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 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小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一,导言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效率比较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问题之一。通常认为国有企业的效率较低,但也经常有人能够举出一些例证来说明国有企业的效率不一定低。因此,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往往缺乏某种有说服力的根据。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经常局限于一时一地的事物,而无法考察整体,因而往往以某个局部来代表整体或者否定其他人的局部。 国有企业与其它企业的效率差异究竟如何?在不同国家,这个问题往往不可比。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在不同的产业,这个问题不可比,因为产业之间较大的技术差异会掩盖或混同效率差异。在不同的时期,这个问题也无法比,因为发展阶段和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都会对企业有不同影响和导致不同的结果。 本文试图从一个国家的整体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在一个特定时期,在某些特定的产业,对中国的企业作出某种整体的分析。由于1995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普查数据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数据,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可以突破以往的分析只限于部分或若干企业的局限性,因而可以从全国的角度来研究分析这个问题,从而能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证据。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可能的原因 以95年工业企业普查数据为基础能够计算得到各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结构。从这个所有制结构中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正在大幅度的从许多行业中退出。与85年的工业企业普查资料相比,这一趋势特别明显。 从85年的工业企业的普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和县以上的集体企业占据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的90左右;乡镇企业只是在建材行业占大约40左右的份额,在某些采掘业、服装、家具及一些轻工产品方面约占1020左右的比重;城乡街道和合营企业所占比重更低;至于三资企业则只有大约百分之零点几的水平,而私营个体企业则是空白。这就是1985年时的所有制分布的格局。10年之后的95年,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极其迅速。私营个体企业从空白状态迅速发展,在黑色金属采选业,建材业,服装,家具,皮革,木材加工,塑料和金属制品等行业中,它们已经占有3045的总份额。三资企业在食品,饮料,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医药,橡胶,塑料,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电子通信等行业的份额上升至20以上,其中,在电子行业,其所占份额已经达到56之多。乡镇企业在所有能够进入的行业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在绝大多数行业,它们获得30以上的份额,而在例如采掘,建材,服装,木材加工,家具,金属制品等行业,它们更是获得了6070之多的份额 。与此同时的是,国有企业大量的退出,除了在几个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外,在大部分竞争性行业中,国有企业都不再占有优势,尤其是在某些行业,例如上述非国有企业大量进入的行业内,国有企业的份额只有48左右。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在这10年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基本份额不变或略有下降,这主要是一些垄断性行产业,如木材采运,烟草加工,石油开采和加工,电力,煤气,自来水,共计7个产业。二,基本份额在4070之间,例如煤炭,有色金属开采和加工,医药,化学,钢铁,交通运输设备等,计10个产业,主要为垄断竞争产业。这些产业具有一定垄断地位,其对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有一定政策限制和资金技术限制,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三,基本份额为30左右,例如纺织,食品,印刷,化纤,橡胶,机_* 作者在此感谢哥德堡大学郑京海博士提供的技术上的帮助,同时感谢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支持。械,等等,计13个产业。这些产业主要是竞争性行业。四,基本份额在10左右或以下,例如服装,皮革,家具,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文教体育用品等,计7个产业,它们都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 那么,这一结果是如何产生的,其原因何在? 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如果没有某种外来权力的干预,它是服从于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的规则的,即效率高的企业将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效率低的企业则会越来越处于劣势,而最终出局。按照这样的理论假定,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消亡。因而,同样也可以假定,国有企业的萎缩和非国有企业的兴起扩大是由于效率的差异所导致的。 