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全新挑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220495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全新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全新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全新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摘要:体育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能否适应要求。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体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体育教师角色、工作方式、体育教学技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帮助广大体育教师增强对体育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为实施体育新课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提供参考。关键词:体育课程 改革 体育教师 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还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教育,而且要改教师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1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不过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道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虽然教师的知识传授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一些变化,由传递者转化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程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性;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2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教学改革则是一场更持久、更复杂的攻坚战。福建师范大学的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数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专家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革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课改的亮点。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言之,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3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体育教师要有新的工作方式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课堂里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间的互支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要靠教师集体知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革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新课程呼唤综合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开发、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直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呢?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例:在体育设施的开发中,可以想办法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对课外、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包括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少年宫体育活动、业余体校训练、区县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竞赛等等。还有,对自然地理资源也可以开发。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体育课程带来无穷的乐趣。4、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技能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基于这样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这种应胳膊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与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展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程都充满新意,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5、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向体育教师提出挑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次课改的核心任务。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竞争能力差,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极次要的地位。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对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改变,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具有差距。比如,课程标准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增加了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每一阶段都有具体要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验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组织地呈现部分乃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未来的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6体育课程改革中小体育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变化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关注学生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会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有一样的。但是,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情感体验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大不一样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第一位的,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传统教学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只能跟着教学后面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在新课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为“学”的服务。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果,注视结论,让学生“标准答案”,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这一样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或被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没有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创新精神是不可能培养起来的。专家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结果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所以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因此,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难以预测十分复杂,也不可能找到唯一的应变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有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变革。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