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0003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972691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950003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3950003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3950003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第1篇】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时代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努力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农民群众互助共济的参与度,真正实现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三赢局面,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2016年工作总结(一)、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农医局有关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工作布置和安排,我镇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镇的新农合基金的收缴工作任务。镇总人口5.4万人,农业人口数48455人,辖17个行政村,1个管理处。全镇参合农民为44429人,参合率为96%以上,筹集到新农合基金为2665740元。其中农民个人自愿缴费金额为2368380元,民政统筹297360元(民政五保、低保户、优抚对象)。使全镇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医疗救助,减轻农民看病花费的负担,真正使农民得到了实惠。2、工作成效(1)、2016年完成全镇参合农民报销合计:40259人次。报销总金额合计:10397652.97元。农医所报销31624人次,报销金额1978931.97元。其中门诊统筹报销30832人次;报销金额610429.27元;住院分娩报销40人次,报销金额12970元;住院补偿321人次,报销金额1198338.9元;特殊门诊161人次,报销金额157193.8元。卫生院报销8935人次,报销金额8446080元。(2)、完成外伤调查382例。(3)、农医所按时把农民参合费上缴到县财政局,把各村的收款收据收到农医所并且和各村核对好金额,把要增加、减少、分户、迁出、死亡等变动的情况在台账上填写清楚,做到收据、台账、新农合证人数相等,信息正确无误。(4)、组织全镇各村所定点就诊单位乡村医生进行医疗卡信息系统培训,为下一步全面发放农合卡打下了良好地基础。 农合卡已制作好,总计10000张,所有已完成了激活工作。(二)、主要工作情况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了新农合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是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将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并制定了新合工作的实施办法相关制度。二是精心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成立了专门工作组,按照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民群众参保,经办机构积极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农医所及镇村干部明确各项工作岗位责任、工作制度,告之农民朋友报账程序及经办机构指南。2、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大影响力。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注重从多方面、多层次做好宣传工作。将宣传单贴在新医疗的后面,使老百姓明白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定期公示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情况,利用受益补偿中的实例,进行广泛宣传。在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过程中,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不但是受理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之所,更是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重要阵地。3、强化管理,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好坏、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广大农民最关心的是医疗费用补偿兑现问题,办公室工作人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政策,严格把关,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对报销人数、金额等张榜公布。四、存在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稳定畅通的筹资渠道,资金筹集难度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强,未形成群众自觉行动。二是有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有的村干部对政策还掌握不够,对工作不够积极重视。三是门诊医生出地对利益驱动,在宣传上有偏移。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有待我们今后加强克服和改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门诊统筹报销工作;2、住院按比例报销工作;3、新农合惠农卡的发放工作;4、特殊门诊(慢性病)报销工作;5、新农合参合信息核对、录机等日常工作;6、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任务。二、2017年工作计划(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抓落实。新农合工作是一件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镇党委、政府一直把它作为一项履行政府职责的民生工程来抓。我镇在2007年12月底成立了农医所,作为镇政府的常设机构,安排了一名班子成员分管,配备了专职人员,提供了便民服务窗口,添置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施。确保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做到了无钱办事、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各村村干部既要协助收缴农民参合自筹资金,又要宣传新农合政策,有时也帮困难群众代办报销医药费。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新农合工作深入人心,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赞扬。