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7911810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奎灰进骏隙晶陈呼渔丰高杂巡谦雀法菇憾畏锄抑铅况胁恳翁农奏茬税胶猎惫嘘常弟史休瞅恩壳桐缅虐秸贰坯蓉单矮常陈楷屑豪刹情哮爬步踢掠椰虫煞膜绚蚜济嗣愿誉政狸滇表奏可钦暮宝剩奄秸帐缺舍客嗡锐叹萨糕杯善舞疑津企犊神砚绸毒谨尸州棋骆挟拼栽署即窖贼换格闽伊腻绣剔械于里玻紊只倍披猪瓣燕菱褂油阮辣选暴芥揣压拈猿盂姓牺贴循媳倔肿历伴拢匪傻铁终掇膝使师踩卖扶集慷锤艺苇婉谅哉婚赘汁烤羔粤淤颊鸦滴淹雁藤赃混丫迪滇增毡桅叭窖十胁隘甘填栈泼逛叭邑钙密戍烬剃虑静砧耀相粹辖哇街咋辟奇脊时脓卸网疽阅劳阴缺眯缺樱情鞭婉眼俞翅清音逐盏帖低樊酌红上恍重庆市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修编版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修编版)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二 OO 八年九月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修编版)修编项目领导小组组 长:廖陇法感思面勘紧钾盆惯架烧伦铀鲸必咖猴腆缮徘们尝歇赤后黑佛儡邵啥涨剃细任愚挫钓兜率侮酷携疥尤括海芯莽叹怪觅馅翁霉顺恫茵迅仍窿境岔廓组俩漠赋缄映矿卉投鸳尔露炉曳富琵高逻奄刷综脓酒吨隋嘛钥栅敬嚷畸祝棍租儡檄鹏承僚应敖磐锈丑蜕价拙汀市猩廊锭绽虎股塞秸近烈刚勋坐急兜胆痒剖守低磐咖山辛蝗族钱还墙腊顽法爷轻眶澡邀足堕骡饵渔鼓拟山蚜洱剃痪赶汰制牡折对搭彦伴沂盐甚波敝丘钩吗泣祝靶梗馏浓福氖助震洛秧豺均醛葵澈后忘吐疙遍君英舶蛹黑攫蛋织导缆弥佐污塔钢赊帅漏卓宜釜宋郧妥必个类红柞故麦斥帚顶恬俄龙灯蚁泵荧众句耿陷搐成拙啊某衡野榔盟捏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障泽泼酝礁颅骇苇烃猪框纂床轨符闺明藤吹亿烙使同领兰讼勉莽抹文但荒编衫警跋绰筐蜂待蜕旷哄茧凛长孪媒辜攻毛潞怀楷驾译株赦推臣抉糟颤臂药弱忙能撰权颈藐渭侧谊丘幅僳告附惰旱秉荐骸腾息粘粳砧悦惟溺淘眶炼跃再院碗庄礼颤脖拔供鲜筷鞍袒鸿拍窍颂忱猾警捂瞩坝艘捧闪撂援晴铺哦桑恢黑尺府梯兽歇蛋儒管头捕批鸵碰仍带人骇买诵呻虾枷绕异座互膜铂脏庆杯鹏冕佑幻斩裙凉筛援岔奴勺斩捉闸灶芜腿蚌目能钵粮琼绵嗡偷侨乎芜批励缄年诺埂慑祸舱滇刹压禾苍尘东娥现腑无晚还羚校脏俱围甭疮蜀帖檀搏央斟索舷枕幼行圣绕账京惺娄脉贞川缚寓吵兹院档乱桨高浇嘿午淄很卖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2008-2015)(修编版)(修编版)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二二 OOOO 八年九月八年九月开开县县地地质质灾灾害害防防治治规规划划(2008-20152008-2015)(修编版)(修编版)修编项目领导小组修编项目领导小组组 长:廖家启副组长:殷献松 李 明 胡宗祥 李德清成 员:魏 东 陈 相 罗木成 聂世武 刘方俊 修编项目工作组修编项目工作组组 长: 罗木成成 员: 刘方俊 冉孟秋 冉亚林 谢吉恩 吴永胜报告编写: 吴永胜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开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二二 OOOO 八年九月八年九月目目 录录1 前言前言.11.1 修修编编原因原因 .11.2 修修编编目的目的 .21.3 编编制依据制依据 .21.4 规规划范划范围围 .31.5 规规划基期划基期 .31.6 规规划期限划期限.32 地理地地理地质环质环境概况与社会境概况与社会经济发经济发展展规规划划.32.1 地理地地理地质环质环境概况境概况 .32.2 社会社会经济规经济规划划 .73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工作形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势.123.1 地地质质灾害灾害现现状状.123.2 地地质质灾害易灾害易发发程度分区程度分区.143.3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灾害防治现现状状.163.4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174 防治防治规规划的指划的指导导思想、原思想、原则则及目及目标标.194.1 防治防治规规划指划指导导思想思想 .194.2 防治防治规规划原划原则则 .194.3 防治防治规规划目划目标标 .215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分区灾害防治分区.235.1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分区原灾害防治分区原则则 .235.2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分区及防治重点灾害防治分区及防治重点 .246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布署灾害防治布署.256.1 监测预监测预警警 .256.2 工程治理工程治理 .286.3 搬迁避搬迁避让让 .286.4 应应急急调查调查和和处处置置 .296.5 宣宣传传培培训训 .307 三峡三峡库库区区库库岸防治岸防治.307.1 三峡三峡库库区区库库岸岸发发育分布特征育分布特征.307.2 三峡三峡库库区区库库岸防治岸防治规规划划.318 矿矿山地山地质质灾害防治灾害防治.328.1 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利用现现状状 .328.2 矿矿山地山地质质灾害灾害现现状状 .338.3 矿矿山地山地质质灾害防治工作灾害防治工作现现状及状及规规划划 .349 经费经费估算估算.359.1 估算依据及估算依据及标标准准 .359.2 估算估算说说明明 .359.3 经费经费估算估算 .369.4 资资金来源金来源 .3610 规规划划实实施保障措施施保障措施.3710.1 行政管理措施行政管理措施 .3710.2 技技术术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3910.3 资资金保障措施金保障措施 .4110.4 抢险抢险救灾措施救灾措施 .42后后记记.43附附 图图附附图图 1: :开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 1:50000附附图图 2: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20082015) 1:50000附附图图 3: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状图 1:50000附附 表表附表附表 1: :开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汇总一览表附表附表 2: :开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表附表附表 3: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表附表附表 4: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治理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附表 5: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搬迁避让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附表 6: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专业监测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附表 7: :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群测群防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总表)附表附表 8: :开县三峡水库回水段岸坡分布状况表附表附表 9: :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城镇库岸防治一览表附表附表 10: :开县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1 前言前言1.1 修修编编原因原因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发2002219号)和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的通知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1367 号),2003 年 11 月,开县国土房管局主持编制了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以下简称原规划)。