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教案

上传人:花开****07 文档编号:31451982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色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设计色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设计色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色彩 教 案l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饰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学生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能够将特定的物象经梳理、提炼、夸张、变形等处理,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可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装饰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开拓其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并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能运用到今后具体的艺术设计中,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概括而言,本教程将能使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的:1、 具有对客观物象的新的观察和思维能力。2、 具有对描绘对象的概括、提炼、整合以及画面构成和表现能力。3、 具有主动探索、求新、求异的创造能力。4、具有在今后专业设计的应用能力。l 教 学 训 练 模 式立体归纳能力训练平面归纳能力训练主观构成能力训练 具 客色彩写 生观平面归纳训练主观平面归纳训练分解与重构训练主色 彩设 计观构成训练象l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纲 要 立体概括能力训练 客观平面归纳训练教学内容纲要 平面归纳能力训练 主观平面归纳训练 对自然物象的分解与重构训练 主观构想能力训练 非写生性的主观归纳训练l 总 体 学 时 安 排第一学期:48学时1、立体概括归纳 17学时2、客观平面归纳 12学时3、主观平面归纳 1617学时 4、理论学时 34学时5、 实训学时 4647学时第二学期:56学时1、分解与重构归纳 28学时2、非写生性的归纳 2425学时3、理论学时 34学时4、实训学时 5354学时第一学期 第一讲:立 体 概 括 归 纳 写 生 立 体 概 括 归 纳 写 生 教 学 纲 要 教学目的具有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具有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具有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具有删繁就减的能力。教学难点分阶法;简化法;秩序感应该了解的知识点关于立体化;关于整体感;关于秩序化;关于分阶法;关于限色法学时安排1学时实训学时29学时l 训练课题: 物 象 的 立 体 概 括 写 生l 课题要求:必须对物象进行提炼、概括,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充分表现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利用“分阶法”和“限色法”对物象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或限定。使形象主体更突出集中 。l 写生对象:静物l 分析思路: 画面构图 物形处理 色彩结构 l 作画步骤:1、铅笔稿 (定明暗区域,简化明暗关系)2、铺背景色块(分出前、中、后)3、画主体色块(添色法) 4、整理关系(条理化、秩序感)l 重点提示:分阶法、限色法的使用第一学期 第二讲:平面归纳 客观平面归纳写生平 面 归 纳 写 生 教 学 纲 要训练阶段1、客观平面归纳能力训练2、主观平面归纳能力训练 课程内容 物象的客观平面归纳写生物象的主观平面归纳写生课程目的能弱化透视空间并能自如地运用平面化的手段掌握变形的手法并能建立自由的位置经营关系应该了解的知识点关于形象的平面化;关于主观色和固有色关于平视体及立视体构图;关于写生变形实训学时20学时19学时理论学时1学时12学时 客 观 平 面 归 纳 写 生l 课程内容: 物象的客观平面归纳写生l 课程目的: 能弱化透视空间并能自如地运用平面化的手段 l 课题要求: 在对画面和形象平面化的同时,构图要依照物象原有的空间状态,不做过多的变形、变色,达到较为写实的平面化效果 。l 分析思路: 1、画面构图 观察视点2、物形处理 平面化 削弱光影 3、色彩结构 强调固有色 强调点缀色 l 训练要点:物形的平面化l 重点提示:关于画面构图;关于物形处理;关于色彩结构;关于物象的平面化l 要点解析: 关于画面构图: 画面构图的聚散、收放、疏密、动静要服务于均衡的需要,使之 成为一个结构严谨、形式完整、手法统一的有机整体。 (1)平时体构图 (2)立视体构图 关于物形处理:(1)平面化处理 (2)变形处理 关于色彩结构:i. 依照固有色ii. 