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02946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7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科学年级五单元三三时间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 能提出进行某项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活动的过程与结果。4、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科学知识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2、关注与生物繁殖相关的技术问题。3、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参与教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2、 愿意合作与交流。3、 珍爱生命。4、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单元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难点:知道植物和动物的一些不同繁殖方式课时划分1、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课时2、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2课时3、 我是怎样出生的 1课时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第一部分,介绍植物的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进行的繁殖。组织学生开展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探究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扩展视野,巩固所学知识。第二部分,介绍动物的各种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叶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方面,此部分重点介绍动物的有性繁殖,介绍繁殖过程中雌雄识别、交配、生长、哺育后代的一些情况。第三部分,了解人类的升值。人和哺乳动物一样,也要进行有性生殖。了解人的胚胎胎儿阶段的发育过程,从而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 题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学目标1、 知道一些植物进行营养繁殖2、 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教学重点知道一些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繁殖教学难点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教具准备马铃薯、生姜、胡萝卜等常见植物,花盆(装松软土),剪刀,小刀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家里看见过父母种菜或者养花吗?他们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呢?2、小组讨论:每人举几个例子说明,然后阅述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实例,进行归纳汇总在下列表格中。植物名称繁殖的器官(部位)种子根茎叶芽3、师生填表并归纳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1、大屏幕展示教材中提到的五种植物。有落地生根的,有马铃薯、吊兰、生姜、水仙球等。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到更多不用种子进行营养繁殖的例子进行展示。3、分析教材中出现的五种植物。了解落地生根时,说明老叶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老叶的边缘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这时摘下小叶子(带有不定根),可以直接插入土中成活。马铃薯的眼实际上是它的芽,切割马铃薯进行繁殖时,每小块上都要有“芽”才能保证它埋在土里后继续生长(师演示)。吊兰细长的茎上会长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能够繁殖。生姜是块茎,在它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它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球是一个鳞茎,浸入水中后,下部会生根,上部能抽芽开花,是冬季很好的观赏植物。4、介绍更多可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植物用根进行繁殖的有:胡萝卜、萝卜、甘薯等。植物用茎进行繁殖的有:杨树、柳树、月季等。植物用叶进行繁殖的有:芦荟、万年青、宝石花等。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1、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了,下面我们自己动手,每小组选一种植物试着用这些方法繁殖它们。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繁殖的特性,创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下面我就主要介绍一下茎扦插繁殖苗木的方法。扦插时,先用筷子在盆内插一个小孔,再把枝条插进去,注意要留1-2个节在土上面,枝条上端保留几片叶子,枝条下端斜剪45度,扦插完毕,立即浇水,扦插时期最好选在4-10月份,因为此时温度较高,空气湿度大,枝条容易生根发芽,栽种成活率高。4、师生共同小结板书设计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根 茎植物营养繁殖 叶 芽洋流课 题 2、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目标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动物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2、知道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3、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教学难点搜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教具准备相关图书视频资料、课前准备的动物繁殖图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植物不但可以用种子繁殖,有的还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动物也有很多繁殖后代的方法,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2、请学生讨论并回答。3、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板书课题)二、讨论动物的繁殖方式1、讲述: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有性繁殖时,会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包括雌雄动物的识别、交配、雌性动物的产卵或直接生小动物、“父母”对“孩子”的哺育等。2、学生讨论动物的繁殖方式。3、谈话: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繁殖的情况,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繁殖的知识。4、播放多媒体资料。5、谈话:动物繁殖确实也是不同的,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6、学生思考、汇报。7、教师择要板书。8、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告诉学生卵生、胎生的概念)三、讨论鲫鱼和猫狗羊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1、谈话:鲫鱼是怎样生小鱼的?