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417455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语《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语《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语《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内容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语文又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所以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为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在此大观念上,推行利用经典诵读来加大学生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进而营造书香校园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活动探索。【关键词】扩大阅读 经典诵读 阅读能力 识字增量 书香校园【正 文】一、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经典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认识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一巨大的任务让很多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感到很茫然。很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书写。可到后来学生的回生率和错误率依然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此,我想引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名言:“知识应当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就告诉了教育者,我们不能为了教字而教字。在教学生识字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极大的活跃。唯有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有效吸收。自建校以来,我校也努力建设“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经典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笔者在大语文的观念上,成立课题组,努力推行利用经典诵读来加大学生的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进而营造书香校园。二、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可行性小学低年级的阶段是大量识字、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之后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因为经典教材以文言文居多,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语言基础。而且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三、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内容与途径1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该选择哪些合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在低年级活动课程中专门设经典诵读课,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在高年级中以午间阅读和课外阅读为主,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经典教材选择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为主,大学中庸易经老子诗经为辅,背诵吟唱相互调剂。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提高孩子们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持久热情。下面摘录我校一位低年级老师的教学随笔:记得有一次,我第一次教孩子们学文中的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可爱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便把在书看到的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孩子们听得入迷。在背诵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很快就把诗背了下来,并默写出来,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工整,漂亮。此后,我多次利用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再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识字,孩子兴趣高,识字的效果也很好。除了课内的,我们还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但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常接触最多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里的内容、还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广告牌,商标、报刊,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并摘抄在本子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或者查字典读一读,并记住它。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展活动,让孩子在课前背一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热土。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晏子使楚、负荆请罪、伯牙绝弦、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课文的教学时,穿插相对应的经典古文著作,或对照、或比较、或拓展皆可。2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最初,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展学生的视野,几个实验班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旁征博引,走进经典,引领经典诵读之先。他们有的以三字经、格言警句、成语为主题,有的以唐诗宋词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特别是在习作、表达、理解、分析等方面优于其它班级。在实验班的影响下,部分班级也相继开展了诵读活动:让晨读、午读等进行阅读文学经典,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具有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文、妙词佳句,让它们滋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心灵。读三字经,诵唐诗宋词,读经典美文等。在探索中,老师们形成了共识:经典诵读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大识字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老师们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途径有听、看、读、抄、将、赛等。2-1听 即听广播、听录音。通过播放国学经典、古诗文录音,以及古诗词为词的名曲。让学生通过名篇名句朗读、赏析及有关的趣闻轶事,使古韵悦耳,沉浸其中,继而遐想联翩,心旷神怡。2-2看 即利用学校每个班级的多媒体设备,让孩子观看经典故事,还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以及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班级黑板报,开辟经典诵读专栏,教室走廊、楼梯墙壁,学校会议室等处,张贴经典字画。学生于课余可随处欣赏这些佳作名言,感受经典气息。2-3读 每天读10分钟,诵读是学生走进经典的主要途径,每周有固定的课堂诵读经典时间。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吟诵,或者跟着多媒体设备反复诵读。此外,布置学生在课余诵读、阅读经典名作。给学生诵读情况反馈时间,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2-4抄 让学生做摘录、办手抄报、进行经典诗文摘记等,引导学生办手抄报、做节日卡片、编写文集、写诵读日记、给诗配画等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把自己喜欢诗文、名句抄下来,把自己对诵读经典的感受、体会进行编辑,不仅仅是制作,更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口诵心惟,熟读精思”后的思想积淀。2-5讲 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通过“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在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学生尽力发挥各自的表演才能。例如在一二年级中开展的三字经故事表演,“让梨”“温席”“断机杼”等一个个场面,孩子们演绎的活灵活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成功的表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2-6赛 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诸如“经典诵读”表演赛、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朗诵比赛、歌舞表演、课本剧表演等,还在全校开展课外阅读和现场作文比赛等活动,促进孩子进行阅读经典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诗文;在习作中引用诗词名句等,既加大识字量,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两年经典诵读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收获与反思两年经典诵读活动虽然做得很累很忙,但也给我们带来较大的收获。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经典“厚德” 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如识字量等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甚至自幼陶冶儿童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诚信精神,起到以经典厚德,塑造人格美的作用。2以经典“启智”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加大识字量,渗透智慧美。一年级刚上学开始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篇目时,不认识的字很多,但是通过两个月的诵读,学生们的识字量明显增加,并且一并认识简繁两种字体,开启了孩子们的潜能,每个学生都能大段诵读经典诗篇,同时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力,让儿童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613岁,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吸取最具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使儿童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并能学以致用,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识字量,口语、习作水平明显提升。此课题的提出是直面整个语文教学的不足,它的研究将涉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涉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最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教师也能在这一研究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归宿。学生识字量大大增多,识字能力大大提高。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在诵读经典中,仅一年级上学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与同期非诵读经典学生比,要多学600多字,识字量几乎提前了一年。由于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章都注上了汉语拼音,方便了学生拼读,通过多读,识字能力大大提高。3以经典“求趣” 通过大量阅读背诵经典,在社团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搭建平台,让孩子们将阅读背诵的文字以表演、比赛、展览等形式,在班级、学校、家庭中得到展现,培养学生开朗,自信乐观,乐于交往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更是让孩子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兴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4以经典“砺行” 因为几乎所有的经典著作,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无不以其抒情的美、技巧的美来感染人,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美妙的意境,对人的性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净化、延伸和升华。读之则朗朗上口,诵之则心领神会,吟之则意气飞扬。在诵读中生命的能量在无比的欢愉中得到释放,心灵在自由而舒展的意境中获得怡心的体验和感受,营造和谐、人文的校园文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时之举,更不可急功近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实现,其中之一就是长期的文化熏陶。两年来,我们对课题的不断研究,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惊喜也有失落。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两年经典诵读活动在收获的同时,也仍然困惑难解,迷茫难分。这些困惑于迷茫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参差不齐 由于我校生源充足,班额偏大,存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面对正常的学习任务,完成起来有时感到十分吃力。如何处理好差生诵读经典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2难以评价 学生诵读经典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虽然我们通过多种活动和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通过期末检测来考查分析学生诵读经典的结果。但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阻碍了诵读经典的开展。所以,为了让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断完善经典诵读评价体系,有待继续探究。3如何整合 学生诵读经典与其它学科整合有待加强。学习与生活总是分不开的,在过去的诵读经典中,我们过多地强调诵读经典与语文教学相关联。实际上,经典中存在各科知识。如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可以说经典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让诵读经典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我们必须把诵读经典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诵读经典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把诵读经典与其它各学科整合起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努力和配合下,我课题组坚持了两年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对学校教育而言,通过经典诵读营造一种适应生命成长的“书香”只是一个点的突破。它正像那宣纸上的一个生动的墨点,通过全校师生反复濡染,才让我们闻到了书墨飘香,听到了生命律动,看到了满园春色。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只是今天的收获,更是明天的求索。期待通过本课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幽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必将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16册)黄山书社出版。2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多期)上海教育出版社。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4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主编:张厚粲。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 共 7页 第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