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自评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713349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建筑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建筑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学试办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二O一一年十月建筑学试办专业评估自评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1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与改革21建筑学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1.1 专业定位21.2 人才培养模式62专业教学团队102.1 结构与数量102.2 专业带头人122.3 师资培养153、教学基本建设233.1人才培养方案233.2教学改革253.3实践教学设计273.4 实践教学条件293.5 教学资源建设313.6 专业建设经费354教学管理364.1 教学管理队伍与机构364.2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40第三部分 建筑学专业特色421建立专业“大”平台、实现专业“互”支撑422 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应用型人才433 突出地域性内容、服务地区建设434 加强专业基础课建设,多方位提高竞争能力43第四部分 专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4343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试办专业评估的通知,并对照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试办专业建设指标体系,我校对试办“建筑学”专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地检查和总结。现将自查结果形成自评报告,请专家审阅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1. 学院背景及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2000年7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3年12月教育部首批确认、由沈阳建筑大学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有11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学院依托沈阳建筑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目前设有建筑学(五年制)、城市规划(五年制)、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两个方向)、测绘工程、安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艺术设计等二十个本科专业,形成以建筑、土木、工程类专业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文三大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拥有一支以沈阳建筑大学教师为主体,以学院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具有正、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达到40%以上,多人在国家、省、市等学术团体和评审机构担任职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2002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全省前茅,并顺利通过了2005年1月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检查。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从严管理,立足沈阳,服务辽宁,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广应用、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已有8届近万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率名列省内院校前列,连续四年获得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 建筑与艺术系概况建筑与艺术系始建于2009年4月。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三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984人。我系选聘沈阳建筑大学等院校的优秀教师到校任教,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比例在40%以上。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满足我国企事业单位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2008年,我院向辽宁省教育厅申请试办建筑学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我院于2009年8月开始试办建筑学专业。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努力,建筑学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了稳步的提升,办学实力增强。目前已有在校生239人,其中2009级学生59人,2010级学生86人,2011级学生94人。该专业的设立,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建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实验设备等均已达到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试办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与改革1建筑学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1 专业定位1.1.1定位基础1.1.1.1 学院总体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强化办学特色,专业强校,树立专业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多样化人才为重点,育人为本,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管理;立足沈阳,服务东北,为国家和辽宁省经济建设服务。1.1.1.2 社会调查我院建筑学专业设置为立足辽宁,服务东北,为国家和辽宁省经济建设服务。首先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预计到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将超过18万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未来几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从辽宁省的建筑业情况看,2009年辽宁省提出:做大做强建筑业,使其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用六年时间把辽宁打造成为建筑强省。2009年,全省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373.8亿元,同比增长34.%,增幅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位居第一,总产值位于全国第9。辽宁省初步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龙头,鞍山为建筑强市,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为建筑大市,再加上其它几个城市,形成了四个梯队格局;二是建筑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全省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5528家,较去年6月份增加了近200家。