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生)【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逐步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把握古人使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4.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1.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2.美味“鱼”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导学过程】一 、教师导引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准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二、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本文出自 ,我们还学过选自此书的文章有 。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 2.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线字注音。(1)不为( )苟得也(2)为( )宫室之美为( )之(3)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 ) 死亦我所恶(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二者不可得兼(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一箪食,一豆羹( )死亦我所恶( ) 故患有所不辞也( )由是则能够避患而有不为( )是亦不能够已乎( ) 此之谓失其本心(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翻译下列句子。(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二)合作探究1.结合课本注解和“自主学习” 相关内容,自行疏通文意,然后组内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其他学生可质疑补充。(温馨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1.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2.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及他的名言。 3.通假字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 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而: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则:则凡能够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为: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不足为外人道也: 由是:由是感激: 由是则生: 由是先主遂诣亮: 苟:苟富贵,无相忘: 故不为苟得也: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宫室之美: 【我的疑惑】_ _ _ _ _ 第二课时一、教师导引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3)为宫室之美 (4)一箪食 (5) 蹴尔而与之 (6)乞人不屑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4)“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二)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温馨提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3.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二者不可得兼( ) 故不为( ) 苟( )得也 死亦我所恶( ) 故患有所不辟( )也 一箪( )食( )一豆羹( ) 弗( )得则死 蹴( )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也 妻妾( )之奉 我与( ) 乡( )为( )身死而不受 所识穷乏( )者得( )2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3解释下列多义词: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种于我何加焉(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4用原文回答:孟子是怎样用口腹之欲来类比舍生取义的? 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义取生? 孟子认为什么叫丧失本心? 5.古今异义词。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 今义: 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 今义: 6.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鱼,我所欲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 【我的疑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