(二)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为有效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我们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通过电视、宣传资料、横幅、宣传栏、永久公示牌等方式宣传新农合政策,今年我镇发放宣传单4500多份,做到全镇农户每户一份,再是通过村干部和乡村医疗人员,特别是已受益的农民现身说法,为我镇营造了良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氛围,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补偿公示工作,镇、村两级每月按时、准确的公示农民住院报销和门诊报帐情况,增加了新农合补偿的透明度,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对新农合补偿的知晓权和监督权,从而提高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三)热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我镇农医所本着以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接待每一位来报帐的群众,耐心讲解新农合政策补偿中需提供的一些资料,对于手续不全的报账群众,能口头说清的,就口头告之,不能口头说清的,就用笔写下来,并交待清到哪里补办手续,尽量做到不让群众走冤枉路。对诊所门诊报账出现差错的医生。耐心与他一一核对,找出问题,说明原因。对于手续齐全的报账群众,况月兑付,确保了参合住院农民一次性报账成功率在98%以上。对于那些家中儿女没在身边的老人报账时,当地村干部主动上门代其到农医所办理,新农合运行7年多来,消除了农民脑海中报账难的阴影,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第2篇】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2016年我县新农合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乡、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新农合政策的要求,本着“完善、规范、提高”的原则,通过调整补偿方案、加强费用控制、强化监管措施,全县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有序、管理逐步规范、基金运行安全、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反映良好、民生工程得以落实。现将我县2016年新农合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农民参合情况。2016年全县共有71516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超额完成省、市下发的参合任务。(二)基金到位和使用情况。根据中央文件精神,2016年新农合筹资标准为380元/人,其中农民个人缴费60元人,计4284.69万元;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320元/人,计22851.68万元。全县应筹资27175.0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439.97万元(含利息264.95万元),全年基金使用26801.96万元,结余373.06万元。(三)参合农民受益情况。2016年,全县获得新农合补助资金的农民达1284548人次,共补偿26801.96万元。其中新农合住院补偿受益91072人次,补偿金额19645.81万元;门诊统筹补偿1175167人次,补偿金额4760.22万元;住院分娩补偿4816人次,补偿金额660.52万元;其他(狂疫、结核、两癌筛查)补偿16495人次,补偿金额1735.41万元。二、工作措施(一)紧抓落实不放手,科学调整补偿方案。为落实好惠农补偿政策,根据上级相关政策和基金规模的扩大,我县适时将补偿方案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我办根据2016年全县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系统分析,科学测算制定了2016年补偿方案。及时调整了门诊、住院补偿标准;全年补偿封顶线高达12万元;继续实行农村五保户在县、镇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免政策;继续开展农村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实行农村孕产妇县乡住院分娩基本医疗全免费工作;增加特殊慢性病病种至69种;开展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等惠民政策。年底对年度内患重病、大病住院医疗总费用超过7万元以上的参合患者实行二次补偿,使参合农民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二)紧抓监管不留情,规范定点医院行为。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我们自始自终狠抓医院监管,多措并举,确保新农合每一分保命钱都用在参合患者身上。具体要做到“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准入评审机制。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今年11月份,由县卫生局牵头对县、镇乡、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重新认定,并开展了首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我们高标准重新设置要求,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重点考核定点医疗机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医疗服务管理、新农合信息管理、医药费用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方面情况。评价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和程序进行,按总分千分制计分,评定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诚信服务单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单位和不合格单位四个等级设置,对评定为诚信服务单位的医疗机构在补偿政策和支付结算上予以倾斜,对诚信等级较低的医疗机构实行重点管理,与定点资格准入和退出挂钩。同时,我县建立临床医生新农合服务信用档案,发现医疗服务行为严重违规及开单提成、促销提成者,给予个人不诚信记录,并视情节暂停或取消其新农合处方资格,以促进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全面规范。二是严格信息技术监管。建立县农合办、镇乡农合站、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网络管理系统,与省、市新农合平台进行了HIS系统对接,全面实行网上病人管理、信息传输和医疗费用审核、报销等信息化监管。去年我县新农合系统新增照相监管功能,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安装摄像头等拍照设备,在认真执行住院病人查房制度和身份核实的同时,通过摄像头或数码相机等方式,对病人本人及身份证件予以现场拍照,照片自动传入参合农民信息数据库,建立就诊病人的影像信息和照片档案。我们在审核稽查过程中,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索引查询,进行身份核实,杜绝冒名就医补偿现象发生。三是严格稽查处罚制度。我办采取常规稽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门诊、住院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督查,明确规定每周镇乡审核员对定点医疗机构日常督查两次以上,县农合办每月一小查,每季度一大查,每年在县卫生局带领下开展两次联合督查。今年我办以开展坚决打击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住院、村级门诊及五保户住院补偿等三次专项稽查活动,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查组及时下发了督查意见书,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对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严肃处理。