你见过猫、狗或羊生孩子吗?2、提问:为什么鲫鱼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羊生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3、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4、教师小结。四、 师生交流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可能也知道一些,谁愿意来说说?2、让学生思考回答。3、谈话: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关于动物的科普书,也有这么多电脑,里面老师列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网站的链接,下面我们分组去查阅一些关于动物繁殖方面的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看哪些小组找到的资料最有趣。4、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五、 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板书设计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繁殖方式 :胎生和卵生教学反思放城 巩加淼课 题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2、知道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3、体会到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教具准备幻灯图片(或课件)、音乐录音带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动物植物怎样繁殖后代,“我们是怎样出生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小秘密。二、集体交流,答疑解惑1、谈话:同学们,在课前我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和父母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一些自己从妈妈“肚子”里出生前后的一系列趣事,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收获,现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大家共享好吗?2、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谈话:大家已经在小组内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小时候,有没有发现大家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共同地方?4、小组讨论展示。5、教师小结:从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植物要繁殖自己的后代,动物要繁衍自己的后代,其实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当我们长大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我们通过和父母的交谈,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来自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细胞,它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了大约10个月,变成一个成熟的胎儿后就从妈妈的子宫里生出来了。刚生出来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弱小,只能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直到几个月后才慢慢地学会了吃饭、走路、说话。可见,繁殖后代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三、了解胎儿在母体子宫里的生长过程1、谈话:大家通过和父母的交谈,已经知道了自己刚生下时的情景。你们想知道自己在妈妈子宫里生长10个月的情景吗?2、观看多媒体视屏,了解胎儿在妈妈子宫里时的生长、发育情况。3、学生动手操作:用笔将五张不同时期的胎儿的生长发育图,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顺序排出来。四、总结全课在学生知道了自己是怎样出生的,也初步明白了人类是怎样繁衍后代的知识之后,适时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有一天,父母老了,你俩会怎样对待父母呢?学生讨论、交流。五、体验拓展1、负重5千克重物走路弯腰。2、保护一枚生鸡蛋一周。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学科科学年级五单元四时间 单 元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观察岩石特点、对岩石成因和变化的探索。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心情。 2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以下的科学探究活动: (1) 引导学生经历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研究自己收集的各种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的构造特点,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对岩石的形成过程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假设。 (3) 引导学生经历对岩石组成的观察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记录等多途径确定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4) 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对矿物光泽、硬度和矿物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研究矿物的基本方法。 (5) 引导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活动。感受岩石变化,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6) 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查阅资料的活动,了解岩石与我们的关系。 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并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描述,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3获得有关岩石和矿物构造、成因、变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算反应的特征。2、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3、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4、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5、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6、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教学难点: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并能够正确区分。2、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况,对消费情况的合理使用与否作出正确的判断。