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31578244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这种病毒,“埃博拉”因此而得名。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高达53%89%。埃博拉病毒形态为线形,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6”字形、“U”字、缠绕、环状或分枝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nm左右,长度可达1400nm。RNA核壳蛋白质(NP)VP35、VP30干扰素拮抗剂、转录活性因子L蛋白(聚合酶蛋白)促RNA合成VP40和VP24(蛋白层)芽出套膜 (宿主细胞膜)跨膜蛋白(GP)核衣核基质空间外膜吸附、入侵宿主基因组:单负链RNA病毒,有1000个碱基对,编码7个结构蛋白,基因排列为:3-leader-NP-VP35-VP40-GP/sGP-VP30-VP24-L-trailer-5单股反链病毒目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埃博拉病毒属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 Ebola virus, BDBV)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 virus, EBOV)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on Ebola virus,RESTV)苏丹埃博拉病毒(Sudan Ebola virus, SUDV)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i Forest Ebola virus, TAFV)1.入侵:黏膜表面、皮肤、针头扎刺2.结合:病毒与宿主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表面受体(C型凝集素)结合,并在其中复制,导致APC失去抗原呈递能力,不能激活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3.抗干扰素:VP24、VP35阻断型干扰素抗病毒,(1)阻断宿主细胞核积聚STAT1与损坏IRF-3 、IRF7;(2)VP35阻止干扰素产生所需要蛋白激酶活性1.潜伏期:221天,通常只有510天。2.表现: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痛、虚弱和肌肉疼痛。继而呕吐、腹痛、腹泻。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3.致死原因: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4.扩散:病毒入侵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大量促炎症因子(IL1、IL-2、IL-6、IL-10、TNF-、MCP1)等释放,吸引大量APC,感染导致病毒扩散全身。(生物安全4级最高级)1.病毒学诊断核酸诊断(1)以GP为靶序列的荧光反转录PCR(2)复合PCR诊断试剂(3)以NP为靶序列的PCR检测(103)2.免疫学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 NP、VP30、V P40、GPl-694时间时间地点地点感染人数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死亡人数死亡率死亡率1976年611月苏丹南28415153%1976年910月刚果(金)31828088%1979年苏丹332267%1994年6月加蓬493163%1995年 4月刚果(金)31524577%1996年2月1997年1月加蓬604575%2000年8月2001年1月乌干达42522453%2001年10月2002年3月 刚果(布)、加蓬1239779%2002年12月2003年4月 刚果(布)14312889%2005年4刚果(布)12975%2012年7月乌干达531630%2014年2月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里昂8000*4000*50%*1.天然宿主:可能是蝙蝠(锤头果蝠、反曲肩果蝠、小领果蝠)、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血液、分泌物、组织或其他体液进入人体感染者在接触或处理感染的非洲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羚羊、箭猪等动物后发病2.传播途径(1)接触(2)空气传播1989-1990及1996年在美国进行的猴感染传播实验中,即使将猴之间隔开3 m也出现了感染。在恒河猴及豚鼠实验中,也证实气溶胶可引起感染。埃博拉病毒可感染肺组织,表明在一定情况下即使无直接接触也有发生病毒传播的可能。1.疫苗(1)灭活疫苗无效(2)载体:腺病毒5型、疱疹性口炎病病(3)表达:GP、NP、VP2.抗体恢复期患者抗体、免疫马血清抗体、单克隆抗体3.早期干扰素4.晚期抗休克、脏器衰竭1张文生,李学军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2007,15:2856-2857.2石明,沈宇清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3,01:71-753Jeremy Cherfas,王浩鑫,马建华研究前沿:埃博拉病毒感染机理J科学观察,2013,02:62-634丁国永,王志玉,高璐,等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2013,02:233-2375瞿涤,袁正宏,闻玉梅. 埃博拉病毒及其致病机制J. 微生物与感染,2014,08:1-56聂福平,范泉水,王灵强,等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10:65-677秦少青法国研究人员发现:蝙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12:908许黎黎,张连峰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01:70-749盖微微,郑学星,薛向红,等. 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09:782-78610盖微微,郑学星,薛向红,等. 埃博拉病毒检测与分型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03:208-211+21611陈英虎,尚世强,俞蕙.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04:241-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