从辽宁建筑市场看,沈阳到七城市之间,要形成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为一体的交通走廊。要推进抚顺、铁岭共享024区号资源。要建设好鞍山汤岗新城、铁岭凡河新城、辽阳河东新城、沈抚新城、沈溪新城、沈彰新城等一批重要节点。三是沿海经济带要以港口建设和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迅速形成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的热潮。从房地产方面,近几年来房地产开发总量很大,发展很快,交易量很高,房价平稳,保持小幅慢涨的上升态势,发展形势很好。沈阳市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逐渐显现,未来房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全运会在沈阳召开,进一步增强了各投资商的开发热情。无论是其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房地产的开发,辽宁省今后一个时期的建筑市场可以概括为:大市场、大规模、大建设。这些利好消息,就给建筑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带来了较多的机会。1.1.1.3 专家研讨学院组织领导、专家赴北京、上海等地,对其他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通过对毕业生回访,学院了解到了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这些信息不仅会影响在校生对自己的定位,还将对学院的教学、管理等产生直接影响。年我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毕业生回访。学院对回收的几十份毕业生素质跟踪调查表和就业工作调查表进行细致分析。调查表中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中反馈的问题,成为学院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关于毕业生能力需求方面的信息成为学院关注的焦点。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学科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2008年5月至10月期间走访了辽宁省内多个建筑集团房地产公司和设计单位。通过小型座谈会和直接交流等方式对辽宁省建筑行业背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与其中多家企业达成互惠合作协议,为建筑学专业学生就业与实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1.1.1.4 就业前景一般院校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大量流向南方大城市或者本地大设计院,一般的设计院和房地产开发等建筑行业需要大量建筑专业毕业生。毕业生选择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考取硕士或者博士,留在高校从事科研或任教;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1.1.2专业定位我国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是学院完成使命的落脚点和归宿。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原因是面对大众化教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过速增长社会吸纳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一些毕业生的学科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距离。长期以来,我院秉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立足为基层一线培养稳定、好用、有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光荣传统,恪守“业精弘德 学勤出新”的校训,坚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行业需要,面向基层,立足应用,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实践环节训练,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通过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干一行爱一行、为人民服务等立足应用的建设人才应具有的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年的毕业生80%活跃在国家建设行业的第一线,以其高素质备受用人单位青睐。1.1.2.1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学院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从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行业需求出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和特色建设,改造传统专业成为品牌专业,通过品牌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依托建筑学科优势新办社会急需专业,形成了以建筑为优势、相关学科专业齐全配套、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群,奠定了学院为地方经济和国家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1.1.2.2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适应人才应用能力需求 学院的实践教学对于适应社会的人才能力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着力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科研教学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1.2.3塑造建设人才优良品质,适应人才素质需求建设行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行业以其产品的不重复性、工作地点的不固定性、工作环境的艰苦性、其质量与生命财产密切相关性,决定了建设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更要有优秀的品质,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精神。为此,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用雷锋精神培育学生建设人才应具有的思想品质,用精心策划的专业教育培育学生在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的意识,用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的思想工作培育学生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素质。1.1.2.4 突出地方建筑特色,服务辽宁地区经济建设关注本地区建筑行业发展,城市建设,关注寒地建筑环境和建筑设计,地域性选题纳入教学中,是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本地区的建筑特点,为辽宁地区建设做贡献,为辽宁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1.2 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建筑学专业的社会需求,根据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定位,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1.2.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有较宽的专业面和开拓创新意识并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及有关建筑管理、建筑学科学研究和建筑教学工作。这样的人才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2.2培养规格及要求1.2.2.1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建筑设计的创作能力和协调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平,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建筑科学研究和专业管理工作。