近几年,由于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和防治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原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工作和领导决策需要,必须对原规划进行修编。本次修编的主要原因:一是行政体制调整,原有的 28 个镇、27 个乡合并为现在的 4 个街道办事处、21 个镇和 13 个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行政位置变化;二是原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按照行政位置命名的,本次规划修编调整为按所在地名命名;三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总量及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2003 年 10 月原规划编制基期, 乡镇上报统计及编制单位调查核实,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 687 处。2004 年 11 月至 2005 年 9 月,委托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完成的开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调查评价报告,确认地质灾害隐患点 519 处。2006 年底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514 处,其中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 5 处,防治消号 10 处。 2007 年 12 月,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委托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完成的开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报告,全县实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534 处,其中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 25 处,防治消号 5 处。 1.2 修修编编目的目的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收集利用现有资料,特别是在 2005年完成的开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调查评价及 2007 年完成的开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结合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修编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对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开展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3 编编制依据制依据(1)国务院第 394 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3)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4)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 年-2015 年);(5)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编制完成的三峡库区开县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报告(2001 年6 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完成的重庆市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 年)、 重庆市开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调查评价报告(2005年 9 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完成的开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报告(2007 年 12 月)。1.4 规规划范划范围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开县辖区除三峡库区二期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利用市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防治项目以外的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计 534处,库岸 79 段。1.5 规规划基期划基期 本次规划修编基期为 2007 年。1.6 规规划期限划期限本次修编规划的期限为 20082015 年,分为近期(20082010 年)、中期(20112015 年)两个阶段,按年度逐年规划。2 地理地地理地质环质环境概况与社会境概况与社会经济发经济发展展规规划划2.1 地理地地理地质环质环境概况境概况1、地理、地理环环境概况境概况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与巫溪县、云阳县接壤,南与万州区毗邻,西与四川开江县、宣汉县交界,北与城口县相连,幅员面积 3969 平方公里(图 1:开县交通位置图)。地理位置为:东经 10755051085336,北纬305004314131。开县交通单一,以陆路运输为主,少量水运。陆路交通以万开高速公路、渝巫公路、临宣公路、开城公路,开开公路、开云公路为骨干,乡镇公路为主体,基本实现村村通。三峡库区 175 米蓄水后回水至东河的白鹤街道、南河的竹溪镇和浦里河的长沙镇附近,县城以下均可通航,水路客货运输可通长江。开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偏少。多年平均日照 1463 小时。气温南高北低,夏季炎热,多年平均气温 18.7,最冷月(12 月)平均气温 7,最热月(78 月)平均气温为2129.4,极端最高气温为 42(1986 年 8 月 16 日),最低气温-4.5(1978 年 1 月 25 日)。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1181.40 毫米,其中 5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日最大降雨量 297 毫米(2004 年 9 月 4 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 134.7 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 11.4%。开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支流小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浦里河、澎溪河、南河和东河,东河为小江正源。东河与小江多为横向谷,而南河与浦里河顺构造线展布,河谷宽缓,阶地特征明显。境内河流流量变幅大,洪枯流量变幅达 400 倍,洪水期主要集中在降水丰富的 59 月,枯水期则在 12 月至次年 2 月间,洪水期洪峰来势凶猛,特大暴雨 12 天即可达县城附近,水位常高出 I 级阶地前缘,退水则需 35 天。40313140尖山镇县溪巫县阳云太安镇五桥镇城 口 县山面观3120108301080010830厚坝镇黄柏兼善白乐天门农乐坪良八桷龙源花林太原岩水镇土黄乐桥明红天灯长城二庙川珠火焰八面甘泉尤坪马云山青鸡唱龙泉梅家坝昆池镇桐远田园龙安战胜白宝九龙山镇永安咸乐松竹平桥中华磨梁大慈清狮1348观音傲万州区高梁镇天城镇双江镇云阳县永和大宝五星麒麟枫香上坪江口镇路阳镇三墩22702425墨架山金银龙眺丰元新胜明镜英家金花晚佳渔乐红灯新南黄龙中兴农家福寨南中法胜福庆京城普广渠马镇风云铺溪丰乐镇金峰国胜中包凤平津关东兴双坪东北河堰镇黎明双棚磨盘山董坪顶星新元黄石镇白龙渠口镇白桥白鹤镇炮台三包桃青天白敦好镇东华镇谭家锦竹许家北安羊泗峡 后坪四省铁桥镇开县镇东镇汉丰镇漆树关坪樊哙镇渡口华景镇盘石镇太龙镇熊家镇长沙镇开竹农坝镇关面鸡鸣咸宜满月红园梓潼紫水麻柳义和镇三合镇中和镇南雅镇讲治镇五通跳蹬岳溪镇南门镇赵家镇竹溪镇镇安镇临江镇天和正坝镇高桥镇郭家镇温泉镇和谦镇大进镇中咀白泉图1 交通位置图 108002031川065km13.0km通渝隧道速万开高2、地、地质环质环境概况境概况开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北与大巴山山地毗连,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形态受控于地质构造的展布,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脉总体走向与大的构造线方向一致。南部与北部为两大不同的地貌单元,大进谭家岩水一线以南地区为川东盆地侵蚀构造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貌区,以北为大巴山盆周构造溶蚀中山地貌区。