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0505658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七年下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学马月一、 教学思想:历史学科是以人及其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事实的存在,更要对此进行价值评判。所以历史教学要遵循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学习历史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民族意识、科学意识、道德意识和国际意识。二、教学内容:1、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介绍了科举制在隋唐两朝建立完善的过程,阐述了五位隋唐帝王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2、内容解析:隋朝废除了以前按门第选官的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和依据,开启了后世之先河。也为深入学习明清八股取士做了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之前介绍的繁盛一时的隋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来讲述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科举制度的创立则是在制度的创新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上,体现了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并成为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无论是政治的开明、人口的流动、经济的富足、文化的发展都为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备提供了保障和可能。本节课的学习也更好的理解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基于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隋唐科举制度的形成的过程及影响。三、目标1、 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形成了科举制;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做出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的形式解决科举制逐步完善的过程、科举制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以及科举制在隋唐创建完备的社会成因等问题,培养学生从论从史出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隋唐制度创新的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让学生知道,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都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2、 目标解析: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只是单纯的的知识教育,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完整体系。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具象化的事物为切入点,以抽象化的逻辑分析为突破口,以最终实现由理生情的情感培养需要。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难点: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形成的社会根源2、诊断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由于年龄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对逻辑关系和理性分析能力不足,逆向思维难于正向思维,所以科举制带来的影响,通过史料得出结论应该不难。而对隋唐科举制背后的成因,他们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所以要因势利导,从隋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来综合理解科举制的社会成因。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教学资源:多媒体2、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史料,提供学生最直观的认识。六、教学过程设计1、以科举废除百年祭,引出课题。多媒体显示:科举制创立相关人物照片,并配以文字简要说明。让我们把时空倒转到110年前的北京,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和社会的急剧动荡之中,大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而在这个时候,清政府内部的管理层,掀起了一项重大议题的巨大争议和波澜,而争执的核心便是关于千年科举的存废问题。在对科举的深情的历史情结和矛盾丛生的争执中,1905年9月,慈禧终于颁布诏书,废除科举。中国千年科举悲剧谢幕。设计意图:时下,对科举制废除的相关争议又起波澜,时当科举废除的110周年,从1905年的民族往事为切入点,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好奇,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思考:什么是科举制?2、自主、合作,突出重点。在“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设目标,通过一些史料,让学生得到结论。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课前充分预设,做好设计,并能运筹帷幄。提出这样的疑问“魏晋以来用门第出身选官有何弊端?”,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创立的必要性;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科举制形成于隋炀帝时期而不是隋文帝时期?”,加深学生对“制度”这一词汇内涵的深层理解;提问“隋朝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提供给学生三种角色,以特定身份表达对科举制的看法和阐述其给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科举制对不同阶层的作用。在完成唐朝如何完善科举制这一目,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形成答案,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适时质疑、追问、点拨,在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对科举制创立、完善过程的掌握。在这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讨论,这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在科举制的影响这一部分,通过提供一些史料,让学生总结归纳。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并从多元角度评价科举制。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对古代的影响、对现今社会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拓宽学生的思路。小组合作交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并对学生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3、师生互动,突破难点对待科举制形成的社会根源,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但是分析它的成因,是理解本单元主题的重要依据。隋唐的繁盛与开放,为选官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保障和可能,而且两者互为因果。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以有趣的问题带入到这个深刻的理性分析中,比如可以提问: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谁?科举制的最广泛受众群是哪一阶层?科举制的完备有哪些个人因素?设计意图: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以谈话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能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也许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还只是被动的思考每一个独立的问题本身,不能对这些形成链条,但启发他们的思维,并促进他们能够自主思考问题,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历史本无标准答案。4、知识提炼,巩固提高多媒体显示表格,总结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做出的贡献。阶段朝代人物对科举制度的贡献形成时期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完善时期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举制的影响设计意图:夯实基础,巩固重点。5、关注现今,情感升华从古代的科举制到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考试制度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说说你对考试的理解和意见。设计意图:以史鉴今,科举制的存在说明其合理性和优越性,而科举制的废除,说明它作为一种工具,在社会变革中,没有与时俱进,所以不合时宜而被淘汰。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不论制度还是工具都应该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永恒的魅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长久眼光和格局。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作为人类文明中最具活力,也最长寿的一种文化现象,科举制彰显了其作为中华文化代表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设计意图:这段结尾引自央视纪录片科举,是对千年科举高度且客观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