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课外古诗词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南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注释】 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蛱蝶:菜粉蝶。(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初夏农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述。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惟有蜻蜓蛱蝶飞”一句。(1)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2)“惟有蜻蜓蛱蝶飞” 一句是写只有蜻蜓和菜粉蝶围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惟有”从侧面烘托出了村中的寂静。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绝 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迟日:指春日,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泥融:春天来临,冻结的泥土开始融化,变得软而湿。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1)这首诗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三、四句中“飞”和“睡”这两个词有什么妙处?请做简要分析。(1)第一句中“迟日”,点明了时间是在春季,“江山丽”总地描绘春天时节,山河景色秀丽。(2)“飞”指春光和煦,泥土温润湿软,燕子飞来飞去,忙着衔泥做窝。“睡”指沙滩柔软温暖,鸳鸯酣然睡卧。这两个动词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表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无限的美好景象。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南宋方 回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注释】“入歙”即指进入诗人家乡歙(sh)县。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苕tio:凌霄花的古称。(1) “蕨拳欲动苕抽芽”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这句的精妙之处。(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首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蕨芽欲展未展的情状,描绘出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江山春景图。(2)第三句诗人以闲适的心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心情。夹岸桃花既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台 城唐韦 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台城:旧址在南京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淫乐场所。中唐时,昔日的繁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唐末更荒废不堪了。江雨、江草:因金陵滨江故有此说。笼:笼罩。(1)在前两句中,诗人是怎样用“梦”来体现台城的?请简要地概括出来。(2)诗歌的后两句历来千古传诵,请赏析其中的妙处。(1)首句“霏霏”的雨丝一片迷蒙,烟笼雾罩,如梦似幻的意境暗含着“梦”,隐藏着荒破的台城;次句再现三百多年先后有六个王朝一个个衰亡,变换速度之快,如梦一般。眼前的台城已荒废不堪,曾经的豪华早已销声匿迹。“空”由对鸟啼的感受,进一步烘托“梦”。(2)两句中的“无情”和“依旧”通贯全篇写景,与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融合映衬,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而“最是”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以此反衬诗人的感伤和惆怅。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三衢道中南宋曾 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道中的道路上。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心情的?(2)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两句。(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在黄梅雨季有“日日晴”,在“日日晴”中有“绿阴”,在山间小路中能听到黄鹂叫声,都表现出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2)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修辞。“不减”与“添得”相对照,突显出此行较之以前的景色更美,表现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1)“山月皎如烛”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哪几种具体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比喻,把山月比作蜡烛;皎洁的月亮如蜡烛相伴,照人无眠,烘托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气氛。(2)描绘了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的独特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感。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过杭州故宫南宋谢 翱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暗销魂。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注释】杭州故宫:南宋灭亡后,都城杭州宫殿弃用,因称故宫。禾黍(sh):禾与黍,泛指农作物。这里是说,故都破败后种上了庄稼。守阍:看守宫门。阍(hn),宫门。黯销魂:谓之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朝元阁:唐宫中阁名,此处代指南宋宫殿建筑。(1)诗歌的第一、二两句是抒发主人公之所见、所感。他看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2)中国古代诗歌讲究“赋、比、兴”,“比”就是比喻。诗中所说的“鹦鹉”指的是( )A.春归的燕子 B.前来看热闹的老百姓 C.曾经的南宋朝廷中的用人(1)曾经的宫殿荒凉衰败,没人在这里看守宫门了。(2)C 【解析】“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是对前面两句描写的破败景象的深刻反思。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看上去是写禽鸟,其实是写人,当然就不能选A。为什么选C呢?因为鹦鹉的特点就是“学舌”,而曾经的朝廷中的那些“用人”们,不正是学舌的鹦鹉吗?