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1.2.2.2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马列主义哲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思想,了解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审美素质和修养;了解本专业所必须的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操作原理和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美学知识以及有关的绘画基础和表现技法;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构造特点;了解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了解建筑经济和建筑法规知识;作为教学特色之一,了解模型辅助建筑设计的优势,掌握模型制作的方法;掌握建筑学专业外国语;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AD操作原理和方法及相关建筑设计软件的应用。 (3)专业知识了解建筑设计前期策划知识;建筑设计课程注意地域性知识内容的安排,使学生了解、掌握地域性建筑的风貌特征、历史沿革、建筑材料、设计方法等相关问题, 能运用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从事一般的大、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特别是具有解决本地区实际设计课题的能力;了解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知识; 掌握建筑设计规范;了解和掌握室内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对一般的建筑室内环境进行使用功能、精神功能、视觉艺术和环境质量的综合设计;掌握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城市景观、雕塑小品、园林绿化的方案设计。 (4)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和绘画的知识与方法,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了解和掌握环境心理学,重视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5)拓宽知识了解和掌握城市社会学、人文科学、绿色建筑学等与建筑学相融合相交叉的前沿学科知识。1.2.2.3 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1)自学能力具有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信息获取、对外联系和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水平的能力。 (2)业务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行思维创作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本表达技能,较熟练的表达技巧,在加强徒手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表达能力,具有准确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有较强的模型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建筑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运用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使学生有较强的构思和方案的设计能力,具有初步的绘制施工图能力,特别是具有解决北方地域建筑特殊问题的能力。 (3)科研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学习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变化的社会要求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从建筑学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图1-1 建筑学专业主干设计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课程结构2专业教学团队2.1 结构与数量2.1.1专业教学团队情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学院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教师培养,采取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和研究等有效措施,建设了一支数量保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满足学院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自2009年起,进入学院任职的教师以人才引进为主要来源,主要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国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教师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2.1.2 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根据学院师资发展规划,注重调整师资基本构成,及时进行师资队伍的数量补充,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高教师的学历,进行教师岗位择优聘任,使学校的师资队伍数量得到保证,质量逐步提高,结构更趋合理。建筑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 ,初级职称3人;且年龄结构合理,其中30岁以下6人, 31-40岁 5人,41-50岁3人,51-60岁2人。 图2-2 教师年龄结构 图2-3 教师职称结构2.1.3 建筑学专业教师专业背景 建筑学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专业背景较好,70%的教师专业背景为建筑学专业,且大多数教师的本科背景与硕士专业背景一致。建筑学专业还聘请多位省内外建筑界知名人士、设计院骨干设计师担任兼职教授,协助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例如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聘请建筑设计院的张义斌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来院担任09级建筑学的建筑设计课任务。表 2-1 建筑学专业教师专业背景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1鲍继峰男64教授研究生硕士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2李勇男53教授研究生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3付瑶女40教授研究生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4张九红女40教授研究生博士天津大学建筑技术5安艳华女42副教授研究生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6吕建梅女42副教授研究生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7吉燕宁女36副教授研究生硕士同济大学城市规划8陈茹女43教授本科学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9曹文辉男34讲师研究生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10李丹阳女30讲师研究生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11谢晓琳女29助教研究生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12郝妙琦女26助教研究生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13满红女34讲师研究生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14赵钧女30讲师研究生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15丁鹏男30讲师研究生硕士鲁迅美术学院油画16唐丽娜女29助教本科学士沈阳建筑大学艺术设计2.1.4 师生比合理的生师比,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近3年,通过人才引进等措施,保证了在学生数增加的情况下,生师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表 2-2 建筑学专业近3年的招生人数2009年2010年2011年合计建筑学专业学生数5986942392.2 专业带头人鲍继峰教授,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受聘为我院建筑与艺术系建筑学专业带头人,承担该专业的建筑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注重教书育人,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教学效果好。