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案(4)一填空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高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公式写成(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0分米和20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3.一个三角形的高是7分米,底是8分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0平方厘米,与它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14分米,高是30厘米,面积是( )5.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96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6.从一个底15厘米,高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7.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已知三角形的底是15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分米。二、选择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A、面积相等,形状也一定相同B、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C、面积不一定相等2.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面积( )。A.扩大5倍 B.不变 C.扩大25倍3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等底等高B.面积相等C.完全一样三判断题(1)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三角形的底越长面积就越大。 ( )(4)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6倍。 ( )(5)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四、应用题1.三角形的底是60厘米,高是底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12米,高是5米,一共出产蔬菜1020千克,这块地平均每平方米产蔬菜多少千克? 3、 一个长方形形的长是24分米,宽是5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4、 如下图,部分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5、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底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6、 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它的底是125分米,高是8分米,每平方米玻璃的价钱是70元,买这样一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7、 如图,ABCD是一个长方形,已知BC=15厘米,AB=8厘米,求阴影部分三角形ADE的面积? 【拓展延伸】1、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数原来是多少?2、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的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4分。这是他第几次测验?3、4、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甲、乙两城相距800千米,一辆慢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驶4千米,开出5小时后,一辆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8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到站后立即原路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65千米处相遇,算一算AB两地间的距离和甲车行的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