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734838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品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产品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产品质量控制题 目:产品质量控制班 级:专 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2013 年 4 月 18 日目录第一章:质量控制的定义第二章:质量控制的范围第三章: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 3.1进货检验 3.2生产,安装工序检验第四章: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4.1三检制 4.2留名制 4.3追溯制 4.4不合格品管理制 4.5质量统计和分析制 第五章:质量方针 第六章:质量体系八大原则的详细解释 6.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6.2领导作用 6.3全员参与6.4过程方法6.5管理的系统方法6.6持续改进6.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6.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第七章:结束语 第八章:参考文献产品质量控制 【内容摘要】产品质量控制中对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的范围,及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都对产品质量控制有很详细的介绍。质量管理及控制流程及质量问题的六不放过制度,对质量检验过程中很有严格的要求。 【关键词】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工作范围,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 【正文】第一章.质量控制的定义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合格品和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第二章.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安装过程。质量控制划分为诺干阶段1,在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控制叫做质量设计2,在制造中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该阶段称作质量监控阶段。3,以抽样检验控制质量是传统的质量控制,被称之为事后质量控制。在上述诺干阶段中最重要的是质量设计,其次是质量监控,再次是事后质量控制。第三章.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影响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重复发生,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因此,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对干什么?为何干?怎么干?谁来干?何时干?何地干?作出规定,并对实际质量活动进行监控。3.1进货检验进货检验是指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加外协件入厂时的检验。为了确保外购物样的质量,入厂时的验收检验应配备专门的质检人员,按照规定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及检验数量进行严格认真的检验,凡是原材料,外协件进厂时必须有合格证或其他合法证明书,否则不予验收。3.2生产,安装工序检验工序检验是指为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对各道工序加工的产品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所进行的检验。其作用是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定,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工序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从而决定该工序是否能继续进行生产。工序检验的形式收件检验(工装检验)QC,工位长,操作者自检操作者巡检QC转序检验QA,QC,工位长第四章.质量检验管理制度4.1三检制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1).自检。自检就是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通过自我检验,是生产这充分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改进措施,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2).互检。互检就是操作者互相之间进行检验,主要由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半成品进行抽检;同一工序轮班交接班时进行互相检验;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3).专检。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他是自检和互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检验已成为专门的工种和技术,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比生产工人熟练,所用检测仪器也比较精密,检验结果比较可靠,检验效率也比较高;其次,由于生产工人有严格的生产定额,定额又同奖金挂钩,所以容易产生错检和漏检,那种以相信群众为借口,主张完全依靠自检,取消专检,是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的。4.2留名制 留名制是指在生产,安装过程中,从原材料进行到安装结束,每完成一道工序,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放和运输,责任者都应该在工艺文件上签名,以示负责。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责任制。操作者签名表示按规定要求完成了这道工序,检验这签名表示该道工序到达了规定的质量标准。签名后的记录文件应妥善保存,以便以后参考。4.3追溯制追溯制也叫跟踪管理,就是在生产,安装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或一项工作,都需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问题,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在产品的适当部位作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这些记录与带标识的产品同步流转。需要时,很容易搞清责任者的姓名,时间和地点,职责分明,查处有据,这可以极大加强职工的责任感。4.4不合格品管理制对不合格品的管理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这一原则是质检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这种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检验工作的把关和预防的作用。对不合格品的现场管理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不合格品的类别,分别涂以不同的颜色或做出特殊标记,以示区别;而是对各种不合格品在图上标记后应立即分区进行隔离存放,避免在生产中发生混乱。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有以下方法: (1)报废(2)返工(3)返修(4)代用质量统计和分析就是指生产,安装部门和品管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质量状况,对生产安装,中各种质量指标,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和分析,并按期想厂部和上级有关部门上报,以反映生产中产品质量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质量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五章质量方针:1.安全、优质、高效、节能。2.质量优先、信誉为主、管理为本、服务为诚。3.讲求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4.质量创造生活、庇护生命、维系生存。5.追求品质卓越,尽显企业精华。6.要想效益好、就要质量高。7.认真细致、高效低耗、追求完美、顾客满意。8.创造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9.加强质量意识、端正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树立质量风气。10.效益靠质量、质量靠技术、技术靠人才、人才考教育。11.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12.创新是根本、质量是生命、务实是宗旨、效益是目标。13.信誉来源于质量、质量来源于素质。14.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去保证15.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16.品质的优劣比成本更重要17.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18.制造需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 第六章质量体系八大原则的详细解释6.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顾客既指组织外部的消费者、购物者、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也指组织内部的生产、服务和活动中接受前一过程输出的部门、岗位和个人。 顾客是每个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应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实施“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 1调查、识别并理解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2确保组织的各项目标,包括质量目标能直接体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沟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4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活动或措施; 5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力求顾客满意; 6兼顾顾客与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利益。