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4课时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P54例3,“做一做”及P5556第47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过程,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应用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例3时,教师有必要指出:这里把一个圆看作单位“”。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写出假分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假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假分数的分子是不是分母的倍数,得出假分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另一种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化,学生很容易看图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得出结果,也会有学生想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出结果。教师可以“=2”为例,启发学生理解化法,类似地,对于属于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情况,同样既要使学生明确算法,又要使学生理解算例。教学重难点 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蜡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揭题:师导入并揭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你还记得什么分数能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吗?(假分数)有时根据需要将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二、合作探究,明白算理。.教学例3.过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把、化成整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互动,再反响,学生的想法有很多种,如:a.从分数的意义得出结论:里面有3个。就是,因此=;里面有8个,4个是,8个就是2,因此=2。b.借助圆片涂色,直观得到=,=2的结论。c.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为=33,而33=,因此=;=84,而84=2,因此=2。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师生小结。教师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引导学生小结出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小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就是这个假分数所化成的整数。(2)探究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把、化成带分数。同桌合作,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和蜡笔分别在圆片上涂出用分数、来表示的局部。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并追问:如果涂色局部用带分数来表示,应该用哪两个带分数来表示?结合图示,学生不难看出还可以用2来表示,还可以用来表示。师生小结。小结: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是带分数的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不变。2.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4“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具体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他们从中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转化的方法的理解,防止了简单机械地模仿学习。三、综合应用,稳固理解。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556“练习十三”第47题。.第4题:先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明确“这板药共有0粒”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2.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使学生感受所填的假分数、带分数的大小。3.第6、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在交流第7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解题过程。即:先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带分数。四、谈谈收获,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让学生举例说明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板书设计: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例3:()=33= =84=2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就是这个假分数所化成的整数。(2)=73=2 =65=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是带分数的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不变。教学反思:、数形结合 ,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在教学中 ,充分运用好手中的一些材料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通过方法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 ,又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结果 ,结合直观图解释。 教学时 ,先让学生探索交流 ,感受方法的 多样性 ,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优化各自的想法 ,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引导 ,促进学 生对方法的理解 ,而不就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