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和色彩第4课七色光苏教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077310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和色彩第4课七色光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和色彩第4课七色光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和色彩第4课七色光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色光一、 使用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第4课七色光。二、 实验器材(一) 多色光源组合教具盒(图1)1. LED强白光源(模拟太阳光);2. LED红绿蓝三色光源。3. 配件:黑色遮光片(三片)、开关电路及两侧开关按钮、盒子及支架。图1:组合光源教具盒(二)多色转盘(直径为6cm)(图2)1. 正面:红绿蓝三色转盘;2. 背面: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转盘;3. 转绳。图2:多色转盘的正反面(三)三棱镜、平面镜。三、 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 对原教材的研究对象进行改进1. 原来的研究对象为彩虹。2. 现在的研究对象为太阳光。(二) 对原教材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编排1. 原来的教学过程为忆彩虹-造彩虹-七种颜色混合-牛顿实验室分解合成太阳光-制作不同颜色转盘。2. 改进后的教学过程为猜想产生彩虹现象的条件可能有哪些? 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制造“彩虹”,明确太阳光的颜色与彩虹颜色的关系。(三)对原教材的实验项目进行改进1. 教材中“分解白光的实验”为阅读部分内容,改进为课堂小组合作研究“分解白光实验”;2. 教材中“合成白光的实验”,改进为合作探究“红绿蓝三色光源混合实验”和趣味学具“多色转盘”的体验实验。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一)白光的分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用白屏承接后,形成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由此说明白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二)色光的合成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源同时混合后形成白光。(三) 视觉暂留现象与色光混合将多色转盘快速旋转,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会产生多种颜色的混合色视觉,从而感受到多种颜色混合后产生近似白光的现象。五、 实验教学目标(一)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3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一些有关光传播的知识,对太阳光的颜色是从长期生活经验出发认为是白色的,并不知道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分解的七色光还可以再合成白光。对于彩虹现象,学生已从多种途径获得彩虹有七种颜色,对于各种颜色光的名称及光谱排列顺序并不是清楚。(二) 科学新旧课标分析科学新旧课标中关于“光”的目标有不同侧重点。在旧课标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安排做类似彩虹现象的实验。在新课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中更强调对太阳光颜色的认识,要求学生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光是彩虹形成的主要条件。(2)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七种颜色的光。2. 科学探究(1)能用强白光源模拟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形成的彩色光带(七色光)。(2)能将红、绿、蓝三色光自由组合混色,能想办法将更多的色光混合。 3. 科学态度(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乐于探究太阳光与彩虹的奥秘。其中,“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七种颜色的光”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六、 实验教学内容本课以太阳光(而不是彩虹)作为研究的对象,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以学生熟悉的彩虹作为教学情景,从生活经验出发猜想产生彩虹现象的条件可能有哪些? 第二环节是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利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混合各种颜色光实验,体验太阳光可以分解为七色光,分解后的七色光经过合成可以还原为白色光的过程。 第三环节是制造“彩虹”,明确太阳光是形成彩虹的主要原因。七、 实验教学过程依托改进后的实验器材,我们立足于学生认知实际,重构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聚焦话题,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结合彩虹图片(图3)和原有的认知水平,说说“彩虹的颜色有哪几种?出现彩虹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回忆看到彩虹大约是什么时间?是怎样的天气?紧接着追问太阳光是什么颜色?彩虹的颜色与太阳光的颜色有什么联系?导入新课。图3:自然界的彩虹(二)探究太阳光的颜色通过质疑引出体验活动,教师追问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太阳光引进教室?”这是前课学习光的反射的内容,把旧知识点牵引到新的知识点上,能够引起学生学好本课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学生利用平面镜做实验,让阳光通过小孔,在屏上出现白色光斑,从这个现象可以说明太阳光是白色的。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在小孔和光屏之间放置三棱镜,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又发现阳光通过小孔和三棱镜在屏上形成了彩色光斑。此时,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又说明太阳光是什么颜色?三棱镜有什么作用? 表1:研究太阳光的颜色 实验记录单我的猜测:太阳光是( )色?我的发现: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产生的颜色是( ),说明太阳光是 ( )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发现,室内阳光受到限制,就没有办法进行实验研究,这时用“多色光源组合教具盒”的白光源模拟太阳光。用白光源通过三棱镜后,你能看到些什么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出七种颜色。(图4)图4:学生用强白光源模拟太阳光,做白光的分解实验第二个活动是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利用遮光片,让学生分别看到红光、绿光、蓝光三种单色光(图5),然后让小组猜想这三种单色光可以怎么混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记录他们的猜想(表2)图5:利用遮光片打出的红光、绿光、蓝光表2:色光混合 实验记录单红光、绿光、蓝光的混合方式我们的猜想实验后我们发现可能混合为( )颜色光它们混合为( )颜色光( )光与( )光混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光与( )光混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光与( )光混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红绿蓝三色光混合通过实验,他们发现,把不同的单色光混合后会形成新的颜色,把红、绿、蓝三种光混合起来,就形成了白光。(图6-7)图6:红蓝混合、红绿混合、蓝绿混合图7:红、绿、蓝三色光混合第三个活动是多色转盘(图8)的混色实验,引导学生实验前先想一想,如果把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会怎么样?快速转动转盘后,我们发现多种颜色的光混合后产生近似白光。图8:多色转盘旋转示意图(三) 制造“彩虹”在认识了太阳光的颜色之后,学生再合作制造彩虹,并注意对比“实验装置与三棱镜有什么相似之处?”“实验现象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有什么相似之处?”“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与太阳光有什么联系?”这一环节重在回归生活,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神奇,科学源于生活,让学生愿意去探索光与色彩的奥秘。八、实验效果评价(一)实验教具现象明显 多色光源组合教具盒原理明确,使用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能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实现教学中的预设目标! (二)实验内容联系生活本课从太阳光的颜色出发,最后回归对太阳光颜色的认识,并通过实验得出的科学道理来解释身边的七色光(彩虹)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