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删繁就简用教材 领异标新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6089348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删繁就简用教材 领异标新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删繁就简用教材 领异标新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删繁就简用教材 领异标新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删繁就简用教材领异标新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关键词】叶圣陶;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摘要】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大胆探索,理解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内涵,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现当代伟大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目的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作为学生学习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本材料,具有典型性,是语文学科知识极好的载体。但“教材无非是例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我们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移花接木,培养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专家们也曾一再强调“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要灵活地用教材来教”。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文本的不同特点,作一些灵活处理,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让学生举一反三。1.锦上添花,丰富语言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教材编排时遵循一定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每个单元都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点,对这些训练点的研究和分析,在整册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篇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以达到巩固、补充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为例,教师可在教学时增补一些相关内容。如古诗文诵读,可选内容有沁园春雪凉州词从军行塞下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论语诗经等;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现当代诗文,繁星春水荷塘月色背影等;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民间传说、神话小说;外国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2.顺水推舟,激发阅读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教学时以某一篇目为基点,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推荐拓展阅读,从而得到各方面修养的提升。学完课文小抄写员,学生们为叙利奥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贴、关心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行象感动不已时,不妨将爱的教育推荐给了学生,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的世界更精彩,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石猴出世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井阳冈,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李吉林老师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就巧妙拓展,将自己选编的相关内容与课文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聚合功能、集团优势的教学“块”。导入新课时,她将“补充阅读”中的人类的秘密仓库引进来,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认识海洋之大、海洋之深,激发了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热情。精读课文时,除了纵向联系以前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又自然插入海底的冷灯一文。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支撑,强化了学生“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的意识,更让学生学习了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的方法。3.点面结合,构建知识网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他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机会和空间,作为教师,理应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让他们主动地探索,积极地进取,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创造性的发展。特别是语文教育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材,把同类的文本有效结合,组合成一个大知识块,以便学生触类旁通。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文时,把本册的选读课21世纪社会集锦并入一块学习,还可结合我家跨上神奇的高速公路等有关电子计算机文章,组合成一个关于计算机大单元,让学生充分阅读,充分体验到科技的神奇,引发探索与创造的热情。再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是写景类的,鸟的天堂第一场雪等课文的学习,可将本册桂林山水林海并入其中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不同写景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写一写。当然,这种归类遵循的原则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是内容同类,也可以是写作方法同类,亦可以是表达的情感同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地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取舍得当,走进文本世界。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是认识的基础,丰富的感性认识会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将文本的相关资料(如一些背景材料)等引入课本,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为了更好地体会李大钊先生“临危不惧、对革命高度负责”的伟大品格,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李大钊先生的资料(图片、生平故事等)。当这些不同信息汇到一处时,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如詹天佑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等课文都适合这样的人物信息搜集。此外,有些课文还可围绕事件进行课前搜集,如飞夺泸定桥草船借箭等课文课前搜集,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走进心理学上认为的“心理近区”,接近事件、人物,由此更轻松地走进文本。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为例。面对这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都十分遥远的课文,王老师没有从头到尾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别出心裁地抓住作者在文末抒情式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感受语言文字中蕴藏的巨大情感张力。激情导入后,他引导学生反复默读,对比阅读,大胆猜想,激情诵读,将周总理生活的“极其简朴”与工作的“极其辛劳”之间的巨大反差凸显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激发了学生对总理的无比崇敬之情。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通过想象写作,深化体验总理在这极其“简朴”与“辛劳”中饱含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感情,强化学生对总理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如此使用教材,确实起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二、寻源觅渠,提升语文素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的语文学习应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1.再现课文情境,盘活资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情境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教学中国结一文时,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中国结,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还播放了一段中国结在生活中运用的视频,姿态各异的中国结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动态和静态的中国结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体验更加丰富。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产物。教材文本大多以语言文字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体会情境,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再现课文情境,演示作品中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如教学丰碑一文时,利用网络设备播放视频丰碑,学生把课文描写的场景与视频中出现的景象进行比较,把文字变成了形象,一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军需处长,就鲜活在眼前,学生对文本产生了积极的感悟。如教学月光曲时,霍懋征老师让语文教材与音乐教材牵手,让学生聆听贝多芬的钢琴曲,从而加深感悟、理解,读出形,读出情,读出韵;教学桂林山水时,李吉林老师用娴熟的简笔画勾画挺立的山峰,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词语的意思,而且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形态万千、若静若动的山峰,感受到桂林山之“奇”,课堂充满美感和学习的快乐。2.填补文本空白,闪现灵性。小学课文篇幅都不是太长,大多节选自名篇名著,其中隐藏着许多空白,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人文典故等,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快捷这一特点,行当进行补充,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1)在线阅读相关资料。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通过三个小故事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创造价值。作者杏林子十二岁时,患类风湿关节炎,饱受病魔折磨的她,依然热爱生命。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了解作者在语言文字背后表达的那种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可让学生在线阅读杏林子的生平资料,然后带着对作者的同情与敬意再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一定会更入情入境,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又如青年明师张学青执教爱如茉莉时让学生补充阅读王子与美人鱼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羽与虞姬故事,提炼共同的主题爱。课结束,又出示诗歌爱是什么配乐朗诵,将感悟品味推向高潮。(2)全屏传送隐性资料。赤壁之战一文中蕴含着不少著名的典故,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些文本隐性资料学生可能有所不知,可从网上下载全屏传送这些典故。这样既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其中各种信息,都是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就像传说中的“宝盆”,随着教材在被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挖掘,而日益丰富。它的价值尤其在“创造性”使用过程中显现。(3)结合读写有效发展。我们知道,学生在大量语言文字感悟中掌握了语言规律,才能学以致用。学习花钟一文,在学生反复诵读“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舒展自己的花瓣)”句式后,适时点击网上各种鲜花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再描述各种不同形态的鲜花怎样开放,网上图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进行了仿说仿写的训练。有的文本“言已尽而意无穷”,也可激发学生从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联想,进行转换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如霍懋征老师特别善于合理补充、重组教材。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她针对北京的孩子没见过骆驼,对于骆驼的模样和作用缺乏认识的实际情况,先补充了沙漠之舟一文,让学生看骆驼的模型,听沙漠之舟的录音,然后复述课文,练习写介绍骆驼的小文章。在此基础上,才学习找骆驼。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的思路,注意其观察、分析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又引进蜜蜂引路一文。这样以一带二、举一反三,不仅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让学生扩大了视野,迅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规律,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点点滴滴,都是为学生成长创设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3.开展综合实践,培养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能力。如北京出版社编写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夏夜荷花:作者没有写出夏夜荷花的清新、清香,对这种说教味教浓的课文,窦桂梅老师大胆超越教材,大动手术:学习“一根根荷箭亭亭玉立,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颗颗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盛开着,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时,引导学生回忆叶圣陶在荷花中对荷花具体描写的句子,补充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干瘪的句子丰满起来,让夏夜的荷花真正迷人起来;学习荷花“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一部分时,她先让学生讨论,批判性审视穿靴戴帽式的写法,然后引导学生去掉这些“标签”,改写这一段文字,让学生在创造性的阅读中真切感受到荷花带给人的快乐和享受。网络为语文实践活动搭建广阔的天地。如学习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向往奥运一课,可以“走进奥运”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以“奥运明星、奥运趣闻、北京奥运”为单位分成三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同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把本组探究的结果以电子作品或探究小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新课程的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伴随着滚滚而来的课改浪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共识。我们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穿老鞋走新路”,让每一个孩子学好语文,相信前面将是一片新天地!【参考资料】1兰芳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2喻芳名师创造性使用教材例谈3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4郭燕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