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开学安全教育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35032622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5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开学安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开学安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开学安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陈红英华西九义校课题开学安全教育教学时数二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己寻找安全隐患,说出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讨论后教 师总结。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使学生大胆进行谈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的意识。教学难点P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发言和内化安全意识。教学方法讨论-总结-讨论-总结-达成共识现代教学仪器设备:校园安全课件演示教 学 过 程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2、校园用电安全隐患。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不要在楼道追卓打闹。不要攀爬栏杆。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 离。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上下 楼靠右行。2、集体活动中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保持安 静,语言义明。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上课。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15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4、体育课安全类体育课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器械,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1、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符合要求的海绵垫子。2、在进行跳箱、鞍马等跨越训练时, 如果老师不在或器械前后缺乏保护措施, 同学们千万不可跳跃。3、跳远时,要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时要踏中起跳板,跳起后 要落入沙坑中。4、在短跑训练中也要按规则进行,因为人在向终点冲刺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如果不按规则、各行其事,就有可能被撞伤。三、学生饮食方面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 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1、行人靠右走,注意观察来往车辆。2、学生在上下学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玩耍。听从“路长”安排。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1、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要带危险品进教室。2、不能提前到校,因为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3、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4、安全小常识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 随时求救:“119” -火警 “ 110” -报警“120” -急救“ 122” -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六、小结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作业用实际行动去遵守教学 反思学生在建立和践行安全意识时有反复,需教师时刻提醒,以强化而形成 习惯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课题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列一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会判*个数是不是某 个方程的解。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TIT-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 数学模型的作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TIT-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 数学模型的作用。教学重点会列一k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教学方法分析、讲授、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提问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例如:一本笔记本1. 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因为1.2 X5=6,所以小红能买到 5本笔记本。二、新授:我们冉来看卜面一个例子:问题1 :某校初中一年级 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 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算术法:(328 64)+ 44= 264+44= 6(辆)列方程解应用题: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 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 生328人,可得。44x+64=328(1)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 种方法。)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1 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1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 (45+x)(2)3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 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 (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 x=1, 2, 3, 4,代人方程(2)的两 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把 x= 3 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 =x 48= 16,因为左边=右边,所以 x= 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 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 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 ?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2 .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1)x3(x+2) =6+x (x =3, x=- 4)(2)2y(y-1) = 3 (y =- 1, y= 2)(3)5(x-1)(x 2)=0 (x =0, x=1, x=2)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 学习体会。练习设计教学反思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课题6.2解元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 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一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教学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教学方法观察、思考分析、讲授、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 x = 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小祛码。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祛码,当天平处于平 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祛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 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祛码,天平仍然平衡。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祛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 形吗?让同学们观察图6.2.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什-个大祛码和 2个小祛码,右盘上 有5个小祛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祛码的质量,1表不小祛码的质重,那么可用方程 x+2= 5表小大斗两盘内物体的质重关系。问:图6.2.1右边的天平内的祛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让同学们看图6.2.2。