6.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组织的领导者,即最高管理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领导者要做许多事情,其中关键是是在组织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组织的所有层次上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信念、公平公正和伦理道德观念。 实施“领导作用”的原则,组织最高管理者将采取下列措施: 1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关方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当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2为本组织的未来描绘清晰的远景。 3确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4在组织各级创造并坚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并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形成企业的精神和企业文化。 5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建立信任,消除忧虑。 6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培训,并赋予其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 7评估员工的能力和业绩,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创新。 8提倡公开和诚恳的交流和沟通。 9实施为达到目标所需的发展战略。6.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全体员工是组织的重要资源之一,只有全体员工的充分参与,组织才能良好地动作。 实施“全同参与”原则,将采取下列措施: 1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每个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 2使员工能够识别影响其工作业绩的制约条件。 如果制约条件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则应努力学习或实践,突破这些制约条件。 3让员工有一定的自主权,并承担解问题的责任。 4使每个员工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业绩状况。 5启发员工积极寻找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知识和经验。 6使员工自由的分离知识和经验,使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共同的财富。 7使员工畅所欲言。6.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所谓过程就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有以下特点: 1过程含有三要素:输入、输出和活动。 2在一个组织内,过程通常是经过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的。 3过程应是增值的,不增值的过程是没有意义的。 4过程包含一个或多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但有时多个过程之间形成比较复杂的过程网络。 5 PDCA循环适用于所有过程。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过程方法”。 实施“过程方法”,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1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系统地识别所有的活动; 2明确管理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3分析和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 4识别组织职能内部和职能之间关键活动的联系和接口。 5注意能改进组织的活动的各种因素,诸如资源、方法、材料等; 6评估各种活动对顾客、供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带来的风险、后果和影响。6.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1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区别 过程方法管理的是一组活动,系统方法管理的是一组过程。过程方法旨在高效率达到过程目标,系统方法旨在达到组织的目标。系统方法通过优化和协调运作过程,实现组织的优化。 2管理的系统方法的理解 系统,就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的目标。管理的系统方法包含下列几个基本思想:a.整体性思想。b.层次化思想。管理者要识别系统的层次,分清方主次,在不同的层次间明确相应的职权及活动。c.目的性思想。组织应明确管理工作中的目标,要将目标系统化、定量化并制定各子系统的分目标,要确保全面协调地实现系统的目标。d.环境适应性思想。实施“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a.建立一个以过程方法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b.明确质量管理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使这些过程相互协调;c.控制并协调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的动作;d.明确职责和权限,减少或消除由于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导致的障碍;e.确保过程动作所需的资源;f.设定目标,并确定体系中的特殊活动如何运作;g.测量、评估并持续改进体系。6.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持续改进是组织的永恒目标之一。组织必须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使组织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要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持续改进是增加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持续改进的对象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等。持续改进可作为过程进行管理,管理中应重点关注改进的目标及改进的有效性和效率。 实施“持续改进”的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1使持续改进成为一种制度;2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训;3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个成员的目标;4建立目标以指导、测量、追踪持续改进;5承认改进的结果,并对改进有功的员工通报表扬和奖励。6.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所谓决策就是针对目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从诸方案中选出最佳的一个付诸实施。 正确的决策需要领导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决断。盲目的决策或只凭个人的主观意愿的决策是绝对不可取的。 实施“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1明确规定收集住处的种类、渠道和职责;2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使用有效的方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4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6.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专业化和协作日益发展,供应链日趋复杂的今天,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对市场的快速反映的能力。因此,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是关键供方,需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双方都是有利的。 实施“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主要措施:1在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基础上,确立与供方的关系;2与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3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4建立清晰和开放的沟通渠道;5确定联合开发和改进活动;6激发、鼓励和承认供方的改进及其成果。第七章结束语检验的质量职能就是严格把关,反馈数据,预防,监督和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三项职能,保证的职能,预防的职能,报告的职能。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第八章 参考文献1郝春霞,. 浅谈ISO9000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J. 南钢科技,2001,(3).2杨秀明,. 浅谈PDCA循环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关系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1,(6).3刘红军,杨乐彬,任鹏,李剑,. 实施现场质量管理 提升工序能力控制指数J. 莱钢科技,2005,(3).第 9 页 共 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