(三)紧抓创新不懈怠,探索住院补偿方式。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杜绝挂床住院现象发生。我县在实行住院、门诊按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的同时,根据“医改”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创新了住院补偿方式,对除意外伤害医疗费用外,基本符合镇乡卫生院住院标准在门诊就诊的参合患者,实行门诊限额补偿,其补偿费用列入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实行总额控费制度。门诊限额补偿不设起付线,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按可报费用的40%予以补偿。并规定各定点医疗机构日均医疗费用。要求镇乡卫生院对门诊限额补偿患者按住院患者诊疗,医疗文书等按住院病历规范书写并存档备查。通过开展这种补偿方式,有效杜绝了部分患者仅在在镇乡卫生院诊查、输液治疗,但未真正在医院按住院病人管理的“挂床”现象,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四)紧抓服务不放松,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今年,我办成立了县政务服务中心新农合分中心,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对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上、服务上下功夫,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确保参合群众满意百分百。一是改善服务环境。根据县旧城改造指挥部的要求,我办将办公楼搬迁至大坪开发区办公,为改善参合群众的服务环境,我办新办公楼特设置新农合服务大厅,服务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将医疗费用审核、转诊审批、支票开取等新农合业务集中在新农合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补偿手续。二是完善内设机构。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业务需求,明确相关股室职责,年初对新农合工作进行细化和分工,将我县按人口比例大致分成三个工作片区,新农合服务大厅和三个片区组成四个服务窗口,由分管领导分窗口责任区管理,再安排各股室工作人员按职责分到各个窗口各司其职,做到责任到人,人尽其职。三是健全管理制度。为增强干部职工素质,提高新农合工作服务管理水平,我办完善建立工作制度、考勤制度、一次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责任制等,下发了关于对新邵县政务服务中心新农合分中心各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内容分为服务质量、工作纪律、办件质量三个部分,按季进行考核排队,设立绩效考核奖,对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的工作人员实行奖励,对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的工作人员责任追究,给予经济处罚,连续3次考核排名末位者,当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四是缩减补偿手续。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补偿,简化补偿手续,今年我办取消了新农合补偿开具支票,由补偿对象持身份证到县农业银行领取补偿款的环节,正式启动了新农合补偿网上银行支付业务。凡在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到我办新农合服务大厅办理补偿时,只需备齐所需资料,并持在邵阳市范围内农业银行开户办理的银行卡、存折或县农行代发的社会保障卡,便可直接转帐给补偿对象,解决了补偿对象为领取补偿款到县农业银行来回跑的辛苦,也避免了现金支付带来的安全风险,得到了参合农民的一致好评。三、存在的问题(一)新农合筹资成本高、难度大。现阶段我县新农合筹资方式主要采取由乡、村干部上门逐户宣讲、挨户收缴的办法筹集农民个人参合资金,筹资成本较高。且随着各级财政补助的增加,新农合个人筹资部分也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10元/人年增加到2015年的90元/人年,明年或以后几年也会逐步增加,在参合收缴时部分农民家庭困难的,一时难以交清。同时城镇居民医保把在校读书的学生那一块全部纳入到了医保部门管理,给筹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医院监管难度越来越大。新农合工作开展五年以来,我们的农合制度越来越完善,医院和参合农民在对我们农合政策熟悉的同时,对我们的监管方式也越来越了解,反监督能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参合农民有虚造假资料套取农合基金行为;二是定点医院存在服务不规范的现象;三是意外伤害补偿时,在入村实地调查中存在参合农民和医院相互配合,相互包庇,调查难度越来越大。(三)基金支出压力较大。今年我县虽然多次调整补偿方案,采取强硬监管措施,但基金支出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离市区较近,开展市级即时结报更方便就诊补偿,造成我县流向市级定点医院就诊病人不合理增长。尤其是重大疾病补偿比例省、市、县级补偿标准一样,流向省、市级医疗机构的参合患者越来越多。二是省、市、县、镇乡级住院实际补偿比越来越高,刺激了参合群众医疗消费,病人主动就医明显增多;三是省、市中途推出一部分惠农政策,造成基金增加支出;四是城镇职工医保出现亏损,医院将工作重心放在抓农合病人收入,尤其是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更加明显。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目前,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从行政推动层面过渡到规范管理阶段,由试点运行阶段推进到巩固提升的阶段。2017年计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保覆盖、保安全、保效益、保持续”的要求,不断优化补偿方式,规范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使参合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具体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优化农合补偿方案,确保补偿水平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及多年的经验,我们将认真探索更为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更为合理的新农合补偿方案,完善门诊住院补偿模式,扩大参合患者受益面,做到合理测算,做到在既防范新农合基金透支的同时,又提高了参合患者补偿水平。(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基金安全运行。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及时防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一是健全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二者制衡的有效机制,健全监管、审计、公开的有效措施,实行新农合补偿跟踪调查制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地用在参合农民身上。二是严格医疗费用审核。重点治理放宽入院指征、挂床住院等现象,对超范围用药、套餐式检查、小病大治等费用进行严格扣减。