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7330171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 姓名: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 教案 学习目标:对数的运算性质 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学习重点: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学习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方法与对数定义的联系学习过程一、 复习1对数的定义 其中 与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3.重要公式: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对数恒等式4指数运算法则 二、新授内容1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如果 a 0,a 1,M 0, N 0 有:证明:设M=p, N=q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M=,N=MN= = MN= MN=p+q, 即证得MN=M + N证明:设M=p,N=q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M=,N= 即证得证明:设M=P 由对数定义可以得M=, =np, 即证得=nM说明:上述证明是运用转化的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恒等变形;然后再根据对数定义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 = 对数的和”有时逆向运用公式:如真数的取值范围必须是: 是否成立? 不成立 是否成立? 不成立对公式容易错误记忆,要特别注意:,2讲授范例:例1 用,表示下列各式:(1)= (4)=例2 计算(1)(1)解:25= =2 (按照范例,求解(2)、(3)(4)题)(2)=(3)=(4)=例3计算:(1) (1)解: 1; (按照范例,求解(2)、(3)题) (2) (3) 评述:此例题体现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如(3)题各部分变形要化到最简形式,同时注意分子、分母的联系.(2)题要避免错用对数运算性质.例4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 MlgAlgA0. 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解:(1)Mlg20lg0.001= lg=lg20000= lg2+ lg1044.3 因此,这是一次约为里氏4.3级的地震. (2)由MlgAlgA0可得 Mlg =10M A= A0 10M 当M=7.6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1= A0107.6 ;当M=5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 A2= A0 105,所以,两次地震的最大振幅之比是 = = 398 答: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大约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398倍。 三、思考题:你能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出换底公式(a0,且a1;c0,且c1;b0)吗?运用换底公式化简下列各式:(1)logcloga(2)log3log4log5log2(3)(log3+log3)(log2+log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