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954795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进度周次实验名称实验类别所需仪器材料第四周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分组实验芹菜茎、椎形瓶、红墨水、刀片、放大镜。第五周桃花结构的解剖分组实验桃花(或类似花)、镊子、白卡纸。第八周木材的性质分组实验电池、灯泡、导线、小刀、水槽、酒精灯、放大镜,7种以上不同的木材。第九周纸的对比实验分组实验水槽、夹子、5种不同的纸张。第十周陶瓷的性质分组实验电池、灯泡、导线、小刀、水槽、酒精灯、锤子,陶瓷材料。第十一周金属的性质分组实验电池、灯泡、导线、小刀(砂纸)、烧杯、锤子,至少3种金属材料第十三周蒸发快慢的对比分组实验酒精灯、蒸发皿、吹风机、纸巾若干张。第十四周水的沸腾分组实验铁架台、铁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第十七周测力计的使用分组实验测力计、钩码,木块(带钩)。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生活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共23个课题。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2、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1)、 植物的生活: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4、5课)(2) 秋冬星空:单元设计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秋冬星空以及主要的星座。(包括6、7课)(3) 生活中的材料: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4)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3、14、15、16、17课)(5)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8、19、20、21课)(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设想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活单元分析: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植物的身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面几课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植物的身体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教学难点: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课件、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2.展示学生作品: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8、植物的身体二、学习新课1.研究植物的组成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学生汇报答案。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三、总结评论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四、教学后记:第二课、植物的根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 2、人参可以做药材。 3、地瓜能做淀粉。 4、甜菜能加工糖。)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五、拓展活动 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 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 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 (1、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2、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 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六、教学后记: 第三课 、植物的叶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教学准备: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2 、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3 、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二、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1) 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4)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 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5)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叶有蒸腾作用)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1) 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 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3) 学生讨论回答。(4) 教师讲解。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可以使空气湿润。三、 应用实践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四、拓展研究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后记: 第四课、植物的茎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活动准备: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二、验证我们的猜想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自由活动: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四、实践应用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五、拓展活动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六、教学后记:第五课、花和果实教学目标: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教学准备: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2、显微镜2台。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二、探究过程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研讨。(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3、思考:(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三、作业:我来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 板书设计:5 花和果实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第二单元秋冬星空单元分析:本单元由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两课组成,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知道秋、冬季的代表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之后的春、夏季星空的观察活动是本单元活动的延续,因此本单元与后面的春季星空、夏季星空两课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时间的观察活动,这是本套教学教科书的特色之一,真正让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本单元的两课是进行中长期星空观察活动的起始,担负着制定观察计划的重任。观察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观察活动,因此观察方法的指导是两节课共有的重点。教学目标:1、 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制定书面观察计划;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2、 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3、 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4、 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5、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课时安排:2课时第六课、秋季星空教学目标:1、 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制定书面观察计划;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2、 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3、 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教学重难点: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活动准备:秋季星空的资料以及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情境导入:播放有关星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浩瀚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 科学探究1、 交流课前对星空的观察和发现。2、 引导学生认识秋季的代表性星座:仙后座和大熊座。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两个星座的主要标志,即仙后座的五颗星呈M或W形;大熊座的七颗星呈勺子形。3、 指导学生学会看星空图。 要让学生了解星空图和以前学过的平面方位图的区别,知道南天空和北天星空图的方位。即南天星空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北天星空是上南下北左西右东。4、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主要星座的标志画下来。注意要指导学生按星空图的方位画,并且要注明是南天还是北天。5、 学生交流汇报。6、 我们来研究星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7、 选择问题,并制定观察方案。8、 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察方案。(三) 自由活动制作观星箱:先出示制作观星箱的步骤,再让学生选定物体来试用观察。(四) 拓展活动提出利用观察箱进行长期观察星座的活动,观察对象主要包括北斗七星及学生自己选定的星座。(五) 教学后记:第七课、冬季星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进行中长期科学观察的习惯。