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6 (实验探究20题)-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重庆专用)(原卷版)

上传人:我****国 文档编号:35377150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练06 (实验探究20题)-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重庆专用)(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练06 (实验探究20题)-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重庆专用)(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练06 (实验探究20题)-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重庆专用)(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考点必杀200题专练05(实验探究20题)1.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1)(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2;猜想2:只有CO;猜想3: _ (填化学式)。(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提示:NaOH溶液能吸收CO2)(2)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 _ (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_ 。(3)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现象1:C装置不出现浑浊,E装置出现浑浊。现象2:D装置中 _ 。(4)C装置的作用是 _ 。(5)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 _ 成立。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探究: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甲同学向盛有少量K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1)KCl;(2)KCl和_(填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实验结论方案1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然后加入过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可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猜想(2)成立方案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 _ 7(填“”或“=”)方案3取少量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慢慢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 _ 。【发散思维】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_(填选项)。A.二氧化碳 B.锌粒 C.氧化铜 D.紫色石蕊试液3.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方案。小组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可除去CO2气体。(1)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图1的A、B处依次放置 _ (填图2、图3中的编号)。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是 _ 。(2)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为 _ 。(3)在图1中装置E的作用是 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4)小明认为图1中,去掉部分装置,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可以去掉的装置是 _ (填图1中字母序号)。4.老师在实验室将浸泡了硫酸铜溶液的蓝色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滤纸变白色,由湿润变干燥后燃烧起来;在燃烧后的灰烬中有少量红色固体。同学们很好奇,对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下列探究。【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硫酸铜晶体或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温度达到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温度超过1000时,CuO分解生成红色的Cu2O;Cu2O难溶于水,但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猜想与假设】猜想1:红色固体是Cu;猜想2:红色固体是Cu2O;猜想3:红色固体是_;猜想4:红色固体是Fe2O3。【进行实验】将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_成立。【交流讨论】(1)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不成立,理由是_。(2)加热时,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刚开始不燃烧,原因是_。(3)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_(填化学式)。(4)滤纸的组成元素是C.H、O,实验中产生铜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氧化铜发生了反应;同时该实验还说明滤纸的着火点低于1000,理由是_。5.仓库中有一包氮肥的包装标签模糊不清,有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完成下表(已知AgCl和BaSO4是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假设和现象判断和化学方程式a若现象为无氨味则样品中不含_(填名称)b由操作现象判断该样品一定含有_离子c若现象为白色沉淀,现象为无沉淀则样品中含有_(写名称)d若现象为无沉淀,现象为白色沉淀则样品中含有_(写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若现象、都无现象,则该氮肥可能是_(写化学式)。6.如图进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得到铜。(氢氧化钠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1)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关闭K3。在a处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通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写出b处木炭粉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 ;c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盐和水,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 。(3)当d处粉末全变为红色后,后续实验步骤依次为 _ (选填甲、乙、丙、丁、戊步骤序号,并排序)。甲:将b、c、d、e装置分离乙:撒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丙:停止通入二氧化碳丁:铜冷却后戊:打开K3,关闭K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7.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资料卡片】BaCl2溶液显中性。【初步结论】(1)甲同学根据固体的描述确定样品中肯定没有_(填化学式)。【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交流讨论】(2)同学们认为:无色溶液M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色,说明溶液M显碱性,需对溶液M继续探究。【提出问题】使溶液M显碱性的物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是氢氧化钠;猜想二:是碳酸钠;猜想三:(3)_。【探究与结论】(4)乙同学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无色溶液M中含有碳酸钠,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丙同学为进一步证明无色溶液M中的成分,取乙同学实验所得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猜想三成立。综合分析,乙同学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作用:证明无色溶液M中含有碳酸钠,_。【实验结论】(6)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8.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探究。(1)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实验一:验证分子的性质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资料: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CO和H2O(夹持仪器省略)。实验一:观察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_ (写出一点即可)。实验三: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_ ;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为了排尽空气防止爆炸,应先点燃 _ (选填“A”或“B”)处的酒精灯。(2)兴趣小组对镁带变黑后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镁)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ga(OH)b(CO3)c,该物质加热后生成MgO、H2O、CO2三种氧化物。.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步骤和数据】为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一:夹住弹簧夹,微热A处玻璃管;步骤二:点燃酒精灯,至固体完全分解;步骤三:熄灭酒精灯,通入氮气至冷却。称量B、C两处,所得数据如表:(A处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B:干燥管和固体51.10g51.28gC:广口瓶和液体82.00g83.32g【解释与结论】.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_ ;.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CuSO45H2O ;.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可得:该碱式碳酸镁Mga(OH)b(CO3)c中a:b:c= _ 。(忽略空气中成分及其它因素的影响)9.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将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_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继续进行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该溶液中,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 (酸碱指示剂除外)。(2)实验2中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实验1最后所得溶液中,得到实验3的混合液体,静置后发现,该烧杯中上层为无色透明液体,底部有白色沉淀。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钠;猜想二:氯化钠、碳酸钠;猜想三:氯化钠、氢氧化钙;猜想四: _ 。其中同学们认为 _ 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_ 。实验与结论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 _猜想四正确10.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据所学燃烧的条件相关知识推测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脱脂棉是可燃物;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反应放出热量,且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探究一】:放学后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 _ (写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 _ ,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探究二】:反应后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查阅资料】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过氧化钠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过氧化钠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猜想】猜想1:白色固体全部是Na2CO3;猜想2:白色固体全部是NaOH;猜想3:白色固体 _ 。