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工程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793980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水工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防治水工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防治水工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雍县富民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纳雍县富民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书矿 长: 安 全 矿 长: 生 产 矿 长: 机 电 矿 长: 总 工 程 师: 编 制 单 位: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富民煤矿日 期 :2013年9月1日文 字 目 录第一节 前 言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第四节 地表踏勘现状第五节 防治水工程第六节 当发生水灾时的应对方案第一节 前 言 一、概况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效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地方煤矿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富民煤矿按照国家煤矿安监部门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特编制富民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二、 位置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城西南,距纳雍县城14km,距矿山2km有纳雍到水城213省道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属纳雍县煤炭工业局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1608.5181051638.383,北纬264118.523264158.664。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北京坐标系): 1 2954200.00, 35527600.00; 2 2953200.00, 35527600.00;3 2953195.00, 35527160.00;4 2953820.00, 35527105.00;5 2953910.00, 35526775.00;6 2954162.00, 35526780.00;7 2954430.00, 35526940.00;图1-1 交通位置图北界(浅部)为拐点1、7连线,东界为拐点1、2连线,南界(深部)为拐点2、3连线,西界为拐点3、4、5、6、7连线,井田形状呈不规则七边形,南北长约1.0km,东西长约0.800.5km,面积约为0.6802 km2。3井口坐标原主井坐标:X=2954210,Y=35527270,H=1935;原风井坐标:X=2954180,Y=35527250,H=1940;新主井坐标:X=2954279.075,Y=35527306.893,H=1927.343;新风井坐标:X=2954284.296,Y=35527338.600,H=1928.993。三、自然地理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古黔中隆起西端,属中低山丘陵山地浅切割地貌,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相对高差251.5m。矿区内无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冲沟,沟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水季节流量较小。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据纳雍县气象局资料:年平均降水量1267mm,集中于下半年,月平均气温13.6,日极端最高气温33,日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相对湿度81%。矿区至今未做过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矿区地震烈度为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矿区内及其邻近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为烟叶。区内居民的经济来源仍以传统的家畜、家禽饲养为主,近年来,劳务输出已成了其主要经济来源。五、以往地质勘查工作2006年9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探局一总队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2010年1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提交贵州省纳雍县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12012年6月,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编制了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013年11月,四川省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察报告。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一、矿区地层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龙潭组(P3l),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眉山玄武岩组(P3)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外围,岩性以暗绿色和黑色,块状致密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玻屑凝灰岩为主,厚约115米。2龙潭组(P3l)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可采煤层共10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338米。矿区内龙潭组出露不全,厚约100米,含煤1013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6、8、10号煤层)。矿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中北部出露。3大隆组(P3d):厚约38米。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与龙潭组煤系地层分界。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矿区大多被第四系覆盖,仅中部见零星露头。(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T1f)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厚度约400米。出露矿区南部。(三)第四系()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平台之上,其面积较大。一般厚度030米,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矿区中北部多被第四系覆盖。二、构造矿区属鬃岭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近正南,倾角815,平均12。区内无大的断层及褶曲,构造简单。