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5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和教材6部,主审教材2部,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3项。表 2-3 专业带头人鲍继峰任课情况一览表课程名称任课学期专业班级学时数建筑设计1-建筑认知、滨水茶室、别墅设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建筑学09-1128建筑设计1-名人纪念馆设计、幼儿园设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建筑学09-1128建筑设计1-建筑认知、滨水茶室、别墅设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建筑学10-2128建筑设计集中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建筑学09-12周建筑设计集中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建筑学09-12周建筑设计集中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建筑学10-22周表 2-4 专业带头人鲍继峰主持参加科研项目一览表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项目经费起止时间主持/参与沈阳市村镇住宅研究沈阳市科委课题5万19982003主持沈阳市村镇住宅形式和建筑体系研究沈阳市建委课题5万19982003主持注册建筑师制度影响下的建筑学教育改革辽宁省教委课题 B类19982000主持辽宁省小城镇人居环境研究建设部课题 B类2004至今主持辽宁省小城镇人居环境研究辽宁省教委课 B类2004至今主持表2-5 专业带头人鲍继峰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发表时间排序备注开放性海滨休闲广场空间特色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月1独立住区休闲广场研究科技促进发展2009年2参与东北新农村文化广场设计初探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9月2参与回到城市与建筑的本源生活时代建筑2007年11月1独立辽宁省小城镇休闲广场特色性探讨建筑与预算2007年10月1独立多元聚合的逻辑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月2参与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综议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1月2参与村庄整治中住宅区内部废旧坑塘政治模式研究以沈阳市吴三家子村整治为例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6年12月2参与建筑变脸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固有表情的延续天大论文集2006年10月3参与建筑空间与装饰空间的一致性南方建筑2006年9月2参与村庄整治项目实施路径探讨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年8月1独立酒店建筑大堂人工环境探讨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7月2参与谈建筑中的登临空间重庆建筑2006年6、7月合刊2参与小议传统建筑中的栏杆意匠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4月2参与沈阳村镇人居环境发展探讨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10月1独立从别墅的历史发展看传统居住环境意识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10月2参与乡村外部空间环境整治规划的探讨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年9月2参与城镇建筑整体性前析建筑与预算2005年8月1独立浅析道家“朴素自然观”与园林景观设计南方建筑2005年6月2参与建筑屋顶造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设计手法浅议建筑与预算2004年6月1独立建筑屋顶造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设计手法浅议建筑与预算2004年6月1独立城镇休闲广场座椅设施的探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5月2参与建构户外广告牌的街道景观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2月2参与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灰度处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1月2参与基于城市设计角度的角落空间环境设计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2月2参与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广场设计探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1月1独立村镇住宅由“生存型”向“文明型”发展趋势的探讨 小城镇建设2001年6月1独立对辽宁住宅设计的思考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2月1独立对在注册建筑师制度影响下的建筑教育的思考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1月1独立对辽宁市民休闲广场的思考建筑与预算1998年4月1独立从城市设计入手改善沈阳形体环境建筑与预算1997年6月1独立对跨路条状发展小城镇规划的思考辽宁村镇建设1996年1月1独立谈村庄建设规划的两条重要原则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年4月1独立风景环境与风景建筑建筑师1990年7月1独立风景建筑空间序列浅谈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2月1独立表 2-6 专业带头人鲍继峰获奖情况一览表获奖内容获奖等级获奖时间辽宁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辽宁省教委二等奖1993年9月沈阳市土木建筑学会先进工作者沈阳市土木建筑学会1996年8月中国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中国建筑学会三等奖1999年8月辽宁省建设厅建筑评论辽宁省建设厅一等奖1999年7月沈阳建工学院2000年教学成果沈阳建工学院特等奖2000年11月辽宁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辽宁省教育厅二等奖2002年12月论文村镇住宅由“生存型”向“文明型”发展趋势的探讨一等奖2001年12月“小南天主教堂广场规划及周边环境改造”获沈阳市建委勘察设计沈阳市建委三等奖2003年“小南天主教堂周边广场规划及环境改造”获辽宁省建设厅勘察设计辽宁省建设厅一等奖2004年2月科研沈阳地区村镇研究获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沈阳市人民政府三等奖2004年11月科研沈阳地区村镇研究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辽宁省三等奖2006年2月沈阳建筑大学优秀学术个人沈阳建筑大学二等奖2006年12月辽宁省农村住宅适居性研究 获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沈阳市人民政府二等奖2007年表2-7 专业带头人鲍继峰自编教材及著作情况一览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参编出版时间简明建筑与城市规划汉英-英汉词汇手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主编2009.4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审2009.1建筑实用大辞典沈阳出版社主编1992.6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必读中国建工出版社主审1996.1建筑设计知识东北大学出版社主编1998.4千山寺观中国建工出版社主编待出版闾山北镇庙中国建工出版社主编待出版现代小住宅施工图集中国电力出版社参编2003.4简明建筑与规划英汉汉英词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主编2007.42.3 师资培养建筑与艺术系有明确的师资培养计划,制订了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的暂行规定、建筑与艺术系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根据相关政策、计划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教研及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近几年取得明显的效果。