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下册教案设计:《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初二地理教案设计:众多的人口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32466352 上传时间:2021-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下册教案设计:《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初二地理教案设计:众多的人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下册教案设计:《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初二地理教案设计:众多的人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下册教案设计:《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初二地理教案设计:众多的人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下册教案设计: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2、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3、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教材分析“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是第三课的教学重点。该项目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意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祖国认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百姓生活十大变迁的最新数据。(2)搜集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3)搜集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我国在国防、外交等方面巨大成就的资料,并能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讲述。2、教师准备整理学生搜集的材料,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课前展示课件1:背景音乐,播放歌曲好日子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二单元国情篇的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展示课题)教师板书:感受共和国的巨变环节二:百姓生活大变迁教师:同学们,课前你听到的那首歌曲是什么?(学生答:好日子)这首歌映出了老百姓生活变迁、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心情。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展示课件三:畅所欲言教师:1、照片是生活的历史记录,请同学们观察课本3435页的照片,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2、围绕衣、食、住、用、行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新变化。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略)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适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和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饮食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讲宽敞,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轿车也开始驶入寻常百姓家(展示课件四:轿车进入家庭的图片)-教师:我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文化生活呢?让我们来看一个节目的片断(播放视频),看完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不光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读书看报、影视歌舞、运动健身-居民的吃、穿、用、住、消费向优质、高档化迈进,花钱买健康、买知识、买时间、买时尚、买新鲜成为居民新的消费观念和追求。百姓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教师: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同学们搜集反映百姓生活十大变迁的最新数据,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感受。展示课件4:百姓生活十大变迁教师补充恩格尔系数的资料展示课件4:恩格尔系数教师: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数据,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巨大变迁,同学们能不能概述一下有什么变化。展示课件五:结论:我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开始了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转变。环节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教师板书: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展示课件五:案例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总结:1、刘长春的落败反映出旧中国国际地位和体育水平的低下,在刘长春当时留下的老照片中,他抱歉地看着后人,目光无奈,身影单薄身后没有强大国家支持的中国运动员,只能在奥运竞技场上徒唤奈何!刘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有国家强有力的支持。2、几代中国人的努力,中华民族彻底结束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历史,正逐步实现全面复兴;同学们,“国运盛,体育兴”,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几代中国人的努力,中国在各个领域寻找到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信,中国选手已夺得82枚奥运会金牌,中国还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加入了世贸组织、实现了飞天梦、让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发言权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都是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同学们,你们知道综合国力的含义吗?展示课件5:名词点击(音频资料)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是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不是这些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能力。2、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师: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教师: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同学们搜集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与分享,从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下面我们进行交流。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展示课件6:体现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视频资料教师:同学们,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铁路建成通车,一辆辆汽车下线、一款款新型手机、电脑问世、一批批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三峡水利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高科技领域,我国在世界上已占有了一席之地,有11%的领域居国际领先地位。教师:刚才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点课件)祖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国防和外交方面有哪些巨大成就呢?下面我们交流、分享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3、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我国在国防、外交等方面巨大成就的资料,并就其中的一方面向同学讲述,与同学们交流分享。教师:老师也收集到一些资料,跟同学们分享。教师展示课件7:收集到的祖国三次阅兵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同学们,阅兵式是国庆大典中声势最大的一项活动。在这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中,尽显一个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500多万部队,绝大多数是步兵。在这一年的开国大阅兵中,以步兵、骑兵为主,海军只有两个排面,空军只有17架飞机。在16400名受阅官兵中,技术兵只占3%,甚至还有骡马炮兵穿行天安门广场。而今,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为包括陆、海、空和第二炮兵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向现代化迈进、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陆军中装甲兵、炮兵等技术兵种已占70%;海军已拥有水下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5大兵种;空军已拥有航空兵、空降兵、地面防空兵兼雷达兵;二炮兵已形成了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我国是世界上五个核大国之一,具有战略核反击能力,等等。让学生谈感受。教师展示课件8:收集到的我国在外交等方面巨大成就的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环节四:项目总结教师:同学们,踏着改革开放的旋律,共和国一路走来,她用辉煌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壮丽画卷。展示课件9:共和国55年的辉煌成就环节五:布置活动作业教师:老师在这里给同学们布置个活动作业展示课件10:实践活动作业教师:同学们,抚今追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壮志凌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序曲,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还将凑出更多优美的乐章。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的明天祝福!在祝福祖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初二地理教案设计:众多的人口一、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内容点析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 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本节教材通过正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4.总之,本节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数据比上一节要多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就成为本节突出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训练学生学会分析课本插图、数字和文字材料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国情主要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当前人口基数大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本节需要理解的人口观点和原理是: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分布要与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本节需要掌握的地理数据是:我国有12.95亿人口(2000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200万左右;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2000年)。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12课时。二、教学过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引入新课(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2.转折深入(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再由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课本活动教材,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以及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印发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构成和人口素质。例如利用“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构成”“中国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还可以举例说明我国四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口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图表反映我国人口中大学、中学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数值还不高,再依据“中国各省(区、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图及“各省(区、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图,分析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人口教育的宣传图片,教育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人口东多西少】1.仍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先让学生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再指导学生计算中国人口的平均密度,与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人口密度相比较,说明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特点。2.在讲我国人口分布时,重点应放在如何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上,让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来识别人口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这些内容不要单凭教师讲授,要在教学过程 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问我国大约每平方千米多少人?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样就复习了人口密度这个概念。还可以选出我国东、西部地区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情况(例如完成活动教材),训练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并在“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状况的印象。3.在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时,要及时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观察。例如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的是什么颜色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黑河和腾冲,列表分析“黑河-腾冲”这条“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识。4.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要仅限于自然条件的好坏,要启发学生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去思考。用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矿地区的事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分布是在不断变化的。5.在人口国情教育中,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在教学时间又可容纳的条件下,可以对我国人口增长、分布、结构、年龄构成、文化素质现状做一些补充说明,并分析这方面的地区差异。例如,通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表,指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一方面后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到20世纪末,我国面临又一个新的生育高峰;通过“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图表,补充指出我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的人口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