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程目录[共16页]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40378686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程目录[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教程目录[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教程目录[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湘教版华师大北师大1有理数1我们与数学同行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有理数1走进数的世界1丰富的图形世界2整式的加减2有理数2有理数的运算2代数式2有理数2有理数及其运算3一元一次3用字母表示数3实数3图形欣赏与操作3整式的加减3字母表示数4图形的初步认识4一元一次4代数式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4图形的初步认识4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5走进图形世界5一元一次5一元一次不等式5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一元一次6平面图形的认识6数据与图表6数据的收集与描写6生活中的数据7图形的初步认识7可能性7七年级下5相交线和平行线7平面图形的认识8三角形的初步认识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一元一次8整式的运算 6平面直角坐标系8幂的运算9图形和变换8二元一次方程组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平行线与相交线 7三角形9从面积到乘法公式10事件的可能性9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9一元一次不等10生活中的数据 8二元一次方程组10二元一次方程组11二元一次方程组10多项式的运算 10多边形 11概率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图形的全等12整式的乘除11轴对称图形11轴对称12三角形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2数据在我们周围13因式分解12数据的分析与比较12体验不确定现象 13变量之间的关系 13感受概率14分式 14生活中的轴对称 8年级上11全等三角形14轴对称图形15平行线13实数13数的开方15勾股定理 12轴对称 15勾股定理与平方根16特殊三角形14一次函数14整式的乘除16实数13实数 .16中心对称图形17直棱柱 15全等三角形15勾股定理17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4一次函数17数量位置的变化18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16频数与频率,数据的分布16平移与旋转18四边形性质探索15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8一次函数19一元一次不等式17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9位置的确定19数据的集中程度20图形与坐标20一次函数 21一次函数 21二元一次方程组 22数据的代表8年级下16分式20一元一次不等式22二次根式 17因式分解 18分式23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7反比例函数21分式23一元二次方程18分式19 函数及其图象24相似图形 18勾股定理22反比例函数24频数分布及其图形19四边形 20全等三角形25分解因式19四边形23图形的相似25图形与证明20二次根式 2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6分式20 数据的分析24图形与证明(一)26平行四边形21概率的概念 22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7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5认识概率27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28证明(一)九年级上21二次根式26图形与证明(二)28反比例函数22一元二次方程23二次根式29证明(二)22一元二次方程 27数据的离散程度29二次函数23命题与证明24 一元二次方程30一元二次方程 23旋转28二次根式30概率初步24图形的相似 25图形的相似31证明(三)24圆 29一元二次方程31圆的基本性质25锐角三角形26解直角三角形32视图与投影25概率初步 30中心对称图形(二)32相似三角形26概率的计算 27随机事件的概率33反比例函数33问题解决的策略(一)34频率与概率 九年级下26二次函数 31二次函数 34锐角三角函数27反比例函数28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5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7相似32锐角三角函数35正多边形28二次函数29圆36二次函数 28锐角三角函数 33统计的简单应用36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9圆 30几何的回顾37圆29投影与视图 34概率的简单应用37问题解决的策略(二)29统计估计30样本与总体38统计与概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 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 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 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 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数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 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第三学段(79年级)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 概率 课题学习 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 1数与式。 (1)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参见例1 (2)实数 。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2 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例3与例4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参见例5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参见例6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见例7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参见例8 (2)函数。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参见例9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参见例10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参见例11 (3)一次函数 。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理解正比例函数。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反比例函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 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 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二次函数。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案例。 例1  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灾情将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 说明  假如平均一个家庭有4口人,那么20万人需要5万顶帐篷;假如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的粮食,那么一天需要10万千克的粮食 例2  估计( -1)/2与05哪个大。 例3  在某地,人们发现某种蟋蟀叫的次数与温度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记录蟋蟀每分叫的次数,用这个次数除以7,然后再加上3,就得到当时的温度。温度()与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温度= 蟋蟀每分叫的次数÷73。 试用字母表示这一关系。 例4  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梯形个数 1 2 3 4 5 6 n 周  长 5 8 11 14       例5  对代数式3a作出解释。 说明  如葡萄的价格是3元千克,买a千克的葡萄需3a元;或 三角形的边长为a,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a。 例6  化简:(1)(x2-4x+4)/(x2-4);(2)(x-2)/(x+2)-(x+2)/(x-2) 例7  估计下列方程的解:(1)x39=0;(2)x22x100。 例8  5名同学参加乒乓球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赛一场,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10名同学呢? 说明  可以用列举、画图等方法。 例9  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返回。父亲看了10分报纸后,用了15分返回家。下面的图形中哪一个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哪一个表示母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例10  某书定价8元,如果购买10本以上、超过10本的部分打八折。试分析并表达出购书数量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关系。 例11  填表并观察下列两个函数的变化情况: x 1 2 3 4 5 y1502x             y25x             (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上面两个函数的图象,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2)当x从1开始增大时,预测哪一个函数的值先到达100。