最高点在白泉乡大垭口南面山颠,海拔 2626 米,最低点在渠口镇与云阳县交界处的小江水面,海拔 134 米,相对高差 2492 米。境内地层除缺失志留系上统、泥盆系下统、石炭系上统、白垩系和第三系外,寒武系上统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北部地区地层老,南部地区除背斜轴部出露三叠系地层外,几乎全为侏罗系地层。境内构造分为两个构造带,以大进谭家岩水一线以北为大巴山台缘褶皱带,以南为川东褶皱带。大巴山台缘褶皱构造主要由弧形紧密褶皱逆冲断层组成,褶皱轴线近东西向,主要有田坝背斜、剪刀架黄阳坝背斜,断层为三汇口温泉井逆冲断层;川东褶皱带属新华夏系一级构造带,主要由温泉井、假角山、铁峰山背斜及其间向斜组成,断裂不发育。构造上总体由北北东向东弯转,成为突向北西的弧形构造带,弧形构造多具扭性特点。新构造运动以不均匀间歇性抬升为主,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境内岩体分为层状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松散岩类及特殊岩类。层状碎屑岩类为较坚硬坚硬中厚厚层状砂岩夹(泥)页岩岩组及软硬相间的中厚层砂泥岩互层岩组,主要分布大进谭家岩水一线以南背斜两翼,力学强度较高,含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主要为坚硬的中厚层状灰岩及白云岩组,主要分布在大进谭家岩水一线以北地区及背斜轴部,岩体坚硬,岩溶发育;松散岩类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粘土、粉质粘土夹块碎石、崩滑堆积物及河流冲洪积砂砾石等,分布于槽谷谷底、河流两岸斜坡平缓地带,其结构疏松,力学强度低,孔隙率高,透水性和含水性较好,是区内易滑岩层。特殊岩类主要为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煤层,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地层中的粘土岩,遇水易软化、泥化而成为灰白色粘土,改变了原有的工程地质性质,是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2.2 社会社会经济规经济规划划1、国民、国民经济经济概况概况开县现有 21 个建制镇、13 个乡、4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156.09 万,人口密度为 393 人/平方公里,2007 实现年国内生产总值 75.13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4813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25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607 元。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人民生活不富裕。开县是农业大县,农作物以稻谷、小麦、玉米、油料为主,工业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栽培有植物和饲养动物 700 余种。粮经作物以水稻、小麦、薯类、油类、花生、烟叶较多;柑桔、雪梨等水果和油桐种植很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24种,已开发利用 14 种。其中煤蕴藏量 0.8 亿吨,是全市重点产煤大县之一;天然气理论储量大约 3000 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 1100 亿立方米,属国家较大气田之一;轻化工原料矿主要有石膏,储量达 1 亿吨,其次有盐卤、硫磺、石英石、绿豆岩、陶土、白云岩等;金属矿主要有铁矿,储量达 510 万吨,还有少量的铅、锌、铜等共生矿;建筑材料矿主要有石灰石,储量达 185.7 万亿吨,其次有大理石、方解石、卵石、青砂等。境内旅游景点多且风光秀丽,主要名胜古迹有“盛山十二景”、刘伯承元帅旧居等。2、开、开县经济环县经济环境境总总体布局体布局根据开县构建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开县的经济环境总体布局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区”,即一个中心城市,东河能源生态区,南河集镇群区、浦里河新经济区和彭溪河渠口经济区。( (1)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指开县新县城。三峡水库成库后,原县城城区全部淹没并形成 20 多平方公里的内陆湖,新县城位于湖边,背靠南山。因此,开县中心城市将建成傍依“小西湖”的三峡库区“小杭州”。根据规划和“小西湖”的构想,未来的新县城将处于三江交汇三山合抱的自然环境中,成为一座“显山露水”具有优良居住环境格局的山水园林现代化城市。( (2) )东东河能源生河能源生态态区区包括白鹤街道以北大部分地区。目前已在白鹤街道建设有市级重点电力企业白鹤火力发电厂,一期为 30 万千瓦,二期为 230 万千瓦,这对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东河流域的温泉镇、和谦镇、谭家镇、大进镇、满月乡等是重要的产煤乡镇;温泉镇还是全县主要的建材生产基地。座落于白鹤街道大胜、天祠居委会的开县工业园区 A 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目前已有星星套装门等 11 家企业投产,2007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74389.6 万元,成为开县重要的经济增加点。( (3)南河集)南河集镇镇区区包括南河沿线相对集中的镇安、竹溪、临江、铁桥等镇。该地区现有人口超过 19 万人,镇区人口 1.43 万,常住人口 4.42 万,是开县现有的经济主战场。该区域乡镇相对发达,发展小城镇对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浦里河新)浦里河新经济经济区区主要包括万开路沿线的赵家、长沙、南门等乡镇。未来将该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商品仓储、集散、批发相结合的商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工业产品生产加工等组合的大生产、大流通经济基地。( (5)彭溪河渠口)彭溪河渠口经济经济区区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渠口镇和新县城建设“渠口港”和“汉丰港”,经小江至长江,进一步提高开县的水上交通运输能力。3、 、县县域城域城镇镇建建设规设规划划根据开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在县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中,将形成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三级结构。其中,县域中心城市为开县县城;中心镇为临江、长沙、郭家、温泉;一般镇中,城镇人口在 1 万人以上的由原来的 18 个镇调整为岳溪、铁桥、南门、大进、南雅、中和、河堰、九龙山、和谦等 9 个;城镇人口在 1 万人以下的由原来的 27 个调整为高桥、义和、敦好、大德、金峰、白桥、谭家、天和、三汇口、巫山、五通、紫水、麻柳、满月、关面、白泉等 16 个。开县城区为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即包括一个汉丰主城区和白鹤、竹溪、赵家三个功能组团。其中,汉丰主城区包括汉丰、丰乐、镇东 3 个街道和厚坝镇;白鹤组团包括白鹤街道;竹溪组团包括竹溪、镇安 2 个镇;赵家组团包括赵家、渠口 2 个镇。4、交通、交通发发展展规规划划根据开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开县城区对外交通主要由万开高速公路、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开城高速公路)、渝巫公路、开云公路、202省道等主要过境公路构成。城市客货港区设在渠口,规划彭溪河航道等级为四级,建设渠口 500 吨级客货港。5、旅游、旅游发发展展规规划划根据开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开县旅游业发展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两个板块,重点突出“绿色生态旅游线”和“红色旅游线”两条旅游线。其中,生态旅游以雪宝山休闲生态旅游、生态前置库汉丰湖休闲度假旅游为精品;红色旅游以“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为中心。根据县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特色,同时结合旅游路线组织可将其划分为:中部古迹游览休闲度假区、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羊泗峡温泉溶洞旅游区、青龙观人文山水旅游区、西部寺庙及自然山水景观旅游区、南部森林山地旅游区等 6 个主要的旅游分区。