矿区内仅在开采6号煤层时遇到2条落差为0.81.2m的正断层:F1断层: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F2断层分别被605回风巷、605运输巷及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该断层对6号煤层左翼采面布置有一定影响。由于矿区中深部未有巷道揭露,矿区中深部的地质构造控制程度较低。二、煤层一、 含煤性含煤地层龙潭组(P31)厚度约338m,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矿区内含煤地层残厚约100米,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4.35m,可采含煤系数4.35%。可采煤层主要集中于煤系地层上部,下部含煤性较差。二、 可采煤层矿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6号、8号、10号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4-1。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6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煤层厚1.892.15 m,一般厚约2.00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一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表4-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0)煤层平均间距(m)顶板底板61.89-2.152.00简单较稳定粉砂岩泥岩1012距P3d底部71.75m81.15-1.501.30复杂较稳定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灰岩泥岩距6号煤层底部23.50m100.90-1.200.99简单较稳定粉砂岩泥岩、细砂岩距8号煤层底部13.01m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厚度1.151.50m一般厚1.30m左右。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三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复杂。,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厚度0.901.20 m,一般厚0.99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无夹石,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三、煤层对比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段下部,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6、8、10号煤层对比可靠。第三节 煤 质一、煤的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6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贝壳状、阶梯状断口,似金属光泽。8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层状及块状构造,阶梯状断口,似金属光泽。10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层状构造,以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为棱角状断口,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 (二)煤岩特征1.宏观煤岩特征各煤层的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镜煤及暗煤次之,少有丝炭。由各种煤岩成份组成的煤岩类型有半亮型和半暗型。半亮型分布在龙潭组的上段,半暗型分布在龙潭组的下段。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同时也有块状和粒状。2.显微煤岩特征有机显微组分 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无稳定组。镜质组 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常见均匀基质体、镜质体、少许木质镜质体、碎屑镜质体,偶见镜质浑园体。惰质组 以结构丝质体、结构半丝质体为主,多见木镜丝质体、木镜半丝质体,次为碎屑丝质体,偶见丝质浑园体及丝质菌类体。无机显微组人分 以粘土类为主,硫化物类和氧化物类次之,碳酸盐类少量。粘土矿物 以细分散状、斑点状为主,局部为浸染状,少许充填胞腔。石英 以细粒状、微细粒状散布于基质中,少许充填胞腔和裂隙。黄铁矿 以微粒状、星点状、球粒状散布于有机质中,少许充填胞腔。方解石 以细脉状充填于煤的裂隙中。二、煤质区内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4-2表4-2 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 项目煤层灰分(Ad) 水分(Mad)全硫(St,d)挥发分(Vdaf)发热量(MJ/kg)容重t/m3619.931.780.798.8431.741.46816.981.701.028.9331.391.461021.621.742.168.5231.641.501、水分(Mad): 1.701.782、灰分(Ad): 16.9821.623、全硫(St,d): 0.792.164、挥发分(Vdaf): 8.848.935、发热量(MJ/kg):31.3931.746、8号煤层为低中灰煤, 10号煤层为中灰分煤6、8号煤层为低硫分煤, 10号煤层为中硫分煤。区内煤层煤层属低中灰,低硫-中硫煤,高热值无烟煤,可供发电、民用,治金用。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域位于贵州高原的西部,百兴向斜的南西翼,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的分水岭地带。属中中山至低中山地形,以侵蚀溶蚀地貌为主,广泛发育岩溶峰丛洼地地貌,部分发育脊状中山与峡谷地貌。地表水主要有流量较大的三岔河及支流水公河,属乌江水系。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见图61。一、栖霞组茅口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富水性极强但不均匀,属碳酸盐岩溶洞水含水层。一般泉水流量20100 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为7.18.3l/s.km2 。二、玄武岩组龙潭组大隆组含砂泥岩、底部为块状玄武岩、顶部夹灰岩、泥灰岩。富水性弱,属裂隙水,表现为相对隔水层。一般泉水流量15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0.1671.14l/s.km2.。钻孔单位涌水量0.0160.49l/s.m。三、飞仙关组砂泥岩为主夹灰岩、泥灰岩。飞仙关组第二段灰岩中岩溶比较发育,以岩溶水为主。一般泉流量110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3.3l/s.km2。除第二段含一定量的地下水外,其它段含水性弱,属相对隔水层。四、永宁镇组岩性为灰岩、泥质白云岩。岩溶管道发育。一般泉水流量50500l/s。属强含水层、富含碳酸盐岩溶水。煤矿赋存于富水性弱的龙潭组,故区域内多数煤矿床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图51 区域水文地质图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矿区龙潭组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坡积物所覆盖,地形比较平缓。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为矿区最低排泄基准面,相对高差251.5m。属低中山地形,发育冲沟地貌。一、地表水矿区中部有条流量小的冲沟水外,无大的地表水。