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数一数数一数教材第23页的内容。1通过数一数,查一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培养他们从客观事物中提取数据的抽象能力。2通过读图,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事物,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3使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数数的方法,学习有序数数。彩图、主题图、实物。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数学乐园!在每天的数学乐园时间里,小朋友们将和老师一起去探索数学奥秘。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了它的小秘密后,就能增长自己的本领,并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1我们很多时都要用到数数,你能从1数到10吗?谁来试一试?2借助手指数一数。(1)伸出一只小手,数一数有几根手指?(2)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的两只小手有几根手指?(3)师生一起,一边伸手一边数数。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彩色挂图。小朋友们,瞧,这是一所幼儿园!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都高兴地来上学了。2数图中物体的个数。(1)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能告诉老师吗?(2)能数出它们的数量吗?(3)配合学生回答,贴上一个滑梯的图片。(4)请全班同学一起说。(5)大家能不能像他那样带上数字说一说图上有什么?(6)说给同桌听。3交流: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说给同学听?学生数到10以内相应的数字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和数字。4图中数量是1的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依次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没有发现的事物的数量。5认读110各数。(1)从小到大读。(2)从大到小读。(3)打乱顺序读。6数身边的实物。(1)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那么多事物的数量都能用数字表示。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110这些数来表示呢?(2)学生自己准备。(3)当小老师:学生可以拿着自己数好的东西,向大家提问。三、课堂小结,课后延伸。今天,我们一起数了这个美丽校园的小朋友、鲜花、树木和气球等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其他东西;回家后,还可以数一数家里的事物。最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四、布置作业。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把同样多的东西用线连起来。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你能使和一样多吗?画一画,相信你能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