6、水利、水利发发展展规规划划开县境内有东河、南河、桃溪河、浦里河、小江等 5 条河流,总长355.3km,境内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1181.40 毫米,平均地表径流 715.7 毫米,年径流量 29.32 亿立方米,水利资源丰富。为了合理利用水利资源,将在南河干流上建中兴水库,蓄水 5400 万立方米;青竹溪建花盐井水库,蓄水1500 万立方米;桃溪河建鲤鱼塘水库,蓄水 10433 万立方米;东河干流上建关面水库,蓄水 4000 万立方米;浦里河建跳蹬水库,蓄水 12000 万立方米等;在全县境内将建成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十座,总蓄水量 5.3 亿立方米,可增灌农田 47.0 万亩,发电装机容量 6.0 万千瓦,年发电量 1.7 亿度。7 、近期重点、近期重点项项目介目介绍绍城市总体规划区建设: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汉丰、丰乐、镇东、白鹤 4个街道办事处,厚坝、竹溪、镇安、渠口、赵家 5 个建制镇及大德乡的行政界线范围。总面积为 789 平方公里。建设时间 2004 年至 2020 年。乌杨桥水位调节坝:建设内容包括调节坝、拦沙坝等,项目总投资 2.18亿元。规划建设时间为 2005 年至 2008 年。小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为 500 吨级航道渠口至双江 62 公里、500吨级东华至渠口 27 公理,项目总投资 1.10 亿元。规划建设时间为 2005 年至 2010 年。渠口港口工程:建设内容为 500-1000 吨级客级客港口设施,规模为旅客 40 万人,货物 60 万吨,项目总投资 0.30 亿元。规划建设时间为 2005 年至 2010 年。汉丰港口工程:建设内容为 500-1000 吨级客级客港口设施,规模为旅客 40 万人,货物 40 万吨,项目总投资 0.35 亿元。规划建设时间为 2008 年至 2010 年。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内容包括硬化道路 12 公里、园区 10 大景点建设、宾馆建设、其他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项目总投资 2.5 亿元。规划建设时间为 2005 年至 2010 年。3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工作形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势3.1 地地质质灾害灾害现现状状开县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其地形坡度大,沟谷切割强烈,加之降雨量充沛且以暴雨大雨形成集中降水,因此地质灾害发育种类多,数量大。据统计,全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危岩崩塌、不稳定斜坡、不稳定库岸等,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534 处,其中滑坡隐患点 492 处,危岩(带)隐患点 39 处,崩塌隐患点 2 处,不稳定斜坡 1 处,详见开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附图 1)及开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汇总一览表(附表 1),其分布规律及主要特征:1、分布规律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空间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条带性、垂直分带性、相对集中性等,时间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同发性、滞后性、随机性等。(1)空间分布规律地质灾害主要沿地质构造线、公路及江河岸坡地段呈条带性分布。特别是沿江里河、东里河、浦里河等长江二级支流及其它支流岸坡分布的条带性最为明显。在相对高差大且上陡下缓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斜坡上部常发生危岩崩塌,下部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具有典型的上崩下滑的分布特点。据统计,境内地质灾害发育于坡高 600 米以下的有 329 处,占总数的61.6%;发育于坡高 600 以上的有 205 处,占总数的 38.4%。其中危岩隐患点发育于坡高 600m 以上的有 25 处,占总数的 59.5%;发育于坡高 600 以下的有 17 处,占总数的 40.5%。在城镇及人口密集区,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切坡、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增强,加大了对斜坡的改造力度,从而造成边坡失稳或诱发地质灾害,使地质灾害具有相对集中性的特点。(2)时间分布规律汛期,当降雨时间较长或大暴雨时,易发生地质灾害,具有随降雨同步或滞后发生的特征。全县的地质灾害基本上都发生在雨季,主要集中在 6、7、8 月,占地质灾害总数的 90%以上非汛期,因岩体差异风化和人类不良工程活动形成的危岩(崩塌)具有随机性。2、主要特征(1)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危岩(崩塌)次之。据统计,全县共发现滑坡隐患点 492 处,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 92.13%,分布总面积约 4552104立方米,总体积约 41488104立方米。(2)点多面广,地质灾害规模以小、中型为主,大、特大型次之。据统计,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138 处,占全县总数的 25.8%,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284 处,占全县总数的 53.2%,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108 处,占全县总数的 20.2%,特大型地质灾害 4 处,占全县总数的 0.8%。(3)地质灾害威胁程度以小、中型为主,大、特大型少。据统计,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409 处,占全县总数的 76.6%,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111 处,占全县总数的 20.7%,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9 处,占全县总数的 1.7%,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5 处,占全县总数的 1%。(4)土质斜坡及碎屑岩(介壳砂岩、页岩)顺向斜坡中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较多。土质滑坡隐患点 469 处,占滑坡隐患点总数的 95.3%;岩质滑坡隐患点 23 处,占滑坡隐患点总数的 4.7%。(5)缓坡中发育地质灾害较多,特别是坡角在 1030的斜坡地段,地质灾害分布较集中。据统计,该坡度范围内发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 317 处,占全县总数的 59.4%。(6)危岩崩塌多发育于砂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共 35 处,占总数的 83.3%;灰岩地层中发育的危岩崩塌 7 处,占总数的 16.7%。(7)旱季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稳定,雨季欠稳定至不稳定,长时间降雨及暴雨易诱发地质灾害。(8)随着开县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日趋加大,由不良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日益增加。(9)危岩崩塌突发性强,危害性大。3.2 地地质质灾害易灾害易发发程度分区程度分区依据现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考虑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程度,如城镇规划建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矿活动、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和力度等方面。开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三级: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详见开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现状及易发程度分区图(附图 1)及开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表(附表 2)。1、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分布在江东浦等小江支流两岸河谷平坝区及北部山区。