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上海世博会:引领建筑思潮的低碳之路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019815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论文上海世博会:引领建筑思潮的低碳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学论文上海世博会:引领建筑思潮的低碳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学论文上海世博会:引领建筑思潮的低碳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世博会:引领建筑思潮的低碳之路 上海世博会:引领建筑思潮的低碳之路 本刊特约记者曹佳麟斗拱迭折,形如冠盖,回形叠篆文字,独特的“中国红”历届世博会的举办,或多或少会留下些标志性建筑。如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而这座耸立在黄浦江畔的“东方之冠”便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留给世人的一份建筑大礼。 伴随这份建筑大礼的还有一条“低碳之路”。 1有一种颜色叫“中国红” “红”为君子大德之色,吉利而祥和、热烈而真诚、高雅而富贵、博大而雍容。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特别是艳丽而不失沉着的故宫正色之红,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庄严华美的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便是披上与故宫一色的红衣威严耸立在黄埔江岸。 位于世博轴入口不远处的中国馆,有国家馆与地区馆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主体建筑高61.6m,最高点68.8m,总建筑面积为16万余平方米。国家馆的建筑造型凝聚了中国元素,从色彩到构架,都象征着中国的时代精神,成为城市中的建筑雕塑。 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高耸于上,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而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m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亦是以传统造型诠释现代科技,表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传统哲学思想。 国家馆的每个空间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美妙。从”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构成的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从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到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的空间平台;就连建筑外观也镌刻上古代叠篆文字,无不体现中华智慧的结晶。这些传统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时代的新鲜气息。 “东方之冠”以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寄托着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也象征着中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值得每一位参观者细细品味。 2空中花园生态城市美景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在那个美丽传说中,国王为取悦他的爱妃而特意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了美人的欢心。本届世博会上,许多展馆在顶层设置了空中花园,描绘出一幅低碳、环保的绿色画面-闲庭信步,闻香识绿,触摸自然,每个人都能分享空中绿色生活。 但,世博园里的空中花园,如何才能运用到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让人们可以随时能到自家屋顶聊天、散步,闻花香、听鸟叫。让每个人分享公共休闲绿色空间,是未来城市为居民营造生态家园的主要方向。 建设空中花园不是在屋顶放点土、种点花那么简单。 它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既要达到绿化的目的,又要保证房屋不受影响。新加坡馆的空中花园就提供了一个好样本。 新加坡馆在顶层种满多种热带花卉,整个展馆不依靠高能耗空调系统,而是以空中花园这个“清凉帽”为基础,再配合自然通风、隔离吸热等设计,共同营造舒适凉爽的环境。 而法国馆的“空中花园”覆盖在整个建筑顶部,绿色植物从顶楼向下倾泻,一直悬垂到底层的大院子中,在场馆内庭四面形成一道道绿色的瀑布。一根根高达20多米、环绕整个室内空间硕大悬空的绿柱,让进入馆内的游客为之震撼。这些适应上海气候条件的众多绿色植物植入在立体容器内,通过复杂的滴水灌溉方式,将法式凡尔赛园林盛开在黄浦江畔,展示出法国现代化城市与古典花园相结合的城市风韵,在追求无限绿色空间理念的同时也体现了高超先进的绿墙技术。 印度馆的外部造型很像泰姬陵,穹顶是其最特别的地方,数万根盘口粗的竹子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竹制穹顶。不仅如此,穹顶上还种满了绿草。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植物与金属的融合,堪称一绝。 中国馆的屋顶花园设计灵感来源于圆明园的皇家园林九州清晏,寓意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代表了古代中国山河之广阔。中国馆的屋顶花园被命名为“新九州清晏”,以中国馆为“核心州”,在其周围环绕“八大州”“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分别代表了田埂、湿地和湖泊、渔乡水岸、山峰、森林、高原平地、山沟和地隙以及沙漠和戈壁。国家馆对称齐整的布局,表现出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体现了地道的儒家思想。而屋顶花园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更多地带有道家风范。两者互补,体现了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主体思想。 3建筑低碳指引未来之家 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人与自然的交换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随着现代化的深入,人类一边无度的索取,一边大量的制造垃圾。当人们陶醉在对自然界胜利的同时,也在品尝着盲目行为的恶果。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用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人类行动。 世博园E片区特设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世博会历史上的首创,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展区”。这座作为展示、交流和推广城市最佳实践的全球平台,集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示范基地,将成为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街区改造范例,对世界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最佳实践区”云集了“汉堡之家”、伦敦“零碳馆”、马德里“竹屋”、上海“沪上生态家”、阿尔萨斯“水幕太阳能墙”、奥登塞的自行车道、麦加的“帐篷城”、四川成都的“活水公园”步入“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者在感受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未来城市社区的环保魅力。 当游客们习惯了排着长队、打着伞、扇着扇子在毒辣的日头下接收高温的考验后,踏入“汉堡之家”时,不自觉的会“倒吸一口冷气”。“汉堡之家”平时馆内温度维持在25左右,令人惊叹的是,整个“汉堡之家”没有一台空调。 “汉堡之家”是中国境内首栋获得认证的“被动房”(即超低能耗房)。馆内不用依靠外部供电,通过积蓄太阳能、地热、地冷和人体热能来调节室内温度平衡,利用带热回收功能的通风系统为室内提供新风。 “汉堡之家”就像是一座“密封”的4层楼,结构紧凑,保温效果和气密性良好。平时为了切断与外界的“热交换”,游客进入参观时,工作人员先把外面第一道门关上后,再打开第二道门。暑天隔热,除了关门,建筑本身还有不少高科技元素,建筑屋顶有厚达18厘米的隔热墙,外墙也非普通墙砖,中间含20厘米厚的隔热材料聚苯乙烯。