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_艺文二(二)全文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35884150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溪笔谈_艺文二(二)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梦溪笔谈_艺文二(二)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梦溪笔谈_艺文二(二)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梦溪笔谈-艺文二(2)全文鹳雀楼诗【原文】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李益诗日: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 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王之涣诗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畅 诸诗日: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释】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李益( 748 829 ):字君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宪宗 时官至礼部尚书。王之涣(688 742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历文安县尉。畅诸:汝州(今河南临汝)人。历许昌尉。【译文】河中府的三层鹳雀楼,前望中条山,下瞰黄河,唐人在此留诗 的很多,而只有李益、王之涣、畅诸的三篇诗最能描绘出登楼的景象 情怀。李益诗说: 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 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 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 王之涣诗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i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畅诸诗说: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 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欧阳文忠推挽后学【原文】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干当滁州一镇 ,时文忠守滁州。有书生为学子不行束脩,自往诣之,学子闭门 不接。书生讼于向,向判其牒日: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先生既已自屈,弟子宁不少高?盍二物以收威,岂两辞而造狱!书生不直向判,径持牒以见欧公。公一阅,大称其才,遂为之延誉奖进, 成就美名,卒为闻人。【注释】王向:字子直,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嘉祐二年(1057 ) 与兄王回同举进士,历官峡石主簿。三班奉职:低级武阶官名。干当:即勾当公事。勾当 为管理之意,南宋人避高宗讳改为 干当。一镇:指滁州下属的一个镇(一般为小工商业聚集地点)。束脩(xiu):指交学费入学。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此八字为礼记 曲礼之文,谓依据 礼法,弟子应登师门求教,为师者则不应往弟子家授学。盍二物以收威:此用礼记 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之 文。二物,指梗条(楸树条)、荆条,古时学塾用以处罚学生。句意 谓何不处罚学徒以保持为师的威仪。盍,何不 的合音字。岂两辞而造狱:为何要双方各执一词来打官司?欧阳修欧阳文忠公(修)喜欢提携好学的年轻人。王向年轻时 以三班奉职的衔名,管理滁州一个镇的公事,当时文忠公为滁州知州。 有个教书的儒生因为学生不交学费入学, 就亲自到学生家授教,结果 学生闭门不接纳。儒生就找王向递状子告这个学生, 王向在他的状子 上批写判词说: 自古礼数,只听说弟子来学,没听说先生往教。先 生既已自己屈尊前往,弟子又怎能不会慢待师道?何不行罚以收回你 的师尊,哪用双方争竞来对簿公堂!儒生以为王向的判决不公正,就直接拿着状子去找欧公。欧公一看王向的判词,对他的才华大为称 赏,因而为他传布名誉,鼓励他进取,终于使他成就了功名,成为知 名的人士。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