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教学和反思4篇

上传人:z****6 文档编号:34170242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教学和反思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教学和反思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教学和反思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和反思4篇大师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例子:象棋大师。GreatMaster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和反思4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和反思1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 激发儿童崇敬大师的情感,使他们心中有榜样,初步培养儿童有向往、有追求、有憧憬的生活态度。 行为和习惯:养成乐于阅读、动脑筋、合作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和方法:尝试通过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探索大师成才的奥秘。 知识与技能:尝试通过大师的成才经历,探索大师成才的奥秘。 学情分析 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当对于大师的认识比较神秘,为了消除学生对大师的神秘感,拉近学生和大师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大师的亲近和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欣赏大师成就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大师成就的课件(把书上的图片及一些学生想了解的大师的成就做成课件)。 学生畅谈感受:大师们的贡献真是了不起呀! 教师小结:大师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改变了世界,为后代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索他们成材的奥秘吧!种植“大师成材的秘诀”苹果树。 二、探究大师成才的秘诀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你知道哪个科学家与苹果树有关啊?(牛顿) 2、谁愿意为大家讲“苹果落地”的故事。 3、讨论:听了这个故事,你发现牛顿是个怎么样的人啊?(善于思考) 师生共同填写好“善于思考”的苹果贴在苹果树上。 三、交流故事探索秘诀。 1、小组间相互交流收集到的大师成材的故事。 2、小组里讨论探索大师成材的秘诀,填写“秘诀苹果”。 3、全班交流,把写有大师成材秘诀的“苹果”贴到苹果树上。 四、观看“大师成长的电影”,探索大师成长的秘诀。 1、探究鲁班的成才秘诀 师出示“锯子”图片,认识它们吗?(生:是锯子) 师:知道是谁发明的吗?(生:鲁班) 师:那么,想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生:想) 师:让我们走进一段视频,去了解鲁班的成才经历,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孩子们,你们要边看边动动你们的小脑袋,想想是什么让鲁班灵机一动,发明了锯子? 师播放视频“鲁班和锯子的发明” 师问:孩子们,为什么鲁班能从平凡的草叶子中获得灵感发明了锯子呢?(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爱提问、细观察、勤思考 探究居里夫人的成才秘诀 师:你们知道“镭”是谁发现的吗?(生:居里夫人) 师:居里夫人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精英。为什么他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科学成就,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去发现他的成才秘诀。 师:播放居里夫人视频 师:从居里夫人身上我们发现了(生答:不怕苦、亲尝试、肯坚持 五、总结升华 这就是大师成才的秘诀,真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大师们才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孩子们也能摘取这些成才秘诀星,最终成为一名大师。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和反思2 据载,1590年的某日,荷兰朱德尔堡的眼镜商汉斯简森(Hans Jansen)在自己的店铺里观看儿子查卡里亚斯简森(Zacharias Jansen,1580-1638)玩弄透镜。当他偶然将两块大小不同的透镜重叠在适当的距离时,可以见到远处钟楼的景象,并且增大了许多,他们惊异极了。老简森以一个商人的敏感性,试将一块凹(o)透镜与一块凸(t)透镜分别装在一根直径1英寸、长1英尺半的铜管的两端(dun),世界上第一台原始的望远镜便诞生了,它的放大倍数约为8到12倍。于是老简森开始将此“幻镜”出售给市人。后来,简森的邻居眼镜商里伯度将此镜奉献给荷兰政府用作战争的武器,从而使整个欧洲知道了望远镜 齐白石和他的四绝 齐白石(1864年到1957年),湖南湘(xing)潭(tn)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gng)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zh)蜢(mng),就跟在一只 蚱(zh)蜢(mng)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 )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zh)蜢(mng)拴(shun)住,他说拴上绳子蚱(zh)蜢(mng)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书画大师齐白石以其诗、书、画、印“四绝”而闻名于世。 大师齐白石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zhu)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zhun)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钱学森和中国火箭技术 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鲁班和锯(j)子 鲁班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这个劳动家庭里,他从小就学会了多种手艺,例如盖房子、造桥、制造机器等。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din)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f)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j)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f)头砍伐(f),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伐(f)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hung)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hung)虫,仔细观察蝗(hung)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dn)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请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j)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dun),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马克思和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一部科学巨著,是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结合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从1843年起,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直到1883年逝(sh)世,在整整四十年的时间里,理论上的主要活动,就是从事资本论的创作.