2、 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3、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 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冬季星空的资料以及教学课件教学进程:(一) 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秋季星空,了解了秋季星空的主要星座及其运动规律。你们对观察星空感兴趣吗?好,我们来继续观察冬季星空。和秋季星空相比,冬季星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二)科学探究1、提问:从秋季到冬季,星空会不会也像动植物一样发生变化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学生交流汇报。3、认识冬季星空的显著星座猎户座。4、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北斗七星的样子并和秋季的做比较。5、交流比较后的发现。6、继续交流观察记录,找出星空的变化规律。7、引导学生观察重新确定研究目标并做好记录,然后再给学生提出预测的指向,引导学生写出预测结果。(三)自由活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和自己观察得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四)拓展活动让学生继续利用观星箱记录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目标的变化。(五)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材料与生活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 塑料、五课组成,主要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木头体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纸重在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陶瓷是在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迁移引用研究木头的方法;金属的 探究方法呈开放性,是钱粮可她牛方法的运用与再提高;玻璃与塑料不仅迁移运用了以上即可的探究方法,还渗透了对比试验的方法。本单元的每一课都渗透材料与环境的教育,注重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目标:1、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温柔进行比较和评价。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2、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3、 能判断物体是不同材料如木头、纸、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能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课时安排:5课时第八课、木材认知目标: 1. 能正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彩绘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拓展性目标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各种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教师准备多样木材、关于木材应用的课件及资料。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那么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新课1.活动一:木材有什么特点? (1)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讲: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也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2)制定研究方案小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材料,发记录表格等。(3)各组汇报研究方案说说要研究的问题,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讲:你们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做好记录。 (4)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5) 汇报实验结果请各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小结:木材有哪些特点呢?有沉浮,轻的浮,重的沉;木材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干木材不导电;木材有软、硬程度;木材的花纹也不一样; 2.活动二:木材是天然材料;木材的用途 木材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节约木材。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谈谈木材有哪些作用?(1)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说说木材的作用。小结:木材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途很广。讲:你们知道木材是怎么来得吗?一棵树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长成材。所以我们有珍惜木材。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木材呢? (3)学生讨论、交流上述问题。汇报讨论结果。(4)提出问题:哪些木制品可以选用其他材料来代替?学生进行讨论。小结:木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给社会生活带来繁荣,木材的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合理使用木材造成的后果是难以弥补的。因此,有些木制品现在已用其他人造材料来代替。三.自由活动:1.辩论会分甲、乙两组,就“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利是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确“使用一次性木筷”带来的危害。2. 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取对方的长处。四.拓展活动: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写出调查报告。五教学后记:第九课、纸教学目标:1、 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纸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动手能力。2、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由纸的发展史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 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准备:各种纸和纸制品、木条、双面胶、水槽等。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纸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动手能力。2、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与学生交流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引出课题。(课件出示纸的发展史)二、 探究新知1、 认识各种不同的纸。师:课前让大家寻找身边的纸制品,请大家拿出来互相看看,你带来了什么?由什么纸做成的?师:仔细观察你面前的纸制品和纸,他们有什么特点?2、 自由探究,研究纸的特点。(1)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重要知识:光滑程度;吸水性;软硬程度;透光性。(2) 确定研究问题并根据学生意愿分组。(3) 讨论确定研究方案(4) 提出合作要求,小组进行研究。(5) 汇报交流。(6) 成果共享。3、 纸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 课件出示资料卡。(2) 课件出示讨论会,学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三、拓展活动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问题,知道了纸的许多秘密.可关于纸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四教学后记:第十课、陶瓷认知目标: 1.能针对研究陶瓷的 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观察实验;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在探究陶瓷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3. 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拓展性目标: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有关陶瓷的资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锤、小刀等。教师准备:关于陶瓷的录像片段及陶瓷物品、陶瓷资料。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学习新课1.活动一:我们一起来欣赏陶瓷物品(1)学生说一说自己带来的陶瓷,介绍本物品的特征、来历。(2)将学生自己带来的陶瓷分组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参观活动。(3)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到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结:同学们通过参观、交流认识到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鉴赏价值、艺术价值。2.活动二:陶瓷有哪些特点?我们想办法来研究。(1)提出问题:陶瓷有哪些特点呢?(2)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设计观察实验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同学们设计方案要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需要的材料。要记录下观察实验中的发现,比比那些同学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3)学生分组制定实验方案。(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可以补充。(5)学生进行实验 。(6)各组汇报观察 小结:在同学实验中发现陶瓷有很多特点,如,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损坏等。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经过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课下同学们继续进行研究陶瓷。3.活动三:根据陶瓷特点,说一说怎样利用陶瓷材料?