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是什么》+高三语文教案:鉴赏诗歌的形象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32281176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是什么》+高三语文教案: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是什么》+高三语文教案: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是什么》+高三语文教案: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是什么教学设想本课文拟用一个教学时完成。如有可能,建议语、政、历三科老师能集中一起备课,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分析本课文,以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讲授,亦可从文科综合的角度,不光是从语文的角度,可以揉进哲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一、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初步了解孔孟思想观点的异同点;2.掌握本文中出现的词和成语;3.背诵孔孟的名言警句。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物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原因的能力。情意目标:为孔孟两位伟大的哲人自豪,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骄傲。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搞懂课文中的注释;2.把课文中谈及孔孟两人不同思想观点的语句画出来。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大成至圣老师”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举,孔孟之道并提,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认为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他们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被认为毫无二致。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引出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投影以下文字资料,并配以朗读。也可不要配音朗读。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或学生读)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少“贪且贱”及长,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三、研习课文导读第一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总认为孔孟是一体的?(形影相随,孔称“至圣”,孟称“亚圣”,孔有论语,孟有孟子,孔主张“成仁”,孟主张“取义”总之,从两人“尊号”、著述、主张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形影相随,孟随孔,有孔则有孟。)(板书:形影相随)2.那么,真的是如影相随,孔孟一体吗?(由此一问,导入第二、三、四自然段的阅读)导读二、三、四自然段。1.请同学迅速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教师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人性、人际。学生按课文内容找出答案。教师将答案以板书形式列出。2.通过以上列举分析,我们清楚了,虽然我们张口就说“孔孟之道”,实际上“孔”“孟”除了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之外,两人还各有其“道”主张见解并不完全相同。文章的深刻就在于此,作者并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引导我们深长思之,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读五十一自然段。1.这七个自然段落,集中分析了孔孟不同的原因。请同学看一下,个性不同是二人主张不同的原因吗?(是,又不是。因为作者明确指出“不能说无关”,能解读这个句式,就是有关的意思。但作者用了上述句式,表达“有关”的成份就压到了最低点,实际上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有关,但关系不大,基本无关,另有原因在。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1)相去两百年,中国局势,已起了很大变化;(2)此一时,彼一时)2.孔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虽有战事,但不足以造成全社会的动荡;礼的约束力虽不太大了,但仍有影响;孔子认为“克已复礼”可行)板书:社会相对宁静。3.孟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时代动乱,国君草菅民命,孟子认为,恢复过去是不可能了,要改弦更张)板书社会十分动乱。高三语文教案: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目标】了解鉴赏诗歌形象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掌握古诗鉴赏的答题步骤。【教学重点】归纳鉴赏诗歌形象的答题步骤【教学难点】规范鉴赏诗歌形象的答题步骤【教学方法】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1.分类: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八种主要人物形象:3.规范答题(1)常见设问方式A.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B.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C.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2)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形象特征(什么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歌如何塑造的形象);第三步:明确形象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3)答题模式(4)真题示例例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5)以法解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蕲,通“祈”,求。三折肱,左传定公十三年载:“三折肱,知为良医。”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 黄几复为官清廉,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好学不倦,不得志。(二)、景物形象:1.分类: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2.常见意境的特点3.规范答题(1)常见设问方式A.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C.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答题步骤第一步: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3)答题模式(4)真题示例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参考答案 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表现出作者留恋自然的心态。(5)以法解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春中田园作王 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注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注觇(chn):察看。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 鸣叫的斑鸠,雪白的杏花,繁忙的农事,回归的春燕,崭新的农历,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三)、事物形象:1.分类2.规范答题(1)常见设问方式A.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B.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C.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2)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3)真题示例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北陂注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陂: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3分)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雅致清艳、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开放在清丽、洁净池水边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美景之中也流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4)以法解题(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