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形考参考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606484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形考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理学形考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理学形考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形考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印刻2、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是( )的看法 A认知派 B行为派 C社会认知论 D格式塔学派 3、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社会过滤效应 3、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4、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5、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6、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 )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7、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8、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10、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是( ) A它是脑的机能 B遗传 C能认知世界 11、“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哪个心理学派的口号? A格式塔心理学派 B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C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D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12、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马斯洛 B华生 C桑代克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4、沉浸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用来描述人的高度投入状态的概念 A弗里德曼和罗森曼 B奇克森特米哈伊 C哈勃拉 15、某人总是过分怀疑恋人另有新欢或伴侣不忠;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到压制、被迫害,觉得处处是“阴谋”,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她属于() A强迫型人格 B焦虑性人格 C冲动型人格 D偏执型人格 16、()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人际交往的作用,促进团体成员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团体辅导强调人际互动,通过团体成员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来推动团队成员积极地、投入地探讨个体的问题。 T团体辅导 F个别辅导 F心理辅导 17、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 F激情 T表情 F反应 F情绪 18同一个姿势在不同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你把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圈,这个姿势在北美洲的意思是() T一切顺利 F你一钱不值 F你像头蠢驴 F完了 19、()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F卢梭 T兰格 F詹姆斯 F达尔文 20、认为“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的人是() F兰格 T詹姆斯 F坎农 F巴德 21、对于耍赖要某物品而哭闹的孩子,以下哪种情绪调节策略是最适合的? F回避 F接近 F控制 T注意转换 22、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F马斯洛 F罗杰斯 T班杜拉 F桑代克 23、美国心理学家( )将成就目标引入成就动机领域。 F罗杰斯 F班杜拉 F桑代克 T尼科尔斯和德韦克 二、多选题1、个体心理一般分为( ). T认知 T动机与情绪 T能力与人格 2、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 T准备律 T练习律 T效果律 F反复律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T观察法 T心理测量法 T实验法 T个案法 4、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 T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T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F有意义学习与无意义学习。 5、马斯洛的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 ) T生理需要 T安全需要 T归属和爱的需要 T自我实现的需要。 T自尊需要 6、在青少年中最值得关注的心理障碍是()。 T心境障碍 T应激性相关障碍 T人格障碍 7、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等。 T分享 T合作 T助人 T安慰 8、关于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原因存在几种不同的解释,分别来自()。 T社会交换理论 T生物进化理论 T社会进化理论 9、从众的行为的产生源于个体的某些心理需求,其中下列三种动因最为重要。 T获得他人的接纳和喜爱 T获得正确的信息 T减缓群体压力 F不需要思考 10、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 T认知能力 T操作能力 T社交能力 11、情绪具有哪些功能? T适应功能 T动机功能 T组织功能 T交流功能 12、关于情绪的描述正确的有 T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T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T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任务。 13、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 T心境 F爱情 T激情 T应激 1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的需要构成的。 T生理的需要 T安全需要 T归属和爱的需要 T尊重的需要 T尊重的需要 15、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 ),提出二因素学说。 T一般因素 F先天因素 T特殊因素 F后天因素 16、广义的人格包括( )。 T人格倾向性 T人格心理特征 F气质 F性格 17、传统的气质类型有( ) T多血质 T胆汁质 T粘液质 T抑郁质 18、情绪可以分为( ) T基本情绪 T复合情绪 F积极情绪 F消极情绪 19、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性、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 T心境 T激情 T应激 20、情绪调节的策略包括( ) T回避 T接近 T控制 T注意转换 21、动机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T动力性 T指向性 T隐蔽性 T活动性 T维持性 22、生理性动机主要有( )。 T饥饿 T缺氧 T睡眠 T性欲 23、社会性动机主要包括( ) T兴趣 T学习动机 T权力动机 T交往动机 24、处理学生早恋行为的有效策略是( )。 F回避 T合理规劝 F控制 T注意转换 25、成就动机主要指三种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增强或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T认知的内驱力 T自我增强或提高的内驱力 T附属的内驱力 F成功的内驱力 26、詹姆士将多种多样的自我内容概括为三大类()()()。 T物质自我 T社会自我 T精神自我 F心理自我 27、亲社会行为是遍布于整个社会的有益行为,因此它们也在进化中得到了提升,成为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的一部分。有三种社会规范对助人行为至关重要,他们是()。 T社会责任规范 F社会权利规范 T相互性规范 T社会公平规范 28、一般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等方面。 T态度特征 T意志特征 T情绪特征 T理智特征 29、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应从哪三个维度去考虑? F理解 T操作 T内容 T产物 三、判断题1、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 T正确 F错误 2、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或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T正确 F错误 3、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 T正确 F错误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 T正确 F错误 5、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非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非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 F正确 T错误 6、桑代克提出了“榜样学习”的理论。