【实验步骤】称取M克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现象为 _ ,则证明有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若猜想3正确,待步骤充分反应后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N克固体,则残留的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 %。(用含M、N的式子表示)【实验反思】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 _ (填字母序号)灭火。A.二氧化碳灭火器B.细沙C.水基型灭火器11.下面是两种制取氢氧化钠的不同方法:方法一:电解食盐水:2NaCl2H2O2NaOHCl2H2,升温蒸发后,析出大量氯化钠固体,过滤,取滤液蒸发结晶。方法二:熟石灰和适量纯碱溶液混合_(写出化学方程式)(1)方法一获得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的杂质名称是_;(2)氢氧化钠固体若储存不当,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为了检查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应选择_(填序号)。A.氯化钙溶液 B.氧化铜 C.酚酞溶液 D.镁加入过量的检验物质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样品成分为_(填化学式)。(3)用等质量的碳酸钠与氯化钠生产氢氧化钠,方法_(填“一”或“二”)获得的氢氧化钠质量更多。(4)在“(2)”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中,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_(填数字序号)。选择试剂种类 确定试剂用量 试剂产地 实验仪器的选择12.小明在做实验吋,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1: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甲同学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乙同学猜想:可能是氢气。同学们作出猜想的依据是_。【设计实验】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做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甲同学猜想错误将收集的气体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尖锐的爆鸣声乙同学猜想正确实验探究2: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查阅资料】Mg(OH)2难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这两种物质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提出猜想】猜想1:白色固体是Mg(OH)2猜想2:白色固体是MgCO3;猜想3:_。【实验研究】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得出猜想1一定不正确。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得出猜想3成立,写出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_。1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甲、乙2个实验:(1)实验乙观察到的现象是: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有同学把实验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一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同学们决定对该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Zn(OH)2和ZnCO3均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Zn(OH)2;.ZnCO3;.Zn(OH)2和ZnCO3。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成立,原因是_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盐酸至过量_猜想成立,化学方程式为 _ 【拓展与思考】若猜想成立,则实验甲要满足的条件为_ 。14.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1】配制溶液(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填标号)。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 _。【实验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ii. CaCl2+2NaOH=Ca(OH)2+2NaCl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4)步骤“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5)步骤中,若观察到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5.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猜想3可能是氨气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_。【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_,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_ 无明显现象【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_(填序号)。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16.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图实验探究查阅资料:a.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b.CaCl2+Na2CO3=2NaCl+CaCO3c.CaCl2溶液呈中性(1)滤渣B中一定含有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写出一个即可)。(2)滤液C成分的探究猜想: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NaOH;Na2CO3;NaOH和Na2CO3;_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猜想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_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正确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_(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填序号)样品中一定含NaOH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17.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实验活动)(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乙同学:“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丙同学:“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大家都点头认同。(提出问题)甲同学:A.B.C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解释结论)丁同学: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1)_(填名称)。戊同学: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是(2)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实验证明)乙同学: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因此他断定A是(3)_(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深入交流)甲同学:步骤1加入B时,溶液中CO32-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是(4)_(如图,填a或b)。(总结归纳)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这类化学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5)_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除此之外还可能生成(6)_,且反应前后没有(7)_(答一点)。小组活动结束,老师为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点赞。 18.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_ (2)根据标签信息进行猜想: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_。(3)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_ 粉末。没有气泡产生。猜想一不成立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金属Zn。_ 猜想二成立(3)反思交流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_ ;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步骤一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 ;步骤二除加金属外,还可以加入 _ 也会产生该现象(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名称)。19.实验室发现一只久置且标签破损的试剂瓶,老师说可能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氯化钙等五种溶液中的一种请通过探究实验,确定其成分:【查询资料】氢氧化钙为微溶于水,其他物质为易溶于水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为中性,其他物质的溶液为碱性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溶解度/g一般称为0.01难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1)根据查询资料,首先排除_(填化学式);(2)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呈红色,则一定不可能是_(填化学式);(3)将上述液体分成三等份,甲、乙、丙同学继续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溶液为无色Na2CO3乙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溶液为红色Na2CO3丙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沉淀,溶液为 _ Na2CO3和NaOH【实验结论】三位同学中实验正确的是_同学根据该实验结论判断原药品已变质,则原药品在空气中久置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结束,将三位同学反应后的物质全部都倒入废液缸中,发现出现白色固体且上层溶液呈无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序号)A.NaOHB.NaClC.HCl D.Na2CO3E.CaCl2F.Ca(OH)220.小昊在复习了水这一章节后,回到家中观察到家中的水壶也有一层水垢。于是他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水壶中的水垢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水垢的成分是什么?【知识回顾】水垢主要是硬水煮沸后产生的,生活中常用 _ 鉴别硬水。【查阅资料】1.硬水中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沸腾的水里分解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就形成了水垢。2.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3.氢氧化镁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提出猜想】猜想:碳酸钙、硫酸镁;猜想:碳酸钙、氢氧化镁。【设计实验】(温馨提示:假设水垢中没有其他成分,所有的反应均反应完全)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不需要实验验证即可否定,其理由是 _ 。大家综合考虑后设计实验装置如下。【进行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 _ ,装置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猜想成立。【实验结论】水垢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镁。【反思交流】家用除垢剂原料配方中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_ 。【实验拓展】小昊从老师那里得知碳酸镁微溶于水,在硬水中也容易形成水垢。于是他又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g水垢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A中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测得反应后C装置质量增加mg。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分析预测】若水垢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则m的取值范围是 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