左天平两盘内的祛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祛码是怎样由左辿天平变化而来的?把天平两边都拿去 2个大祛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由图6.2.1和6.2.2可归结为;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例1 .解下列方程(1)x5=7 (2)4x=3x 4解:(1) 两边都加上5,得x=7+5即 x =12(2)两边都减去3x,得x= 3x-4- 3x 即 x =- 4请同学们分别将 x = 7+5与原方程x5=7; x=3x 4 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 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 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例2.解下列方程(1)- 5x=2(2)-x=-23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练习:课本第7页练习1、2、3。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先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页,练习四、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1 .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2 .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种变形又叫移项, 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练习 设计教科书第9习题6.2.1第1、2、3。教学反思课题2、解一广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 . 了解一一次方程的概念。2 .掌握含有括号的一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变形,类比学习方程解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自主学习感受成功的过程中激发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k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实践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提问1 .解卜列方程:(1)5x2=8(2)5+2x= 4x2 .去括号法则是什么? “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7-次方程的概念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44x+64 = 328 3+x = (45+x) y 5= 2y+l问: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7-次方程。例1 .判断下列哪些是一7-次方程x= 3x 2x 3=l5x2 - 3x+1 = 02x+y =l -3y=5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A次方程。例 2.解方程(1) 2(x 1) = 4(2) 3(x-2)+1 =x-(2x -1)方程(1)该怎1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看作关于(x-1)的一一次方程进行求解。第(2)题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讲评时,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 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补充例题:解方程 3x-3(x+1) - (1+4) =l方程中有多重括号,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 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0页,练习,l、2、3。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习了含有括号的一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练习 设计教科书第14习题6. 2, 2第l题。教学 反思课题2、解一广次方程(第二课时)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 复杂的方程,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 否止确的良好习惯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变形,类比学习方程解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到转化的思想,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 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教学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实践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提问1 .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2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二、新授x 3 2x 1例1:解方程竺=123分析: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此方程可改写成3(x 3) 2(2x 1)16所以可以去括号解这个方程,先让学生自己解。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能否把方程变形成没有分母的一一次方程,这样,我 们就可以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它了。解法二;把方程两边都乘以6,去分母。比较两种解法,可知解法一简便。想一想,解一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解一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tit-次方程“转化”成x = 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x 151 x 7补充例2:解方程xy5=1- f问:如果先去分母,方程两边应同乘以一个什么数?应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5、2、3的最小公倍数。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1页,练习1、2。(练习第1题是辨析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纠正解 题中的错误)四、小结1 .解一k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 .同学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解法步骤,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 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 一方面它是除号, 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练习 设计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2题。教学 反思课题2、解一一次方程(第三课时)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一次方程解简 单应用题。过程与方法复习方程解法,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k次方程 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TIT-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 数学模型的作用教学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复习1、 什么叫7L次方程?2、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新授。例1、如图6.2.4 (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分析:设应从 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1 -3=48,盘B现有盐为45+3=48。)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 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教学过程1 .(2)2 .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求什么?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等量关系是什么?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科数=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8块。400(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 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6x+8(65 x) = 400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3页练习1、2、3第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等量关系AC十 CB= 400t2(65 x)秒,再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 x秒,即t1 =x秒,则 程:6(65 x)+8x=400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 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练习设计教学教科书第14页习题6.2.2第3、4、5题。反思课题6. 