以下,将从实证性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三,代表性数据的选择 由于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大约包括75万家工业企业 这75万家企业主要是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有效样本企业,还有许多小于此标准 的企业未被总样本加以统计。,面广量大,如果对所有这些企业都进行效率测定,那么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尽可能的从全国性的角度来测定和分析效率,又是我们试图实现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分析必须以全国性的数据为基础,从中进行必要的筛选,能够选择出有代表意义的企业。 在不妨碍主要分析效果的前提下,对于数据选择的原则大致如下: 1,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够进行竞争的行业 在这里,基本的选择原则是非国有企业能够比较自由的进入或退出的产业领域,即在这些行业内,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非国有企业,它们包括集体、私营或个体、合资企业等,因而能够测定和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这一选择实际上排除了政府限制非国有企业进入的产业,例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加工,电力生产供应,煤气和自来水生产等部门。在这些产业内,由于政策限制,几乎不存在非国有企业。另一些产业,例如汽车制造业,主要由较强的政府政策的限制,非国有企业很难进入,即使有少量个别的集体或乡镇企业能够挤进去,也只是限于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具有政策法规允许的较大活动范围。此外,在主要由政府购买,或垄断的国有企业购买其产品的行业,例如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中的火车机车,航天航空器,远洋船舶,电子及通讯设备行业中的通信传输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雷达等等,非国有企业也会受到很大的进入限制。因而,在上述这些行业内,即使存在少数非国有企业,也不具有可比较的意义,所以,在数据选择时把它们加以排除。 2,排除先天资源差异较大的行业 为了得到较好的效率测定效果,一般来说相应的分析都须放在特定的产业内进行。也就是说,不同产业由于技术上有较大的差异,其间的效率往往不可比。如果不同产业混合的进行分析,往往难以区分所得到的效率差异是产业间的技术差异所致,还是所有制的差异或其它原因。因此,效率测定必须是在特定的产业内进行,以便排除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差异的影响,使得测定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可比性。 不过,即使在一个特定的产业内进行企业效率的测定,也还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产业内的非同质性的问题。例如,在矿产资源部门,同样的有色金属采矿业,就具有铜、铅、锌、镍、汞、铝、镁等等多种不同的矿资源。而即使在相同的矿产部门,也必然会存在不同特点的矿藏条件,使得同样的矿资源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具有很大不同的开采条件。这就必然导致所测定的技术效率包含了这些自然禀赋资源条件的差异,因而无法确切反映由制度特征所决定的效率差异。所以,在以下的分析中将排除各种异质性较大的自然资源开采业和采选业。 3,排除初级加工业和修理业 初级加工产品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供给及其价格的影响,而原材料亦受到较大的资源差异的影响。因此,对于粮食,水产,肉类,制糖,木材加工等初级产品加工业一般也不予考虑。有色金属加工业受不同矿产资源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故也加以排除。此外,对于各种修理业,由于其具有服务业的性质,在投入产出效率的测定中与其它工业企业缺少可比性,故也不考虑。 进行上述扣除之后,主要的分析就集中在制造业了。在制造业中,同一类型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它依靠的是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和对市场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使用,因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决定企业效率差异的制度性原因。 这样,在制造业中,大约有20余个两位数的产业 在工业产业的统计范畴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的产业范畴。第一层次是两位数代码的产业,其通常包括若干三位数代码的产业。第二层次是三位数代码的产业,其通常包括若干四位数代码的产业。第三层次是四位数代码的产业,这是最细分的产业,不再包括子产业,因而是最具有同质性的产业。,从这些产业中再分别选择一些典型行业为代表,进行效率测定和比较。具体选择如下: 食品制造业:糕点糖果制造(包含6个子产业*); 饮料制造业:酒精及饮料酒制造(包含6个子产业); 纺织业:毛纺织业(包含6个子产业)和针织品业(包含4个子产业); 家具制造业 (包含5个3位数的子产业); 造纸及纸制品 (包含5个4位数的子产业); 化学:化肥(包含6个子产业)和日用化学产品(9个子产业); 医药制造 (包括5 个4位数的子产业); 化纤制造 (包括13个4位数子产业); 橡胶制造(包括10个4位数的子产业); 塑料制造 (包括9个4位数的子产业); 非金属矿物制造:水泥制造和玻璃制造(7个4位数的子产业); 金属制品:日用金属品(9个4位数子产业); 普通机械:锅炉及原动机(6个4位数子产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5个4位数子产业), 通用设备制造(9个4位数子产业); 电气机械器材:电机制造(3个4位数子产业),日用电器(7个4位数子产业); 专用设备制造:冶金、矿山、机电工业专用设备(5个4位数子产业); 交通运输设备:自行车;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机制造(3个4位数子产业),日用电子器具(3个子产业); 仪器仪表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9个4位数子产业),钟表制造; 文体用品制造:玩具制造; 煤炭采选业:煤炭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铁矿采选业;以上数据的选择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竞争性行业,样本企业总共达到17万多,它们是从所有的制造业中选取了比较典型的产业作为代表,既能够符合分析的目的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又尽可能的代表了大多数的竞争性企业。