二、含水层与隔水层根据本矿区及附近和临区坪山煤矿的地质勘查报告,由下至上各地层的富水性如下:1、玄武岩组岩性为玄武岩,出露于本矿区外北部,泉点稀少,流量0.030.24 l/s,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隔水层。2、龙潭组砂泥岩夹煤层。出露于矿区北部。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调查泉点一般流量为0.020.88 l/s,多数为季节性泉出露。本矿区未发现泉水。富水性弱。根据坪山煤矿的地质勘查报告,本地层水文地质钻孔两个,单位涌水量0.0029680.00741 l/s.m,渗透系数为0.00812m/日。地下水埋深53171m。是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水质类型:HCO3(K+Na)、HCO3SO4(K+Na)+Ca及HCO3SO4Ca型。3、大隆组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多为含浅层风化裂隙水、微弱构造裂隙水。4、飞仙关组第一段以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调查泉点3个,一般流量0.300.63 l/s。含裂隙水。本矿区未发现泉水。富水性弱。水质类型:HCO3SO4Ca 型。5、飞仙关组第二段岩性以灰岩为主。岩溶较发育,地貌上多呈陡崖。泉点出露较少但流量较大,一般流量0.024.88 l/s,动态变化大,属岩溶裂隙水。本矿区未发现泉水。该层区域上属富水性中等,为矿床间接充水含水层。水质类型:HCO3Ca型。6、永宁镇组零星分布于矿区外。对煤矿无大的影响。三、断层含、导水特征矿区内未发现大的断层,仅有一些落差为0.801.20m的小断层。其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不构成煤矿充水通道。矿井在开采该断层附近采面时未发现滴、淋水现象。三、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本矿区内老窑较多,开采6、8号煤层为主,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2050m,垂深一般20m左右。大部分老窑有积水。目前无法查明其具体情况。由于老窑水进入矿井时来势凶猛,瞬时流量大,防不胜防,易造成透水事故。因此,在接近老窑时应加强探放水工作。五、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一)充水水源1、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2、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3、老窑水:区内小窑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除有证煤矿仍在生产外,大部分被关闭。老窑采空冒落造成地表开裂、塌陷,导致地表水由裂隙渗入蓄积。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水涌入。 5、长兴组、龙潭组地下水:煤矿赋存于龙潭组地层。长兴组、龙潭组富水性弱,含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是煤矿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涌水量小,一般不形成大的水害、水灾。(二)充水通道主要为地层中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破碎带、老窑巷道等。(三)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遇到老窑时可能发生突水。第三节 矿井涌水算预算由于本矿水文地质工作有限,故采用富水系数法估算矿井涌水量。现矿井开采6、8和10号煤层,最大采空区面积0.0471km2,矿井正常涌水量10m3/d,最大涌水量30m3/d。另外收集与本矿区接近的流量较大的位于丫口田附近的中岭一号平硐,井口标高1897.72m,设计生产能力21万t/a,1969年建井,于1971年12月建成投产,开采龙潭组上段煤层,因交通运输等原因,实际生产能力仅10万t/a。中岭煤矿一号平硐枯季流量0.24 l/s (2001年5月19日),雨季流量19.18 l/s (2001年7月9日) 。平均涌水量取9.71 l/s,则中岭煤矿富水系数为3.06m3/吨。 按中岭煤矿富水系数估算富民煤矿整个矿井的涌水量。由此当富民煤矿达到年产15万吨时,矿井平均涌水量Q=3.06m3/吨150000365=1258m3/d =52m3/h=15l/s。雨季涌水量增大系数用中岭煤矿经验值2,由此计算该矿井最大涌水量:Q最大2Q21258m3/d2516 m3/d =105m3/h=29 l/s。矿坑涌水量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一般在开采初期,涌水量小,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上覆地层的采矿导水裂隙带范围扩大,弯曲下沉带将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变化,涌水量也随着增大,尤其在近地表、构造破碎带附近,矿井涌水量增加更大。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本次提供的数据仅供设计部门参考,建议在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加强矿井水文地质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预测涌水量数据加以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从而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第四节 矿井主要水害水害预测龙潭组地层富水性弱,其地下水一般对矿井不构成大的水灾。通过对富民煤矿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分析,预测该矿井水害主要为地表冲沟水及老窑积水。地表冲沟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地下坑道距离地表较浅时,雨季地表洪水通过很可能产生的冒落带裂隙、地裂、塌陷坑等溃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目前未查明的老窑积水是本矿的可能发生透水事故的主要隐患。老窑积水威胁较大,危害性强,因为一旦揭穿老窑水,便呈骤然性的溃入,瞬间淹没矿井。防治措施矿井水的防治必须做大量的防治水工作,如探放水、留设防水煤柱、探明采空范围及积水规模等。1.探放水: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原则。通常在下述情况下需要超前探水:巷道掘进接近采空区;巷道掘进接近断层;巷道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水层;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时;若遇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或疏干或设防水墙或疏堵结合并用,将威胁排除。2.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巷道或工作面接近积水老窑或导水断层时应预留足够的防水煤柱,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3.每次下大到暴雨时及降雨后,应及时观测水情,查看井下涌水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4.抽水设备要有2套,一套运行,一套备用。5.对地表产生的冒落带裂隙、地裂、塌陷坑等溃水通道要堵塞,防止洪水溃入井下,增大涌水量。以上所述防治措施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在采掘过程中,必须综合分析,全面预防,重点治理。第五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综上所述,矿区无大的地表水,主要是一些冲沟水。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等,估算的涌水量不大,煤矿防治水害、水灾复杂程度不难。