加强稽查考核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着力强化意外伤害排查,纠正冒名顶替套取补助的行为。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三是加大稽查处罚力度。创新改革稽查方式,利用下午和晚上时间对县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新农合工作专项整治稽查,对稽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存在挂床住院、门诊转住院、过度医疗等问题,实行“零容忍”,按照新农合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到位,情节严重者,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三)试点委托经办管理,探索农合补偿方式。我县将全面试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从新农合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为参合人员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各遴选出一家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意外害和大病保险,将为全县70多万参合农民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第3篇】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2016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化支付方式改革的有关要求,以破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为切入点,落实分级诊疗和“固定、有序、紧密”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促进病人合理分流,构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疑难危重再转诊”的看病就医新秩序,落实“医生下沉、基金下沉、病人下沉”的工作要求,全面提高医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基金使用效果,确保了全区新农合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一、2016年工作情况(一)受益面逐年扩大,新农合保障能力持续增强。1.基金总量逐年扩大。2016年,我区新农合个人缴费90元,各级财政补贴380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470元,全区共有34672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应筹集新农合基金17296.22万元。至12月,实际到位基金17296.22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贴13175.67万元,个人缴纳3120.55万元(含民政部门代缴93.62万元),基金到位率100%。2.基本医疗补偿水平不断提高。1-12月份,全区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到79.28%,实际补偿比为64.59%,同比增长22.41个百分点。新农合共为1105459人次补偿16116.79万元,其中普通门诊补偿1064874人次3289.02万元;门诊特殊病补偿1892人次453.06万元;正常分娩补偿1118人72.71万元;住院补偿37575人次11301万元。住院平均每人次补偿3007.58元,同比增加907.73元。其中乡镇医疗机构平均每人补偿1072.28元,同比增加165.59元;区级医疗机构平均每人补偿2604.75元,同比增加774.7元;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平均每人补偿7249.22元,同比增加3420.38元,有效缓解了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负担。3.大病保险补偿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人均30元的标准统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资金。2016年,通过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市分公司认真筛查,对2014年我区符合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的3302人次,补偿1796.4万元。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共有符合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2344人次,补偿1299.38万元,大病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减轻了参合患者家庭经济负担。4.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运行平稳。2016年,我区继续推行新农合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工作,全区共有129875人参加新农合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参保率37.46%,较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2016年1月1日-6月30日共有9652人次参保患者符合新农合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补偿,补偿医疗费用294.68万元,补偿资金按照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约定,已全部打入参保患者新农合“一卡通”账户。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共有符合新农合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补偿患者7346人次,应补偿243.02万元,按合同约定,将于2017年1月底前打入参保患者新农合“一卡通”账户。(二)强化基金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运行安全。1.落实各项制度,保障基金安全。管好、用好合作医疗基金,是新农合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关键。在基金的管理、使用过程中,我区认真执行甘肃省新农合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新农合会计核算办法、甘肃省新农合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等规定,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严格执行基金封闭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垫付报销、卫生和财政部门双印鉴审核结算、区乡村三级公示、年度审计制度,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滞留新农合基金。2.基金专户管理,严格报销审核。农民缴纳的参合资金全部进入区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再按规定用途和比例划拨。新农合基金(包括年度结余和利息收入)全部用于参合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同时,严格执行甘肃省新版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及新农合诊疗项目,严格报销审核,严把患者核查、病历审核、票据审核、数据审核“四关”。