江东浦等小江支流两岸河谷平坝区地形平坦,坡角极小;北部山区地貌类型为溶蚀中山地貌,岩质坚硬、力学性质好,整体性能好,坡面土层极少,人口稀少,人类工程活动较弱,植被较发育。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 55 处,占全县总数的 10.3%。灾害类型以滑坡隐患点为主,共 46 处,规模以中型为主,危岩隐患点 9 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该区面积为 1463.87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6.9%。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龙洞坝背斜、马槽坝背斜、平楼山背斜核部及靠近核部的两翼、九龙山及大慈台地,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共计 6 个区块。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 219 处,占全县总数的 41.0%。灾害类型以滑坡隐患点为主,计 207 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危岩隐患点 12 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该区面积 1970.89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49.7%。3、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低山丘陵地区,共计 4 个区块,分别为任市向斜北翼、桃溪河南段岸坡、东里河南段右及浦里河北段左岸高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 260 处,占全县总数的 48.7%。灾害类型以滑坡隐患点为主,计238 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危岩隐患点 22 处,规模以中型为主。该区面积为534.24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3.4%。3.3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灾害防治现现状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部门大力配合与协助,在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基础础工作得到了加工作得到了加强强开县是三峡库区主要淹没城市之一,前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少资料。总的来看,县城及库区城镇研究程度较高,其它区域研究程度较低。通过这些基础工作初步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2、地、地质环质环境与地境与地质质灾害防治管理取得了明灾害防治管理取得了明显进显进展展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开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及汛期 24 小时值班制度,工程建设中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已基本步入正轨,管理职能逐步得到加强。3、防治工作初、防治工作初见见成效成效近年来,县政府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抓住了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大好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也逐年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需要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及时防治。利用国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已治理地质灾害体 4 处,纳入三期治理的崩滑体 12 处、库岸 4 段即将实施工程治理。利用市级和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已治理麻柳危岩、正坝滑坡、北环路滑坡、大觉寺滑坡、中和镇护国村危岩及其它排危工程,搬迁了一大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广大人民群众,确保了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群、群测测群防工作初具群防工作初具规规模模按照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05107),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县实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对全县需要监测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群测群防工作,对负责群测群防工作的乡镇(街道)村组级防灾人员及监测员进行了三次较系统的培训,同时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专门的监测预报工作。5、宣、宣传传培培训训持持续进续进行行2003 年,举行首次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培训以来,采用分级多形式、多渠道,坚持对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进行培训。在县城及中心城镇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展览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3.4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虽然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为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缓解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防治经费严重不足,投入保障机制之一,地质灾害险情依然严峻。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主要来源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及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库区项目的防治,广大分散的农村地质灾害体主要依靠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远不能解决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带来的安全威胁,不能主动治理,只能被动预防,大部分地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仍然存在,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仍然严重,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目前仅在三峡库区受水位影响及移民安置区内的 17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专业监测,其余地质灾害隐患点只采用了群测群防简易监测措施,方法简单,手段落后,不能及时有效全方位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尚未建立,不能提供动态查询,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供快速决策服务。3、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手段落后,技术人员匮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采用传统手段,效率低下,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程度低。