至于“燕子”,可能是指朝廷中的官员。应该说明的是,此处的比喻是“借喻”,在比喻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让喻体直接出现来比喻。这两句诗是说,曾经的官员又回来了,但听不见那些像鹦鹉学舌的宫中用人跟他们说话了。一代王朝,就这样完结了。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墨 梅元王 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重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1)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1)朵朵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解析】诗歌的情感或是直接抒发,或是间接体现,总能在字里行间得以体现,由 “不要人夸”,和“只留”,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追求和操守。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花 影北宋苏 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注释】瑶台:汉白玉石阶。几度:几次。教:让。(1)诗中的“花影”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2)作者借“花影”之景,抒发了怎样的情?(1)花影重重叠叠,不能消除,非常“恼人”。“扫不开”写出花影难除,诗歌中写了花影虽随同太阳落山而消失,却又因月亮升起而重现。 【解析】诗歌描写了“花影”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变化。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重重叠叠”写花影之多,“上瑶台”写花影移动;“扫不开”写花影难除,表现憎恶花影之情。“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2)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小题。卜算子南宋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注释】旅雁:由北向南迁徙过冬的大雁。寒汀:地名。鸥鹭:这两种鸟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间的鸟类。矰:射鸟的短箭。缴:系在短箭上的丝绳。云海茫茫:即人海茫茫。(1)象征是这首词作的特点,词中借 象征历史上靖康之变中广大人民流离失所的艰难景况,当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2)词作的下片是怎样表达作者的心境的?请概括出来。(1)南飞失群的孤雁(2)下片通过展现大雁的孤危、哀怨、忧惧和无所依托,来隐喻人民与此类似的处境和心情。【解析】首先要理解下片所写,首句以鸥、鹭之类栖宿于沙洲汀渚间鸟儿的“难亲”,告诉读者人们也有苦痛。次句“矰缴忧相逼”是说,天空中更是有性命之忧。因为大雁不停飞翔,可谓身心交瘁,无力高飞。结尾两句写旅雁之苦。其中的“苦难亲”“忧相逼”“无处归”和“哀鸣急”四处,正是对孤雁处境的交代,以此加以概括即可。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过杨村南宋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释】清和:农历四月。(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1)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2)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解析】理解最后一联的意思,需要抓住“道”“不归田”两个关键词去分析,了解作者的愿望就在于最后这一句话,以田园乐趣来反衬他不太想做官的思想。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绮 怀清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注】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绮怀组诗16首,即追忆此事。红墙:指女子居所。(1)第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请联系全诗分析三、四联在写法上的特点。(1)领起情感,回忆花下吹箫情境,表达相思,渲染氛围,距离红墙如银河般遥远,表达与表妹相爱而不得的苦恼与无奈。(2)比喻:春蚕吐丝将自己包围,犹如诗人用重重思念将自己缠绕形象抒发诗人痛苦欲绝的思念之情。对比:尾联将思念追忆到十五年前明月之夜,突出当下凄凉,痛苦。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画眉鸟北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释】啭(zhun):鸟婉转地叫。向:在。(1)“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2)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知道、懂得、了解或明白 (2)画眉鸟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在万紫千红的花丛里起舞,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间穿行。表达自己对“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十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游 子唐孟 郊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注释】萱草:一种百合科植物,夏天开红黄色的花,也叫忘忧草。(1)游子出行之前为什么种萱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慈亲倚堂门”和下面哪种意境相似?试做简要分析。A.日晚倦梳头 B意恐迟迟归 C.万里送行舟(1)游子要远行,他担心年迈的母亲在家孤独寂寞,又担心母亲会为儿子在外漂泊担忧,所以在堂阶种下萱草,让母亲天天看见萱草时能够减轻对儿子的思念,忘却忧愁和烦恼,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体贴入微,对母亲深深的爱。(2)B 诗中年迈的母亲独倚堂门,从早到晚都在眺望远方、等待儿子归来。【解析】通过阅读全篇,前两句是从游子的角度来写,他在远行之前心里放不下的是母亲,所以在堂阶种下萱草,为母亲减轻、解除忧愁烦恼。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爱。后两句是从母亲的角度来写,儿子出门远行之后,母亲不见萱草开花,更加思念儿子,只好天天独倚堂门,苦苦等待着盼望着儿子早日回来。A项“日晚倦梳头”表达的是一种惆怅倦怠之感;C项“万里送行舟”表达的是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夜泛西湖北宋苏 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1)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中“渐”与“更”用得很精彩,请简要赏析。(1)湖泊一望无垠,漂泊渺然,一片白茫茫的样子,荷花的幽香慢慢飘来,在夜间迎风绽放。诗人借西湖夜景之美,表达了热爱自然美景之意。(2)渐是时间上的比较,过程中实现的程度加深;更是状态上的比较,空间中的实现,程度的加深。作者简单的几句话,竟然将时空囊括其中,带给后来人彼时彼境的体验。6 /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