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278918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 届题 目 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mism 课题类型 理论研究 课题来源 自 选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班 指导教师 职 称 填写日期: 2012年 03 月12 日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1.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汉英中的委婉语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中西两种语言反映在民族特性、文化传统、宗教礼仪、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委婉语的使用,对其社会功能及其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跨文化对比,以求减少和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委婉语而引起的障碍。本论文通过对委婉语的历史来源及定义,英汉委婉语的简介及比较,透视出中西文化在礼仪、价值标准的差异、宗教信仰、伦理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章:第一章:委婉语简介第二章:英汉委婉语比较第三章:英汉委婉语体现中西方文化相异第四章:研究意义1.2.研究目的: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有其独特的来源和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中西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极强的言语交际功能。本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英汉委婉语异同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1.3.研究意义: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使用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文化及生活方式各异,因而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必然存在着差异。英汉委婉语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委婉语的对比研究除了可揭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外,对外语教学、翻译和其它应用语言学科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1.国内研究现状2.1.1.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20世纪70至80年代,国外社会语言学理论传入我国。委婉语的特殊社会功能受到了一些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的兴趣。陈原在社会语言学(陈原,1983)一书中辟专章探讨委婉语,是当时国内最为详尽地讨论委婉语现象的著作。陈原不但讨论了委婉语产生的深刻历史和社会心理背景,揭示了委婉语现象的社会本质,还从大量的委婉语现象入手,分析了委婉语构成的特点和使用特点,对委婉语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后十多年里,我国外语界部分学者受国外委婉语研究的启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如江希和发表的现代英语中的委婉语(江希和,1983),于亚伦发表的当代英语委婉语初探(于亚伦,1984)和李国南发表的英语中的委婉语(1989)等。这些论文对英语中的委婉语的构成方式或使用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委婉语现象。另外,伍铁平(1989)从模糊理论的角度揭示了委婉语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模糊性,从而为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解释委婉语现象提供了一个范例。此后束定芳发表的委婉语新探(束定芳,1999)进一步拓展了委婉语研究的范围,他运用语用学理论,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委婉语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进入21世纪后,国内学者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有很多学者都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特征、构成方式,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很多,但多没有新意。在此只列举几篇较有新意的文献。王小平,胡海兰(2000)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原因及使用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委婉语语言的间接性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庞丽娟(2005)指出委婉语是社会文化心理和交际心理综合作用的产物,分析了一些英语委婉语所反映出来的西方社会文化心理。魏月红(2006)将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语用学,试图从语用综观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研究。方平(2006)从语言文化因素角度对委婉语加以分析,说明委婉语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社会功能,并指出这些功能受语言文化因素的制约。2.1.2.对汉语委婉语的研究在中国,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使用委婉语。我国古代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内容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避讳的研究;二是对民间风俗的研究。例如,清朝学者钱大昕对避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明代学者陆容主要研究民间风俗中的避讳现象和委婉语。现代汉语界对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陈北郊先生为代表,继承了历史悠久的避讳现象的研究;另一类则继承了修辞学中的委婉语研究传统,继续把委婉语作为一种辞格来进行研究。例如,陈望道在他的修辞学凡发一书中最早从修辞的角度来研究委婉语。他们的研究突破了字词层次上的研究,将委婉的概念扩展到了句子,甚至是篇章的层次。束定芳(1989)第一次尝试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委婉语构造方式和涉及范围进行描述和讨论。另外,随着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一些中国学者开始试图从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委婉语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吴礼权发表的试论汉语委婉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张广贵的汉语委婉语词典(张广贵,1996),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委婉语的词典,因此对语言学家和学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刘萍(2001)从语义学的角度,指出汉语中不少能用作委婉语的多义词,往往是因它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或打比方产生了一个新的委婉义,对于言语中的委婉语来说,尽管它是语言中的偶发现象,但它在构成上仍然有一定的语义联系。同年在另一文章论汉语委婉语的语义衍生途径中,作者刘萍从语义的角度对汉语委婉语的语义衍生途径进行了探讨。尹群(2003)对汉语委婉语的时代变异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各个时代不同的委婉对象、不同的委婉语构词和委婉语与生俱来的更新替代特性,促使汉语委婉语处在不断淘汰、生成和替代的有机发展过程中,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文化在语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陈雅,万杰(2005)穷尽性分析了委婉语在网络语言中的新形式,整理出汉语词首字母组合法、英语词首字母组合法、数字谐音法、多词首字组合法等十三种构成法,认为由字母、数字构成的委婉语成长快,但可再生性极低,汉字构成的委婉语与传统委婉语则不存在大的差异。李军华(2005)指出:汉语委婉语广泛存在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丰厚的社会文化积淀,映射出汉文化特有的等级森严的社会政治体制,中庸和谐等社会观念,鬼神崇拜和“中国化”特色的宗教思想及含蓄委婉的中国文学传统。