( ) F正确 T错误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后要及时复习。( ) F正确 T错误 8、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随前行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 ) T正确 F错误 9、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 ) T正确 F错误 10、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 T正确 F错误 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T正确 F错误 12、巴甫洛夫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T正确 F错误,13、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只有社会心理而没有个体心理。 F正确 T错误 14、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T正确 F错误 15、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T正确 F错误 16、意识就是一种觉知。 T正确 F错误 17、盲视是就是色盲引起的。 F正确 T错误 18、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T正确 F错误 19、吸毒成瘾是一种生理性依赖,进而改变人的心理状态。 T正确 F错误 20、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T正确 F错误 21、衡量感觉敏感性的指标是感觉阈限。 T正确 F错误 22、人类生来具有一种能够对语言符号进行加工的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LAD)。LAD对语言的获得需要经过刻意的教导才能吸收。 F正确 T错误 2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所谓社会学习论,亦称模型模仿论。这一理论试图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特点。 T正确 F错误 24、认为婴儿学习说话与鸽子学习啄键和老鼠学习按压杠杆没有本质的不同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T正确 F错误 25一般婴儿在1岁左右进入双词语时期,比如说“妈妈,饭饭”,再进一步发展为“妈妈饭饭”。 F正确 T错误 26、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T正确 F错误 27、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T正确 F错误 28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T正确 F错误 29、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T正确 F错误 30、学习使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T正确 F错误 3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个体学习的作用,认为学习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刺激反应(SR)是基本的模式。 T正确 F错误 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性的学说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T正确 F错误 33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习惯、知识、经验等就是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同时,巴甫洛夫还提出由具体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这种系统人和动物都有。但是人还有言语,由言语或词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它是信号的信号,称之为第二信号。 T正确 F错误 34、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观点,对于区分人和动物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T正确 F错误 35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是最古老的对学习生理机制的解释,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 T正确 F错误 36、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大量动物学习的实验,他发现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他的学习观点即是刺激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所以称之为联结主义。 T正确 F错误 37、桑代克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学习就是通过尝试与错误逐渐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T正确 F错误 38、桑代克著名的实验是猫打开迷箱的实验。 T正确 F错误 39、桑代克提出了促进联结形成的三条原则,也就是著名的桑代克的学习律。这三条学习律即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T正确 F错误40、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反射可以在缺乏无条件刺激的情况下产生,它是在行为反应后紧跟着强化刺激(奖励),这种反应就有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通过操作愉快或不愉快的后果来改变行为的过程就称之为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具有工具性的作用,能够对环境发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又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T正确 F错误 41、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基本的学习行为。并通过实验来论证他的观点,为了进行实验,他发明了一种学习的仪器,人们称之为“斯金纳箱”。 T正确 F错误 42、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获取知识的特殊的教学方法,提倡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他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 T正确 F错误 4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 T正确 F错误 44、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 T正确 F错误 45、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T正确 F错误 46、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 T正确 F错误 47、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T正确 F错误 48、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影响。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苛勒的顿悟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T正确 F错误 49、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创立了格式塔学说,格式塔派关于学习强调整体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认为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而是顿悟。 T正确 F错误 50、顿悟是个体借助问题情境中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T正确 F错误 5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他强调学习是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学习事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T正确 F错误 52、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让学生先动手,然后使用想象,最后用符号来表示,进行学习 T正确 F错误 5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建立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T正确 F错误 5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关系的不同,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T正确 F错误 55、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T正确 F错误 56、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T正确 F错误 57、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T正确 F错误 58、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T正确 F错误 5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T正确 F错误 60、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T正确 F错误 61、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过来是无条件反射 F正确 T错误 62、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该定义强调从社会适应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同时也强调了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内在感受和内在标准。 