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主练习 (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算一算。(12+18=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204= 305= 124= 243= 1006= 8400= 0532= 193= 2212= 1132= 66+4= 97+5= 2、 竖式计算。 234= 651= 585= 786= 1244= 5023= 3876= 4205= 6506= 二、填一填。(3+2+2+2+4+2+3+2+2=22分)1、432的口算方法通常是:先算( )( )=( ),再算( )( )=( ),最后算( )+( )=( )。 2、236的积是( )位数;7123的积最高位在( )位。 3、算式406的积末尾有( )个0;算式5140的积末尾有( )个0。 4、 4时=( )分 9分=( )秒 5、 (1)灰色带子长度是黑色带子的( )倍,灰色带子长度是白色带子的( )倍。(2)黑色带子长2米,白色带子长( )米,灰色带子长( )米。 6、72的8倍是( ),72是8的( )倍。7、在里填上“”、“”或“=”。 10571075 29555259 1262312668、 要使51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9、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沿折痕剪开,每小段绳子的长度是125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 )厘米,合( )分米。三、画一画。(2+2=4分)1、画,使的个数是个数的3倍。 2、 画,使的个数是的2倍。 四、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1、下列算式中,积是六十多的是( )。 115 213 2822、 ( )是36的2倍。 18 38 72 3、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乘数中间有0,那么积中间( )。 一定有0 一定没有0 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 4、下列算式结果与5639相等的是( )。 5636+3 56332 56333 5、一个数比30的5倍小一些,比30的4倍大一些,这个数可能是( )。 102 132 152 6、李老师带了250元去买乒乓球。他要买8盒乒乓球,每盒28元,估一估,他带的钱够吗?( ) 够 不够 无法确定5、 解决实际问题。(5+5+5+5+6+6=32分) 1、每幢有89套商品房,一共有多少套商品房? 2、“吉祥号”货轮载重量为180吨。现有1000吨货物,用这种货轮6次能运完吗?3、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男生有26人,每人植树4棵,女生共植树100棵。谁植得多?多多少棵?4、工人叔叔修建一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09米,修了5天,还剩28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5、以下是某停车场剩余停车位情况。 停车区域剩余停车位数量负一层4负二层8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负三层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72 (1)负三层剩余停车位数量是负二层剩余停车位的几倍?“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请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6、图书馆有故事书376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21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漫画书是科技书的2倍,漫画书有多少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