3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 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 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 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 且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通过问题3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列一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2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二、新授问题1 .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 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2) 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 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 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让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第 (1)小题一般能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也可 提示: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可画出图形,在图上标注相关量的代数式,借助直观形象 有助于分析和发现数量关系。分析:由题意知,长方形的周长始终不变,长与宽的和为60 + 2 30(厘米),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第(2)小题的设元,可让学生尝试、讨论,对学生所得到的结论都应给予鼓励,在讨论交 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 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3) 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长方形的面积=18X12= 216(平方厘米)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问:(1)、(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 ?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宽比长少 “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猜想宽比长少多 少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 ?并加以验证。通过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并且长和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当长和宽相等,即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 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6页练习1、2。第l题,组织学生讨论,寻找本题的“等量关系”。用一块橡皮泥捏出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它的体积是不变的。因此等量关系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开展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要解决“能否完全装卜”这个问题,实质是比较这两个容器的容积大小,因此只要分别计算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结果发现装不下,接着研究第2个问题,“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呢 敦口果设瓶内水面还有 x厘米高,那么这里的等量关系是什么?等量关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十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原来整瓶水的体积。从而列出方程 四、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认真思考, 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到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有些等量关系是隐藏的,不明显,同学们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找出等量关系。练习 设计教科书第18页,习题6.3.1第1、2、3。教学 反思课题-6. 3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教学时数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 型。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教学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1 .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数本利和=本金X利息X年数+本金2 .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利润=售价成本=商品利润率二、新授在本章6.1练习中讨论过的教育储蓄,是我国目前暂不征收利息税的储种,国家对其他储蓄所产生的利息征收 20%的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今天我们来探索一般的储蓄问题。问题2、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 %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先让学生思考,试着列出方程,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利息一利息税=48.6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 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2.43 %XXX 2,禾1J 息税为 2.43 % XX 2X20%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 2 2.43 %xX 2X20%= 48.6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你能否列出较简单的方程 ?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 80%,因此可得2.43%x - 2 - 80%= 48.6解方程,得 x=1250例1.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 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标价的80 % (即售价)成本=15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 % )x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 %)x 80%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 %)x 80%x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40%)x - 80% x= 15解方程,得 x =125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 125元。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8页,练习1、2。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储蓄、商品利润等实际问题,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检验解的合理性。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 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 。练习设计教学反思教科书第18页,习题6.3.1 ,第4、5题。课题6. 3实践与探索(第三课时)教学时数1课时教1.使学生理解用一A次方程解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工 程问学知识与技能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标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 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 1”。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提问1 .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 2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 I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2 .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 a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 1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用怎样的关系?二、新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页中的问题3。分析:1 .这是一个关于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小刘提出什么问题?已知:制作一块广告牌,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做要 6天。小刘提出的问题是: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2 .