资本论的问世,给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粉碎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牛顿和万有引力 1666年的秋天,在英国北部林肯郡(jn)一个名叫乌尔斯索(su)普的村庄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天傍晚,学习了一天的牛顿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于是,信步来到自家的苹果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欣赏着满园的果实.面对这美妙和谐的大自然,牛顿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在神秘的自然界后面,一定有某种规律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可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苹果的阵阵幽(yu)香,不知不觉又使牛顿沉浸(jn)于天体运动之谜的思考之中.。 一个苹果从恰好树上落下来。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为什么苹果不向外侧或向上运动,而总是向着地球中心运动呢?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这个向下的拉力总和必须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所以苹果总是垂直下落,或者总是朝向地球的中心。苹果向着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着苹果,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互朝着对方运动的。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和反思3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家。他们是人类的精英,是社会文明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先觉者,开拓者,贡献者。他们中每一位的背后都有说不完的艰辛,他们的人生旅程和奋斗经验,肯定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们的生活并不比我们幸福,他们的智商并不比我们高,他们也没得到过神仙的帮助,他们只是普通的一员。那为他们有如此大的成就呢?因为他们自强不息,绝对不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被称为“桥梁之父”的茅以升从小就有当建桥建筑师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发奋读书,终于有一天,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可当桥刚刚造好时,政府却无奈要他炸桥,原因是为了不让日军利用大桥。12月23日,随着“轰”的一声新建的钱塘江的桥被炸断了。茅以升长啸发誓:“不复原桥不丈夫!”茅以升为日后修复大桥之用,将建造大桥的一图一纸每份资料,全部珍藏起来。他盼啊盼,终于盼来了抗日胜利。到了1953年,钱塘江大桥全部修复,他终于实现了他的诺言。 妇科专家林巧稚5岁丧母,跟着父亲,继母和众多兄妹生活。 小时候的她学习成绩好,在班中样样拿第一。19岁的她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有了做外科医生的梦想。她决定去协和医学院读大学,可刚读5年,父亲就因为脑溢血而死。后来她成为了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不久之后,日寇占领了医院。她便开了一家“诊疗所”,6年还不到,救护病案就达8887个。她终身未婚,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幸福操劳了60多个春秋,亲手将5万多个小生命接到人间,救护了无数个病人和产妇。为此,她没有节假日,生活没有秩序,休息没有常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有着茅以升,林巧稚这样的精神的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他们为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前进。我要向他们学习,将来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星。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案和反思4 你知道什么是天才吗?你知道世界上那么多天才的科学家们成才背后的故事吗?在这个暑假,我有幸读了科学大师的成才故事,一位位科学家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这本书讲述的是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诸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门捷列夫的全名为特米里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yev),1834年2月7日出生于西伯利亚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自幼家境贫寒。门捷列夫7岁便上学了,成绩一直很优异,后因家中变故,辗转流离,但他从未放弃,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母亲却积劳成疾,临终前告诫他为了追求真理不要放弃!门捷列夫坚信母亲的话没错,他靠努力和执着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大学副教授,之后他致力于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他花很大的精力做了元素牌,一空闲就拿出来把玩,总觉得排列方法不对,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痛苦中挣扎,却仍然坚信真理,永不放弃,终于在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门捷列夫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人感动。 门捷列夫这种努力的、坚持向上的劲儿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的一件事。那也是一个暑假,我的爸爸为我买了数学小学教材全解,让我边学边做。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的,又是练又是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可是几天之后就没那么_了,心里总是不想做,产生了一种惰性心理,还要爸爸提醒才很不情愿慢吞吞地去做。读了科学大师的成才故事之后,与门捷列夫相比,我觉得真是天壤之别,我希望长大之后也能够有一番成就,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努力,即使遇到挫折也永不放弃。 纵观书中科学家成功的一生,无处不存在着努力的身影。天才不是天生的,“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是天才”,这是门捷列夫的名言,是他一生的写照,更是我一生的座右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