T正确 F错误 63、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T正确 F错误 64、凡是与人的某些社会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情感状态,就称为积极情感。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T正确 F错误 65、享乐主义源自古代哲学思想,它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 T正确 F错误 66、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以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心理状态。 T正确 F错误 67、沉浸是由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的用来描述人的高度投入状态的概念,比如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气呵成”、“才思如泉涌”的状态都可称为沉浸体验,它是个体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 T正确 F错误68、心理学通常将乐观看作一种信念,而非一种心境或情感。 T正确 F错误 69、以塞利格曼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乐观不是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质,而是人们遇到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习惯,或解释风格,我们称之为乐观思维。 T正确 F错误 70、认知治疗模式的代表人物埃利斯指出,并不是人和事让我们喜悦或悲伤它们只不过提供了一种刺激。其实,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 T正确 F错误 71、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论。其中ABC的具体含义如下 A=不愉快的事件,引发反应的情况。 B=信念,我们对该情况的认知。C=结果,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尽管我们倾向于责怪是A(事件)造成了C(结果),其实是B(信念)使我们产生了那样的感受,也就是说认知决定我们的感受。 T正确 F错误 72、抑郁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所处情境不相称。情绪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除以上症状外,还常常会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精力减退,睡眠有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严重者还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 T正确 F错误 73、应激性相关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心理障碍,也称为反应性精神障碍。 T正确 F错误 74、急性应激障碍是指个体在受到突如其来的、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1小时之内)出现的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 T正确 F错误 75、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如重大自然灾害、亲人亡故或重大疾病)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心理障碍。 T正确 F错误 76、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T正确 F错误 77、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T正确 F错误 78、人格障碍就是焦虑症、情感症等心理障碍 F正确 T错误 79、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在家不能与家人和睦相处,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融洽相处。 T正确 F错误 80、冲动型人格格障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T正确 F错误 81、强迫型人格要求严格和完美,具有强烈的自制性和自控行为。 T正确 F错误 82、某女士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她属于强迫型人格 T正确 F错误 83、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的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 T正确 F错误 84、发展性辅导的具体内容可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格发展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T正确 F错误 85、会谈技巧体现在倾听、提问、鼓励、说明释义、感情反应和总结等几个方面。 T正确 F错误 86、自我概念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美国社会心理学马库斯称之为“自我图式”。 T正确 F错误 87、人际吸引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T正确 F错误 88、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 T正确 F错误 89、相似性是指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 这里所说的相似性除客观上的相似性(如外貌、年龄、社会地位等)外更多是指人们感知到的相似性,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和个性品质的相似性。 T正确 F错误 9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相似性 T正确 F错误 91、明星喜欢炒作,在大众视野中频频露面,这样粉丝看的次数越多对他们的喜欢程度越高。 这一现象称为“曝光效应”。 T正确 F错误 92、对人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的是亲密关系,即亲情、友谊和爱情。 T正确 F错误 93、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六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了解、关心、信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T正确 F错误 94、友谊是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提供亲密和帮助,在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 T正确 F错误 95、德威瑞斯从友谊的多个特征中提取出三个主要维度情感的、共享的或共同的、社交的。 T正确 F错误 96、爱情一般专指男女之间的亲呢关系,其中包含着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 T正确 F错误 97、气质在人的各项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却会影响活动的性质和效率。 T正确 F错误 98、气质在人的各项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却会影响活动的性质和效率。 T正确 F错误 99、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T正确 F错误 100、在性格的分析中,总免不了有伦理道德的评价,如正直、慷慨、诚实、善良等为积极的特征,懒惰、吝啬、见利忘义等为消极的特征。 T正确 F错误 101、性格差异是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T正确 F错误 102、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3、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4、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比如,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学生模仿老师的举止,青少年模仿影视明星的装扮等。 T正确 F错误 105、操作能力是指个体指挥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生产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6、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适应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T正确 F错误 107、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 T正确 F错误 108、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力会影响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 T正确 F错误 109、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T正确 F错误 110、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T正确 F错误11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T正确 F错误 112、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T正确 F错误 113、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个方面。 