对使用目录外药品的费用、诊疗费用和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非疾病治疗项目以及违反政策规定等而造成的不合理费用,新农合基金均不予支付。3.坚持公开原则,主动接受监督。严格执行“事前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原则,要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定期对新农合基金报销、参合患者费用补偿、药品和诊疗收费情况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保证参合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异地就医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患者,由区合管办通过电话、邮件查询就诊医院、入户回访等方式予以核实、公示后补偿,有效杜绝了虚报冒领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新农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合理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确保了基金的正常运行和合理使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农民放心。(三)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我区根据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辐射范围、医疗卫生资源条件及参合农民医疗消费需求,综合确定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门诊人次总量,并统一执行总额预算、总量控制、次均费用控制及分级诊疗、单病种等相结合的综合支付方式。1-12月份,全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共收治单病种患者3299人次,医疗总费用992.13万元,新农合补偿738.45万元,实际补偿比达74.43%。同时,为引导病人合理就医,严格落实转诊转院审核,努力实现住院人次区域外就医比例控制在10%左右,区域内就医比例控制在90%左右(区级50%左右,乡级40%左右)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完善了转诊转院措施,对不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其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每跨一级降低10%,有效防止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四)强力推进分级诊疗,县域外转出率得以有效控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切实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合理调配优质医疗资源,我区根据省、市关于分级诊疗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甘州区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分别制定了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普通卫生院、合乡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病种50种,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100种和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50种,统一执行全市“3236”的分级诊疗工作模式。自2016年2月10日起全面实施以来,区合管办共为各乡镇、张掖工业园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印发分级诊疗宣传材料14万余份,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印制分级诊疗告知书1000本、转诊转院审批表800本。各乡镇、张掖工业园区在乡(镇)政府主干道或人员集中地悬挂过街横幅共30余条,并通过设置公开栏、张贴宣传材料、播放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大力宣传,尤其是逐户发放新农合分级诊疗宣传资料(致全区参合农民的一封信和温馨提示卡)11万余份,在发放过程中,乡(镇)、村、社三级干部层层抓落实,在进一步核对参合农民个人信息的同时,由户主签字确认,做到了分级诊疗宣传工作不留死角。各定点医疗机构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0余条,并做到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向参合患者详细解释分级诊疗相关的报销政策。同时,严把转诊转院程序关口,参合农民就医分布逐步趋于合理,县域外转出率明显下降。1-12月份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共收治分级诊疗患者12263人次,医疗总费用3332.52万元,新农合补偿2662.86万元,实际补偿比达79.91%,分级诊疗病人占全区住院病人总数的32.64%。全区新农合住院病人逐步向基层下沉,县域外转出率得以有效控制,分级诊疗工作成效明显。(五)优化网络资源,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卫生信息专网的区域医院管理系统、区域财务监管系统、远程视频监管系统、卫生政务办公系统等十五个信息化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医院规范管理等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开发了基于区域平台的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和新农合证卡打印系统,会同相关软件公司开发了全省药品招标平台与区域HIS系统接口、区域医院管理系统与财务监管系统接口等多个信息系统接口。(六)扩大保障范围,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为做好全区卫生精准扶贫工作,我办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区卫计委、区扶贫办联合制定的甘州区卫生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和甘州区卫生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提高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参合患者住院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1-12月全区共收治精准扶贫患者79人次,医疗费用合计56.56万元,新农合补偿27.81万元,提高5%后实际住院补偿资金增加2.5万元,有效缓解了患者经济负担。(七)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我区不断加大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尤其是民营定点医疗机构的稽查力度,通过继续健全完善明码标价、收费公示和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从严财经管理制度、抓好精细化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坚决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加大网络费用审核和现场稽查力度,严格落实“日检查、周汇总、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程序,实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夜间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防止医疗机构为增加收入而出现拖延疗程、增加用药品种、增加检查项目、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分段住院、分解收费等违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行为。