课时划分1、认识常见的岩石 2课时 2、认识矿物的性质 2课时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课时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球物质”来进行构建的,是在学习了组成地球的物质“水、空气、土壤”后,学习的又一个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与矿物。岩石是构成地球物质之一,它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岩石的种类很多,本单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是含有某种特定性质的石头,是构成岩石的要素。矿物有的具有美丽的颜色,有的晶莹剔透,有的闪闪发光,有的坚硬无比。研究矿物的特征、了解他们的性质用途,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另外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岩石和矿物资源正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共分三课: 第一课:认识常见岩石。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如放大镜等),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颗粒,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全面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并能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给岩石分类。课文还以阅读的形式提供了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给岩石分类的办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认识矿物的性质和用途。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五个方面的特征,较为全面的认识矿物的一些性质,了解他们的用途。第三课: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矿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贡献,了解人类的过度开采使使资源日益枯竭,同时人们也在采取保护矿物资源的措施。教学建议:第一、第二课设计思路大致相同,先认识岩石及矿物的性质,再根据不同性质介绍其用途,我们可采用“欣赏简介交流实验总结应用拓展”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验中采用“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组织分工分组操作观察讨论组织交流比较分类”的方式进行操作。第三课融入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的SBS思想,我们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环境教育学习的特点,可以按照“搜集信息体验分享交流感悟课后拓展”的程序展开教学活动。 请在备课前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识和探究兴趣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开始,你了解学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分类能力?学生在给物体分类过程中还会有什么困难?“给岩石分类”的目标是什么?3贯穿整个单元中的线索是什么?你理解这些活动编排的意图吗?学生在经历了这些活动后,在哪些方面会有发展? 4最后一课你觉得用什么活动形式比较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5本单元结束后,你如何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发展?设计人:新汶街道实验学校 张宪勇课 题第一课 认识常见岩石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3、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4、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5、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算反应的特征。2、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1、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文字、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和观察实验等搜索等探索结果。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集中话题:1、用课件展示一些地球表面的情况,及岩石的分布。二、探索和调查1、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岩石的认识。2、小组交流认识。3、看课本39页图,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4、怎样才能称为岩石?5、出示岩石的定义。6、岩石有哪些特征?7、小组内交流。8、为了进一步了解岩石,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观察岩石。9、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10、你觉得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11、小组讨论,岩石形成的方式。1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记录下生成方式。13、做岩石生成的模拟实验。14、观察制作出来的各种岩石的特点。15、教师再分发一些真实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制作出来的岩石进行比较,观察这几种岩石的特点。16、教师告诉学生,地质学家就是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了3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回顾解释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泰市平阳实验学校 亓云霄课 题2、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2、认识一些矿物的性质。3、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5、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6、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教具准备分组观察实验用的矿物标本(方铅矿、方解石、石墨、黄铁矿、赤铁矿、水晶、石膏、石英、萤石、云母)、白色瓷板、金刚石及各种宝石的图片或课件,认识矿物性质的观察记录表(每组一份)。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具有欣赏价值的矿物或利用矿物制成的工艺品,让学生欣赏。这几个石头跟前面所研究的岩石有什么不一样的?2、教师讲解矿物的定义。3提问:关于矿物你想知道些什么?4。讲述:要研究一样东西,我们一般先从它的性质开始研究。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矿物的性质。(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看一看。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然后在记录本上画下所观察到的矿物。(二)、画一画。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三)、议一议。共同交流,达成共识。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四)认识常见的矿物1、分组观察矿物岩石标本。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5、师:“你还知道哪些矿物?”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小游戏:抢答比赛。 1、教师出示岩石,学生说抢答出岩石名称。 