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723410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会计诚信的保证和约束;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讲道德,不虚伪,不做假。然而,从国外的安然、世通事件,到国内的郑百文、银广厦事件等一系列会计舞弊案的发生,无不令人发问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何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产生此类职业道德泯灭、职业诚信缺失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谈点个人看法,以供探讨。问题及原因一、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有赖于信息实用观。会计行为产生的主要成果在于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该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的需要”,也就是说通过同一种会计行为依据同样的会计资料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要同时满足政府、投资决策者、经营管理者、生产者及其他有关各方的需要,这样的会计职业行为才能赢得各方认可,被认为是从德守信的。但是,事实是不可能的,由于信息需求方有各自的会计信息“实用”观,有各自的利益偏好,因此,使得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遵循也带有实用观。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受到了“为我所用”的信息实用观所取代,因而不被人们所普遍重视和业界所遵循。二、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受制于利益依附性。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时,既要对法律负责,也要对单位负责人负责,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士之一,其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依赖于单位,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提拨任用、奖惩得失决定于单位领导层,尤其企业会计人员,其聘用与否、工资待遇的确定等都掌握在企业管理当局手中。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是坚持准则,恪守职业道德,还是放弃原则,明哲保身,乃至背信弃义的痛苦选择。但是,由于利益的依附关系,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时只能讲领导者相信的“诚信”,而不能讲职业道德约束的“诚信”;这是从单位内部管理机制而言的,从社会监督而言,监督、评价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权在企业,而且来自于这种外部监督的社会监督是“有偿”监督,是一种契约型监督,其经济来源也是在被监督的企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能抛开企业意识大谈职业道德而去讲诚信。三、奖惩的不对称性影响道德与诚信的建设。从会计法到公司法及其他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会计及社会审计监督机构和会计人员所犯错误都有明确的承担法律责任标准的规定,如,在处罚上有明确的罚款量化标准,在职业准入上有注销资格终身禁入的风险;然而,对坚持道德,诚信从业,作出业绩的机构和会计人员如何进行奖励,没有规定;对因坚持道德、诚信从业而遭受辞退、解聘等失业的会计人员,没有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保障性规定。所以,在奖惩措施显失对称情况下,会计人员往往只得琢磨着单位负责人的意图行事,不求诚实,只求领导信赖,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收入,目的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强抵御将来职业风险的能力,这种有悖于职业道德“自求平衡”的行为,容易被不注重道德的经营管理者所利用,就形成了整个企业单位的不道德行为,从而便向社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欺骗国家、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自己渔利。四、现代会计制度方便了会计行为诚信的缺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实现“收支配比”,会计处理要遵循谨慎性原则而提取“八项准备”,这就为经营者完全可以从有利于自身利益出发,凭其主观判断调节会计信息,人为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制度依据,使丧德失信的行为被制度所美化。解决问题对策一、建立会计权益保障基金制度,切实解决会计人员后顾之忧。由会计自律组织或各级政府组织筹资设立会计权益保障基金,建立保障制度。当会计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因坚守职业道德而诚信从业却遭受辞退、解聘或降职降级等不法处分而影响到经济收入时,从保障基金中给予相应的补偿和救助;当然,会计人员因违背职业道德而丧失诚信,受到处罚所交的罚款(金)应补充为保障基金,以增强保障能力,切实解决会计人员怕遭受打击报复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从业的信心,培养他们有“相对独立人”的意识,使他们敢于并乐于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从业。同时,也体现了会计人员的特殊劳动价值,使其劳酬相符,安心工作、恪尽职守,人尽其才。二、合理调整利益分配方式和奖惩标准,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在调整利益分配方式上,做到允许会计人员的薪酬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而不仅仅限于现行税法规定的扣税工资,多扣税的工资费用实际是会计人员多拿了政府的报酬而为企业节约了,其主要目的以增强会计人员对各个信息服务对象的责任感,减小对经营者的依附感,同时也体现了信息服务与受益的等价观,为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情况的评价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评议权重,使诚信评价更具有公正性。在奖惩标准上,应完善当前的相关规定,对诚实守信者的奖励予以明确,做到“奖惩幅度”相当,以激励更多的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形成“以诚为荣,以伪为耻”的从德守信社会氛围。三、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让会计行为钻制度空子。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信息需求意识,提高利用现金流量信息分析财务状况水平,同时,为方便信息需求者的阅读和分析判断,要求企业披露资产负债表时,因计提、待摊等“虚拟”费用产生的对报表利润的影响予以附注说明;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规定,强化政府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对部分职业判断会计事项(如八项准备,或有事项等)的监督力度,以降低主观随意性的影响。四、加强从德守信环境建设,以使从德守信的会计行为真正发挥其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这就需要做到:1、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诚信评价体系,营造会计信息质量竞争环境。构建会计信息需求方组成的评介机构,建立会计人员从德守信电子网络档案及信息库,记录其个人“德、能、勤、绩、劣”及基本情况,实行通过网络公开化管理,定期发布优劣者名单,使从业人员学有榜样,用人单位择有目标,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环境,为业内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2、加强会计人员道德与业务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其诚信从业能力。一方面要鼓励会计人员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另一方面重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效果,建立考核评价监督激励机制,确保后续教育能够促进会计人员学有所用、用有所长;3、加强从德守信宣传,形成有益于社会支持、领导参与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是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明。古人有“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语)治国之道。现代人当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潘序伦语)为训,“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德,广泛宣传“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法律意义,使负责人自觉做到诚实守信,支持会计人员诚信从业。4、改革会计准入制度,以增强会计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现行会计行业几乎是以一考定“终身”,没有注意到对入门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诚信情况的评价,所以,笔者认为不论是资格考试,还是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质的考试,应该将具有实际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经历作为报考必备条件,只有如此才能考察其职业道德水准和诚信情况,此外,以考试和考核(职业道德水准和诚信)相结合的办法,使考核指标占有一定的比重,制定准入制度,以把好入门关,为增强会计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服务。5、强化外部监督,确保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以政府部门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机制,一方面满足对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行为、对诚实守信能力强化监督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对社会审计监督机构强化监督的需要,实现监督外的再监督,以弥补自律组织自我约束乏力的不足。6、加快会计诚信评价立法步伐,使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管理。