(1)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2)放有关陶瓷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陶瓷在生活中的大量应用。(3)提出设想:根据陶瓷材料的特点,利用陶瓷材料来做那些物品比较合适? (4)学生进行猜想或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活动四:讲一个陶瓷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讲故事,了解关于陶瓷的趣事以及陶瓷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应为社会服务的信念。三自由活动: 1.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也可以选择教科书中提示的集中活动。2. 评价:从:“我的发现、我采用的研究方法、我对陶瓷的认识”这几方面来评价。四拓展活动: “对陶瓷还项研究哪些?”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五教学后记:第十一课、金属认知目标: 1.能针对探究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实施;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尊敬他人的观察实验的结果 . 3.知道金属使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拓展性目标:课下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室里准备一个收集筒,会收集废旧金属物品.活动准备:金属 材料课前完成部分实验方法的设计.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前两节课我们研究了“木材”“陶瓷”,这节课我们在上两节课的基础上,来研究金属.二学习新课活动一 : 1.提出问题:金属有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说一说: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3)说一说:观察实验方法. 2.提出观察实验要求 (1)实验中注意安全. (2)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发现得多,而且科学. 3.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老师参与学生探究活动,随时处理一些问题. 4.引导学生金农分得表达与交流 (1)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2)让学生对全班同学的发现进行归纳总结. (3)学生整理最后的发现,形成对金属特点的共识.活动二: 1.学生谈一谈”金属从哪里来” (1)让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说出自己的观点. (2)猜想用金属制成金属物品的过程. (3) 播放录像片,介绍获取金属的两种途径:一种是对金属的提取冶炼制作过程,让学生明白金属首先来自于金属矿,然后对金属矿进行开采冶炼,获得金属,再对金属进行加工,最后得到金属物品另一种是将回收来的废旧金属物品进行冶炼加工,获得金属物品。2.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三自由活动:学生进行交流: 哪些地方用到金属?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实际中,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新的研究方法.四拓展活动:在教室里准备一个收集筒,会收集废旧金属物品.五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玻璃与塑料认知目标: 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3.了解玻璃与塑料的特点。拓展性目标: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活动准备: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电池、导线、镊子、木锤。玻璃塑料有关资料。录像图片资料。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材料玻璃与塑料。二学习新课活动一:1.列举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与塑料学生结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说一说: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2.交流:如果没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会怎么样? 3.出示 :玻璃、塑料制品,让学生鉴别“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小结:通过上述活动,使同学们对玻璃与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发现玻璃与塑料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观察实验。活动二:1. 猜想玻璃与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 2.交流猜想的结果。3.进行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实验方法(3)进行实验活动整个实验活动老师注意调控课堂气氛,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地处理,确保学生观察实验的进行。4. 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再进行对比。5.学生汇报通过实验,你发现玻璃与塑料分别有哪些优点与缺点?6.出示:资料卡,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社会面临着“白色污染”的威胁,应该对材料进行怎样的改进?小结:通过同学们观察实验、讨论角落,认识到玻璃与塑料的使用给人民及社会带来了方便,但是塑料废弃物品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发明新材料来代替塑料。三自由活动:1. 讨论交流:玻璃与塑料的未来。2. 学生充分进行创新、想象,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想法。3. 2.评价:根据“对材料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大胆想像”学生进行互评。四 拓展活动: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五 教学后记:第四单元 水循环教材分析:学生每天都接触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同样兴味盎然。本单元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熟知的、几乎每天都感受到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开始探究,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的活动,获得对水循环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这一单元。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组成,是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循环的单元。与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第五单元水的科学构成了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蒸发、沸腾、凝结三课,重点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探究水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为后面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做准备。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是对前几课的综合与提升。通过这两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许多并不熟知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利用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研究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利用绘制表格、数据曲线图方法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4、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问题。5、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6、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7、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了解不同的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8、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9、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10、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3、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4、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用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3、蒸发:1课时;14、沸腾:1课时;15、凝结:1课时16、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17、小水滴的旅行:3课时 第十三课、蒸发教学目标: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蒸发的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几幅相关的图片或者影片。2、提前布置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蒸发的现象。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出示大自然景色图,让学生观看,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想法,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二 探究过程:活动一:认识蒸发现象1 、思考:水跑到哪里去了? 2、 学生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学生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现象、室外晾衣服等现象。 3、让学生说一说水跑到哪里去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 、学生在做一做中体会蒸发现象。 5、讲解蒸发的概念:“不慢慢变甩水蒸气发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6、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活动二:探究水蒸发进会吸收热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用棉纱将一支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