2、教师说出某一岩石的特征,学生抢答。3、学生给出岩石的名称,其他学生说出该岩石的特征。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1、谈话:我们上一节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矿物,要想对它们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他们的特征呢?(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活动一:分组讨论、交流,确定研究方面(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和形状等)2、活动二:针对确定的研究方面,制定出研究方法、具体操作过程。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3、活动三:自由探究:(一) 认识矿物的颜色1、 师: 你能在矿物标本中找出赤铁矿和石墨吗?2、学生分组动手寻找赤铁矿和石墨。3、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两种矿物的?(观察它们的颜色)4、实验:(1) 将赤铁矿在白瓷砖上刻画,会看到什么现象?(2) 将石墨在白纸上画几下,会看到什么现象?5、汇报实验结果:(1) 在白色瓷板上看到了棕红色的划痕。(2) 在白纸上看到了黑色的划痕。6、小结: 根据赤铁矿和石墨的颜色,我们就能很快找出这两种矿物。7、讨论: 通过研究,你们认为赤铁矿和石墨有什么用处呢?8、介绍赤铁矿和石墨两种矿物用途: 赤铁矿可以用来炼铁和制作颜料,石墨是铅笔的主要原料。(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相关资料)(二) 认识矿物的透明度1、讨论: 你能将这些矿物标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的分类依据。2、分类: 将矿物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分成三类。3、汇报: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分别有哪些?4、研究方解石和白云母: 找出方解石和白云母,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5、汇报观察结果: 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由一层一层薄片构成,像一本书里一页一页的纸。6 、说一说: 像方解石和白云母这样透明的矿物有什么用呢?你认为透明的矿物能做成我们生活、生产中的哪些用品?7、小结: 一些透明的矿物能制成像玻璃、光学仪器一类的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三) 认识矿物的光泽1、观察: 在有光的地方看一看实验桌上的这些矿物,你有什么发现?2、汇报: 发现有的矿物会闪闪发光,有的矿物暗淡无光。3、描述: 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称为矿物的光泽。每种矿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光泽,你能将桌上这些矿物标本的光泽用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吗?4、学生分组描述并汇报。5、寻找: 矿物的光泽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你对其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最感兴趣呢?6、比较: 找出矿物标本中的方铅矿和石膏,看一看这两种矿物的光泽有什么不同?7、汇报: 方铅矿有着明亮的金属光泽,石膏看上去是很暗淡的灰白色。8、提问: 为什么像方铅矿这样的矿物看起来会有金属光泽,而石膏却没有呢?9、学生再次分组研究,形成结论: 因为方铅矿里含有一种常见的金属铅,正是因为有铅的存在才使方铅矿产生了金属光泽;而石膏里却不含任何金属成分,所以石膏看上去比较暗淡。10、说一说: 你能根据刚才的研究,说说方铅矿和石膏有什么用吗?11、互相交流: 方铅矿可以提炼金属铅,利用铅能制成金属制品、导线,甚至可以做成防射线的防护服;石膏的用途很广泛,可以做各种模型。(四) 认识矿物的硬度1、提问: 如果有两个物体放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硬谁软?2、学生讨论: 比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验证方法)3、动手比较: 用刚才自己说的方法来比比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这些物体中哪个硬,哪个软,并给它们排个序。4、认识“硬度”的概念: 刚才同学们给物体按照软硬排出了顺序,这说明你们已经比较出了它们的硬度。硬度就是指物体抵抗外来刻画的能力,它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5、检验矿物的硬度: 下面请同学们以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给桌上的矿物标本按硬度排一排队。6、学生用刻画的方法来给矿物标本的硬度排队,找出最硬和最软的矿物。7、介绍硬度的相关资料: 滑石是所有矿物中最柔软的,可以用它来做爽身粉的原料;金刚石是最硬的矿物,可以用它的硬度来钻通其他物体,所以通常用它来做钻头。(五) 认识矿物的形状1、用肉眼直接观察: 请你看一看桌上的这些矿物,你能描述出它们的形状吗?2、学生观察并汇报: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矿物大多是大块的,用肉眼观察很难描述它们的形状,因为大多数矿物的形状是不规则的。3、借助工具来观察: 下面大家借用工具来好好看看这些矿物,看看在放大镜下这些矿物是什么形状?这次能给大家描述出来吗?4、学生再次观察并汇报: 通过放大镜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矿物并不是一大块的,而是由许多有一定形状的小颗粒组成的;各种矿物的形状有很多不同的特点。5、重点观察石英和萤石: 利用放大镜观察石英和萤石,看看它们的形状是什么样的?6、观察并汇报:(1) 组成石英的小颗粒有八个面,呈六角形。(2) 组成萤石的小颗粒大多为六个面,而且近似规则的长方体。7、深入观察石英和萤石: 看看石英和萤石除了形状很特别以外,还有什么特点?8、学生进一步研究并汇报: 石英和萤石也有一定的透明度,还比较硬等。9、 讨论: 根据同学们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石英和萤石有什么用吗?10、自读课本第48页的相关资料。三、自主探究,巩固提高1、阅读课文44-48页,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总结,填表。矿物名称矿物性质矿物用途2、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石英 棕红色 做爽身粉金刚石 呈六角形、透明 做铅笔的主要原料石膏 最柔软 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赤铁矿 最坚硬 做钻头石墨 白色、光泽很暗淡 做颜料滑石 容易被擦干净 做石膏像四、课后延伸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矿物,大家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课后去寻找,将它们做成一个小标本盒,别忘了标上各种矿物的名称。板书设计2、认识矿物的性质花岗岩:白色的石英、肉红色的长石、黑色的云母。研究矿物的性质从以下方面入手: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硬度等。教学反思设计人: 新汶街道实验学校 张宪勇 课 题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学目标1、 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2、 明白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放和利用逐渐减少。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教学难点: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2、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导新课回忆前面几课中接触过哪些矿物。这些矿物有什么用?二、 讲述新课1、然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利用矿物资源,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矿物资源逐渐减少。