因此可以认为,所选择的这个数据集是具有全面整体性的统计意义的。 大体来说,对于一些非国有企业明显占优势的的产业,例如服装,皮革等,本文无需再费篇幅去进行分析和比较其效率,而对于一些非国有企业难以进入的产业,也无从进行效率的比较。实际上,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非国有企业能够进入的,但又是国有企业具有的传统优势的那些产业,例如纺织,机械,电子,化学,医药之类。在这些具有较大同质性产品和相同市场环境的制造业中,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效率究竟有无差异,有多大程度的差异,是十分值得研究的。四,分析框架 微观经济学分析中所涉及到的效率无非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前者主要是投入产出效率,后者则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主要运用投入产出效率的范畴来测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 测定技术效率的方法通常采用生产函数,本文将主要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来进行效率测定。具体的经验估计方法将采用OLS方法,这是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计量统计方法。由于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很大,OLS方法处理起来比较快捷方便。这是它的优越性之一。更主要的是,OLS方法在估计不同制度特征变量分组的平均效率差异时,效果比较好,而采用前沿生产函数的迭代法对数据要求较高,不时的会由于出现一些非收敛结果而往往无解。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1995年的截面数据。产出以企业的销售收入来测定,投入变量则包括资本和劳动。为了排除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差异可能产生的对效率的影响,对企业的效率估计将按分类的不同产业进行。4位数代码的产业同质性最好,投入产出的技术最为相同,因而分析估计的效果应该是最好的。不过,它们的数量太多,即使能够全部作出来,把计算结果一一列出也需要耗费大量篇幅。因此,本文采用2位数或3位数代码的产业作为估计的基础,在其生产函数估计式中,再分别加入4位数产业作为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所以,在分类产业的效率估计过程中,适当增加其中的子产业作为虚拟变量,这样便可把这些子产业的差异性从企业效率差异中分离出来,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得到较大类的产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相对效率指标。此外,对于企业的规模变量也将进行类似的处理。总之,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分离使得结果得到的所有制对效率差异的影响比较纯粹,不受行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进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比较,将所有制的标识变量作为生产函数估计式中的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便得到不同所有制企业分组的效率平均值。具体的说,数据所提供的这些所有制变量的九项分类如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联营企业,股份企业,中外合资独资企业,港澳台合资独资企业,其它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即传统意义上的国企;集体企业则包括城镇集体和乡镇集体企业;股份企业主要指一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形成的公司,以及一些新兴的国有民营或纯粹的民营股份公司,但不包括合资外资企业;联营企业的范畴表明不同所有制企业,或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联合经营的一种企业形式;私营、个体和外资企业的定义比较清楚,而其它企业类型中则包括那些不在上述范畴内的企业。 除了所有制特征变量可以作为比较效率的分组指标外,数据还提供了企业的不同层级的特征变量,即分别隶属于不同等级部门的标识变量。它们包括以下范畴:中央,省,地区,县,乡镇(街道),村,其它。这一组范畴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制度的产物,它表明了不同企业所处在计划经济中的等级地位。改革以来,许多原隶属于中央部委的国有企业不断的下放到省、地、市一级,基本的趋势大致就是国有企业的“级别”不断降低。即使在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之后,中央部门仍然控制着一些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省市各级也都掌握着一批自己的重点企业。其余的国有中小企业,非重点企业,和新兴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处在等级低微的地位,通常由县、区、乡镇、街道、村这样级别的有关部门管理,它们通常都是计划体系外的产物。 对于这样一组特征变量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究竟较高的计划等级控制下的企业效率高,还是较低的计划等级控制下的企业效率高?“级别”高的企业主要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那么它们与“级别”低的中小企业相比是否有优势?在转轨过程中,计划经济的等级制控制下的企业效率与它们的“级别”是正相关,负相关还是不相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领域中,这种等级制具有什么意义,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对于企业的不同等级地位的特征变量的分析也大致与对所有制变量的分析相同,将其作为一组虚拟变量,与其它的产业变量和规模变量一起进行回归,从中估计得到不同等级组的企业效率差异。