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64883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逻辑结构: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有关思想内容,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类矛盾及其应对的不同方针,了解党的早期领导人强调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党在初期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帮助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处理方式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在标志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既肯定了积极因素的存在,为调动积极因素奠定基础,又为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明确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并将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看作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建立以后,面对着国内处的一些复杂局面与种种困难、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的论述,斯大林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可能,提出对立统一地分析社会主义矛盾。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3.关于社会主义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敌我矛盾:人民同反抗社会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内部及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民众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4.论述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敌我矛盾专政的方法 人民内部矛盾民主的方法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工业化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国家独立、富强的条件。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一次次向国人证明,没有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发展,中国的独立富强是不可能的。例一:僧格林沁部队与八国联军作战例二:二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军队的装备差距 (二战日本钢铁年产量是中国的150倍)例三: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打“坑道战”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毛泽东试图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苏联东欧工业化的第三条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提出者,也是全世界“第三条”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奠基者。毛泽东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不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探寻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范例,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发端皆在于此。事例:解放初期我国工业化的一些具体成果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科学和教育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此外,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面对国内处的复杂形势,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人民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取得发展。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社会主交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各类矛盾及其演变?2如何理解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参考文献: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