2、出示中国现在矿物资源的情况。3、当这些矿物资源被开采完之后,人们的生活、工作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4、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5、为了保护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做到什么呢?6、讨论、交流。7、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8、讨论、交流。9、如果你是新泰市的市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10、讨论、交流。11、如果你是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12、讨论、交流。三、拓展回顾1、调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铝箔、奶瓶盖等,估算一下你家、你们班级、你们学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约需要用掉多少这些资源。板书设计3、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重要性家庭调查达标检测一、选择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A 水 B 铁 C土地 D 天气 E 石油 F天然气二、简答 你对回收矿物资源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学反思课 题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脑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2、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3、对探究大脑的活动充满兴趣,体验到探究大脑的乐趣。4、知道保护大脑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左、右大脑的不同功能。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结构、形态。3、认识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指挥中心的作用。教具准备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 课件、核桃、水豆腐、七巧板、1400克重的沙袋、任意七、八件物品等。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脑筋转转转 第一题:钱包掉在地上怎么办? 第二题:什么东西越洗越脏? 第三题:有个人饿得要死,而冰箱里有鸡肉罐、鱼肉罐、猪肉罐等罐头,他先打开什么? 2、同学们刚才表现很活跃,思考的也很快,那么刚刚是我们人体的什么器官在指挥着你做出不同的分析和推理的呢? 师:小结: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主要用到了大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神秘的大脑(揭示课题并板书大脑)。二、引入新课、自主探究大脑知识过渡:关于大脑,你们想知道什么?(重量、形状、作用、结构、)1、 师:这些问题中哪些你已经知道答案或有所了解了? 那么刚刚几位同学讲的到底对不对,还有那些不知道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脑的有关知识。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一般会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呢 师:但限于我们今天课堂的条件有些方法还不能用,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本查找相关资料的同时结合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质量是1400克的沙袋、核桃仁、水豆腐、有关大脑的资料课件。下面的时间就是我们边看书边利用实物、模型或自己想到的其他方法开始来研究大脑,翻开书本看第52和53页。 2、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3、汇报 你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了,请你来介绍一下。(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利用实物、模型等并完善板书) 小结:通过看书、查资料,或者辅以实物或模拟实物等我们同学进行科学探究获得了很多知识,老师这里还有一段相关资料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认识大脑的功能(1)大脑有些什么功能?(2)只有正常的大脑才有健全的功能。(3)交流大脑的功能。总结板书: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推理等。(如学生讲不出则伺机引导)(4)体验大脑的功能:(一)、记忆力测试 师: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好记性“? 规则:用20秒观察七八件物品,时间到后闭上眼,老师将其中两件物品交换位置。要求把交换的两个物品名称写在记录纸上。 师:刚刚我们是检测了大脑的记忆力,每个人的记忆方法不同,所以记忆效果也不一样,其实人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有:联想记忆,理解记忆等。(二)、创造力测试师:(出示七巧板)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智力拼版游戏七巧板,用它可以拼出各种图形。出示七巧板作品 师:你会拼出和它们不一样的或者更好的图形来吗?想不想试一试,比一比? 规则,一、七块板全得用上,但不能有完全重复。二,拼好后黏贴在白纸上,再展示,学生进行拼图活动,教师巡视。 师:大家先看一看,说一说你认为哪一幅最有创造力。四、认识左脑右脑的差别,认识到保护大脑的意义。1、谈话,左右脑分别控制人不同的身体部位,左脑控制人体右测的活动,右脑控制人体的左侧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人的动作需要左右两个半球协同工作才能完成。2、自主探究,明确任务。(1)任务:自学知道保护大脑的科学方法。(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师生通过交流,达成共识。(3)教师小结:睡眠,体育锻炼,全面均衡的营养,欢快的情绪,不吸烟,不酗酒。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板书设计大 脑 人体的司令部 大小和形状:双拳并拢 质 量:约1120克 颜 色:淡粉红色 软 硬:柔软 表 面:像核桃仁,沟、回 功 能:记忆、创造、思维、情绪、运动、语言、分析、推理教学反思 课 题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神经教学目标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2、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q4 Vn9 9 R3、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神经的反射线路。难点:能说出神经的反射线路。教具准备人体神经图、大头针橡皮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游戏导入1、让同桌之间进行一个打手游戏,老师讲明白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每位同学实验5次,看看谁被打到的次数最少。2、学生之间进行测试,然后汇报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3、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那么反应是怎么一回事呢?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板书课题:神经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么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1、问题:人对外界的刺激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的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呢?