大体来说,分析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在控制了主要的外部环境变量(包括产业和规模)的条件下,所有制与层级制这两组制度特征变量所可能导致的企业相对效率差异。此外,与此相关的企业规模效率问题也将被考察。五,分析的结果从所有制分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在不同分组中平均效率最高的是私营个体企业。这个结果相当稳定,并且在所有测定的行业中都表现为没有例外的、完全的一致性。同样,另一十分稳定的结果就是,国有企业在全部测定的行业中,其平均效率最低。以国有企业为参照系来比较,大体来说,私营个体企业的平均效率最高,大约为国有企业平均效率的5倍左右;其次为三资企业,平均效率约为国有企业的2倍左右;再次为股份制企业和集体企业,其平均效率约为国有企业的12倍(参见表3)。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直被人们所注重的股份制企业却并未能取得较好的绩效。就总体平均水平来讲,它们只相当于集体企业的平均效率水平,比国有企业有所进步。这说明股份制企业的产权结构还不稳定,产权关系还比较混乱,改制过程往往波动很大,而且各种官办、民办,国有、私有等等都能够混杂其中,良莠不齐,因而处于某种尚未定型的产权状态。私营个体企业的良好绩效可以说完全来自于其明晰的产权结构,这种产权关系十分稳定,它们是在市场经济中自发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不利的外在环境因素的限制,但是它们仍旧能够顽强的生长,并取得高于其它任何企业的效率水平。三资企业的产权结构也相对明晰和稳定,因而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绩效水平。上述分析结果表现出十分明确的按照产权关系的模式所形成的效率高低差异的排列。通过这样的效率水平的测定,可以发现,具有较高效率的合理产权关系的所有制模式仍旧是那些在市场经济中自发形成的企业模式,而具有过多人为设计和干预的企业模式,往往是不成功的,至少说明它们还需要在中国经济的实践中经过充分的磨合阶段和必要的调整修正,才能获得成功的资格。对于等级制变量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行业中,村级企业的效率最高,而且十分稳定和一致。其次,在大部分行业中,乡、镇,村或街道这一层次的企业平均效率明显高于县级以上的企业效率。这表明,处于比较低的等级层次的、均为计划外的民营企业,往往比那些较高等级层次的、主要是计划内的传统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为什么这个分析结果表现出某种逆向相反的效果,即等级制地位越高的企业效率越低,而等级制地位越低的企业效率反而越高呢?实际上,这与所有制类型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等级较低的企业往往是由民营企业或私营个体企业所组成。在村级企业中,可以说绝大部分是私营个体企业以及戴着集体帽子的私营企业,而在乡镇企业中,相当大比重的成功企业是由那些掌握企业实际所有权的企业家所控制,这些企业的产权模式实质上是古典式的。所以,等级越低的企业,其民营私营的比例就越大,而在中央、省地级控制下的企业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因此,在这一等级系列背后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其与效率高低系列大致表现为反方向的关系。在分析所有制变量或等级制变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关于规模效率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在某些行业中,随着上述两种不同的控制条件的变化,规模效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表3和表4 中可以看到,当所有权控制条件变化为等级制控制条件时,中小企业的效率提高,而大企业的效率降低,导致规模效率的负方向变化,即等级越高,对规模效率的不利影响就越大,因而导致规模效率的下降。这种情形在许多行业,例如橡胶,金属加工机械,通用仪器仪表,电机制造,锅炉制造,冶金矿山设备,医药,塑料,毛纺,针织品和煤炭开采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最明显的是煤炭、橡胶和金属加工机械行业。其规模优势随着控制变量而发生显著变化。当处在所有权控制变量的条件下,企业存在着规模优势,但是在等级制的主管部门的控制条件下,企业就失去了规模优势。这表明,在既定的所有制条件下,这些企业仍然受到规模经济规则的支配,然而在既定的等级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规模经济的规则似乎就不起作用了,中小企业反而比大中企业更有效率。那么,这是什么原因所致?一般而言,等级低的小企业多,而等级高的大企业多,等级低的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组成,而等级高的企业则为国有企业。同时,在规模效率规则起作用的条件下,在按规模排列的系列中,小企业的效率低于大企业。这样,以上两组系列实际上是矛盾的,即前一系列是中小企业更有效率,后一系列则是中小企业较无效率。当我们把两组矛盾的变量放在一起时,回归的结果往往能够表明哪一组变量的影响更大。实际的结果是,在以上表明的许多行业中,等级制变量的影响使得规模优势的影响发生了负方向的变化。也就是说,等级低的中小企业的效率优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销了等级高的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它使得后者的相对优势不再存在。这种决定作用的背后原因仍然是前面分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制作用的效果。不过,在企业按规模的排序与不同等级制企业的排序这两个系列之间,通常具有更直接的负相关性,结果这种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就更显著。由于在每个特定的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中,大中小规模的企业都可能存在,因而所有制变量系列和规模变量系列之间并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负相关作用,所以它们不会象等级制变量系列那样,导致对规模效率的明显的直接影响。六,结论以上分析及其结果证实了,从80年代到90年代,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的大幅度下降,正是由于其相对效率下降这一内在原因的结果。通过对全国20多个产业,总计17万多家企业的统计数据的分析,通过生产函数模型和经济计量方法的测定,本文发现,在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之间,私营个体企业效率最高,三资企业其次,股份制和集体企业再次,国有企业效率最低 这一事实对于具有不同偏见和不同角度的人来说,感觉可能是不一致的。