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464305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长久以来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一个瓶颈。因此,从人为资源的新特点最以及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针对其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问题 对策 与所处行业的较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等都相对较小的经济实体单位,我们会称为中小型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在保持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则尤为突出。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所有者以及高层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现状 1、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淡薄 在管理意识相对淡薄知识经济的条件之下,人力的资本发展已经成为了企业最里最重要的资本。可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还有比例非常高一部分高层管理者对这个问题并未引起重视。把员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自管理念到现在都还未被广大企业的所有者或者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接受。他们一直持有淡漠的态度。直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从组织的结构上看,大部分的的中小企业都不会专门设立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在资金的投入量上来看,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目前都不会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项目上上投入过多的资金与精力。 2、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流失严重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从总体上说,员工的平均学历和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依次降低。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存在员工流失问题,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工作三年内流失率最高。员工流失严重的企业大都是一些刚起步或经营管理不善的中小企业,以及偏远区县的企业,这类企业实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优秀的科研、管理、营销等专业性人才来改变现状,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往往难以吸引人才,引进的人才又留不住。企业每年大量引进,又大量流失,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3、 人才管理模式落后,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够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不具有规模经济实力,采用的也多是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企业管理人员多采用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只想“控制人”,而不会想到尊重人;只求员工讲奉献,而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2)强调人的社会性,重视人的理性作用。它注重人的社会联系,强调组织团体、社会群体对于人的管理效能和制约作用。它完全依靠制度,依靠制裁来维持组织的存在和发展。(3)重视领导对人的管理的操作性层面。它所坚持的对于人的识别与管理原则是:人的思想必定要从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而,只要把人安排到某个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管理好人的经济行为以及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社会行为,我们所说的“劳动人事”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培训对于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培训有助于组织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培训的激励作用远大于保健功能,组织通过举办培训,向员工灌输组织的价值观,使员工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感悟,这些感悟与工作中的体验相结合,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这使得培训不仅具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功效。因此,通过组织的培训,员工可逐步理解并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并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2)、培训有助于员工潜能的开发,是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是将组织战略目标与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不断使员工的潜能发挥出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组织越来越精简,人员越来越精干,组织形式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式发展,这就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原来需要几个人完成的工作或看管的机器,现在可能只要一个人完成,这就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训的内涵是对员工潜在能力的开发,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补足、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促进员工全面、充分地发展,通过培训不仅提高员工岗位工作能力,增强工作信心,促进员工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及习惯的调整,从而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 3)、培训是保障员工绩效改善的重要措施。改善员工的绩效单纯靠提级,物质刺激得到的改变是不可持续的。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不是在消极地约束人的行为,而是在积极地引导人的行为。组织行为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这个人的工作行为,而其工作行为又由他在具体工作情景下所决定的行为目标决定。当员工工作绩效不佳、素质能力低于工作要求时,如果通过培训使员工工作绩效改善,那就是通过行为目标和方式的改进而塑造了员工的合理行为。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重要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励。企业培训作为激励手段之一,通过为各类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能够丰富各岗位员工的专业知识,增强员工的业务技能,改善员工工作态度,使之取得更好的绩效。员工在获得工作满足感后,可激发出更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赢得更大效益。如:对操作人员技能、态度和综合素质的培训,能使其建立积极的心态、掌握正确做事的原则及方法,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绩效;对各职能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训,能使之认识到个人的责任,自主、自立、自我提高,并主动为企业战略目标作贡献;加强对各类管理人员的技能、知识培训能扩展他们的视野,使其更好地管理、指导下级、提高企业效益。通过培训,企业全体员工可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每个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在岗位的管理者,就能从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改进工作绩效,从而在个体效率提高之后达到组织效率的提高。4、培训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拓展员工发展通道的最佳手段。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员工作为组织成员,不但要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会努力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把自己推向更高的职业发展阶段。因此,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日益强烈,他们不仅希望获得较高的待遇和报酬,更希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当员工通过培训不断获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迅速提升时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并制定出新的与工作相关的职位发展目标。企业既要发展业务也要发展人才。