T正确 F错误114、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的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和人格特征等。 T正确 F错误 115、情绪对其它心理活动的影响,就是它的组织功能。这种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T正确 F错误116、情绪越高昂,越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F正确 T错误117、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T正确 F错误 118、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 T正确 F错误 119、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T正确 F错误 120、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如快乐、兴趣、满足和爱等。 T正确 F错误 121、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T正确 F错误 12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T正确 F错误123、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T正确 F错误 124、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T正确 F错误 125、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两种,非言语形式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几种途经传递信息。 T正确 F错误126、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T正确 F错误 127、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和巴德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T正确 F错误 128、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T正确 F错误 129、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T正确 F错误 130、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T正确 F错误 131、情绪调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般从来源、情绪特点、引起情绪的原因和调节的结果等加以区分。分为内部调节与外部调节,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与不良调节等。 T正确 F错误 132、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T正确 F错误 133、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这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常用策略,在面临冲突、愤怒、恐惧、尴尬、窘迫等情绪时,运用这种策略非常有效。 T正确 F错误 134、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 T正确 F错误 135、2岁左右的孩子给哭叫的小弟弟、小妹妹玩具等,属于出用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的方法来调节情绪。 T正确 F错误 136、6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通过用转移对陌生人的注意,注视母亲等方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属于注意转换策略运用。 T正确 F错误 137、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成熟的个体还会选择更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改变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倾诉方式等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与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有益于增进个体的情绪健康,也有益于增进团体的幸福。 T正确 F错误 138、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 T正确 F错误 139、虽然鹦鹉能够逼真的模仿人类的语言,但由于它不懂其中的意义,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的语言。说明语言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 T正确 F错误 140、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T正确 F错误 141、一岁以内的婴儿还没有掌握语言,他们的咿呀发声也不是在模仿成人说话。因此该阶段被称为前语言阶段。 T正确 F错误 142、一般认为,3岁半至6岁之间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处于该阶段的儿童的大脑结构更易于接受和获得语言。 F正确 T错误 143、后天学习论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是后天模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 T正确 F错误 144、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 T正确 F错误 145、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T正确 F错误 146、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具有隐蔽性,人们不能直接地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地进行推断,推断出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动机强度的大小。 T正确 F错误 147、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48、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T正确 F错误 149、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0、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T正确 F错误 15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T正确 F错误 15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T正确 F错误 153、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 T正确 F错误 154、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动机,都是生理性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5、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 T正确 F错误 156、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T正确 F错误 158、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59、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T正确 F错误160、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T正确 F错误 161、20世纪20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减少驱力,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T正确 F错误 162、诱因与驱力是分不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的,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T正确 F错误 163、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 T正确 F错误 164、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 F正确 T错误 165、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T正确 F错误 166、韦纳也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根据这几个维度,韦纳提出了两维归因模式。 T正确 F错误 167、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提出的。