故本矿区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第六节 供水井田范围内无较大的水源地分布,仅地表冲沟水,流量变化大,可修建蓄水池供矿山用水。另外位于中岭井田北部大坪子的吊水岩水库,坝基高20.28m,库容量约57000m3,可以接引。第四节 地表踏勘现状由于本矿上部煤层浅部区有多个老窑,地质资料不详,现开采深部区,为了防止地表采空塌陷区渗水、断裂水有可能通过断层裂隙、采动裂隙渗入矿井。因此必须加强了水害因素分析和水害治理工作。一、煤矿成立调查小组组 长:王 东副组长:尚经彭 成 员:李成文 邸福祥 王鹏飞 杨其秀 高建波 张 林 龙 林 张应祥 李亚东 李绍尚 丁云江 魏庆和 袁献宝 孙道澎 贾子联 王 平 向国福 黄万忠 王显达 王永刚 姜志敏 万永香 通风队 机电队 整备队煤矿调查小组一行对矿周边所有采动区范围进行了踏勘排查。二、经过排查周边情况如下1、抽放泵站上方山坡有长25米,高10米的滑动体,需在滑动体下方,抽放泵站墙外设置好挡滑落岩石实施,并且挡好防水沟,防止被滑落体掩埋。2、副井上方冲水沟内杂物多,水沟挡杂物篦子前杂物清理不及时,水沟不畅通。3、主井井口门前方应建一道挡水墙,长10m宽1.0m高1.8m=18m3。4、井田范围内没有发现有采空塌陷区。 第五节 防治水工程本矿采用平硐-斜井开采,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回采率80%。采用平硐-斜井开拓,走向长壁式采煤法。随着开采的深入,应采取如下防治水措施1、煤层露头塌陷坑、地表裂隙,在雨季前用粘土堵塞、夯实,并稍高于地表,以防积水渗灌井下。2、修筑排(截)水沟。在附图已标明的塌陷坑、地表裂隙及滑坡上方修筑排(截)水沟,以防大气降水从地裂隙渗入井下。3、对地表挡矸墙、建筑物后的水沟、挡土墙工程要在雨季到来前清理和修筑完善。4、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分布有含水层时,必须防探顶板水。5、查明有无漏填、错填的积水老峒、老塘和废弃井巷。在采掘工程图上标明积水区及其最洼点的具体位置和积水外缘标高,并圈出积水老空区的警戒线。6、掘进工作面进入积水警戒线后,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积水实际边界20 米处停止掘,进行打钻放水,在确证积水已被基本放净后,才允许继续掘进。7、探放水钻孔必须具有孔口控水装置。探放老空水或工作面上方的老峒水时,应预计各放水孔的最大放水量,以供生产部门合理组织排、泄水使用。8、全面整理已有勘探、生产资料,分析研究含水层(组的含水性特征和已采掘区的突水规律,并在采掘地质说明书中,对可能发生的水害及其预防措施提出建议。9、预测有突水可能的危险区。10、井巷通过导水或可能导水断层前,必须超前探水。探水线(探水起点)至断层交面线的最小距离不得 于20米,水压大于20公斤力时应按比例增大。10、要严防来压冒顶突水或迟到突水(突泥砂),并及时建议采掘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加强支护、砌碹、注浆封闭等。11、下山开拓前必须充分调查、分析研究下山所在的地段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的富水性。12、在揭穿下山前方富含水层或强充水构造带时,应提出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建议如:疏放降压、预注浆等。13、枯水期、丰水期水文观测人员每月均应对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当出现暴雨时,水文观测人员对区内涌水量应进行连续观测,作好记录,并对涌水情况进行分析,为防治水办公室提供科学的水文资料,以便采取有效的灾变方案。14、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概率及危险、危害程度。第六节 当发生水灾时的应对方案(一)、设立专人对水灾前后的组织、协调、调度、指挥、物资配备、供应等指挥工作。发生水灾后要保证人员全部撤出,尽量减少设施、设备的损失。并组织技术人员对矿井突水原因、突水点进行分析,制定处理事故作战计划,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依据。(二)、实行矿长负责制,矿长对整个防治水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等活动负总责。其优点是权力集中,命令统一,职责分明,决策迅速,隶属关系明确,为确保抢险成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应对有序,特制定如下主要负责人和各部门职责。其直线职能组织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 1、防治水办公室要详细查明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长、由矿长报告矿山救护队及其他有关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上级命令,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2、生产矿长根据灾情作出抢险救灾决定,指导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和抢救人员,命令安全撤离人员,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应变任务。3、技术矿长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分析矿井涌水点、受灾范围、受灾或遇险人员情况,分析判断涌水水源是老窑积水或是裂隙导水等,水体容积以及持续时间,建立井下救护基地和侦察灾区的路线,恢复通风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措施以及防止再次溃突水的措施。4、后勤服务部门清点灾区受灾脱险人员,组织营救和安全撤离人员。签发抢救事故入井特别许可证,全力组织现有的人力及物力。保证对受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5、根据营救受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受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建立井下救护基地,派侦察小组进入灾区侦察,恢复正常通风,检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防止事故扩大,营救人员安全脱险。6、通风部门恢复灾区通风系统、检查、测定瓦斯浓度,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7、机运部门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及排水设备,保证主要通风机和水泵等抢险救灾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正常运输和提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8、安捡部门根据批准的营救受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等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施有效监督,并对抢险救灾安全技术措施的安全可靠性进行监督审查。9、采掘过程中必须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后采”的原则进行,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周边老窑调查,掘进巷道接近断层区域时,加强对出现砂岩裂隙水时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10、供应部全面负责抢险物资的准备,供应工作。11、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条例,贯彻“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后采”的原则,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矿井安全,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