成功的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通过阶梯式培训,使员工持续不断地学习成长、进步,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个人追求的多元化,企业培训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或技能的传授手段,更是企业员工共同成长的崭新工具。以尊重人性、促进自我发展为基础,针对企业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培训的必然趋势。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培训将以系统的、持续的、全员性的学习活动,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本能力、调整人才结构等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设立必要的培训资金来支持培训,中小企业的培训一般都是采取短期化和应急性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会比较缺乏应该具有的系统性和长期规划。短期的培训就只能停留对操作技能的基础培训之上,但是这样的培训对于大量的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市场营销知识的管理人员来说是不够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还因为中小型企业人员相比大企业而言,流动性会较大,投资和培训的风险性比率太高。也就造成了企业会选择在专业的市场里招聘,而不是自己进行培训员工的现象。 4、 激励机制不到位,绩效评估机制需完善 良好的激励措施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目前的激励措施则是普遍缺乏机动性和科学性,它对员工的激励政策只是停留在了“保健的因素”的阶段,不在意“激励的因素”。绩效评估一直被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不看重绩效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普遍缺少适用地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考核只是把执行上级领导布置任务的效率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上;缺少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的机制;并且评估方法选择也不不够全面并且也不考虑这样的评估是否适应企业。最后,绩效评估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5、 薪酬福利管理不够科学 若是从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来考虑,那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工资明显偏低,在整体上看,是无力与大型企业竞争的;有些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比较低下,甚至低于政府指导的工资水平。这些明显是不能保证员工正常生活质量的;就内部的激励性方向来看,不同的岗位之间,同岗不同技能的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并不大,这些不可能体现出员工之间的技能差别,或者是岗位差别。员工薪酬和福利水平在中小企业来说,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正比的增长,远远的低于企业利润的成长,员工没有享受到企业因发展而带来的成果。 6、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就长沙河西的中小企业中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往往会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直到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临时抱佛脚”,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等。这样做显然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中小企业的这种做法,客观上使其为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提供的报酬较少,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员工们提供的个人发展机会相对于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也比较小,不利于人才潜能的培养以及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分析一、外部原因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不仅有自身问题还存在着社会环境问题,即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立法、执法等法律法规是否健全,社会道德和信誉是否健全等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计划经济的特点是用计划去指挥一切,人才从招聘任用、选拔、流动均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指挥。而市场经济要求由市场来决定一切资源的流动,包括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当社会人力资源被统一调拨、配置,缺乏自由流动时,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2、人们在对中小企业经济的认识上、观念上一直存在偏颇,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尚待提升,以及人们在观念上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与认识层面的偏颇。 3、法制环境尚不够完善,中小企业不能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内市场准入及融资方面,体制性障碍是比较明显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企业显得“没有前途”,因此在人力资源竞争方面没有优势可言。 4、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功能不健全,“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供求机制没有系统地形成,供需矛盾突出。以福建省为例,27. 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因对当前所处的企业环境和机制不满而要流动,其中不乏有国有企业培养多年的管理者和“三资”企业磨炼过的高级经理人才。中小企业要提升档次、提高竞争能力,人才、特别是出色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最为关键。中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双方都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完善的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相应准确的信息、社会保障措施。 5、人力资源流动市场壁垒过高,难以优化配置。时下人力资源流动的“非价值性”问题始终未能从理论上得以真正的解决,人才素质的科学测评,任职资格的确定、价值评价、薪水高低以及是否合理等社会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理论研究的滞后性,直接影响了实践中的可行性。竞争中缺少明显优势的民营中小企业自然难以逾越这些壁垒。 6、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加大。近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而相应的社会信用和法律制度却未能同步发展。一些人的金钱欲望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的“聚财性”被人利用,不讲信用的现象屡屡发生;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倚重的人才队伍中也存在拉回扣、故意泄露商业秘密等行为。类似社会信用体系危机与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价值的发挥,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投资风险,并反过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二、内部原因 所谓“中小企业”主要指的是,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不如大企业。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抗风险能力差,甚至寿命也不长,人们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高于大企业。探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我们既要关注外部环境因素,也应探究其内部制约因素。1、管理现状 第一、“家长制”决策使中小企业决策机制不规范。大多数企业的重大决策如开拓新业务、人事任免、决定企业的接班人等,均由企业主一人做出,企业主决策权力过大。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内部一些重大决策55. 3%由企业主决定,30. 8%由企业主与主要管理人员共同决定,13. 9%由董事会决定。日常一般管理决定中,50. 7%的企业由企业主定夺,36. 0%由企业主与主要管理人员共同商定,12. 7%由董事会拍板,企业主不予闻问的仅占0. 6%。由此可见,决策方面的“家长制”淹没了民主制,势必影响到人才和人力资源的获得。 第二,信息不畅。和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对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往往力不从心。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创新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搜集和处理信息技术的劣势,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直接影响到员工才智的发挥,故此,对中小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极为不利。 