要: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会计信誉危机。究其根本原因,既有会计制度本身的内因,也有经济利益驱动,人员考核体制欠完善及各方面监督不力等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会计体系,健全制度,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改革人事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加强法制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希望政府及会计界各人士能在努力的奋斗中不断提高经济生活中的会计诚信水平。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 近年来,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比如在2001年的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像一枚枚重磅炸弹,相继炸开。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年度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真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大71.43亿元。可见我国的会计造假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而在2001年底美国爆发的“安然事件”以及后来的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的会计造假案,则引发了一场严重的会计危机。广泛的会计造假相世界敲响了会计诚信的警钟,并引发了人们对会计诚信的广泛关注。一方面说明会计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失控。面临严重的会计信任危机,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视察时提出“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校训。如何重塑会计的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已成为会计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 一、会计丧失诚信及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真实和公允。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2001年12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对部门行业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指出,假凭证、假账、假报表、假审计、假评估等“五假”问题不容忽视,其中资产不实比例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单位分别占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部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仍很严重。此外,“中农信”倒闭、株州“有色”巨亏、上市公司丑闻(如红光实业、东方锅炉、大庆联谊、银广夏和郑百文的造假事件)等事件的相继发生,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会计诚信已动摇,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沦丧。主要原因有: 1、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 会计行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会计行为本身就需要会计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会计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的条件。 一是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二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目前,会计造假被查处的概率较低即使被发现,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有限的,造假成本和造价收益严重不对称,这无疑助长了会计的造假行为。一切造假者都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造假的动机形成到造假过程实施无不与道德相背离。 三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又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市场经济有赖于运行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经济利益的天平在有些时候总是大于诚信的天平,也许是无奈的选择,更多的是利益的驱动和道德丧失。 2、公司制度的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我国大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因此“一股独大”造成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对大股东的约束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公司的监督机制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为会计的造假和会计信息的失真提供了可怕的温床。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非常容易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它股东利益行为的经常发生,造成公司独立董事成为花瓶和空架子,很难也发挥不了它的监督作用。例如郑百文的独立董事事件的发生就很说明了问题。这一切一切的不完善制度,都为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如果说人的因素是造假的主观原因吧,那么公司制度的欠缺则是伪造假行为提供了可怕的源泉,根源不除一切一切的问题都无法谈起,谈也是瞎谈。 3、利益驱使是会计失信、职业道德沦丧的根本 一是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造成单位盲目从大,疯狂造假。当前,政府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越位”现象仍较严重。在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资产所有者缺位,企业经营者由政府和组织任命,其政绩的体现就在于完成每年上级领导对其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上,这势必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二是为赢得社会及投资者的“信任”,大玩“数字游戏”。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是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而每种成份的企业所担负的社会义务不同,所享受的国家政策也大相径庭,但却要在统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这就迫使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生存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面对如何取得市场的“信任”,在资本市场上如何继续生存,以及如何应付投资者过高的回报期望值时,他们便在会计数字上做起了文章。三是贪污腐化,以虚假会计资料掩盖违法行为。一些单位领导为达到掩饰违法乱纪的目的,直接或间接授意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有的无中生有,以虚假的业务资料进行核算;有的业务收支不通过法定会计帐册统一核算,而是进入私设的“小金库”;有的直接伪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等。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当巨大的经济利益和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诚信教育显得有多的重要。 4、人事管理体制不完善 会计人员依附于单位,是由单位负责人直接聘任的,他们的工资、福利人事等切身利益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只能唯命是从,否则会遭到排挤、打击报复,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从而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5、审计监督不力 首先,政府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人员紧缺,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其次,社会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监督范围得到扩大,但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尚未列入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范围。另外,由于社会监督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也使有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信息也出现失真。再者,单位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这一切一切都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温床,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可怕的,没有监督的行为也是很可怕的,监督不力的监督只能是花架子和形同虚设。 6、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政企不分和随意干涉企业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则是会计造假的权力之为。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 当前经济领域里突出存在的“诚信危机”、“信用沼泽”等问题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摆在了一个非抓不可的地位。