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年化学中考考前必杀300题实验综合20题1. 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_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填序号)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 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其制备、检验、贮存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X。X的化学式为 。(2)为了探究NaOH样品中是否存在NaCl、Na2CO3杂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注:AgCl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稀HNO3。乙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Na2CO3。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 _。试剂X为_ _溶液;可证明NaCl存在的现象是_ _。(3)某兴趣小组试图通过测定生成的CO2质量确定因久置而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1。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旋塞,逐滴加入稀硫酸,待气泡不再产生时,关闭旋塞,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2。球形干燥管中不用NaOH固体而用CaCl2固体的原因是_ 。小明同学认为(m1m2)即为生成的CO2质量,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_ 。(4)某工厂化验室用20% NaOH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H2SO4,共消耗NaOH溶液20 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 (写出计算过程)。3.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盐。(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与碳酸氢钠(俗称_),均为_色固体,水溶液均呈_性,向它们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均变红色。(2)碳酸钠、碳酸氢钠均可与稀盐酸反应,其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相同?校兴趣小组同学针对于此,展开探究:【方案设计】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同时全部推出足量稀盐酸后,观察到图2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乙同学通过计算可知:0.318 g碳酸氢钠约产生0.167 g二氧化碳,而0.318 g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作用,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多,显然甲同学的设计不妥,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实验。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g,应称取碳酸氢钠的质量为_g。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实验。连通管除消除稀盐酸滴入占有体积引起的误差,还有_的作用。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表1:滴入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浅红色无色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淺红色无色【实验结论】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率更快,你判断的理由是_。【实验反思】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第二步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NaClH2OCO2。4. 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在不同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请根据下列信息及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净化后的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在生产中应控制温度的范围是 196t-183。(已知在1.01105Pa时,O2的沸点为-183,N2的沸点为-196)(2)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3)过氧化钠(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实验室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2与Na2O2反应制氧气,选择装置的组合顺序是AC DE(填装置编号)。请写出你所选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氧气,还需将上述所得氧气先通装置B、D,最后用装置F来收集,其中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检验装置F中氧气已收满的方法是在a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5. 实验室用适量的CO2气体与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Na2CO3固体。实验中用到的部分仪器(用品未列全)如图所示:(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的仪器有B、 AD(填标号),连接好装置后,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塞子,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使分液漏斗的末端在液面以下,观察分液漏斗下端液柱是否稳定 。为了防止产生气体速率过快,操作方法是 通过活塞控制滴加盐酸的速度(不改变所用稀盐酸的浓度)。(2)制备Na2CO3固体。查阅资料:当过量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极易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NaHCO3分解生成Na2CO3需要吸收热量。方法一:实验步骤:各取25mLNaOH溶液分别盛放在编号为甲、乙的两个烧杯中。将制取的CO2气体(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HCl)通入甲烧杯中至过量。将甲、乙两烧杯中的液体混合充分反应,再蒸干、灼烧。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H2O+CO2。方法二:向50mL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再将溶液蒸干、灼烧,也能得到与方法一相同质量的Na2CO3固体,该方法与方法一相比的不足之处是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 。6.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后,体系中各反应的先后顺序进行研究。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进行实验】以下实验中所用硫酸都是过量的。实验1:将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60mL、10%稀硫酸混合,实验记录如下。序号铁粉/g氧化铜/g实验现象1-10.561.6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1-21.121.6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1-31.681.6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待红色固体不再增加后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实验2:将1.12g铁粉和1.6g氧化铜的混合物与30mL不同浓度的硫酸混合,实验记录如下。序号硫酸浓度/%实验现象2-120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2-230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蓝色2-350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同时持续产生细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蓝色【解释与结论】(1)浅绿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2SO4、_。(2)实验中出现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依据实验1推测,在稀硫酸浓度为10%,且硫酸足量的条件下,铁粉、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先后顺序为_。(4)对比分析实验1-2与1-3,解释实验1-2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_。(5)在实验1-3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最多为_ g。(6)根据实验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 硫酸浓度为20%,CuO先于Fe与硫酸反应B 硫酸浓度为40%,Fe将先于CuO与硫酸反应C 硫酸浓度为50%,Fe与CuSO4反应的同时也与硫酸反应7.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用图A 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2)用图B 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_。(3)图 C 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4)甲同学用图D 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乙同学利用图D 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_换成_,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8. 小耿同学在某门户网站上看到一段震撼的视频,将大块的钠扔入湖水中瞬间产 生爆炸。于是,他对钠和水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相关探究。【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水的密度是1g/cm3。【实验探究】在小扈同学的启发下,小耿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套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 已略)。【实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水,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步骤中煤油的作用是_。(3)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可以方便添加液体,还能_。【实验反思】实验结束后,小戴同学对于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绘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象。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4)钠和水的反应属于_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5)小乐同学认为通过图3就可以初步判断剩余溶液的溶质为_,理由是_。实验拓展】(6)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7)小季同学将图1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质量分数_(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9. 如图是小忻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忽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1)装置B的作用是 (2)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3)小易同学分析实验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至少添加一个洗气瓶F,你认为应该在 (填装置编号)之间加入装有 (填试剂编号)的洗气瓶Fa浓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4)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是 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5)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C中,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的现象是 (6)同学认为证明CO2与NaOH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 ,再做一次实验,其目的是 10. 