这些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 而看似普通的窗户更有门道,每一扇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三层玻璃,窗外还配有防热辐层和可移动的网状遮阳板。每层楼的靠窗地面都有送风装置,一边提供除湿新风,一边还回收屋内热量。 有着中国第一栋“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头衔的“伦敦零碳馆”在建筑理念上与“汉堡之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变废为宝,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伦敦零碳馆”的奥秘所在。正如“伦敦零碳馆”协调人陈硕所说,现在的建筑能耗很高,需要输入大量的水、电、物资等,输出废热、废水以及工作生活垃圾。“伦敦零碳馆”则是要改变这种机制不从自然界浪费能源,也不从管网中吸收能量,而是收集周边的废物垃圾,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建筑能耗。它的理念是在不牺牲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达到低碳的目的。 “伦敦零碳馆”最为独特的是楼顶的“风帽”。这些随风转动的五彩“风帽”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建筑内部,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在通风过程中,同时可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系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降温。在这个有机循环的能源系统中,60%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光伏板,40%则靠蓄电池储存能量。 建筑节能减排是“伦敦零碳馆”的另一大看点。 就连餐具也可以发电,剩饭剩菜都可以利用起来内馆所需的部分电能和热能,就是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进行降解而获得的,降解完成后余下的“产品”,还能用作生物肥。 “沪上·生态家”是以上海闵行区的一幢生态办公示范楼为原型建造而成。作为国内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最大优点是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 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可为整幢楼提供能源,独特的外遮阳系统,能在炎热的夏天随时阻挡阳光进入,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利用地热能调节整幢建筑温度的地源热泵,可通过管中流动的溶液将地下土壤中的温度带上来,使室内温度上升,就像中央空调一样。 “沪上·生态家”可以说是一个“垃圾造的房子”,一砖一瓦,都是本已进了垃圾堆的原材料。除了变废为宝的生态技术,最有趣的要属“三代厨房”、“三代客厅”“、乐龄之家”和“家庭水处理中心”。在“三代厨房”里,烧天然气所产生的废气70%被转化为电能,可供厨房里的电磁炉、微波炉等电器所用,家庭水处理中心把水分为白水、灰水和黑水三类,通过内部连通的管道和净化器,实现水在屋内的自身循环。“乐龄之家”即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未来,老年人可以通过一套系统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程序很简单:坐在沙发里看电视,然后按下一个按钮,电视屏幕上将显示老人的体重、血氧含量等一系列健康指标。 从“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的未来住宅来看,建设必须和自然环境融合到一起,进一步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低碳、环保、生态、智能已经成为未来之家的基本要素。 4科技世博演绎低碳理念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城市之所以美好,科技创新功不可没。如果将目光稍稍拉远,梳理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重大发明时,会惊奇的发现:在世博会的158年历史中诞生过无数的发明,电灯、电话、蒸汽机、缝纫机、洗衣机、照相机、电视机、飞机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都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憧憬未来的希望,而这些科技成就最终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一一兑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上海世博会上,“科技世博”的理念贯穿始终,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应用得到集中展示。国家电网馆展示的“绿色”智能电网、上汽·通用馆诠释未来的“车联网”、西门子最大LED照明系统、中国移动披露的4G通讯、芬兰馆的标签纸外墙等等高新技术涉及到方方面面。参观者在面积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体验到无处不在的低碳理念,同时也将感受低碳技术带来的美好绿色生活。 俯瞰上海世博园区,世博轴无疑是贯穿世博园的“大动脉”。在这条长约1000m、耗资近30亿的银色“大动脉”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形似大喇叭花的索膜结构建筑,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阳光谷”。 这些“盛开的大喇叭花”将阳光采集到地下空间的同时,也把新鲜空气运送到地下,既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压抑感,还实现了节能。此外,雨水也能顺着这些广口花瓶状的玻璃幕墙,流入地下二层的积水沟,再汇向7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经过处理后实现水的再利用。 世博轴的空调系统与目前广泛使用的中央空调不同,世博轴的空调系统完全采用江水源热泵结合地源热泵的复合系统,实现空调冷热源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其中江水源占70%、地源占30%。夏天,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省去了冷却塔补充水;冬天,江水和地理管散热器作为热泵系统的高温热源或低温热源。也就是说,夏天,把热气传导至黄浦江水里,冬天,则从江水里吸收热量。 这种空调系统既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又可有效解决冷却塔产生的飘水、噪声、产生细菌等环境污染问题。 每天,在世博园内有上千辆供游客免费乘坐的车不停地穿梭着。如果游客够细心,便可发现有一种公交车在进入候车亭短短的几十秒时间里,会在车顶上探出一根“天线”触碰到雨棚外横出的两根不锈钢管从而完成充电过程。这是一种新型的超级电容公交车,只需在候客间隙充电不到1分钟时间,就能行驶5公里左右。 还有一种是不喝汽油只喝氢气的燃料电池观光车。这种真正的“零排放”新能源观光车,采用燃料电池技术,喝的是氢,排出的是纯净水,同时产生电流驱动汽车,最高时速为40公里/小时,续驶里程可达80公里。 “科技是世博会永恒魅力的源泉”。百年间,积聚智慧的世博会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时尚风向标。 如果说往届世博会是为工业革命展示最新的产品成果,那么,本届上海世博会最大的科技亮点就是“环保、低碳”。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人们意识的改变,上海世博会探讨的是城市生活前景,寻求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世博会是人类科技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是展示人类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等各领域文明进步成果的盛会。当今,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如何解决好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反思。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何实现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城市文明成果、城市建设经验、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或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留下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