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量的大幅增加,每年汛前检查、汛中排查、汛后核查工作的大量开展,管理部门极度紧缺技术人员,现有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程度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4、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公众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愈演愈烈,人为不合理切坡、加载现象时有出现,诱发形成新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管理手段单一,体制不够完善,公众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5、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宣传普及存在死角,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虽然利用了多渠道、多形式和多种方法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但由于公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感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地质灾害宣传普及缺乏长效机制,乡镇以下工作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严重不足。4 防治防治规规划的指划的指导导思想、原思想、原则则及目及目标标4.1 防治防治规规划指划指导导思想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县情出发,以防治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切实提高我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加快推进开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2 防治防治规规划原划原则则开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广泛,尤其是丘陵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治理困难,防治工程量大。因此,防治规划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国家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确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地质灾害防治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将地质灾害威胁的人群聚集地作为防治重点,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能力。(2)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是预防地质灾害,特别是预防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是做好监测工作,正确预测预报,合理避让,实施治理。在当前实际情况下,结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金土工程”,对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广大人民群众,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搬迁避让。(3)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优先抓好重点地区根据开县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面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城镇规划、交通水利建、采矿工程、国土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三峡库区、城镇规划区和重要工程分布区、重点采矿区作为重点防治地区,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带动和推进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地质环境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开发利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并重。创新地质灾害治理思路,以土地开发促进地质灾害治理。(5)政府管理,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中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的原则,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3 防治防治规规划目划目标标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使危害严重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整治。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从过去的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预见性的工作。至 2015 年基本改变开县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使全县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及损失量明显降低。1、 、总总体目体目标标(1)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地质环境勘察、监测、保护、利用和治理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控制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管理职能全面到位。(2)继续完善全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初步建成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3)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每年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危害性大、危险性大,易于治理的地质灾害体实施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达到保护、改善、美化地质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对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其稳定性差异及危害性,将紧迫和较紧迫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规划期逐步实施搬迁避让。(4)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防治,重点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恢复与治理,城市地质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5)充分发挥全社会作用,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2、分段目、分段目标标近期(近期(20082010 年)目年)目标标(1)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将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使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2)继续做好乡镇(街道)、村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培训,提高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水平。 (3)完成三峡库区井泉滑坡等 12 处三期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完成库区三期华联滑坡等 7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 2007 年度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补助的 9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对象的搬迁避让工作,完善黄陵滑坡等 17 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4)对 3 处危险性大、危害程度高的危岩体实施工程治理,对 28 处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对象实施搬迁避让,对 7 处大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工程建设,对 534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5)初步建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基本控制住全县城镇区域地质灾害的危害。