怎样用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等量关系是:师傅做的工作量 +徒弟做的工作量=1若设两人合作需要 x天完成,那么甲、乙分别做了几天?甲、乙的工作效率是多少 ?本题中工作总量没有告诉,我们把它看成“1”,根据等量关系可得方程。(略)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试试看,并解答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大胆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对于合理的问题,让大家共同解答,对于不 合理的问题,让大家探讨为什么不合理?应改为怎样提?4 .李老师把两位同学的问题,合起来后,已知条件增加了什么?求什么?“徒弟先做1天”,也就是说徒弟比师傅多做1天5 .要解决本题提出的问题,应先求什么?先要求出师傅与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两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们各自所做的天数,因此,设师傅做了 x天,则徒弟做(x+1)天,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略)解方程得 x = 2师傅完成的工作量为(略),徒弟完成的工作量为(略)所以他们两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三、巩固练习一件工作,甲独做需 30小时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时完成,现由甲独做 10小时;请你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例如(1)剩下的乙独做要几小时完成 ?(2) 剩下的由甲、乙合作,还需多少小时完成?(3)乙又独做5小时,然后甲、乙合做,还需多少小时完成?四、小结1 .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工作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2 .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寻找全部工作,单独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个等量关系列方 程。练习教科书习题6.3.2第1、2、3题。设计教学 反思课题小结与复习(一)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一次方程的解 法求一一次方程的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渗 透“转化”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一k次方程的解法求一k次方程的解,进一步渗透“转化” 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TIT-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一k 次方程的解法。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提问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1的整式方程。-7-次方程解法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l ,把一个一一次方程“转化”成 x=a ”的形式。二、练习1 .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略)2 .解下列方程。(x 3) = 2 仅一 3)(2) (x 3)=1x学生认真审题,注意方程的结构特点。选用简便方法。第(1)小题,可以先去括号,也可以先去分母,还可以把x 3看成一个整体,解关于 x3的方程。方法一:去括号,得x-3=2-x+ 3移项,得 x+x=2+3+3合并同类项,得 x=5方法二:去分母,得 x - 3=4 x+3(强调等号右边的“ 2”也要乘以2,而且不要弄错符号)移项,得x+x = 4+3十3合并同类项,得 2x =10系数化为1,得x=5方法三:移项(x - 3)+(x - 3) =2即 x - 3二 2x =5第(2)小题有双重括号,一般情况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但本题结构特殊,应先去中括号简便,注意去中括号时,要把小括号看作一个整体,中括号里先看成 2项。解:去中括号,得(x 3) X = 1 x即 x - 3 = 1 x移项,得x+x = 1+3+合并同类项,得x =系数化为1,得x二也可以让学生先去小括号,让他们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3 .解力程。(1) =l+(2) x=+l解:(1)去分母,得 3x 一 (5x 十 11) =6+2(2x - 4)去括号,得 31 5x 11 = 6+4x 8移项,得 3x 一 5x4x=68 十 11合并同类项,得一 6x=9系数化为l ,得x = 一点拨:去分母时注意事项,右边的“1”别忘了乘以6,分数线有两层含义,去掉分数线时,要添上括号。(2) 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母化为整数。原方程化为一x=x+l去分母,得 2(10 5x) 4x= 90x+6去括号,得 20 一 l0x - 4x=90x+6移项,得 一 l0x 4x 90x= 6 20合并同类项,得 一 104x二一 14系数化为1,得x =点拨:“将分母化为整数”与“去分母”的区别。本题去分母之前,也可以先将方程右边的 约分后再去分母。 4 .解方程。 (1)| 5x 2 | = 3(2) I | =1分析:(1)把5x 2看作一个数a,那么方程可看作| a | = 3,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得a= 3或 a=- 3(2)把看作一个数,或把|化成|解:(1)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原方程化为:5x - 2=3或 5x 2 = 3解方程 5x - 2 = 3 得x=l解方程 5x - 2= 3得x=所以原方程解为:x= 1或x=2 2)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原方程可化为=1 或=-1解方程=1 得x=- 1解方程=- 1得x=2所以原方程的解为 x = - 1或x=25 .已知,| a 3 | +(b十1)2 =o ,代数式的值比 b a十m多1,求m的值。解:因为 | a 3 | 0 (b+1)20又 I a 3 | +(b 十 1)2 =0 .I a 3 | = 0且(b+1)2 =0 a 3=0 b 十 l=0即 a = 3 b= 一 1把a=3, b=- 1分别代人代数式,b - a+m 得二x (- 1) - 3+m= 3+m根据题意,得一(3十m)= l去括号得 +3m= 1即 一十 m= l. -十 l =1 - -=0m = 06 . m为何值时,关于 x的方程4x - 2m= 3x+1的解是x = 2x - 3m的2倍。解:关于;的方程 4x 2m= 3x+1 ,得x=2m+1解关于x的方程 x =2x 3m 得x=3m.根据题意,得 2m+l=2 x 3m解之,得 m =三、小结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步骤,解方程的方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但基本思路都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 ,把“新”转化为“旧”,求出解后,要自觉反思求 解过程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练习 .了 ; 教科书第21复习题A组第1、2 B组9、10选彳C C组14、15。 设计#教学 反思课题小结与复习(二)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能以一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借助 图表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恰当地转 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恰当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借助图表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恰当 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间接设兀。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列一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二、新授例1 .为了准备小勇6年后上大学的学费 5000元,他的父母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下 向有两种储蓄方式。(1) 直接存一个6年期,年利率是2.88%;(2) 先存一个3年期的,3年后将本利和自动转存一个3年期。3年期的年利率是2.7%。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人的本金比较少?分析:要解决“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较少”,只要分别求出这两种储蓄方式开始存人多少元,然后再比较。设开始存入x元。.如果按照A种储蓄方式,那么列方程:x X(1 十 2.88 %X 6) = 5000解得x4263(元)如果按照第二种蓄储方式,可鼓励学生自己填上表,适当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对有困难的学生复习:本利和=本金十利息利息:本金X利率X期数等量关系是:第二个 3午后本利和=5000所以列方程 1.081x (1 十 2.7 % X 3) =5000解得 x 4279这就是说,大约 4280兀,3年期满后将本利和再存一个3年期,6年后本利和达到 5000元。因此A种储蓄方式即直接存一个6年期)开始存人的本金少。例2.解答卜列各问题:(1) 据北京日报2000年5月16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300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世界人均占有量的,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2) 北京什-年漏掉的水相当于新建一个自来水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至少有6X105个水龙头,2X105个抽水马桶漏水,如果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能漏掉a立方米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漏掉b立方米水,那么一个月造成的水流失量至少有多少立方米?