主管教育答案:B 9我国封建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挟书律”是在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C.汉惠帝时D.光武帝时答案:C二、非造择题10阅 读 下 列 材 料 :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 ,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 ,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一一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请回答:(1) 材料 一提出了什 么观点? 其论据 是什么?(2) 材料二是如何 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 对 此提出了什么措施 ?(3) 你如何 评价 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 ? 参考答案:( 1 )观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论据:商周时期都因分封而统治长久;分封的诸侯王可以削弱地方特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反驳:李斯认为分封制是造成战乱的原因。措施:建议焚烧秦以外的史书和诗书、百家著作。( 3)对分封制的否定是正确的 ,焚书也可以起到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摧残了文化11 你 认 为 应 该 怎 样 评 价 亲 王 朝 的 “ 朝 议 ” 制 度 ?参考答案: 秦朝时,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 ”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本来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 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12 关于秦朝修筑长城的历史影响,有人认为它主要是积极的 , 但也有消极作用;有人却认为它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 意义。 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根据你的理解,阐述你同意这一看法的理由。参考答案 :(1)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闻名世界,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2)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原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 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时期内未起到军事防御工程的应有作用。建议:本题可从积极作用占主导、消极作用占主导、两种作用等同三个角度论证。7 /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