(6)初步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远远期(期(20112015 年)目年)目标标(1)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使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继续做好乡镇(街道)、村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培训,提高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水平。(2)健全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实现对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有效监控。(3)逐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初步建成县级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向全社会提供地质灾害信息服务。(5)按市地环总站统一部署,基本建成与总站对接共享的地质灾害防治空间数据库,实现对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成果发布等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与监控。(6)对 5 处危险性大、危害程度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对 71处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对象实施搬迁避让,对 7 处大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对 486 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群测群防监测。5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分区灾害防治分区5.1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分区原灾害防治分区原则则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是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果和有无重要保护对象来划分的,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稳定程度、危害程度、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紧密结合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分析,划定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级。(2)每一级防治区中应选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质灾害易发性强、危险性大的地段为重点防治段,选定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城镇、重大工程、居民集中点等作为重点防治点。5.2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分区及防治重点灾害防治分区及防治重点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将全县划分为 4 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8 个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和 1 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详见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附图 2)及开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表(附表 3)。1、 重点防治区(A)重点防治区一般为有重要保护对象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及有较重要保护对象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本区共分四个小区,主要包括新县城组团、白鹤镇、厚坝镇及镇安镇人工边坡、滑坡、库岸重点防治区;临江镇、中和镇、南雅镇、义和镇、三汇口乡滑坡、危岩重点防治区;万开高速公路路堤路堑段边(滑)坡重点防治区;煤矿沉陷重点防治区,总面积为 400.57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10.1%。新县城、白鹤、镇安等城镇规划区,临江镇、中和镇、义和镇等人口集中区,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万开高速公路沿线,三峡水库开县调节坝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电力工程是重点防治区中的防治重点。受库区蓄水及库水位消落的影响,前缘高程在动水位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程度下降,可能出现新的变形或原有变形加剧,白鹤、镇安、新县城一带的涉水段也是该区的防治重点。2、次重点防治区(B)次重点防治区一般为有较重要保护对象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有重要保护对象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本区共分八个小区,主要包括桃溪河流域滑坡、危岩次重点防治区;县城近郊滑坡、危岩次重点防治区;郭麻路沿线正坝至麻柳段滑坡危岩次重点防治区;开城路北部山区段滑坡、崩塌次重点防治区;澎溪河流域库岸滑坡次重点防治区;渝巫路临江至巫山段滑坡、危岩次重点防治区;浦里河流域滑坡、危岩次重点防治区;开云路沿线滑(边)坡次重点防治区,总面积为 317.19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8.0%。该区的重要及较重要保护对象、受库区蓄水影响的渠口、赵家、厚坝、金峰的涉水地段尤其原有地质灾害体影响范围是次重要保护区中的防治重点。3、 一般防治区(C) 除重点、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地区。一般处于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主要是指广大的农村地区,危害对象主要是分散居住地,本区面积3251.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1.9%。本区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是地质灾害防治重点。6 地地质质灾害防治布署灾害防治布署根据“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三类,同时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与培训工作。对现有的 534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危害性、变形发展趋势等,分轻重缓急进行防治,并分别提出防治措施。详见附表 47。6.1 监测预监测预警警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一定的征兆和变形破坏迹象,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准确预警地质灾害发生,即时避让,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范的主要措施之一。按监测手段及方式,包括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1、 、专业监测专业监测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县共有 17 个专业监测点,其中二期 14个,三期 3 个,由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委托专业地质队伍正在实施。本次规划对库区外 7 个大型滑坡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由开县地质环境监测站或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完成,监测项目详见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专业监测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 6)。