文章分析了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汉语委婉语显示出的与时俱进的语用特点与发展趋势。刘杰(2006)以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汉语委婉语作初步的探索,并说明影响委婉语使用的重要因素。2.2.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对taboo的关注和描述在许多冒险家和人类学家的记叙中到处可见。早在16世纪80年代初,英国作家George Blunt首创了euphemism一词,并将其定义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 ”。此后,从那以后,很多的西方学者如Hugh Rawson, Judith S. Neaman, Silver, R.W.Holder 等对委婉语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美国语言学家H.L.Menken结合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讨论了几百个英语委婉语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为委婉语研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英国语言学家Hugh Rawson编纂出版的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Rawson,1981),集中体现了英美语言学家多年来对委婉语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词典中长达数十页的前言,乃是迄今为止中外学者研究委婉语的各种论文中最杰出的一篇。该书不但追溯了委婉语的研究历史,而且对委婉语的特点,定义,分类,涉及范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堪称委婉语研究的经典之作,其理论意义难以估价。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语用学原则(Leech,1983)一书中提出了礼貌原则作为委婉语使用原则,还包括得体,宽容,表扬,谦逊,同意,同情六条准则。委婉语是礼貌语言之一,即在礼貌方面规范人的语言行为。利奇认为合作原则应与立礼貌原则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会话含义学说的完整理论体系。 美国的J.S.Newmen和C.C.Silver出版的Kind Words, a treasures of euphemisms(Newmen,1983),又是一部委婉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一部重要的著作,D.J.Enright 1985年出版的Fair of Speech, the Uses of Euphemism(Enright,1985),是关于委婉语的一部论文集,每篇论文都只集中研究委婉语使用的某一方面。Allan和Burridge出版的Euphemisms and Dysphemism(1991)一书,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委婉语。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纬度很多,有很多学者都分析了委婉语的社会功能、特征和构成方式,从语言学,语义学和修辞学等方面对委婉语进行研究,并且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学者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这对中外学者对委婉语的进一步研究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方案、技术路线等)和可行性论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论文写作提纲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学习,归纳出其中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分析。(2)参考其他优秀论文。勤于在网络、报刊、杂志上浏览和阅读优秀论文,参考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论文增色。(3)向导师请教谦虚,谨慎,尊重导师的意见。多与导师沟通,碰到难题及时向导师请教。实行的可行性论证(1) 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查阅相关的文献来获取有关英语教学词汇的学习策略的详细资料;(2) 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依理论依据为基础,联系实际文献得出的简单结证。四、预期结果(或预计成果)预期本论文正文部分可撰写8000字左右。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极强的言语交际功能。本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英汉委婉语异同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五、研究进度安排一、1月4-15日毕业论文任务布置、自选论文课题二、1月18日3月12日1、1月18-22日下达任务书制定进度表2、1月16日-3月5日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准备开题报告4、3月8-12日提交开题报告三、3月15日-5月14日1、3月15-19日拟定写作提纲2、3月22日-4月30日3、4月30日-5月15日提交论文,纸质论文两份、电子稿一份。5月15日-5月19日准备论文答辩及答辩六、主要参考文献1 Enright, D.J. (Ed.). Fair of SpeechThe Uses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 Leech, Geoffrey.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83.3 Peng Xiaochu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phemis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3.4 Wei Jie. Aspects of Euphemism J. Journal of Sanming College, 2002.5 Yang Hongwei.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Euphemism and Chinese Euphemism D.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Guang Xi Normal University, 2001.6 陈雅,万杰.汉语委婉语在网络语言中的新发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7 方平.谈英语委婉语及其语言文化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期.8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构成及语用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9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 刘杰.汉语委婉语语用特征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11 刘萍.汉语委婉语的语义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12 潘飞.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实现手法J.西社会科学学学报行政学院学报rn Eujenemismcal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3 庞丽娟.英语委婉语与西方社会文化心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14 蒲阳.浅析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5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9年第5期.16 王松年.委婉语的社会语言研究J.外国语,1993年第2期. 17 王小平,胡海兰.英语委婉语漫谈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18 魏立.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19 魏月红.英语委婉语的顺应性研究D.安徽大学, 2006.20 尹群.论汉语委婉语的时代变异J.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七、审核意见指导教师对开题的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院系审核意见: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说明:1、该表每生一份,院系妥善存档;2、课题来源填:“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委托”或“自拟课题”或 “其它”;课题类型填:“设计”或“论文”或 “其它”。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