定期以不同方式选送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现有50%教师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等院校进行考察学习,近三年对外交流、学习、研讨会的教师占总数的75%以上。科研方向明确,具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的能力。建筑学专业教师一贯重视科学研究,积极参加科研与教研。近年来,建筑学专业教师主持参与科研项目23项;发表科研论文73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4部。目前教师正在承担的科研立项课题,进展也很顺利,显示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建筑学专业教师整体科研水平高,具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的能力。表2-8 建筑与艺术系近三年对外交流情况序号研讨时间参加研讨人员活动内容012009-10-1鲍继峰、吉燕宁2009建筑教育大会022010.9.24 -26张九红、安艳华第十三次全国建筑技术学科学术研讨会032010.6.20-21谢晓琳、吕建梅、陈茹、曹文辉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暨2010文教建筑设计论坛042011-5-8鲍继峰、谢晓琳2011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052009.9.12-14吉燕宁、钟鑫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062009.9.17-19钟鑫等城市规划专业教师2009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主导委员会年会072011.9.20-22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师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082010-7-10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教师2010年“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092010-6-1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教师2010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102011.5 -6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教师2011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112011.9.20-22美术教研室教师建筑美术研讨会(内蒙古工业大学)表2-9 建筑学专业教师主持参加科研项目一览表姓 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项目经费起止时间主持/参与鲍继峰沈阳市村镇住宅研究沈阳市科委课题5万19982003主持沈阳市村镇住宅形式和建筑体系研究沈阳市建委课题5万19982003主持注册建筑师制度影响下的建筑学教育改革辽宁省教委课题B类19982000主持辽宁省小城镇人居环境研究建设部课题B类2004至今主持辽宁省小城镇人居环境研究辽宁省教委课B类2004至今主持吉燕宁城市公共设施指标体系研究沈阳市规划局40万2007-至今参与城市更新规划的方法与理论研究沈阳市规划局40万2007-至今参与谢晓琳辽宁省小城镇形态演进研究国家建设部课题2万20062010参与辽宁省乡村聚落的变迁研究国家建设部课题2万20072011参与丁鹏海城农业高薪技术区规划研究海城市耿庄镇政府20万2009-2009参与营口大学城景观规划设计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3万2009.5-2009.12参与大连瓦房店8村庄新农村规划设计研究瓦房店市村镇建设办公室64万2009.2-2009.12参与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工业污水处理与景观生态设计量化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002009.1-2011.1参与中西方医疗户外空间沈阳建筑大学青年科学20002009.1-至今参与张九红铁路交通噪声对住宅小区环境影响分析沈阳九洲福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万2009.7-2009.12主持住宅小区风环境计算机模拟分析沈阳万科天琴湾置业有限公司6.5万2010.01-2010.12主持生态建筑低碳建造技术研究2010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万2010.10主持安艳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泰珑悦高尔夫社区(北地铁)辽宁翰鸿置业有限公司12万2010.5-2011.5主持付瑶铁岭市新城区会议中心前期策划铁岭市规划局45万2008.10-2011.10主持铁岭凡河新城A3、A4、A5地铁概念性规划设计铁岭弘仁置业有限公司45万2010.4-2013.4主持铁岭新弘国际城一期第一标段铁岭弘仁置业有限公司59万2010.01-2010.12主持铁岭新弘国际城一期第一标段铁岭弘仁置业有限公司98万2011.01-2011.12主持铁岭诚信富方项目建筑设计铁岭欣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5万2011.01-2011.12主持表2-10 建筑学专业教师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发表时间作者排序独立/参与张九红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天然采光影响因素分析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年5月1独立城市地铁站照明节能研究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4月1独立既有建筑天然光环境的改造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3月1独立安艳华SI住宅的可变性及其技术浅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3月1独立沈阳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外保温技术应用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2月1独立沈阳地区既有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浅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1独立李勇建筑创意的模型建构与辩证思考建筑创作2010年9月1独立付瑶谈中小城市户外广告规划建筑与环境2010年2月1独立模糊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中华民居2010年10月1独立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华民居2010年10月1独立浅谈传统建筑符号在立面改造中的应用-以沈阳满融街区改造为例中华民居2010年10月1独立品读喜马拉雅中心中华民居2010年10月1独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1独立符号学之墙解初探四川建筑2008年2月1独立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完美交织中外建筑