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32639714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与检测课堂探究与检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首页首页末页末页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历史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195619761976年年) )第第8 8课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科学技术的成就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首页首页末页末页课程要求学习重点了解“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和“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研制“两弹一星”体现出的精神。一、“两弹一星”1.“两弹一星”指 、 和 。2.研制目的: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美苏的 和核垄断。3.经过:(1)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课前预习课前预习首页首页末页末页原子弹原子弹 导弹导弹 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核讹诈核讹诈原子弹原子弹 (2)1964年,导弹试飞成功。(3)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实现核爆炸。(4)1967年,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 爆炸试验。(5)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氢弹氢弹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第 个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4.影响:“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是我国国防 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是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大大提高了中国的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五五现代化现代化国际地位国际地位5.“两弹一星”的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二、“东方魔稻”_ 1.成功培育时间:1973年2.人物: (杂交水稻之父)3.2019年,袁隆平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袁隆平4.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 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 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粮农粮农粮食短缺粮食短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二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首页首页末页末页(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目的: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维护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材料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项目首次试验年份 试验次数 备注美国1945年1032次苏联1949年715次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英国1952年45次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之次数法国1960年210次中国1964年45次(2)据材料三,说明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特点:起步时间晚,总试验次数少。特点:起步时间晚,总试验次数少。原则: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原则: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家使用核武器。1.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课堂检测课堂检测首页首页末页末页B2.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A.邓稼先 B.华罗庚 C.袁隆平 D.钱学森课堂检测课堂检测C3.“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者”这是组委会给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能、核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弹、导弹课堂检测课堂检测D4.“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则真实地再现了著名科学家 的科学品格。( )A.钱学森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课堂检测课堂检测D5.在中国成功试爆氢弹时,成为世界第 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 )A.二 B.三 C.四 D.五课堂检测课堂检测C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首页首页末页末页D2.“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课后作业课后作业D3.为庆祝“神舟十一号”的发射,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以下图片,其中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课后作业B4.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原子弹爆炸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飞机课后作业课后作业A5.中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课后作业课后作业D6.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C.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开放课后作业课后作业C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媒体对我国的两项科技成就评论如下:“中国于十月十六日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使全体热爱和平和社会主义的人感到宽慰”“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两个评论分别指的是( )A.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核导弹发射成功、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课后作业课后作业B8.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主要是因为他( )A.是“两弹一星”的功臣 B.“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C.对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对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B9.对于下图“吃饭靠两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好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科学技术指籼型杂交水稻C.“政策”与“技术”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体现出人们依然受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课后作业课后作业D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中的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C.“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课后作业课后作业C二、综合题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向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学习,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材料二 2019年6月,袁隆平参观了寓意“天下粮仓”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并在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若在全球50%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计算,稻米总产量可增加1.5亿吨,可多养活超过4亿人。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的是什么?写出两位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2)你能回答出197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里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如何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原子弹、导弹;钱学森、邓稼先等。原子弹、导弹;钱学森、邓稼先等。成就: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就: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弘扬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弘扬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勇攀高峰等。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勇攀高峰等。(3)阅读材料二,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的优良水稻品种的名称是什么?他被誉为什么?(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之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推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战略;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的条件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的条件等。等。(言之有理即可言之有理即可)首页首页末页末页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