第三,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人治”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并表现为完善规章制度的缺乏。一些中小企业奉行“拿来主义”,把他人成熟的规章制度搬来套用,但实施过程中又常常存在“双重标准”、“以势压人”、“反复无常”、“缺乏公平性”等问题。“人治”不仅与现代社会背道而驰,也导致管理实践中矛盾重重,员工与管理者、企业主之间往往产生不可调和的抵触。以家族关系为基础“任人唯亲”对现象在民营中刁途业比较普遍。“任人唯亲”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无疑是沉重打击。在抽样调查的样本中,50. 5%已婚企业主的配偶在本企业工作,9. 8%负责购销;已成年子女20. 3%在本企业从事管理工作,13. 8%负责购销;被调查的所有管理者中,26. 7%由投资者但任,16.8%由企业主或主要投资者的亲戚担任,5%是邻居或同乡。“任人唯亲”必然造成人才、人力资源开发使用上的排他性,排斥竞争,造成用人上的“近亲繁殖”,因而制约了中小企业人才、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组织机构混乱,权力界限、工作职能模糊。中小企业创建过程中往往基于家庭、亲朋好友的合作。创业时,亲情、友谊的纽带可以使企业内部紧密合作,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但企业发展起来后,由于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在企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权利不清、多头领导、家族特征明显等使外来专业人员很难开展工作,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实践中,外来或后来人才经常遭遇被排挤的挫折感,从而加深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之间的对立。2、保障与激励层面的欠缺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保证各方面待遇稳定,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使企业在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一,保障成本投人少。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本来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应为员工缴纳各种保险金,却成了企业老板“开源节流”的途径之一,被毫无理由地克扣。结果使员工安全感、保障感逐步缺失。在企业工作的员工逐渐失去信心,选择离开;而未进企业的人才、人员也心存疑虑。企业自然在人力资源选择上没有更多余地。 第二,重罚轻赏。赏与罚本来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相当多的企业主偏好独裁方式,急功近利,一旦员工有所失误,往往毫不留情地给予精神和物质处罚。而对员工的成绩,却视为自己指导有方的结果,很少给予正面的激励。 第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不对称。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缺乏,企业缺乏精神激励机制,一切向“钱”看,钱成为单一的激励手段。缺少人文关怀,精神鼓励匮乏,导致员工积极性逐渐丧失,凝聚力降低,更谈不上主动发挥才智与才干。 第四,缺少必要、必需的培训,忽视人力资源的增值。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知识生产的速度加快,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前提必须是,不断改善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这就要求企业在各种成本理应包括员工的各种培训成本,以使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完备的培训机制,缺少远见,甚至没有培训支出(也不愿意保留这种成本支出)。一方面,人力资源无法再增值;另一方面,一些追求上进的员工只得选择离开。因此,培训不仅是中小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也是在竞争中立足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3、企业文化现状 当代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并不长,存活十几年者比较少见。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缺乏良好企业文化的中小企业,无法将企业的员工形成一股合力,而且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少有对企业的认同感,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这成为难以留住人才的一个比较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内的“圈子文化”、“强人文化”盛行,致使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1)“圈子文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发展过程中雇佣本地人为员工,导致企业人员内部形成非正式团体,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圈内人又因在企业内做的时间长而占据重要位置,结果企业信息沟通产生障碍,企业制度表面化等等,外来的企业人员无法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那么他们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2)“强人文化”。企业的创立者胆识和能力非一般人所能比拟,这种“强人”在企业的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但随着企业各种环境的变化,管理者经没有过多精力和能力亲自应付各种问题,而习惯于集权控制的“强人”却凡事都要自己拍板。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级员工乐于被动地、无个性地听命于企业主,他们恰恰希望能更多地参与企业决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才能。长期受制于“强人”,自然产生更多的压抑感,各种潜能无法有效释放。压抑员工个性的发挥,既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使企业在这种“强人文化”中逐步陷人困境因此,民营中小企业的“强人文化”对企业发展没有丝毫益处,更会使本来增加凝聚力的企业文化走向反面。4、领导现状关 对于企业领导现状,在管理机制上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已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利用、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问题。(1)家族式领导 弊端重重。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家族管理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的反对人才引进,使企业陷人“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陷阱,没有新鲜的“血液”引人。即使有引人,也处于“边缘”地位。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中家族式管理的约占80%,企业中管理人员40%为家族成员或亲友,90%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这种家族式领导不仅有悖于时代,而且造成了企业发展的人为排外性、封闭性,也等于捆绑自己发展的手脚。(2)“领袖”式领导风格。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是“独裁”型领导 企业这个独立王国的“国王”,听不得任何逆耳之言,动辄大发“领袖”的威风,甚至对员工进行人身侮辱,使员工惶惶不可终日。不是用自己的最大热情和精力去完成任务,而是想方设法去迎合老板的欢心,或故意说一些违心的话。“独裁”式的领导作风严重压抑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永远走不出人力资源匾乏的困境。(3)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并不需要授权,但是随着企业发展,需要由其他人担任企业的部分职位,可是老板又对现在的管理者不信任,导致表面上是给予了权利,但实际还是由老板做决策,所有的事情都是老板“一支笔”。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温州民营企业拿20万年薪的经理人,却不能做200块的预算批示。也许这个事例不是普遍现象,但中小企业的集权现象比较严重是非普遍的。集权必然压制民主,降低凝聚力,进而加大了人员的不稳定性。5、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和发展后劲 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依靠机制和政策上的漏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还未真正了解管理企业的理论,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的发展机制,从而管理者一方面在发展企业的问题上不是考虑改善产品和提高管理水平,而是热衷于寻找捷径,投机取巧,甚至不惜丧失企业信誉谋求短期利益;另一方面又可能快速、盲目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快速扩张,但是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更没有一套系统的近期、远期规划,加之粗放和原始化的管理,进行家族化的指挥等等,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良性发展。没有了前途的企业必然会令人大失所望,也就失去了与其他企业竞争人才和资源的优势,缺乏人才导致企业管理不当又没有技术可言,当然也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留不住人才。这样的循环方式,不仅造成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也会导致企业萎缩,乃至破产。