我们的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来帮忙传向身体各处的呢?2、介绍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1)、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传入大脑的神经叫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送感觉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2)、把大脑发出的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指挥身体运动的,所以又被称为运动神经。三、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糨的思考并作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排便、排尿等。2、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从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例如:人看到红灯停,看到绿灯行,相应的反射活动是这样的:眼(接受红绿灯信号)传入神经(视神经)大脑(作出反应)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传递的。例如: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是这样的:手上的传感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作出反应)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四、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提问: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同,那么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反应速度相同吗?比如:手和脚?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丢橡皮的实验,并记录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组织学生进行神经敏感性实验。提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五、回顾和解释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是什么呢?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没有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呢?课后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板书设计神经神经中枢:大脑和脊髓 神经: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眼(接受红绿灯信号)传入神经(视神经)大脑(作出反应)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手上的传感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作出反应)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教学反思 课题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感觉教学目标1、知道眼睛、耳朵、皮肤、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2、在不同的体验活动中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能用语言、图画等各种形式对感觉进行正确描述。3、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的乐趣,愿意在生活中用我们的感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4、知道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难点:认知错觉教具准备准备一本色盲检查图片,不透明的杯子、相关模型、醋、盐水、糖水、苦丁茶、吸管。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几件宝贝,它们能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它们统称为“感觉器官”。2、讲解:每种器官都有与之对应的感觉:眼睛对应视觉,耳朵对应听觉,鼻子对应嗅觉,舌头对应味觉。3、设疑:这些器官可以直接产生感觉吗?人的各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问题。4、教师板书:感觉。二、探究新知(一)、认识视觉考考你的眼力。1、让学生观察色盲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言,全班交流)2、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容易产生错觉的图形,学生互相辨认。(抽生发言,全班交流)3、提问:(1)我们能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等,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2)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产生错觉?(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4、自学课本后,交流质疑。5、播放视频资料,加深理解。6、小结:视觉的产生是眼睛和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但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还要训练自己“聪明的大脑”,这样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二)、认识听觉测测你的听力。1、播放鸟叫声、汽车声和鼓掌声等,学生闭目聆听后,说一说:你都听到了什么?(抽生发言)2、提问:你是怎样听到并且分辨清楚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口答,教师点拨指导)3、自学课本。4、出示图片,学生复述听觉产生的过程。(三)、认识触觉试试你的敏感度。1、演示实验:抽一学生上台,闭上眼睛,伸出一只手;教师依次用笔尖、冰块、重物去接触他的手,让他猜一猜是什么东西。2、提问:闭着眼睛,人是如何判断并猜出这些东西的呢?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学生口答,教师点拨指导)3、小结: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大脑接收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就产生了冷热、疼痛和压力等感觉,这就是触觉。(四)、认识嗅觉和味觉试试你的辨别能力(1)、活动:同桌两位同学,其中一人蒙上眼睛,用舌头去品尝液体的味道,然后捏住鼻子再去品尝试你的辨别能力液体的味道。比较前后两次实验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2)、学生交流活动,汇报结果。(3)、教师总结:味觉和嗅觉的关系很密切,平时我们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时,食欲大增,那是由于视觉、味觉和嗅觉协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感觉鼻子不通时,吃什么好东西都感觉没有口味,就是因为嗅觉不灵,降低了味觉的感受。三、整体感知师:我们了解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产生,你认为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发言,全班交流)小结:眼睛、耳朵、皮肤、舌头、鼻子等感觉器官,就像人体的一个个“忠实卫士”,他们把获取的各种感觉信号通过传入神经及时报告给“司令部”神经中枢,“司令员”大脑经过分析思考后,又通过传出神经把下达的命令传送到肌肉等处,从而指挥我们身体各部分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反映。