强化主观变色1. 从限色方面2. 强化主观色调3. 强化对比倾向iii. 追求色彩关系的和谐 关于物象的平面化(1) 平时观察(2) 剪影表现A. 在观察上:从整体观察入手,强调形体的大关系、整体性B. 在表现上:剪影表现时,选取侧面或正面表现形体最佳外轮廓的影象 效果,应是最具物象代表性特征的角度C、在构图上:要善于利用空间,计白当黑,以体现形与形之间的势态关系。构图中,画面的分割与组合,是剪影骨架感的体现。即画面中骨架所形成的几何形。(3) 重外减内、以线造型 第一学期 第三讲:主 观 平 面 归 纳 写 生 l 课程内容 : 物 象 的 主 观 平 面 归 纳 写 生l 课程目的:掌握变形的手法并能建立自由的位置经营关系l 课题要求:形体处理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要改变客观物象的自然状态,使之平面化,要强调主观色,并要强调人为秩序和形式构成的完整与新颖。l 学时安排:1学时l 分析思路: 1、画面构图 平面化处理 2、物形处理 变形处理 固有色为基础 3、色彩结构 强调主观色 l 教学要点:物象的变形及分类l 重点提示: 关于画面构图: 采取散点透视、多点透视,弱化或忽略空间远近关系,将互无联系的形象素材有条理的通过大小、疏密、方向、重叠、移位、错接、倒置等手法,将图象平摊在画面上,遵循如对比、调和、渐次、节奏、韵变化、反复、均衡、对称、统一等形式法则,使之成为结构严谨、形式完整、手法同一的有机整体。 关于物形处理:首先将立体形转化成平面化形体。注重展现对象物最具特征的角度,利用平视观察、剪影表现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客观原形进行变化。通过增减、取舍、夸张、变形,逐渐成为装饰形象。 关于色彩结构:在对景物所产生的基本色彩感受的前提下,主观处理、强化变色,进行限色、换色,或强化某色彩倾向、或采取点缀色等。 关于写生变形:(一) 变 形 的 手 法 1、提炼法: (1)调子提炼(2)外形提炼(3)线条提炼2、夸张法: (1)比例夸张(2)透视夸张(3)局部夸张(4)整体夸张(5)适形夸张3、添加法: (1)纹饰添加(2)形式需要的添加 4、结构变形(二) 变 形 的 类 型 1、整形变化: (1)完整性(2)特征性(3)适合性2、异形变化: (1)错接(2)叠映(3)移位(4)倒置(5)切出(6)嫁接(7)分解重构第二学期 第一讲: 主 观 归 纳 写 生 主 观 归 纳 写 生 纲 要 (总48学时) 训练目的拆解和破能使学生以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对原形进行译,从而使学生的色彩造型从客观形态向抽象形态转化。训练难点形态的分解与重构应该了解的知识点关于形态的分解(四个方面);关于形态的重构(三个方面);关于画面的设色(四个方面)训练内容对于自然物象的分解与重构训练 非写生性的主观归纳训练实训学时23学时2223学时理论学时1学时12学时(含点评) l 训练内容(一):对于自然物象的分解与重构训练 l 训练目的:通过分解、重构的训练,进入到抽象的造型领域,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转变,从而建立创新、求异的思维方式。l 课题要求: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要将原形打散、肢解,从中分解出形态元素,重新构成与自然形态完全不同的视觉形式。被分解出的形态元素应具备有意味的、美的形式,要为画面重新构成提供条件。要突出画面的主观设色,或限色或强化色调或采用点缀色等,遵循形式美法则,赋予画面以新的秩序。l 分析思路:1、画面构图 平面化处理 2、物形处理 变形处理 固有色为基础3、色彩结构 强调主观色 l 训练要点:形态的分解、形态的重构、画面的设色l 要点解析:形态的分解: (1)原形分解(2)骨骼分解(3)关系分解(4)切出与嫁接形态的重构: (1)多元空间的表达 (2)多种手法的共用 (3)强调形式法则的运用画面的设色:(1)减 (2)增 (3)改 (4)变l 重点提示:造型研究的重点在由具象向抽象形态变异和抽象形式的构成方面。第二学期 第二讲:非 写 生 性 的 主 观 归 纳 创 作l 课题要求: 以摄影图片资料为作主观归纳的素材,综合所学的一切手法:可以利用分阶法和限色法作写实性归纳;可以进行客观平面性归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主观平面性归纳也可以将原图片打散进行分解和重构,达到抽象的画面效果。l 重点提示: 关于画面构图与物形的处理;关于画面的色彩处理l 重点解析1、 保留原图片的构图和形态,用分阶法和限色法,使形态仍呈现立体化,将自然色的渐变转换成人为的秩序,在整体上仍呈现原图象的色彩关系。2、 保留原构图和造型特点,通过归纳使之平面化,采取归纳法、限色法和平涂法,画面以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来取得装饰效果。3、 根据主观意图,调整原图片的构图形式,可自由组合布局成新的人为的画面秩序,在构形上,需对原形态进行夸张、变形或使之平面化,以取得与原图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 4、据造型需要,对原图片进行打散,从原形中分解出所需的形象元素,再将这些形象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安排,以构成新的与图片完全不同的抽象画面。色彩可以从原图提取,也可自由创造。l 范例分析: 例图例图例图 l 学时安排:理论讲授1学时 实训学时22学时 END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