现有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2SO4和MgSO4的质量分数,设计图甲实验方案,并得到图乙有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的图象中,ab段表示的是混合溶液中的 (写化学式)与NaOH发生反应(2)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 g;请计算该混合溶液中MgSO4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在c点,混合溶液与NaOH恰好反应完全,此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4)在向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请画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图(在图丙的坐标图中作图)11. Na2CO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研究者离子物质的性质(已知: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1)称取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5mL水,振荡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 ;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均呈 色(2)取少量NaHCO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带的现象是:大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用 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3)测定Na2CO3样品(含NaCl杂质)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反应后CaCl2有剩余的方法是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测定的质量为n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2分)12. 硫酸铝铵晶体【NH4Al(SO4)2x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含铝化合物。兴趣小组在科研人员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查阅资料】SO2可与稀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SO3+H2O=H2SO4。硫酸铝铵热分解可得到纳米氧化铝。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1)硫酸铝铵晶体分解产物的定性探究装置C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可知分解的产物中有_(写化学式)。某同学认为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还有H2O、SO2、SO3和N2。为进行验证,用图1中的装置A和图2所示装置连接进行实验。实验中,装置D中现象是_,证明有H2O生成;装置E中现象是_,证明有SO3生成;而装置F中现象是_、H最终没有胀大,证明没有SO2和N2生成。(2)硫酸铝铵晶体成分及分解产物的定量探究为确定硫酸铝铵晶体的组成,称取45.3g样品在空气中持续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固体甲是T1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x=_。T3时固体乙的成分是_(填字母)。AAl2(SO4)3BAl(OH)3CAl2(SO4)3和Al(OH)313. 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1)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填装置序号)。说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将3.0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打开K2,排尽B中空气,加热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 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打开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的试剂名称是_。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_。14.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1)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对饱和石灰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差异进行了验证。【实验准备】实验装置如图 1,关闭 K1、K2,从_口通入二氧化 碳(填“A”或“B”),证明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数据采集】实验图像如图2,实验步骤如下:证明二氧化碳集满后,A口用橡皮塞塞紧,B口连接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生成图像。打开 K1,向瓶内注入50mL 饱和石灰水,关闭 K1,略微振荡。待曲线平稳后,打开 K2,向瓶内注入50mL浓氢氧化钠溶液,关闭 K2,略微振荡。待曲线平稳后,充分振荡。【图像分析】起点至 a点:反映的是瓶内原始气压。a点至 b点:曲线上升,是由于加入饱和石灰水对瓶内气体形成挤压。b点至 c点:曲线下滑,是由于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点高于 a点,说明_。c点至 d点:曲线又上升,是由于_。d点至 e点:曲线下滑幅度很大,是由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正快速吸收瓶内 CO2。f点至 g点:曲线又进一步下滑,是由于充分振荡,浓氢氧化钠溶液又充分吸收了瓶内 残余的二氧化碳。(3)15.4g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固体,与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 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22.8g,则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15. (1)探究小组欲从含有FeCl3、CuCl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完全溶解,但未发现红色固体沉积。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经查阅资料,铁粉在废液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2)探究小组另取废液,向废液中加入一定且足量的铁粉至充分反应,溶液变为浅绿色,过滤、干燥,称得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的原因是 ;经测定,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1.6g,其中,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是 ,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16.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想探究炼铁高炉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有哪些,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猜想二:只有SO2;猜想三:CO和SO2都有。【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CO2相似),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实验探究】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组装了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A B C D E F(1)甲同学在实验中发现A中品红溶液褪色,高炉气体中含有_,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C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2)乙同学发现C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高炉气体中含有CO。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3)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_,写出SO2与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A BC DE F【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有害气体CO和S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需达标后才能排放。17. 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过程如下: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m1、m2;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B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3、m4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2)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 ,其作用是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E的作用 。(5)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2分)。(6)误差分析。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理由是 。18. 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问题是_。【查阅资料】Ba(NO3)2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组合序号组合物质H2SO4NaOHH2SO4NaClH2SO4Na2CO3H2SO4Ba(NO3)2NaOHBa(NO3)2Na2CO3Ba(NO3)2【记录和解释】(1)组合、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_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2)请写出组合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_生产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提出猜想】沉淀只有BaSO4沉淀只有BaCO3沉淀中含有BaSO4和BaCO3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_(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是正确的。【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_,有白色沉淀产生。【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指示剂除外)。【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_,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_(写化学式)。19.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 (填“滤纸”或“烧杯”)中。(3)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B.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C.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4)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5)某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的pH试纸来测定配制好的溶液的pH值时,他测得的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具体操作如图:在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 (填“能”或“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以下操作及实验现象能证明加入的盐酸为过量的是 (填字母序号)。A.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20. 在实验室配制l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盐酸、10%的盐酸三种溶液。(1)配制10%的盐酸的步骤为:混匀计算装瓶并贴标签量取浓盐酸和水。其正确的顺序为_(填序号)。(2)若忘记了给配制的三瓶溶液贴上标签,想对未贴标签的三瓶溶液进行鉴别。现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和胶头滴管,_(填:“能”或“不能”)鉴别三瓶溶液。(3)通过加水稀释使10%的盐酸变成5%,某同学提出“也可以通过加热蒸发使5%的盐酸变成10%的盐酸”。对该同学的提议,你的评价是_。(4)多米诺实验:如图所示,将液体X滴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甲试管中液体进入乙试管内,充分反应。X、Y可能的组合是_(填选项编号)。选项XYA水氧化钙B浓硫酸水C水硝酸铵D稀盐酸铜试管甲中溶液进入试管乙中后,乙中溶液呈无色,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除酚酞外),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