2008年1月1独立廉租房户型的适应性设计建筑与环境2010年5月1独立古典意蕴的现代匠艺展现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1独立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曲空间山西建筑2008年1月1独立品读Lva州立保险公司办公楼,吕贝克,德国中外建筑2009年1月1独立吉燕宁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用地规划动态设计方法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论文集2007年1独立沈阳故宫保护规划以原红墙广场改造为例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论文集2008年3月2参与美国雨水流量计算方法的简介及启示辽宁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2007年7月2参与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用地规划动态设计方法辽宁振兴规划理论与实践2006年7月1独立谢晓琳更新与自我浅谈潢川的小城镇建设建筑与环境2009年6期1独立谈辽宁乡村聚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筑与环境2009年1期1独立满红过程化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研究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究会论文集2010年6月1独立曹文辉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08年5月2参与大庆市登峰居住区九年制学校设计实践山西建筑2008年12月1独立凝固的历史书浅析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云南建筑2008年8月1独立郝妙琦城市滨水公园节点空间设计探究以沈阳五里河公园为例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年1月1独立开放性海滨休闲广场空间特色探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月2参与唐丽娜浅谈绘画的“形”与“型”大众文艺2011年3月2参与浅谈对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文学与艺术2010年2月2参与浅析室内空间的设计手法美术大观2011年6月1独立丁鹏浅析室内空间的设计手法美术大观2011年6月2参与浅谈绘画的“形”与“型”大众文艺2011年3月1独立浅谈对建筑美术教学的几点感悟艺术广角2008年5月1独立浅谈对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文学与艺术2010年2月1独立表2-11 建筑学专业教师获奖情况一览表姓名获奖内容获奖等级获奖时间满红建筑设计基础(上)辽宁省第十一届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辽宁省优秀奖2010.9建筑概论课件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文科组教育厅 优秀奖2007.10.23第十届全国多媒体大赛优秀奖2010.10.1沈阳建筑大学2007年度优秀教师沈阳建筑大学优秀教师2007.9.10沈阳建筑大学2008年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沈阳建筑大学二等奖2008.4.3沈阳建筑大学2010年度优秀教师沈阳建筑大学优秀教师2010.9.10吉燕宁沈阳浑河滨水区综合开发规划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获奖项目辽宁省一等奖2006.1.6中街路北正阳街东商业建筑详细规划院优秀设计规划院三等奖1999.12.24铁西区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研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重大贡献奖三等奖2002.2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改造规划辽宁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一等奖2002.3.102003年度市直机关优秀团干部市直机关2004.42004年度市直机关优秀团干部市直机关2005.5沈阳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先进个人沈阳市2005.12沈阳浑河滨水区综合开发规则辽宁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辽宁省一等奖2006.2.27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用地规划动态设计方法辽宁省城市规划优秀论文辽宁省一等奖2006.7.20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用地规划动态设计方法第十五次东北三省城市规划美术交流会东北三省一等奖2006.8.26沈阳浑河滨水区综合开发规划辽宁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辽宁省一等奖2006.2.27谢晓琳关东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以辽宁铁岭“关东文化驿站”项目策划为例二等奖2009.10城镇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统的方法三等奖2009.10唐丽娜装饰画辽宁省第十一届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辽宁省教育厅优秀奖2010.9沈阳建筑大学城建学院2009年度优秀教师校优秀教师2009.9综合商务写字间室内设计全国第四届环艺学年奖工程方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组委会银奖2006.12油画作品真汉子首届“美术大观杯”全国教师艺术作品双年奖美术大观、辽美出版社二等奖2011.9丁鹏皮口令港工业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辽宁省二等奖2009.12美术作品三状态第九届高校建筑美术研讨会教师美术作品展高校建筑美术研讨会入选2008.10油画作品青春首届“美术大观杯”全国教师艺术作品双年奖美术大观、辽美出版社二等奖2011.9美术作品生活过的地方第十一届高校建筑美术研讨会教师美术作品展高校建筑美术研讨会入选2011.9.23吕健梅沈阳地区村镇住宅研究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工作重大贡献三等奖2006.2表2-12 建筑学专业教师自编教材及著作情况一览表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参编出版时间鲍继峰简明建筑与城市规划汉英-英汉词汇手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主编2007.10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参编2009建筑实用大辞典沈阳出版社主编1992.6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必读中国建工出版社主审1996.1建筑设计知识东北大学出版社主编1998.4千山寺观中国建工出版社主编待出版闾山北镇庙中国建工出版社主编待出版现代小住宅施工图集中国电力出版社参编2003.4简明建筑与规划英汉汉英词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主编2007.4满红用PowerPoint 2007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用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参编2011.2安艳华建筑构造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编2009.12建筑构造下华中科技大学主编2010.02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主编2010.8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主编2010.83、教学基本建设3.1人才培养方案3.1.1 根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我院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有较宽的专业面和开拓创新意识并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及有关建筑管理、建筑学科学研究和建筑教学工作。