因此,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证实这一事实是必需的和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一定要有严谨的实证依据,而不能单凭感觉来做。中国的经济发展以一种自发的渐进的方式在进行,通过效率的竞争来优胜劣汰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过程。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有、集体、股份和乡镇企业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寻求着一种更有效率的产权机制,因而与私营个体企业取得了发展的趋同性,即由效率为导向的发展和选择机制。这种趋同性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转轨状态下,越是远离计划控制链条的企业发展得越快,效率越高,而且这种效率正在通过市场竞争关系“辐射”到其相邻地带,即从村级影响到乡镇,再到市县,层层传递,推动了较低层次企业的民营化先行于较高层次的企业。 由于层级制控制变量与规模控制变量的逆向关系,使得原先不具有规模效率的小企业,也往往变得比大企业更有效率,这就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来淘汰小企业。行政命令与市场规则的相悖,使得前者往往失效。如果按市场竞争,小企业的效率确实低,那么不用行政命令就可自然淘汰。所以,计划等级制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它实质是保护了一大批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参考文献:Harold O. Fried, C. A. Knox Lovell and Shelton S. Schmidt ,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Jinghai Zheng, Xiaoxuan Liu and Arne Bigsten ,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 i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Sept. 1998.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经济研究 1998年第12期。附录:表1 1985年分行业的所有制结构(总产值) 单位:% 行业国有企业和县级以上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城镇街道企业合营企业煤炭采选业88.05411.578.0.3500.01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10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87.55811.982.0.3460.11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90.4948.723.0.3240.459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采选50.85545.577.3.1180.450采盐业94.2295.663.0.108.木材采运业98.6561.256.0.0350.053食品制造业92.8745.7780.1490.8490.351饮料制造业88.0669.8730.5601.3080.193烟草加工业99.6040.072.0.0170.308饲料工业86.1285.5896.4741.6490.161纺织业87.3589.3360.2221.8401.244缝纫业74.25211.6310.30911.1132.69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82.72813.641.3.4900.141家具制造业74.65719.1760.3385.4070.422造纸及纸制品业84.4669.8860.0914.6020.955工艺美术品制造业76.67814.2572.7915.3180.955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98.691.204.0.0310.075石油加工业99.5550.379.0.0630.004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94.344.285.1.1400.236化学工业93.7494.7290.2071.0550.260医药制造业96.5032.546.0.6440.306化纤制造业96.4943.090.0.1260.290橡胶制品业90.3714.0040.1092.0343.482塑料制品业74.5815.6170.5107.4441.849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品68.86428.2730.0352.5810.246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96.5772.975.0.3150.133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94.2533.916.0.8041.027金属制品业72.84620.1770.2655.3971.314普通机械制造业87.9649.1770.3251.6740.86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0.4554.6461.5711.3212.0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3.5769.8490.1184.7431.71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82.9573.3055.0063.2595.473仪器仪表计量器具制造业89.1894.9170.3744.0681.452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工业普查资料(简要本)p44,p104,p328, (第七册)p6,p62,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 注: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上表有些指标无法与95年的有关数据相一致。