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T正确 F错误 168、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 T正确 F错误 169、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T正确 F错误 170、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T正确 F错误 171、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T正确 F错误 172、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 T正确 F错误 173、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 T正确 F错误 174、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 T正确 F错误 175、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称为外在动机。 T正确 F错误 176、教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竞争的失败等等,这种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称为外在动机。 T正确 F错误 177、教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竞争的失败等等是内部外在动机。 F正确 T错误 178、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 T正确 F错误 179、良好的师生沟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心理背景。可以使学生获得社交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T正确 F错误 180、在课堂背景中要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也有三个构成要素“真诚”、“接受”、“理解”。 T正确 F错误 181、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它是儿童社交活动的又一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伴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影响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点,并可能取代父母和老师在儿童心目中的第一地位。 T正确 F错误 182、同伴沟通对儿童的社会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T正确 F错误, 183、智力主要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与先天因素无关。 F正确 T错误 184、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提出二因素学说。 T正确 F错误 185、多血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法官。 F正确 T错误186、强调早期教育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大脑在7岁前成熟程度已经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T正确 F错误187、唐氏综合症患者很难智力超群说明了先天禀赋对于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T正确 F错误 188、同一姿势在不同文化中意义相同。 F正确 T错误 189、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 T正确 F错误190、最早真正把成就动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提出系统的成就动机理论的麦克里兰德(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Atkinson)在1953年出版的,被公认为成就动机理论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成就动机一书,就明确地提出了影响行为强度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对成功的期望、成功的价值。 T正确 F错误 191、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情绪障碍。 T正确 F错误 192、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T正确 F错误 193、教师总是“文质彬彬的”,商人的本质就是“唯利是 图”,农民的特征是“勤劳质朴”,这些都是社会刻板印象。 T正确 F错误 194、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的认识,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从而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T正确 F错误 195、男人应该勇敢,女人应该温柔.这是性别刻板印象 T正确 F错误 196、社会偏见是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所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T正确 F错误 197、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事件、人物、社会规范等)所持有的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称为社会态度,它表现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有目的的行为中。 T正确 F错误 198、态度与行为联系密切,很多时候态度能够决定行为,但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时候态度与行为是相互分离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所反应的就是态度与行为的分离。 T正确 F错误 199、霍弗兰和韦斯曾提出一个影响态度转变的多因素模型,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T正确 F错误 200、宣传说服者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等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T正确 F错误 201、态度改变的这一原理常常被广告商所运用,在很多药品、保健品广告中经常冠以“某某权威机构授权”、“某某专家推荐”。 T正确 F错误 202、宣传说服有许多渠道,其中包括个体间说服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说服。 T正确 F错误 203、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T正确 F错误 204、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助人行为的核心动机在于获得奖赏、避免惩罚。 T正确 F错误 205、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认为帮助他人的倾向是人类遗传的一部分,亲社会行为是动物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 T正确 F错误 206、亲社会行为是遍布于整个社会的有益行为,因此它们也在进化中得到了提升,成为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的一部分。有三种社会规范对助人行为至关重要,他们是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 T正确 F错误 207、在一个具体的社会情境中,亲社会行为是否会实际发生,还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系列起作用的因素,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社会认知和理性决策过程,决策理论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 T正确 F错误 208、攻击,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性而对某些伤害性行为做出的一种判断。 T正确 F错误 209、洛伦兹采用习性学观点对攻击性行为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 T正确 F错误 210、人和动物的攻击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体的攻击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地进行释放。攻击性行为之所以被以遗传的形式保存下来,原因在于它具有“护种功能”。 T正确 F错误 211、20世纪30年代,多拉德等提出了“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来源于挫折。 T正确 F错误 212、班杜拉从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入手,引入认知中介过程讨论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和发生过程,提出了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直接学习,二是观察学习或模仿。 T正确 F错误, 213、班杜拉从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入手,引入认知中介过程讨论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和发生过程,提出了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直接学习,二是观察学习或模仿。 T正确 F错误 214、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T正确 F错误 215、人云亦云”就是一种从众行为。 T正确 F错误 216、从众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表面顺从,二是内心接受。表面服从是迫于群体压力表现出与外界一致的态度,这是一种虚假的服从,并非发自内心;内心接受则是在行动和信念上都发生从众行为。 T正确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