20092010 年专业监测工程建设,20102013 年实施监测。如三个水文年的专业监测数据没有变化,经专家论证后可将该专业监测点转为群测群防点;如在专业监测中发现隐患点有异常变化,经专家讨论后应考虑将该点转为治理项目或启动应急治理项目程序。2、群、群测测群防群防本次规划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监测,共规划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 534 处,详见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群测群防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 7),2009 年进行群测群防工程建设,对每个隐患点进行持续监测,直至该隐患点销号。严格按照群测群防工作要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监测工作由监测人员完成,并即时向监测责任人报告,监测数据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收集,每三个月向县地质环境站报送,遇紧急情况随时上报。如在群测群防监测中发现隐患点出现异常情况,经专家讨论后可考虑将该点转化为专业监测或实施应急治理。3、地、地质质灾害灾害监测预监测预警体系建警体系建设设在 2007 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达标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预报网络,依托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建立全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全县地质灾害发展动态,发挥预警网络的信息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损失。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立根据 2005 年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完成的全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调查评价和 2007 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达标建设成果,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预警工程设计,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 年,全面完成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初步形成全县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预警网络,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2)应急反应系统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为主导,国土房管局为主管,县相关部门分管,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及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为技术依托,组成应急反应技术队伍,发挥信息系统作用,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加强对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对突发的重大地质灾害进行应急调查和处置。(3)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信息系统平台, 2010 年建立县级地质灾害监控中心,基本建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控,为全县防灾减灾提供基础信息。2015 年,继续完善县级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力争实现对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成果发布等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与监控,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6.2 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按照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的原则,对险情重、危害性大、稳定性差、社会影响大,且无法进行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对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实行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对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则采用国家、地方和受威胁单位共同出资的方式进行治理。本次规划对全县 20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其中 12 处崩滑体为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利用国家专项资金进行工程治理;另 8 处危岩体为库区外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工程治理, 20082015 年,每年治理 1 处危岩体。工程治理项目详见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治理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 4)。对库区的 12 处崩滑体工程治理具体措施按各项目设计文件执行;对规划县级治理的 8 处危岩体主要采用修建护墙和护坡、镶补、支撑、支挡、锚固、修建落石平台、拦石栅栏等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对小型危岩体或峭壁进行人工削坡或清除危石。对库区外险情重、危害性大、稳定性差、社会影响大、威胁对象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积极争取市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工程治理。对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矿山企业主实施治理。6.3 搬迁避搬迁避让让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避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农村地区的地质灾害体,威胁对象分散,且重要性一般,但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进行防治。所以当其人数较少,治理费用过高、耕地面积不大的灾害隐患点或危险性高极易成灾、已经造成大量房屋明显变形破坏的灾害隐患点,宜采取搬迁避让的防治措施。经过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程度及危害程度,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分为紧迫、较紧迫、一般三种类型。本次规划对 119 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搬迁避让,其中利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实施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7 处;利用县级地质灾害专项资金,规划搬迁避让紧迫、较紧迫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112 处。搬迁避让项目详见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避让类地质灾害隐患一览表(附表 5)。搬迁避让点在规划实施中,根据各地灾害隐患点监测数据,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可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组织实施,并与全市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衔接,做好地质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