根据培养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建筑学专业知识结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有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需要它们之间的紧密配合。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教学计划都体现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配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适当,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结构适当。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强有力保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4个模块。(2)根据建筑学专业能力结构需要,设置实践环节根据学院的定位,作为教学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为了适应建筑学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需要,我们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形成课程调研、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的实践环节,特别是通过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项目设计工作能力。3.1.2 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我院工科公共基础课平台为主,设置建筑学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 以我系建筑类主干基础课为主,以规划类主干课程为辅构建建筑学专业学科技术基础必修平台。建筑类: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建筑构建、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材料规划类: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以学生工程能力为主,充分利用学校校内资源和区域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以创新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验和研究型学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拓宽知识模块组成:(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马列主义哲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思想,了解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审美素质和修养;了解本专业所必须的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操作原理和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美学知识以及有关的绘画基础和表现技法;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构造特点;了解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了解建筑经济和建筑法规知识;作为教学特色之一,了解模型辅助建筑设计的优势,掌握模型制作的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AD操作原理和方法及相关建筑设计软件的应用。(3)专业知识了解建筑设计前期策划知识;建筑设计课程注意地域性知识内容的安排,使学生了解、掌握地域性建筑的风貌特征、历史沿革、建筑材料、设计方法等相关问题, 能运用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从事一般的大、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特别是具有解决本地区实际设计课题的能力;了解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知识; 掌握建筑设计规范;了解和掌握室内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对一般的建筑室内环境进行使用功能、精神功能、视觉艺术和环境质量的综合设计;掌握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城市景观、雕塑小品、园林绿化的方案设计。(4)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和绘画的知识与方法,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了解和掌握环境心理学,重视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5)拓宽知识了解和掌握城市社会学、人文科学、绿色建筑学等与建筑学相融合相交叉的前沿学科知识。3.2教学改革3.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鼓励广大教师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推行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使用多媒体CAI课件。一方面增强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有利于实现教师精讲、多练、重理论、重实践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动画、影音等丰富的教学资料,可以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实物形象,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本专业多门次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目前学院95%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3.2.2 实施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1)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重视设计课的反馈环节,每一次草图及正图完成后都要组织评图,不断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建筑与艺术系重视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的过程组织和设计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创作的动态过程中了解各阶段的情况及彼此的关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调整并逐步实现创作意图的能力。了解建筑师从前期策划、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实施等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掌握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群众参与的工作方法,有能力在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拟定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有能力应用建筑设计原理进行建筑方案设计,能综合分析影响建筑方案的各种因素,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调整和取舍。1 强调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各设计从前期准备到成果展评,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通过从接受任务、获取必要信息、完成任务、接受反馈这样反复,熟悉设计的过程以及与注册建筑师制度接轨后建筑师的全方位业务,使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2 题目各有侧重。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依据问题要素并结合相关知识,使每个设计题目要求和设计结果各有侧重,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3 因材施教,培育个性。对每个设计都有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