四、全课小结1、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2、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板书设计感觉1、 视觉的产生2、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教学反思 课 题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交流教学目标1. 能够参与辩论活动,能写出一篇辩论稿。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表。2. 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3.愿意向科学家学习。愿意就科学问题展开辩论。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交流的常用方式以及可采用的具体方法。难点:准确描述不同甲虫的特征。知道怎样辩论和写辩论稿的方法。教具准备 甲虫标本、牛顿和七色光的图片和资料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和技能,还了解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故事。 2出示:牛顿和七色光的图片和资料。 3谈话:科学家牛顿为什么要将他的研究发现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进行公布呢? 4学生汇报交流。 二、学习“交流”及其方式1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交流。(交流就是向外界发布自己的研究信息,并从外界获取他人研究信息的活动)2提问:牛顿是用什么方式在皇家科学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的?3学生汇报,实物演示。4提问:你还知道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5引导学生汇报:语言文字、图表、模型、海报、图画等。三、学习交流的意义1谈话: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图表往往是我们常用的交流方式。你学过哪些图表?(学生思考)2出示:不同学生用图表的方式交流“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图片内容。3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这几种图表对空气中物质构成的表述,哪一位同学画得好呢?如果是你,你还会怎样表述?4学生汇报。5师生共同小结: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交流,关键是既要符合科学事实,又要方便别人理解。四、学习用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1谈话:科学家在参加各种科学会议时,经常要开展科学辩论,这是为什么?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某些科学问题既有利又有弊。4谈话:我们在课堂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同学之间有时也在辩论一些科学问题的利与弊。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的方便和不便。现在我们也来选择一个你们自己感兴趣的辩论题目进行辩论,好吗?辩论题目参考:(1)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是否赞同把你的研究成果告诉别人?(2)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代价去探索宇宙。是否值得?(3)很多年来,人们在不断地开采煤矿,使用煤炭资源,你认为人们现在是否应该继续使用煤炭资源?(4)我们经常外出就餐的时候,使用一次性筷子,你对使用一次性筷子有哪些想法和看法呢?(出示辩论的题目)5提问:辩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6学生汇报交流。7教师补充。(交流时我们应该做到: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必要时作以简单的记录;记录时,要记录正方和反方的意见以及辩论后形成某些的结论)8学生用辩论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9全班汇报交流。10整理自己的辩论内容。五、组织学生学习写辩论稿 学生自学资料:辩论稿的形式、结构和写法并书写。刚才的活动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交流时我们应该做到: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必要时做简单的记录。通过交流,你将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彼此敞开心扉,真心地进行更多的交流吧!六、回顾和解释课后尝试再利用其他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设计1. 交流交流的意义:通过书面和口头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交流的方式:口语:描述 讨论 辩论 书面:图表 海报 图画教学反思 课 题 五年级科学第六单元第二课 质疑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质疑以及质疑的意义。2.知道哪些是可以质疑的对象。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质疑的对象有哪些。难点:找出教材事例中的不合理之处。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集中话题 我们在以前的课中,当我们同学在进行实验计划的汇报时和实验结论的汇报时,都有很多同学能够对汇报的同学提出问题,在科学上,我们称之为质疑。、二、探索和调查1、自主探究:看课本,明确质疑的定义:质疑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质,是求真过程中的较真,是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也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2、那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呢?根据课本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把答案进行整理。3、谈话:在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同学提出“蒸发的快慢与风有关”的假设。结果你们对他的设计提出了很多的自己不同的见解,那就是“质疑”。想一想是怎样改进实验设计的吗?(1)学生思考交流。(2) 引导:想一想,你们刚才的质疑针对的是哪一方面?(教师板书:针对实验设计是否合理)(3)除了对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提出过质疑外,你还对同学或自己的哪些科学活动有过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见解?(4)学生回忆、交流。(对探究的问题是否具体、明确进行质疑,对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合理进行质疑)(5)在学习“加热和冷却”的时候,我们做“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的实验,有解释说“热水的热气把乒乓球瘪下去的地方顶鼓了起来”。你们是怎么反驳的?(6)学生思考交流,这次质疑针对的哪一方面?(7)学生思考交流。(针对解释是否正确可靠)三、知识应用师:看教材69页,思考如果要调查我们学校6个年级一个星期能喝多少水,应该怎样做?(1)、请同学设计方案。(2)、汇报方案(在此次的汇报中,教师就要刻意地去重视质疑,看谁的质疑最多,最科学。)(3)、在同学们互相质疑的基础上,完善调查方案四、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板书设计质疑质疑的对象: 不合理的问题 推理的过程 流行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