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新人教版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0302219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三十六)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13题。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解析:最初的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答案:B2由上图可知()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类国家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 B C D解析:均描述正确,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一些高耗能、污染严重企业也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应取决于自身。资金和技术才是产业升级的动力。答案:A3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与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解析:我国不能仅是“中国制造”的品牌加工基地,而应成为“中国创造”的品牌生产基地。1 / 8答案:B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答案:A5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答案:C“微笑曲线”是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阶段的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回答67题。6“微笑曲线”随时代的变化,说明新兴工业的特点是()A生产规模小,增长速度快B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较高C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D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解析:从现在的曲线看出研发与品牌所占的附加值升高,加工制造所占附加值降低。答案:B7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重要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广泛参与工业生产的国际分工,而生产多处于“微笑曲线”环节中的()A销售 B加工制造 C零件生产 D研发解析:中国目前科研水平较低,主要从事“微笑曲线”环节中的零件生产环节。答案:C(2012汕头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材料一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材料二下表为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投资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水平环保门槛珠三角某市5 000万元1 000万元左右/亩3 500元左右禁引污染企业粤北某市5 000万元100万元左右/亩1 500元左右免征排污费8.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解析:通过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招商门槛和环保门槛高,会促使生产规模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土地价格和平均工资高,会促使占有土地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答案:A9“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使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土地利用多样化,扩大耕地面积ABCD解析:“腾笼换鸟”有利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但会使这些地区耕地面积减小;同时,污染严重的企业引入,会加重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答案:C(2012武汉调研)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结合下图,完成1012题。10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A石油化工工业 B航天工业C电视机制造工业 D制糖工业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工业部门首先在美国迅速发展,继而转移到日本,然后是中国,由此可判定它为劳动密集型工业,电视机制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答案:C11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A日本美国中国 B中国日本美国C美国日本中国 D日本中国美国解析:劳动密集型工业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然后转移到日本,又转移到中国。答案:C12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迁出地环境优美 B迁出地资源丰富C迁入地市场潜力大 D迁入地劳动力素质高解析:劳动密集型工业利润低,因此依次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转移到我国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是有丰富的劳动力。答案:C(2012济南质检)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据此回答1315题。13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A占领市场 B靠近原料地C获得廉价劳动力 D保证能源供应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不断地把商品通过各种方式向外销售,因此推动该公司由本地向国内再向国际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占领市场,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答案:A14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早方式是()A设立工厂 B设立销售代理商C设立销售部 D设立研发中心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阶段2该公司在乙国设立销售代理商,从而开始走向国际,故最早方式是设立销售代理商。答案:B15该公司直接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甲国,可能是因为甲国()建厂成本低消费文化差异接近原料地市场需求量大A BC D解析:由材料知,甲国被虚线圈出,表示产品进入难度较大。该公司采用的是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且产品主要在当地销售,说明当地可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正确。直接投资建厂也可以说明在当地建厂的成本要比从其他地方运入合算,即成本低,故可能。如果是消费文化差异较大,则一般产品就会失去市场,故不对。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6(2012盐城调研)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20分)国家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日工资(美元)年工资/年产值()美国10560208.6德国8745188.6英国5036262.8中国291.518.9菲律宾23579.4(1)简述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解析:第(1)题,从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及美国东北部的区域特点综合分析。第(2)题,对比表格中英、德两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分析。第(3)、(4)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分析回答。答案:(1)具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五大湖便利的水运和陆上运输;水源充足;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等。(2)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4)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美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中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1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20分)(1)目前,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试分析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IT产业的原因。(2)简述第一次调整前和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在布局上的变化。(3)高科技产业的地域分布往往具有集聚性的特征,这种布局的优点是什么?解析:(1)东莞市的区位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土地、前景广阔的市场等。(2)信息技术(IT)产业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促进北美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强劲发展的最有力的因素,由材料可以看出,第一次调整前IT产业布局于科技发达地区,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开始向我国转移。(3)本题是对工业集聚原理的考查。答案:(1)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市场前景广阔。(2)第一次调整前IT产业布局倾向于科技发达的地区;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布局倾向于市场广阔、有大量劳动力的地区。(3)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便于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