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 (2)角。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注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相交线与平行线。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项角相等。 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干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1。(注解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3;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注解 2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用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项角平分线三线合一。3 有两个用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4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5。(注解 4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5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句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四边形。 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掌握平行四边形、短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1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2。(注解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3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4。(注解 3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4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5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6。(注解 5 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6 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短形木板的重心)。 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6)圆。 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7)尺规作图。 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8)视图与投影。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如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知道物体的阴影是怎么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2图形与变换 。 (1)图形的轴对称。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参见例1 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2)图形的平移。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图形的旋转。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参见例2和例3 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 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图形与坐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参见例4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参见例5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参见例6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参见例7 4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1 (注解1练习和考试中与证明有关的题目难度,应与所列命题的论证难度相当。)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4)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二)案例     例1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树的另一半。                  例1图 例2图 例3图 例2  请说出下面乙树是怎样由甲树变换得到的? 例3观察下面的图案,它可以看成是由哪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产生的? 例4在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2,0),(4,0),(6,2),(6,6),(5,8),(4,6),   (2,6),(1,8),(0,6),(0,2),(2,0); (1,3),(2,2),(4,2),(5,3); (1,4),(2,4),(2,5),(1,5),(1,4); (4,4),(5,4),(5,5),(4,5),(4,4); (3,3)。 观察这个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 例5  下图是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试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各个景点的位置: 例6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下,图1中的图案“A”经过变换分别变成图2图6中的相应图案(虚线对应于原图案),试写出图2图6中各项点的坐标,探索每次变换前后图案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7  张坚在某市动物园的大门口看到这个动物园的平面示意图(如下图)。试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问题: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猴山、驼峰、百鸟园的位置; (2)填空:百鸟园在大门的北偏东     度的方向上,到大门的图上距离 约为     厘米; 熊猫馆在大门的北偏     度的方向上,到大门的图上距离约为     厘米; 驼峰在大门的南偏     度的方向上,到大门的图上距离约为     厘米。 说明  本题旨在让学生体会除用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外。还可以选定某个参照物和某个方向,用距离和角度来刻画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一)具体目标 1统计,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 (2)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 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参见例1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参见例2 (6)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参见例3 2概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参见例4和例5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参见例6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参见例7 (二)案例 例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大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例2下面是两个水果店1至6月份的销售情况(单位:千克),比较两个水果店销售量的稳定性。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甲商店 450 440 480 420 580 550 乙商店 480 440 470 490 520 520 例3  统计某商店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对这个商店的进货提出你的建议。 例4  一个袋中装有2个黄球和2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后放回,再任意摸出一个球,求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             例5  如图转动转盘,求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阴影部分的概率。    例6  通过实验获得图钉从一定高度落下后针尖着地的频率。                                          例7  一个游戏的中奖率是1,买100张奖券,一定会中奖吗? 四、课题学习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一)具体目标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二)案例  例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 说明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基本的操作步骤是什么?(3)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4)什么情况下无盖长方体的体积会较大?(5)如果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怎样去制作?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可能是什么? 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