表2 1995年分行业的所有制结构(总产值) 单位: 行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煤炭采选业66.5118.5927.990.2114.3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95.380.050.024.04黑色金属采选业28.7933.2463.360.1336.36有色金属采选业45.6032.5244.560.5319.9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采选17.7634.8574.511.8944.36木材采运业95.692.532.710.010.60食品加工业40.8019.2238.5516.1121.22食品制造业30.5023.2340.5624.2119.95饮料制造业47.9216.6623.0121.1210.05烟草加工业96.552.480.500.550.30纺织业33.2433.7341.6015.0116.17服装制造业4.7129.1255.9033.9832.26皮革毛皮制品业5.9126.4054.7537.8929.37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11.4434.1763.7018.3734.94家具制造业4.8632.2567.1216.2845.54造纸及纸制品业27.2129.6248.2112.4027.08印刷业31.5930.8734.8413.9922.26文教体育用品7.6326.2550.9235.7728.65石油加工业83.085.909.541.345.81化学工业48.5421.6829.2911.4213.38医药制造业47.8715.6317.7118.306.51化纤制造业32.2417.5623.4312.787.00橡胶制品业32.4523.5635.6120.3118.85塑料制品业8.3134.7453.3022.4132.82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制品21.8534.8961.627.8732.58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60.7417.6425.435.5411.89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46.8625.8436.8710.6815.40金属制品业8.8035.6360.8916.9736.27普通机械制造业29.6829.0445.6110.5125.90专用设备制造业42.8330.3735.057.4815.4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5.8817.9620.7621.9410.8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6332.8539.4719.8718.3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3.5910.0512.8456.386.02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制造28.1622.7326.5833.9614.29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77.414.472.7913.750.29煤气生产供应业88.743.133.273.361.30自来水生产供应业84.0813.7610.010.161.09资料来源:计算依据的分母为全部乡及乡以上企业的总产值,见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摘要p8。五种类型所有制的企业的数据分别来自普查资料汇编:国有三资乡镇卷的p16, p276, p516,p678和普查资料摘要p14。注1:由于普查资料的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上表中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交叉的情形,集体企业包含城市集体和乡镇集体企业,而乡镇企业则包含部分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所以不必指望几项加总为100,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得到大致的所有制结构关系。注2:表中空缺的地方表示缺失值,即不存在这类企业的比例。表3 1995年分行业的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的效率比较煤炭铁矿水泥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特大企业0123大型企业-0.15630.855900160194中型企业-0.36110.6971610.36721.444150.07821.081542小型企业-0.60420.547154850.07401.07731020.00531.0057400国有01184001173012062集体0.41441.513129990.37751.45923820.14751.1595180私营0.81732.2644920.59671.8162700.38901.476257个体1.14853.1533330.81592.2612540.86422.37385联营0.30791.36156-0.23680.78925-0.05520.94688股份0.42851.53524-0.69230.50120.12801.136178三资-0.22080.8025-0.51140.59960.03761.03886港澳台三资1.06492.90120.35501.42610.08791.09296其它0.06201.06480.22941.2584表3 (续1)糖果糕点制造酒类制造毛纺业针织品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大型013301197011200178中型-0.2040.78799-0.1890.828461-0.0340.958247-0.3920.394259小型-0.5160.5976648-0.6030.54775300.0111.0113101-0.4740.6238135国有0117070122340139201593集体0.9652.62535460.9302.53552711.0993.0111400.9472.5784845私营1.7585.8013781.6605.2592001.3924.0232681.7735.888510个体2.2849.8163682.62913.861641.6094.9981532.1828.864877联营0.4101.507310.4231.527371.0172.765561.1993.31764股份0.8762.401480.4741.606900.9742.648240.7412.09836三资1.0162.7623430.5171.6771151.1633.1992241.1573.180711港澳台三资0.8452.3283550.7632.145720.9932.6992081.0192.770829其它1.2623.53240.4381.54951.6094.99831.1973.3107表3 (续2)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化肥制造日用化学品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特大015大型0112011370.0621.064810172中型-0.7580.46951-0.2180.8044670.0201.020400-0.5300.589115小型-1.0210.36012416-0.5430.58119848-0.1710.8433665-0.9452.5734401国有0152901167901143901546集体0.6611.93790380.5231.687159280.4191.52024640.8152.2593142私营1.5534.7269671.1013.0079500.7232.061591.5914.909170个体2.0237.56110961.3323.7885821.1303.096122.0237.561104联营0.7542.125420.6851.984990.6121.844441.0212.77643股份0.3741.454550.4621.5871320.0931.097650.3881.47453三资0.8962.4503900.6021.8264940.0431.044370.7762.173288港澳台三资0.7662.1513570.6081.8375700.0071.007290.6071.835236其它0.4011.49350.4241.528180.4281.53420.4971.6446表3 (续3)医药制造化纤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大型011720176016801137中型-0.2440.783455-0.0420.959166-0.1000.905210-0.3110.733443小型-0.4220.6564891-0.2370.7891597-0.2090.8116344-0.3830.68228362国有0119040122401569011414集体0.5121.66824950.5501.73311770.6251.86848680.6241.86620804私营1.2783.5891820.8622.368521.2273.4112971.2723.5681425个体1.0392.826341.1003.004581.6034.9683491.9026.6991848联营0.4561.5781000.5291.697150.3251.384520.4081.504158股份0.2071.231610.2271.255360.4951.64670.5271.694181三资0.6661.9463210.5931.8091060.6081.8372140.6011.8241473港澳台三资0.4531.5733120.4201.5221710.5551.7422020.5811.7881616其它0.3651.44190.4631.58940.3501.41923表3 (续4)锅炉制造金属加工机械通用设备制造冶金矿山专用设备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大型011070171011170163中型-0.2980.742238-0.1600.852193-0.0890.915271-0.3630.696117小型-0.4610.6312947-0.2270.7974164-0.2450.7836154-0.5000.6062081国有01609016350192701426集体0.6331.88323320.6901.99432560.6421.9046860.5971.8171589私营1.2253.4041291.4444.2381541.1783.2482680.9822.6771个体1.5484.702462.0667.8931601.7135.5462421.6765.34452联营0.8092.246330.4731.605440.6731.96700.2711.31111股份0.5991.82570.3621.436460.6381.89389-0.0610.94120三资0.6331.883530.7062.026750.9792.6621560.5421.71951港澳台三资0.8052.237330.6361.889550.9202.5091000.6501.91639其它0.8432.32330.3701.4484-0.0050.9952表3 (续5)电机制造日用电器制造通用仪器仪表玻璃及其制品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大型0148011100154-0.212中型0.1721.188143-0.3880.678124-0.2470.78192-0.402小型0.1261.1341790-0.3430.7093336-0.6720.5112413-0.743国有0136501214014670集体0.752.11712380.5881.80025640.4921.63616670.669私营1.2253.404851.0982.9782081.2243.401871.057个体2.0948.117951.464.306931.4274.166221.594联营0.7382.092290.2211.247410.2571.293260.466股份0.4771.611320.8162.261550.5881.80430.383三资0.5871.798840.6381.8931870.9612.6141470.596港澳台三资0.7562.13520.7062.0262060.8682.382970.599其它-1.8380.15910.3641.43920.6361.88930.292表3 (续6)日用电子器具玩具制造自行车制造钟表制造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回归系数标准化指数企业数大型016501301280128中型-0.4370.64694-0.6970.49823-0.6050.54663-0.4660.62840小型-0.2111.2351023-1.2770.2792698-0.6640.5151477-0.3990.671838国有0118301750111601104集体0.6821.9785100.2471.2816270.6781.9711220.5311.701403私营1.3203.743461.0332.8091401.2853.6151071.3924.02326个体1.5854.87961.3223.7511381.5004.482261.7961.0258联营0.6841.982320.9402.56161.0622.892210.3051.35715股份1.5664.787170.4381.5550.8042.234130.1341.1433三资0.9982.7131760.5951.8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