二、中小企业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 1、要积极转变理念,尽可能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现代的企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人力资本才是企业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树立以员工为本的先进思想,重视员工价值的自我实现,重视员工的参与性,要将员工看作为企业的要素,要以员工为中心来建立和运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员工们的主动积极性,使员工充分的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创造最大限度的价值。要以发展的眼光来使用人才,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来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培训计划、激励制度,主要是避免短视效应和盲目性。 2、确立现代人力资源配置的观念 世界着名企业家华德森曾经说过:作为企业家,毫无疑问要考虑利润,但不能将利润看得太重,企业必须自始至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公司每一位雇员并帮助他们树立自尊的信念和勇气,这便是成功的一半。 中小企业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力资源问题,确立战略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首要源泉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关键在才”的新人才观。要有育才之方,用才之胆,重才之举,爱才之心,惜才之情,容才之怀,广开进贤之路。在人才开发、引进和使用中,坚持不唯学历而重实效,贯彻“效益第一”原则。 现代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是将人力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进行开发与使用,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注重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体现。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的人力资源实际状况出发,使得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贯穿人力资源配置的各个环节,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在用人时一定要坚持“用人不疑”,“以诚求贤”,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的良好氛围。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进。企业要转变传统的学习观,由应急性、针对性学习转向终身学习,突出学习的连续性。 3、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训机制 要完善培训体系。一个好的培训体系对于企业的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非常有意义,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并且也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中小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并且是具有针对性的,适应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4、完善激励与薪酬制度 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激励的本质是员工去做某件事情的意愿,这种意愿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为条件的。因此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内在需求的把握与满足。而需求意味着对特定的个体具有吸引力的一种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缺乏。企业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激励方式的合理运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升企业的业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制度与薪酬制度,这点是企业是否能够深入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更好的发挥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要坚持以下的原则:在用人方面,一定要坚持“能位对应,人岗匹配”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结合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以科学考核为依据,形成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真正体现“内部激励性、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符合企业财务状况”原则。对于不同层次的员工则可以实行不同的薪酬模式,对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权激励措施,留住公司核心人才。 1)要建立起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体系既要解决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竞争性,同时又要与工作绩效和员工的贡献直接挂钩,要与企业的绩效评估结构结合起来,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尤其是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东莞地区中小企业一个发展趋势是:企业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应在薪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提供个性化的奖励及激励措施。 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不同的文化背景、需求的差异化及在企业内的不同作用提供个性化的奖励。由于在现代企业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已十分重视员工的激励问题,也愿意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花费在员工激励方面。 5、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到战略高度 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资源,只有这种资源才能实现价值增值。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形态不仅要求产业知识化,而且更重要的是知识产业化。由于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知识和智力的依赖,人力资源不仅是当今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战略性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这就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以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一个企业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并最终决定企业发展的兴衰与成败。 6、建立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的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企业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的企业。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企业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最新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有七个特征是它的本质所在。包括创新与冒险、注意细节、结果定向、人际导向、团队定向、进取心及稳定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精心培育出来的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造独特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需要作为企业一项长远的战略性任务去完成。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拥有强势文化的企业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才管理从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策略,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注重招聘、录用、晋升、绩效评估、薪酬管理、激励机制等环节的协调一致,切实做好人才管理乃至人力资源管理,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赵雅.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73 张敏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23) 4欧阳云龙.试论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0(04) 5罗玲、李继槐.从内部提升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J.科技创业月刊,2005(05) 6段维龙.人本管理: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根本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