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研究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面临了新的调整以及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的环境,高校需要思考如何在特殊时期下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开展更为具体的教学方式,通过重新探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来探究面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从多个方面来展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研究,旨在为特殊时期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一、引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寒假都被要求在家居家隔离,尽自己的可能去为疫情防控总体战奉献一份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劝说家人和亲朋好友出门戴口罩,取消新年的各种聚餐活动,在交往中保持平安距离;到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短缺,不得不选择从网上抢购口罩、酒精等抗疫必备的产品;再到生活环境中的紧张气氛逐渐过去,大学生们的心态也随之逐渐平静下来,开始通过各种网络软件,关注各大新闻媒体频道所发布的疫情相关的各类新闻和信息。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除了要担忧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还会担忧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在面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完全未知的负面社会性公共健康问题,人们普遍会出现焦虑、恐慌的心理情绪,大学生也并不例外。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社会阅历并不丰富,心理健康层面开展也算不上成熟,在这种社会性问题的面前,面对不得不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自身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所带来的压力,难免会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高校更是应该承担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责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主要信息传播是依靠互联网,而作为互联网使用群体中的主要群体,青少年是最先感知到疫情发生的,大学生作为我国新时代青年的中坚力量,必然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最先受到负面影响的毫无疑问也是大学生群体。按照教育部推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大高校都选择在寒假结束之际取消开学安排,从而转为线上开学,这无形之间就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疫情导致的出行不便,甚至是取消的烦闷,对人际关系减小的不适,以及对长期居家隔离使得大学生只能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外界消息,但是网络上的各色信息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等。虽然游戏和短视频等给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为数不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但是结束游戏之后的空虚感反而会更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学阶段的青少年们的主要认可感来源于学习、工作成果后的满足感,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付出大量的学习和阅读来保证。当大学生只能从游戏、娱乐中获得短暂的愉悦感受之后,这种不需要付诸劳动就能得到的成就感只会让学生更加懒惰,长此以往只会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他们的关注力和思考力都会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全面开展。另外,大学生收到疫情的影响,取消了许多原本安排的各项社交活动,无法再去出门享受各式各样的美食美景,缺乏正常的社交活动,对于正处于对情感需求充分的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内心的倾诉欲也没法很好的得到发泄,这可能就会导致大学生内心情绪的波动。随着在家隔离时间的增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长,但是沟通不当也就只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和不满产生,从而各种易怒、无所事事等不良情绪也逐渐开始显露,无法得到发泄的结果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抑郁和交流障碍,使得学生开始封闭自我,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使得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对于大学生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可大可小,因此也就更不能被无视。在汶川地震后,已有很多研究以及事实证明在重大的社会性负面事件之后,除了要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身体健康、平安的保障之外,随之而来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对相关人群进行各种隐形伤害;的治疗,政府应该采取及时、必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尤其是对于还有更加多彩未来的学生而言,呵护他们的个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一些根本的心理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开展、可持续开展。高校在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为大学生们创造一个积极、愉悦的心理世界,让大学生在之后的成长和开展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各种问题。在疫情期间,可能有的学生身边的亲人、朋友受到疫情伤害,甚至是自己遭受了疫情的感染,他们的心理情绪波动问题会更加突出,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社会及时的伸出援手,对他们的平安给予保障的根底上,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与疏导。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一通过组织有效的体育锻炼来实现心理引导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心理引导是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研究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实现心理健康开展。一般情况下大脑耗氧量是人体耗氧量的25,运动时可到达32,因此经常参加长跑、游泳、球类、体操等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肺功能、感觉器官、协调性等就特别好,这表达在学生身上,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更加灵活,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让学生去开展更为丰富的学习生活。从事一定的健身运动,保障中等强度的活动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身体上的疲惫感,还能很好的释放心理上的压力、负担,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运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优势。疫情期间更是给学生更多时机以及时间能够开展体育锻炼运动,这也为学生抗击疫情提供了健康的身体条件。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时,积极鼓励学生去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并且加以正确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促进心理压力的抒发,保障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除了能有健康的身体支撑一系列学习任务和活动,还能够以更加健康的心理环境来面临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用愉快、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所带来的紧张、焦躁以及不安,同时以坚毅的心理态度去取得最后的胜利。二通过正确的认知引导来开展心理教育内容高校面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内容,主要就是帮助大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困难,而对于心态、心理问题的产生过程中认知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任务开展,最关键的是围绕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意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学会去自我调整,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来为学习、生活提供根本的能量,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制定各种生活学习方案。另外,让学生在面对互联网上的各色舆论以及信息轰炸时,能够以健康的独立自我意识来判断所接受到的各种信息,学会正确认识、评价信息的价值性,从而通过吸收积极的信息以促进心理活动的健康开展。在大学阶段,学生渴望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独立精神,都有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储藏等主客观因素,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缺乏辩证思考以及长远的视野。在疫情阶段,高校以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严峻的情况也能够做到以乐观的心态去处理、解决问题,感受在黑暗中存在的点滴美好,克服心理障碍和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三通过开展教学目标来开展心理教育任务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准确地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心理知识和技术,来判断自己是否正在经历负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且,能够顺利的舒缓各种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在建设心理健康时的主体性,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开展脉搏和这个群体的时代特点,来开展更多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多种教育活动。现阶段,高校更应该重视疫情对大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及时付诸行动,通过指导和引领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去迎接更好的未来。让大学生实现在面临疫情时能够做到紧张而不慌张,关注而不恐惧的积极心态,并且能够做到与家长、同学以及朋友一起克服恐惧感,为国家和党所开展的一系列抗击疫情的措施奉献自己的力量。五、总结心理教育是高校对于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局部之一,在这个期间高校和教师帮助学生营造健全健康的人格,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在生活、学习中的幸福感、成就感以及满足感,让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从爆发到得到控制,可以让大学生通过这次疫情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从而由内而外的引导学生全面开展。参考文献:【1】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干预的有机结合J.刘春景.西部素质教育.2021(07)【2】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0(02):171-176.【3】浅谈高校心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鲁汉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4)【4】和谐社会建设中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社会支持体系研究J.姜丽平,崔岷.科技咨询导报.2021(18)【5】范玉华,王景浩,贾雪凌,刘潇潇,宋印利,张琳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问题评估及干预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J.药学效劳与研究,2021,20(02):81-85+91.【6】王冕,杜伟宁.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及抑郁情绪预防与干预工作J.才智,2021(25):103.互联网+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复课开学前的心理防线建设,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科研工程2021KY15杨波,女,汉族,湖北鄂州,1984-12-01,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侯佳卉,女,湖北十堰,1991-05-06,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