(八)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新农合管理能力。为加强新农合管理经办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新农合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我们针对窗口单位的工作实际,将干部职工的日常学习管理作为一项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常抓不懈,大力营造干部职工“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在不影响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采取网络集中授课、集中自学等方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财务知识、普通话、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培训,并积极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提高、职业资格、等级资格考试,并以干部职工是否取得相关资格证件来检验学习成效,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已有9名工作人员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5名工作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我们采取以会代训、专业培训、业务竞赛等方式定期进行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二、存在的问题随着监管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广大参合群众的一致认可,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区域外转出率控制难度较大。为有效控制区域外转出率,今年,我区虽然开展了分级诊疗,并制定了严格的转诊转院程序,实行无转院手续降低报销比例、提高起付线等控制措施,区域外转出率较之以前有了明显下降,但因市级定点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在辖区内,随着参合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就医需求不断加大,使我区控制区域外转出率依然存在较大难度。二是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不规范。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新农合基金资源的保护意识,住院挂床,串换病名,不合理用药、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小病大治,大病长治,为规避次均费用控制指标,采取分段、分解收费等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参合患者利益。个别医务工作者甚至想方设法钻新农合政策的空子,诱导患者配合,以赚取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三是全省大病保险工作手续繁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与省新农合平台做了数据接口,可直接在省平台内查阅符合大病保险报销的参合患者信息。但在大病保险报销过程中,参合患者还须向人保公司提供“新农合补偿凭据、住院发票、住院费用清单、病历(案)首页、出院证明、患者身份证、户口本、金穗惠农卡、患者与户主关系证明”等多项材料,报销手续繁杂,不但增加了基层新农合经办人员的工作,还使参合患者反映强烈。四是住院次均费用还需进一步控制。针对去年全区住院次均费偏高,连续被省卫计委通报的实际,今年通过调整补偿方案、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稽查力度等方法措施,全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距省卫计委相关规定还有一定差距。五是参合患者自付费用较高。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的参合农民,自费药品及诊疗项目比例居高不下,自费比例分别超过上级规定的市级10%、省级16%的标准,自费比例平均达到3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50%以上,造成基本医疗住院实际补偿比较低,加重了参合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六是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涉及面广,参合人数众多,定点医疗机构多,业务工作量大,个别乡镇分管领导不重视,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生疏,对新农合政策一知半解,甚至换岗频繁,严重影响了新农合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三、2017年工作要点(一)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新农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加大我区新农合工作的宣传力度,落实农民医疗保障措施,坚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区卫计委制定下发了甘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活动实施方案,以“两降两沉”为主题,即“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就医负担,实现病人下沉,实现资金下沉”,通过对2017年新农合补偿政策,分级诊疗、越级诊疗补偿政策,转外就医补偿政策的集中宣传,使参合农民人人知晓、户户明白,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就诊医院。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突出宣传特色,把新农合政策宣传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当中,采取一系列宣传措施,确保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医院设立专门的新农合政策宣传咨询台,摆放新农合宣传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新农合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要下乡、下村进行流动宣传,通过驿车广告、宣传车等形式,建立宣传站,设置宣传点,进行政策宣传,向广大农民群众讲清政策,讲明道理,讲透好处;要刷写墙体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做好新农合政策宣传。同时,结合本级医院新农合报销政策,制作宣传折页、宣传漫画,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微信等媒体进行政策宣传。