讲求诚信为本,重建会计诚信才是“不做假帐”的根本出路,会计诚信在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显示了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工作中形成的,是会计人员从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信念理想和是非善恶标准,自觉以会计职业道德原则约束自身行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不但要靠会计人员自身,而且要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制度的完善,因此还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会计体系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从会计体系上杜绝会计造假的可能和源泉。会计制度是维护会计秩序乃至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会计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必然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因此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成为会计诚信和会计监管建立的首要条件 2、健全制度 无论是会计制度还是相应的经济制度都需要健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每个会计人员建立信誉档案,对其职业、守法状况进行登记,并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对优秀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信誉不好的给予行政处罚。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切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其次,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三是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四是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政府加大行政力量。要求每个上市公司投诚信保险。当公司出现诚信问题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时,公司要进行赔偿。基于利益,使公司作假帐的行为得到遏制。建立健全公司制度减少漏洞,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考评,从很大意义上讲可以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1)从机制上制度上加强建设 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 (2)从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上、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加强建设。 思想上,会计人员要有一颗异乎寻常的心去看待每天经手的金钱,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象郑培民一样信奉“情浓钱淡,永保清白”。人吸天地灵气,食五谷杂粮,有欲望,这无可厚非,关键是,人生该如何把握这种欲望的“度”,使之不涸不竭,不盈不溢,不泛不滥。会计职业道德是无形的,是靠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营造出来的工作氛围,是一种雷厉风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是一尊实事求是、公正执法的形象,是为社会公众所首肯、所赞许的一种精神风貌。行为规范上,要求会计人员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节俭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真正热爱会计事业,才能把智力、体力的付出看成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钻研技术和精通业务。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仅要为单位出谋划策,而且要为单位开源节流,做好领导的好参谋和好助手。优秀的会计人员要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不为保身谋利而趋炎附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是对未来事物要有超前意识和独创性,知难而进,迎风搏击。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只要有了这种境界,就会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殚精竭虑地为公众服务。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中国会计业必将走向世界,其执业水平和执业作风必将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每个会计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不负众望,以严明的制度约束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召世人。 4、加大监督力度 首先,做好内部监督。在单位内部不但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优势,才能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实行会计人员有计划的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发生。实行会计轮岗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也有利于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激发会计人员的创造和提出新思路。其次,强化政府监督。成立国家会计局或国家会计稽查局,加强对国家财政供养单位和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同时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考评和继续教育工作,并将其对管辖范围内的单位会计行为的考核的考核结果作为单位领导人的晋升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将其对管辖范围内的会计人的考核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年度评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根本指标。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的维护和真诚。同时加强由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经常检查。再次,依靠社会监督。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要依法对所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实行审计制度;同时为防止“北京长城案”等类似案件的发生,应保持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依法经营、自主管理、独立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由于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见证财务报告真伪的“经济警察”,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因此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内外勾结,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从而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规范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失信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致予给社会和公众造成更加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监管,从社会的方方面面保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讲究诚信。 5、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并严格执法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单位会计资料作假的可能。新修订的会计法虽然把单位负责人作为法律责任的第一责任人,但一方面在具体会计违法处罚过程中,落实不够;另一方面,仍然把会计人员纳入会计法律责任之中,无形中筑起了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的统一战线,容易使其串通作弊。如果把会计作弊的一切责任都由单位负责人负责,而会计人员不负丝毫的责任,无形中可使单位负责人不敢再强迫会计人员作假,同时大大减轻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从源头杜绝单位财务会计报告虚假行为的发生。当然,会计人员作假行为自己是擅自做出的,若触犯法律也应严格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同时单位负责人也应承担用人失察、监督不力的责任。这样会计诚信问题就不仅仅是会计行业的问题,而且成为了各级领导时时关心的问题。这样就能从上到下来关心会计资料的证伪性,从上到下来彻底杜绝人为会计作假的可能性发生。其次,要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从细则上完善制度上漏洞存在的可能性,杜绝有些人利用制度上的漏洞作假造假行为的发生。建立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其他行为准则的制定,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第三,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作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对那些蔑视法律、恶意造假使会计失信的当事人、责任人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以警示后来者不敢再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1弓晋强会计失信原因及诚信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第4期 2吕乃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与对策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4期 3蒋巧林重塑会计诚信 HTTP/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2004-9-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