(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3)水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北京市将制定居民用水 标准,规定三口之家楼房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收费, 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1.3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 2.9元,某住楼房的三口之家某月用水12立方米,交水费22元,请你通过列方程求出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楼房每月标准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三、巩固练习1 .爸爸为小明存J 一个 3年期的教育储蓄(3年期的年利率为 2.7%), 3年后能取5405兀, 他开始存入了多少元?2 . 一收割机收割一块麦田,上午收了麦田的25%,下午收割了剩下麦田的 20%,结果还剩6公顷麦田未收割,这块麦田一共有多少公顷?3 .儿子今年13岁,父亲今年40岁,父亲的年龄可能是儿子年龄的4倍吗?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利用一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 型,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可以借助图表等,在得到方程的解后,要检验它是否符合实际意义。练习 设计教科书第21页复习题 A组第3、4、5、6、7。B组11、12、13选做C组16、17、18。教学 反思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课题7.1 二次方程组和它的解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二A次方程,二k次方程组的概念。2 .使学生了解二e-次方程;二e-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 是不是它们的解。3 .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 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 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教学重点了解二A次方程。二k次方程组以及二A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 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e-次方程组的解。教学难点了解二A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建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一、复习提问1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二、新授问题1: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 “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 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9场,得17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 2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这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也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请同学们选一种 方法试一试。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学生尝试设勇士队胜了 x场,平了 y场。让学生在空格中填人数字或式子:(略)(见教科书)那么根据填表结果可知x 十y=7教学过程3x+y=17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里的x、y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胜与平的场数和是 7场;另一个是这些场次的得分一共是17分,也就是说,两个未知数 x、y必须同时满足方程、。因此,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并写成x+y =73x+y=17上面,列出的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不同, 每个方程都有两个未知数,并且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 、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元”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用算术方法或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求得勇士队胜了5场,平了 2 场,即 x=5, y = 2这里的x = 5,与y=2既满足方程即5十2=7又满足方程,即3 X 5十2=17我们就说x=5与y = 2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检验范例。三、巩固练习1 .教科书第25页问题2。2 .补充练习。四、小结1 .什么是二L次方程,什么是二L次方程组?2 .什么是二L次方程组的解?如何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组的解?练习 设计教科书第26页习题7.1全部。教学 反思课题7.2二L次方程组的解法(A课时)教学时数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通过探索,逐步发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兀”,化二兀一一次方程组为元次方程。2 .使学生了解“代人消元法”,并掌握直接代入消元法。3 .通过代入消元,使学生初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逐步发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兀”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用代入法把二k次方程组转化为兀次方程。教学难点用代入法求出一个未知数值后,把它代入哪个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值较简 便。教学方法探索、基本思想“消兀”、“未知”转化为“已知”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1 .什么叫二e-次方程,二e-次方程组,二e-次方程组的解?2 .把3x+y=7改写成用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二、新授回顾上一节课的问题 2。在问题2中,如果设应拆除旧校舍 xm2,建新校舍ym2,那么根据题总引到出方程组。y-x=20000 X 30%y=4x怎样求这个二e-次方程组的解呢?方程表明,可以把 y看作4x,因此,方程中的 y也可以看着4x ,即将代人(得到一一次方程,实际上此方程就是设应拆除旧校舍xm2,所列的一兀,次方程)。这样就二元转化为,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问题1中的二e-次方程组吗? 让学生自己概括上面解法的思路,然后试着解方程组。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加以引导。并总 结出解方程的步骤。1 .选取一个方程,将它写成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记作方程。2 .把代人另一个方程,得一一次方程。3 .解这个一一次方程,得一个未知数的值。4 .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人,求出另一个未知数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以上解法是通过“代人”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组转化为元次方程来解的,这种解 法叫做代人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29页,练习。四、小结i .解二e-次方程组的思路。2 .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二e-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练习 设计教科书第36页习题7. 2题第1题。教学 反思课题7.2二L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教学时数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代人消元法的基本思想和代入法解题的一般步骤。2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根据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选择较为合理、 简单的表示方法,将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逐步发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兀”,选择较为合理、简单的表小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在实践中去体会根据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选择较为合理、简单的表 示方法教学重点熟练地用代人法解一般形式的二k次方程组。教学难点准确地把二A次方程组转化为兀次方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类比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 复习1 .方程组2x+5y=-2如何求解?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什么?x=8-3y2 .把方程2x-7y=8 (1)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2)写成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的形式。二、新授2x-7y=8例:解方程 3x-8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