各乡镇、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乡镇卫生办、合管办、计生办、计生服务所)工作人员,要进村入户,将新农合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一户农民手中,尤其是各村计生管理员和社自管小组长,要将新农合宣传资料装入农户计生服务包,确保新农合政策宣传到户;各乡镇、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各村醒目位置粉刷制作不少于3条墙体宣传广告,并利用村委会政务公开栏、村卫生室、村计划生育工作室、服务室、农家书屋等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乡镇赶集、农闲期间文体活动、党员冬训等有利时机进行设点、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张掖市分公司、农业银行甘州支行在做好大病保险宣传、新农合金穗惠农“一卡通”有效使用宣传工作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区合管办做好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报道农民参加新农合得到实惠的典型事例,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更好地服务参合农民。同时,要切实加强新农合信息报送工作,建立新农合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合管办、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管办要每年向区合管办报送2篇质量高、时效性强的信息,区合管办将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到年终考核工作中。(二)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农合管理服务水平。为继续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强自身建设,2017年,在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从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入手,不断提高工作队伍的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继续鼓励符合学历进修条件的合管办工作人员进行学历再提高。同时,采取以会代训、专业培训、业务竞赛等方式定期进行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各乡镇要继续落实专门的合作医疗办事窗口和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充实乡镇合管办工作力量,并做到相对稳定,更要加强对新农合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高经办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坚决落实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制度,严格兑现各项服务承诺,最大限度减轻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在全区举办以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广大基层新农合工作者为主体的新农合业务技能大赛、摄影大赛、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充分展示我区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果,进一步激发各级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展示新农合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三)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加大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力度。在总结2016年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将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普通卫生院、合乡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病种由50种增加到80种,将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由100种增加到200种,继续按照全市“3236”的分级诊疗工作模式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分级诊疗服务协议。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要在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设立专门的分级诊疗咨询点,重点对分级诊疗病种和越级诊疗新农合补偿政策进行宣传。大力加强区、乡两级医务人员培训,帮助其深入掌握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提高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四)严格总额预付制度,深入推动支付方式改革。根据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区卫计委、区财政局关于预拨新农合门诊住院基金的通知(甘区卫计发2016978号)文件,严格执行新农合总额预付制度,包括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总额预付和“三类医师”多点执业医疗服务费用总额预付等内容,实行“总额包干、限额预付、超支限补”的原则,完善制度措施,统筹预算内容,严格按照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约定,按时足额向定点医疗机构预拨统筹资金。预付比例控制在预算总额的60%,按月预付,次月结算,年底决算。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制定具体、有效的医药费用控制措施,努力做到合理收治住院病人,按规定标准收费,控制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要按照“先治病、后付费”的支付管理模式,不得再向参合患者收取押金,发现违规收取押金的,将按照甘肃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基金扣减办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五)结合“双创”工作,使信息化建设有“质”的提升。根据省、市、区委、政府对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有关要求,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最大限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设“互联网+分级诊疗”区域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以双向转诊系统为纽带,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启动“掌上医院”、“微信医疗服务平台”等院前就诊延伸服务项目,建设区域卫生计生人口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新农合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型媒体互动性强、网民参与度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开展新农合宣传,使参合群众可以随时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与新农合管理机构进行沟通交流,为卫生计生整体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使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有“质”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