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4讲免疫调节限时检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179257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4讲免疫调节限时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4讲免疫调节限时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4讲免疫调节限时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免疫调节限时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由于甲型H1N1病毒的入侵,体内已经产生了记忆细胞和一定量的抗体,所以在其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作用,就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入侵时,这些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也是由抗体攻击人体自身组织造成的。答案C2“抗蛇毒血清”的生产方式是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至马,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至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体内,借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抗蛇毒血清”之叙述,正确的是A“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原理,主要是利用马的被动免疫B“抗蛇毒血清”中,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C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抗蛇毒血清”可刺激患者的T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D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增加马的细胞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解析A错误,据题意可知,“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原理是注射抗原后马产生抗体的过程,故为主动免疫;B正确,“抗蛇毒血清”中,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C错误,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抗蛇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可和蛇毒抗原结合并将其消灭;D错误,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充分激活马的体液免疫系统使产生足够的抗体。答案B3(2016石家庄质检)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解析根据图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可知e、f为记忆细胞,c、d为B细胞和T细胞,b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e、f细胞会迅速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使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答案D4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解析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其中只有抗体而没有抗原,不会出现免疫反应,A错误;大鼠的血清含有2种抗体,再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人甲、乙两种沙门氏菌,有两种免疫反应的产生,B错误;任意浆细胞培养液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因此只能使一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C正确;大鼠血清含有抗体但浆细胞培养液不含有抗原,因此不能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答案C5(2015咸阳模拟)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C和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解析图中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记忆B细胞,E为浆细胞,G为效应T细胞,F为记忆T细胞;、分别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T淋巴细胞(细胞B),A项正确;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生排斥反应,B项错误;和两种免疫方式都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项错误;绝大多数抗原需经T细胞(细胞B)的呈递后刺激B细胞(细胞C),D项错误。答案A6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表示抗原,、表示物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B人体内的细胞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是T细胞,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分泌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答案D7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对其发挥阻挡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解析根据图中信息,M细胞(记忆B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浆细胞),A正确;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增强免疫效应),B正确;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对其发挥阻挡作用,C正确;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不能导致靶细胞裂解,导致靶细胞裂解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D错误。答案D8(2015深圳调研)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解析下丘脑能分泌有关激素,属于内分泌腺;图中细胞X可能是记忆B细胞或B淋巴细胞,细胞Y为浆细胞,增殖能力应该是细胞X大于细胞Y;细胞Y由细胞X分化而来,所以两者的RNA不完全相同;垂体释放的物质甲应为生长激素。答案C9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C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解析A正确,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通过化学信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T细胞可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C正确,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由题干信息知,树突状细胞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答案B10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组乙组丙组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D第412天乙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解析图中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都是B细胞未受到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刺激,B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正确;由图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3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 _。解析(1)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为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2)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4)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CD4受体修饰的成熟的红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答案(1)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2)信息交流(3)防卫、监控和清除(4)CD4受体修饰的成熟的红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12(13分)(2016重庆调研)乙酰胆碱是一种可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乙酰胆碱受体。当人体被银环蛇咬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甲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物质A是_,细胞通过_过程产生细胞。(2)在图甲中的细胞中,不能识别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_,物质B与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是_ _。(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由图乙可知,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5)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如图曲线A、B表示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曲线线形按A、B线形)。解析(1)观察甲图可知,细胞能产生抗体,可知其为浆细胞,该过程为体液免疫,为记忆细胞,为B细胞,为T细胞;细胞能摄取抗原,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可知细胞为吞噬细胞;T细胞产生的物质A能作用于B细胞,可知物质A为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图甲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为浆细胞,即细胞;抗体与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为人体的内环境。(3)人体在恐惧时产生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为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当兴奋传导到该部位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分析图乙可知,银环蛇毒能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5)甲第一次注射的为银环蛇毒抗体血清,而乙注射的是银环蛇毒疫苗,故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后,甲的机体为初次接触该种抗原,免疫反应为初次免疫,曲线等同于乙第一次注射疫苗的曲线B,而乙机体注射相同抗原后产生二次免疫反应,较之第一次,反应速率更快,产生抗体更多。答案(1)吞噬细胞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2)内环境(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正电位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5)如图13(14分)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_,减少散热。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是_。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 mmol/L、145 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_。(2)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分级或反馈)调节。(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_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及细胞Y的_过程,减少抗体A的产生。解析(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管内的血液流量,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反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 mmol/L、145 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钠离子。(2)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抗体A与甲状腺细胞膜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反馈调节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但是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影响抗体A的分泌。(4)分析题图可知,细胞X是T细胞,细胞Y是B淋巴细胞,细胞Z是浆细胞,物质C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进而减少浆细胞产生的抗体A。答案(1)收缩神经递质Na(2)分级(3)促甲状腺负反馈(4)淋巴因子增殖、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